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1八下·上虞期末)以下符合1368~1840年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時代特征的是(  )
A.繁榮與開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C.繁盛與危機并存 D.政權的分立與民族融合
2.(2021八下·上虞期末)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
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 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
③清朝閉關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等國的崛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八下·上虞期末)《清朝文獻通考》中指出“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響下,清政府(  )
A.組織了雅克薩之戰
B.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
C.平定噶爾丹的叛亂
D.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
4.(2021八下·上虞期末)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下列人物與其作品搭配正確的是(  )
A.達·芬奇——《神曲》 B.伏爾泰——《最后的晚餐》
C.但丁——《蒙娜麗莎》 D.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5.(2021八下·上虞期末)陳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侖對內的建設,有些是有永久的價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侖法典的影響最為遠大”。該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B.奠定法國在歐洲大陸主導地位
C.以法律形式明確約束國王權力 D.強化監督職能以維護共和政體
6.(2021八下·上虞期末)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是(  )
A.建立巴黎公社 B.領導憲章運動
C.發表《共產黨宣言》 D.創作了《國際歌》
7.(2021八下·上虞期末)俄國1861年改革規定“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高出土地實際價格的二、三倍。”這說明了這場改革(  )
①保護地主階級利益 ②使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③保留沙皇專制統治 ④是地主對農民的掠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1八下·上虞期末)下圖是某歷史事件的知識結構圖。圖中“?”處應填入(  )
A.日本明治維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英國光榮革命 D.德國俾斯麥改革
9.(2021八下·上虞期末)1842年以后,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轉移到上海,很多寧波人在上海從事買辦(外商企業代理人),迅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導致“中外貿易中心轉移”的是(  )
A.洋務運動的興起 B.《天津條約》的簽訂
C.維新變法運動 D.上海被迫開放通商
10.(2021八下·上虞期末)鴉片戰爭的炮聲,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出現了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物。為了深入研究他們的思想,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有(  )
①《天演論》 ②《農政全書》
③《四洲志》 ④《海國圖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綜合題(本題有3小題,共30分)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時期。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① 明朝中后期,甘薯、玉米黍已從南洋引種進來,煙草在萬歷年間從呂宋傳入福建漳、泉二府,很快傳播到長江流域。
——朱紹候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資料② 據《蘇州府志》記載:“郡城之東,皆習織業。織文曰鍛,方空曰紗。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資料③ 葡萄牙王宮里,有一間“瓷室”,“瓷室”的天花板上覆蓋著260件從中國運來的盤子、碗等器皿。這都是喜歡中國瓷器的葡萄牙國王長年累月收集而來的。
——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
資料④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中國的知識線與外國知識線相接觸,晉唐間的佛學是第一次,明末的歷算學便是第二次。”
(1)根據上述資料,概括明清時期在經濟領域出現了哪些現象。
(2)列舉史實佐證“明末的歷算學是中國的知識線與外國知識線相接觸”的產物。
(3)明清時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萌發出新的氣象。請運用所學知識,完成表格。
人物 主張或成就 影響
李贄 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③
① “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
宋應星 ② 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2.(2021八下·上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材料二:
(1)上述材料中的“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別指哪次革命?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2)根據材料并運用所學,說明上述兩個文件在美國誕生和統一中所起的作用。
13.(2021八下·上虞期末)庚子,記錄著恥辱,也孕育著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①被八國聯軍炮火摧毀的北京正陽門 圖②簽訂《辛丑條約》的情景
材料二: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學生畢業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國學堂總數為4222所,學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
——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1)說一說圖①與圖②歷史場景之間的關系,并據此指出當時中國的處境。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同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所以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繁盛與危機并存。
A項繁榮與開放并存是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B項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是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繁盛與危機并存是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D項政權的分立與民族融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清(鴉片戰爭前)這一段時期總的特點的概括。注意準確識記明清時期的特點。
2.【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依據“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可知,題干體現的是海洋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重視海洋可以使一個國家富強,輕視甚至禁止海洋的開拓會導致一個國家的落后。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都是陸路的史實,與海洋無關,①②不符合題意;清朝閉關政策不重視海洋而落后,西班牙等國重視海洋而崛起,③④符合題意。
D項③④可用來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意思是清政府借助邊疆地區的宗教來治理當地,尊重當地的風俗。聯系所學,清朝時期,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乾隆帝設立金瓶掣簽制度。
ACD三項,不符合題意;
B項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符合題干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前期統治者處理邊疆民族關系的措施。解題的關鍵是知道“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的大致意思。
4.【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都是達 芬奇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品。
ABC三項搭配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搭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作品。需牢記基礎知識,準確識記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作品及作者。
5.【答案】A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804年拿破侖稱帝后,頒布了《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故題干中《民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是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A項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經過選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A項建立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巴黎公社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7.【答案】B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高出土地實際價格的二、三倍。”說明,俄國1861年改革最大限度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是一場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與掠奪。
B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8.【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故圖中?處應填入日本明治維新。
A項日本明治維新是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知識結構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明治維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
9.【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所以出現了題干中的1842年以后,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轉移到上海。
