資源簡介 第2章 探索生命第1節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教材P22~P24)閱讀教材P22~P24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1.生物分類:(1)創始人:瑞典科學家林奈,被稱為“分類學之父”。(2)分類單位:按大小和從屬關系可排列為界、門、綱、目、科、屬、種。2.生物進化論:(1)內容。①揭示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來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②人類是由早期的猿類演化而來,人類的遠祖可能生活在非洲。③用自然選擇解釋生命世界的現象及其變化規律。(2)創始人:英國科學家達爾文。3.血液循環的發現:(1)創始人:英國人哈維。(2)內容:研究血液流動方向,發現了血液循環。4.DNA分子結構:(1)發現者: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和美國科學家沃森。(2)成果: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3)意義:使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5.人類基因組計劃:(1)內容:破譯人體細胞內全部DNA所含的遺傳信息。(2)成果:2001年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國科學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經初步弄清了人類基因組圖譜。易錯點撥根據生物在分類上的地位,可以了解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易錯點撥 觀察就是用眼睛看嗎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科學地觀察,它包含“觀”和“察”,即不僅要通過眼睛看,還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仔細和實事求是。觀察可直接用肉眼,也可借助儀器。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命現象(教材P25)閱讀教材P25內容,完成下面問題:1.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的科學。2.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一切生物學知識都來源于對大自然的觀察與實驗。3.人們對生命的探究逐漸接近對生命本質的研究與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有關。4.請寫出【情境思考】問題的答案。提示:觀察法與實驗法。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1.首次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的是( A )A.拉馬克 B.林奈 C.達爾文 D.哈維2.達爾文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沒有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D )A.考察B.調查C.分類D.實驗3.至今仍被生物分類學家廣泛使用的雙名法,是由下列哪位科學家創立的( B )A.達爾文B.林奈C.孟德爾D.米勒4.(2019·天津學業考)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家是( A )A.英國科學家達爾文B.中國科學家屠呦呦C.法國科學家巴斯德D.瑞典科學家林奈5.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的科學家來自6個國家。其中只有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它是( C )A.越南B.印度C.中國D.美國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命現象6.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叫( B )A.生命學B.生物學C.研究學D.動物學7.科學觀察與日常觀察不同,以下不屬于科學觀察的是( A )A.無目的的觀察B.有順序的觀察C.有思考的觀察D.有記錄的觀察8.瑞典科學家林奈和英國科學家達爾文進行科學研究時都運用的是觀察描述法,而科學家哈維在發現血液循環時用的方法是( D )A.觀察法B.歸納演繹法C.對比法D.實驗法9.(生活鏈接題)“老鷹低叫,大雨將至”“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等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動物的行為變化生動地反映了天氣變化規律。這些規律的總結主要運用了( B )A.調查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D.推理法10.觀察是科學探究常用的一種方法,下列關于觀察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A.觀察一般比較直接,所以不用很長時間B.觀察時要全面、仔細,并做好觀察記錄C.觀察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D.觀察可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鏡等儀器11.(2021·成都質檢)下列科學家與其對應的研究成果有錯誤的是( A )A.孟德爾——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論B.哈維——血液循環C.林奈——生物分類學D.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12.(核心素養提升)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以前,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法則,各國學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學研究困難重重。后來有位生物學家依照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000多個種。首創了綱、目、屬、種的分類概念。他采用雙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兩部分組成,前者為屬名,要求用名詞,后者為種名,要求用形容詞。他成為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1)材料中提到的生物學家是 林奈 ,他是 瑞典 (國家)的科學家。?(2)他的突出貢獻是創立了 統一的生物命名法 ,被后人尊稱為“ 分類學之父 ”。?(3)按照生物分類方法,人的分類地位是 哺乳 綱 靈長 目。? 第七次人口普查“大國點名,沒你不行。”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開啟現場登記,700多萬普查人員走進千家萬戶,逐人逐項登記普查信息。本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開動大腦思考:(1)人口普查采用了哪種科學方法?提示:調查法。(2)有同學認為,人口普查的普查對象達到十幾億人口,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可以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你認為這樣的看法正確嗎?提示:不正確,人口普查要逐人逐項登記普查信息。