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2021七下·上虞期末)讀下邊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下列關于意大利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位于北半球、東半球②位于北溫帶、中緯度③山河呈南北相間分布④威尼斯位于羅馬的西北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能體現威尼斯“水上都市”特色的有( ?。?br/>①城內縱橫交錯的水道 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③無數的宮殿和教堂 ④300多座各式各樣的橋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B【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點評】本題考查意大利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1.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意大利位于北溫帶、東半球,故①和②正確;威尼斯位于羅馬的北方,故④排除;北部是阿爾卑斯山,東部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意大利,故③錯誤。故答案為:A2.根據題意可知,宮殿和教堂體現威尼斯的文化,與水上都市特色無關,故排除。①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2021七下·上虞期末)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紐約:國際性大都市,美國政治的心臟B.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C.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D.巴黎:位于塞納河畔,盧浮宮是其標志性建筑【答案】B【知識點】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美國政治的心臟是華盛頓,故A錯誤;B正確;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利亞,故C錯誤;巴黎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埃菲爾鐵塔,故D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考查識記人類文明中心,屬于容易題。4.(2021七下·上虞期末)“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這反映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 ?。?br/>A.促進了經濟交流 B.促成了貞觀之治C.鞏固了封建統治 D.結束了分裂局面【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詩句“北通、南運”可知,表達了隋朝大運河促進南北交通,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故A正確;BCD與題意不吻合。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大運河,屬于容易題。5.(2021七下·上虞期末)下圖中甲、乙朝代的共同點有( ?。?br/>①都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②都是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③都有創新,創立了一些新的制度④都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是隋朝,乙是元朝,乙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甲不是,故排除①;甲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乙結束了宋金夏對峙的局面,故②正確;甲創立了科舉制度和三省六部制,乙創立的行省制度,故③符合題意;甲和乙都是統一的朝代,故④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和元朝的比較,屬于容易題。6.(2021七下·上虞期末)“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睘榇?,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答案】C【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根據史料可知,宋太祖重視文臣,故符合題意的是C。其余與題意不符合。A是漢武帝在位時期,B是唐朝時期,D是明朝時期。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宋太祖加強皇權的措施,屬于容易題。7.(2021七下·上虞期末)宋代經濟較唐代發達,城市繁榮,商業興盛。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br/>①宋朝重視科舉考試 ②北宋東京消除了居民區與商業區的界限③北宋出現紙幣“交子” ④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商標廣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宋朝重視科舉考試,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繁榮,與題意不吻合,故排除。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屬于容易題。8.(2021七下·上虞期末)《蒙古秘史》中有“星天旋轉,諸國爭戰……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的記載,蒙古草原上長期存在的這種混亂局面結束于( ?。?br/>A.成吉思汗攻滅西夏和金 B.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C.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滅亡 D.忽必烈完成對全國的統一【答案】B【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史料反映蒙古草原的混亂局面,結束蒙古分裂局面的是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吻合。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蒙古的統一,屬于容易題。9.(2021七下·上虞期末)有學者寫道:“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1892種藥物說明,光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這段話中的“夫子”是指( ?。?br/>A.張仲景 B.宋應星 C.李時珍 D.徐光啟【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史料可知,該書是《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文化,屬于容易題。10.(2021七下·上虞期末)下圖是某同學進行探究學習時制作的知識卡片,他探究的主題是( ?。?br/>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知識卡片和所學可知,探究主題是清朝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D符合題意。A是唐朝,B與題意不吻合;C是秦漢時期。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清朝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屬于容易題。二、綜合題(本題有3小題,共30分)11.(2021七下·上虞期末)“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三國的重要文化品牌,紹興當選2021“東亞文化之都”。閱讀材料,問答問題。材料一:圖①東亞區域圖圖 ②紹興氣溫降水圖材料二:越王句踐“投醪勞師”、漢武帝“初榷酒酤”、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修禊盛會、蔡元培每飯必酒、鑒湖女俠秋瑾“貂裘換酒”……漫漫數千年一路走來,這個地區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文化就十分自然地染上了酒的色彩。材料三: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1)用一種方法描述紹興市的地理位置。(2)黃酒文化是紹興文化的一大特色。根據材料,從自然、人文角度分析紹興黃酒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的原因。(3)魚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獨特之處。請舉兩例說明“魚文化”滲透到日本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答案】(1)紹興位于東經120.5度,北緯30度附近。(2)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為紹興黃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釀酒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3)飲食有濃烈的“海的味道”;有熱鬧的魚市,人們一大早就來此采購;每年舉行與魚有關的節日活動。【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描述地理位置,可采用相對位置和經緯度位置描述。根據圖示信息,圖①采用經緯網定向法,根據圖示可估算紹興的經緯度,也可采用相對位置的描述方法,如東臨東海、位于上海的西南等。(2)根據提示信息可知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從圖②中可知,紹興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為黃酒提供了原料;從材料二可知,紹興“酒”文化歷史悠久,經驗豐富。