ABC三項都不是導致“中外貿易中心轉移”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上海被迫開放通商導致“中外貿易中心轉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0.【答案】C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槍洋炮驚醒,他們敢于拋棄傳統的陳腐觀念,是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林則徐令人編成了《四洲志》;魏源著《海國圖志》;嚴復譯著《天演論》。①③④是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②《農政全書》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和題干中的“鴉片戰爭的炮聲”不符,排除。
C項①③④是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1.【答案】(1)新物種的引入并推廣;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2)明朝后期,徐光啟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編寫的《幾何原本》部分內容。
(3)①黃宗羲;②《天工開物》;③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1)資料①說明明清時期新物種引入并推廣;資料② 說明明清時期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資料③說明明清時期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希臘數學著作《原本》,并定名為《幾何原本》,“幾何”“點”“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國人認知。
(3)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明清之際,黃宗羲、李贄等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代表新興市民工商階層利益,在意識形態領域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故答案為:(1)新物種的引入并推廣;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2)明朝后期,徐光啟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編寫的《幾何原本》部分內容。
(3)①黃宗羲;②《天工開物》;③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經濟、數學、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的歷史。
12.【答案】(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獨立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最終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統一,為以后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聯系所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48年革命”指的是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革命”指的是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指反對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2)結合所學知識,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提高了黑人奴隸的參戰熱情,北方軍隊因此獲得了雄厚的兵源,使戰爭形勢發生變化,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故答案為:(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獨立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最終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統一,為以后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的史實。
13.【答案】(1)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處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民族危機空前深重)。
(2)措施:興辦學堂。影響: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可知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興辦學堂。根據材料二中的“……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可知興辦學堂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故答案為:(1)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處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民族危機空前深重)。
(2)措施:興辦學堂。影響: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影響。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1 / 1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1八下·上虞期末)以下符合1368~1840年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時代特征的是(  )
A.繁榮與開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C.繁盛與危機并存 D.政權的分立與民族融合
【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同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所以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繁盛與危機并存。
A項繁榮與開放并存是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B項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是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繁盛與危機并存是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D項政權的分立與民族融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清(鴉片戰爭前)這一段時期總的特點的概括。注意準確識記明清時期的特點。
2.(2021八下·上虞期末)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
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 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
③清朝閉關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等國的崛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依據“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可知,題干體現的是海洋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重視海洋可以使一個國家富強,輕視甚至禁止海洋的開拓會導致一個國家的落后。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都是陸路的史實,與海洋無關,①②不符合題意;清朝閉關政策不重視海洋而落后,西班牙等國重視海洋而崛起,③④符合題意。
D項③④可用來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21八下·上虞期末)《清朝文獻通考》中指出“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響下,清政府(  )
A.組織了雅克薩之戰
B.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
C.平定噶爾丹的叛亂
D.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
【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意思是清政府借助邊疆地區的宗教來治理當地,尊重當地的風俗。聯系所學,清朝時期,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乾隆帝設立金瓶掣簽制度。
ACD三項,不符合題意;
B項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符合題干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前期統治者處理邊疆民族關系的措施。解題的關鍵是知道“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的大致意思。
4.(2021八下·上虞期末)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下列人物與其作品搭配正確的是(  )
A.達·芬奇——《神曲》 B.伏爾泰——《最后的晚餐》
C.但丁——《蒙娜麗莎》 D.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都是達 芬奇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品。
ABC三項搭配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搭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作品。需牢記基礎知識,準確識記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作品及作者。
5.(2021八下·上虞期末)陳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侖對內的建設,有些是有永久的價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侖法典的影響最為遠大”。該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B.奠定法國在歐洲大陸主導地位
C.以法律形式明確約束國王權力 D.強化監督職能以維護共和政體
【答案】A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804年拿破侖稱帝后,頒布了《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故題干中《民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是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A項確認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法典》影響遠大的主要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
6.(2021八下·上虞期末)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是(  )
A.建立巴黎公社 B.領導憲章運動
C.發表《共產黨宣言》 D.創作了《國際歌》