PAGE-6-第2章 探索生命第1節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教材P22~P24)閱讀教材P22~P24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1.生物分類:(1)創始人:瑞典科學家林奈,被稱為“”。(2)分類單位:按大小和從屬關系可排列為。2.生物進化論:(1)內容。①揭示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來源于,不同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②人類是由早期的演化而來,人類的遠祖可能生活在。③用解釋生命世界的現象及其變化規律。(2)創始人:英國科學家。3.血液循環的發現:(1)創始人:英國人。(2)內容:研究血液流動方向,發現了。4.DNA分子結構:(1)發現者: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和美國科學家。(2)成果:發現了DNA分子的結構。(3)意義:使生物學的研究進入階段。5.人類基因組計劃:(1)內容:破譯人體細胞內全部所含的。(2)成果:2001年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國科學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經初步弄清了人類。易錯點撥根據生物在分類上的地位,可以了解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易錯點撥 觀察就是用眼睛看嗎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科學地觀察,它包含“觀”和“察”,即不僅要通過眼睛看,還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仔細和實事求是。觀察可直接用肉眼,也可借助儀器。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命現象(教材P25)閱讀教材P25內容,完成下面問題:1.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進化、生態的科學。2.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一切生物學知識都來源于對大自然的與實驗。3.人們對生命的探究逐漸接近對生命本質的研究與和的發展有關。4.請寫出【情境思考】問題的答案。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1.首次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的是()A.拉馬克 B.林奈 C.達爾文 D.哈維2.達爾文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沒有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考察B.調查C.分類D.實驗3.至今仍被生物分類學家廣泛使用的雙名法,是由下列哪位科學家創立的()A.達爾文B.林奈C.孟德爾D.米勒4.(2019·天津學業考)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家是()A.英國科學家達爾文B.中國科學家屠呦呦C.法國科學家巴斯德D.瑞典科學家林奈5.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的科學家來自6個國家。其中只有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它是()A.越南B.印度C.中國D.美國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命現象6.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叫()A.生命學B.生物學C.研究學D.動物學7.科學觀察與日常觀察不同,以下不屬于科學觀察的是()A.無目的的觀察B.有順序的觀察C.有思考的觀察D.有記錄的觀察8.瑞典科學家林奈和英國科學家達爾文進行科學研究時都運用的是觀察描述法,而科學家哈維在發現血液循環時用的方法是()A.觀察法B.歸納演繹法C.對比法D.實驗法9.(生活鏈接題)“老鷹低叫,大雨將至”“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等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動物的行為變化生動地反映了天氣變化規律。這些規律的總結主要運用了()A.調查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D.推理法10.觀察是科學探究常用的一種方法,下列關于觀察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觀察一般比較直接,所以不用很長時間B.觀察時要全面、仔細,并做好觀察記錄C.觀察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D.觀察可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鏡等儀器11.(2021·成都質檢)下列科學家與其對應的研究成果有錯誤的是()A.孟德爾——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論B.哈維——血液循環C.林奈——生物分類學D.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12.(核心素養提升)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以前,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法則,各國學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學研究困難重重。后來有位生物學家依照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000多個種。首創了綱、目、屬、種的分類概念。他采用雙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兩部分組成,前者為屬名,要求用名詞,后者為種名,要求用形容詞。他成為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1)材料中提到的生物學家是,他是(國家)的科學家。?(2)他的突出貢獻是創立了,被后人尊稱為“”。?(3)按照生物分類方法,人的分類地位是綱目。? 第七次人口普查“大國點名,沒你不行。”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開啟現場登記,700多萬普查人員走進千家萬戶,逐人逐項登記普查信息。本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開動大腦思考:(1)人口普查采用了哪種科學方法?(2)有同學認為,人口普查的普查對象達到十幾億人口,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可以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你認為這樣的看法正確嗎?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單元 第2章 第1節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 學案 2021-2022學年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上冊(學生版).doc 第1單元 第2章 第1節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 學案 2021-2022學年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上冊(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