【答案】A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經過選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A項建立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巴黎公社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7.(2021八下·上虞期末)俄國1861年改革規定“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高出土地實際價格的二、三倍。”這說明了這場改革(  )
①保護地主階級利益 ②使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③保留沙皇專制統治 ④是地主對農民的掠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高出土地實際價格的二、三倍。”說明,俄國1861年改革最大限度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是一場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與掠奪。
B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8.(2021八下·上虞期末)下圖是某歷史事件的知識結構圖。圖中“?”處應填入(  )
A.日本明治維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英國光榮革命 D.德國俾斯麥改革
【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故圖中?處應填入日本明治維新。
A項日本明治維新是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知識結構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明治維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
9.(2021八下·上虞期末)1842年以后,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轉移到上海,很多寧波人在上海從事買辦(外商企業代理人),迅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導致“中外貿易中心轉移”的是(  )
A.洋務運動的興起 B.《天津條約》的簽訂
C.維新變法運動 D.上海被迫開放通商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所以出現了題干中的1842年以后,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轉移到上海。
ABC三項都不是導致“中外貿易中心轉移”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上海被迫開放通商導致“中外貿易中心轉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0.(2021八下·上虞期末)鴉片戰爭的炮聲,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出現了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物。為了深入研究他們的思想,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有(  )
①《天演論》 ②《農政全書》
③《四洲志》 ④《海國圖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槍洋炮驚醒,他們敢于拋棄傳統的陳腐觀念,是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林則徐令人編成了《四洲志》;魏源著《海國圖志》;嚴復譯著《天演論》。①③④是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②《農政全書》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和題干中的“鴉片戰爭的炮聲”不符,排除。
C項①③④是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二、綜合題(本題有3小題,共30分)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時期。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① 明朝中后期,甘薯、玉米黍已從南洋引種進來,煙草在萬歷年間從呂宋傳入福建漳、泉二府,很快傳播到長江流域。
——朱紹候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資料② 據《蘇州府志》記載:“郡城之東,皆習織業。織文曰鍛,方空曰紗。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資料③ 葡萄牙王宮里,有一間“瓷室”,“瓷室”的天花板上覆蓋著260件從中國運來的盤子、碗等器皿。這都是喜歡中國瓷器的葡萄牙國王長年累月收集而來的。
——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
資料④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中國的知識線與外國知識線相接觸,晉唐間的佛學是第一次,明末的歷算學便是第二次。”
(1)根據上述資料,概括明清時期在經濟領域出現了哪些現象。
(2)列舉史實佐證“明末的歷算學是中國的知識線與外國知識線相接觸”的產物。
(3)明清時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萌發出新的氣象。請運用所學知識,完成表格。
人物 主張或成就 影響
李贄 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③
① “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
宋應星 ② 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答案】(1)新物種的引入并推廣;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2)明朝后期,徐光啟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編寫的《幾何原本》部分內容。
(3)①黃宗羲;②《天工開物》;③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1)資料①說明明清時期新物種引入并推廣;資料② 說明明清時期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資料③說明明清時期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希臘數學著作《原本》,并定名為《幾何原本》,“幾何”“點”“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國人認知。
(3)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明清之際,黃宗羲、李贄等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代表新興市民工商階層利益,在意識形態領域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故答案為:(1)新物種的引入并推廣;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2)明朝后期,徐光啟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編寫的《幾何原本》部分內容。
(3)①黃宗羲;②《天工開物》;③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經濟、數學、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的歷史。
12.(2021八下·上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材料二:
(1)上述材料中的“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別指哪次革命?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2)根據材料并運用所學,說明上述兩個文件在美國誕生和統一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獨立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最終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統一,為以后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聯系所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48年革命”指的是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革命”指的是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指反對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2)結合所學知識,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提高了黑人奴隸的參戰熱情,北方軍隊因此獲得了雄厚的兵源,使戰爭形勢發生變化,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故答案為:(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獨立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最終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統一,為以后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的史實。
13.(2021八下·上虞期末)庚子,記錄著恥辱,也孕育著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①被八國聯軍炮火摧毀的北京正陽門 圖②簽訂《辛丑條約》的情景
材料二: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學生畢業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國學堂總數為4222所,學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
——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1)說一說圖①與圖②歷史場景之間的關系,并據此指出當時中國的處境。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響。
【答案】(1)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處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民族危機空前深重)。
(2)措施:興辦學堂。影響: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可知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興辦學堂。根據材料二中的“……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可知興辦學堂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故答案為:(1)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處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民族危機空前深重)。
(2)措施:興辦學堂。影響: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影響。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莫力| 奉节县| 福泉市| 临江市| 长垣县| 神农架林区| 镇康县| 沅陵县| 东辽县| 霍州市| 镇沅| 陆川县| 隆昌县| 江北区| 田林县| 抚远县| 浠水县| 保亭| 浠水县| 武穴市| 东方市| 宜宾县| 洪湖市| 新化县| 阳西县| 卫辉市| 牙克石市| 宣恩县| 伊金霍洛旗| 商都县| 北辰区| 沙湾县| 静安区| 罗甸县| 基隆市| 凤冈县| 石棉县| 武乡县| 兴隆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