(3)根據題意,魚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例子,根據教材回答即可。答案:(1) 紹興位于東經120.5度,北緯30度附近。(2)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為紹興黃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釀酒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3) 飲食有濃烈的“海的味道”;有熱鬧的魚市,人們一大早就來此采購;每年舉行與魚有關的節日活動。【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紹興等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難度適中。12.(2021七下·上虞期末)古代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唐朝是其中輝煌的一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此皆古昔未有也。——《貞觀政要》(1)材料描繪了當時怎樣的社會面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朝初期出現這一現象的政策原因。(2)創新與開放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請結合所學知識,把空白處填充完整。史學家樊樹志在《國史概要》中指出:“唐人既不是魏晉以前漢人的延續,也不是胡人單向地融入漢族,而是漢胡互化產生的民族共同體。”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 …… 胡音胡騎與胡妝, 五十年來競紛泊。 ——唐·元稹《法曲》圖①圖②唐蕃會盟碑注:“胡”是我國古代對北方和西部各族的稱呼。(3)請根據上述圖文和所學知識,說明唐人是漢胡互化產生的民族共同體。【答案】(1)社會穩定,糧食豐收。唐太宗減輕農民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完善科舉制度;遣唐使,玄奘西行(或鑒真東渡)(3)社會風氣兼容并包,胡風盛行,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唐朝和吐蕃合同為一家。【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1)根據史料《貞觀政要》記載可知,材料反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氣象。(2)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在制度上沿襲并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在對外關系上,唐代對外開放,典型的史實有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遣唐使等。(3)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民族關系融洽?!斗ㄇ繁砻鳟敃r唐朝胡風盛行,唐蕃會盟說明唐蕃合同為一家。故答案為: (1) 社會穩定,糧食豐收。唐太宗減輕農民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 完善科舉制度;遣唐使,玄奘西行(或鑒真東渡)(3) 社會風氣兼容并包,胡風盛行,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唐朝和吐蕃合同為一家。【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盛唐氣象,難度適中。13.(2021七下·上虞期末)明清時期,中外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皇上命和等帥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明史·鄭和傳》材料二:從對外關系上說,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動地位,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顯然逆轉了……明清之際,西方資本主義已在興起,而中國的……專制者對于世界形勢一無所知。葡萄牙、荷蘭等國家在16世紀初已經東來進行殖民活動,并侵占中國領土。此后,沙俄美英繼來,對中國的野心日益擴大……——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1)根據材料一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目的。(2)列舉史實分別說明“葡萄牙、荷蘭等國家在16世紀初已經東來進行殖民活動,并侵占中國領土。”(3)材料二中“中國的……專制者對于世界形勢一無所知”的政策原因是什么?該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1)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3)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 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宣德化而柔遠人也 ”說明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葡萄牙侵占我國的澳門,荷蘭侵占我國的臺灣。(3)根據所學可知,明清時期統治者采取閉關鎖國政策,根據教材回答其影響即可。答案:(1) 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3) 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中外關系,屬于容易題。1 / 1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2021七下·上虞期末)讀下邊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下列關于意大利的描述正確的是( ?。?br/>①位于北半球、東半球②位于北溫帶、中緯度③山河呈南北相間分布④威尼斯位于羅馬的西北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能體現威尼斯“水上都市”特色的有( ?。?br/>①城內縱橫交錯的水道 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③無數的宮殿和教堂 ④300多座各式各樣的橋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1七下·上虞期末)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紐約:國際性大都市,美國政治的心臟B.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C.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D.巴黎:位于塞納河畔,盧浮宮是其標志性建筑4.(2021七下·上虞期末)“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這反映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 ?。?br/>A.促進了經濟交流 B.促成了貞觀之治C.鞏固了封建統治 D.結束了分裂局面5.(2021七下·上虞期末)下圖中甲、乙朝代的共同點有( ?。?br/>①都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②都是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③都有創新,創立了一些新的制度④都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1七下·上虞期末)“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睘榇耍翁娌扇〉闹匾胧┦牵ā 。?br/>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7.(2021七下·上虞期末)宋代經濟較唐代發達,城市繁榮,商業興盛。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宋朝重視科舉考試 ②北宋東京消除了居民區與商業區的界限③北宋出現紙幣“交子” ④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商標廣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1七下·上虞期末)《蒙古秘史》中有“星天旋轉,諸國爭戰……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的記載,蒙古草原上長期存在的這種混亂局面結束于( )A.成吉思汗攻滅西夏和金 B.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C.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滅亡 D.忽必烈完成對全國的統一9.(2021七下·上虞期末)有學者寫道:“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1892種藥物說明,光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這段話中的“夫子”是指( ?。?br/>A.張仲景 B.宋應星 C.李時珍 D.徐光啟10.(2021七下·上虞期末)下圖是某同學進行探究學習時制作的知識卡片,他探究的主題是( ?。?br/>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二、綜合題(本題有3小題,共30分)11.(2021七下·上虞期末)“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三國的重要文化品牌,紹興當選2021“東亞文化之都”。閱讀材料,問答問題。材料一:圖①東亞區域圖圖 ②紹興氣溫降水圖材料二:越王句踐“投醪勞師”、漢武帝“初榷酒酤”、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修禊盛會、蔡元培每飯必酒、鑒湖女俠秋瑾“貂裘換酒”……漫漫數千年一路走來,這個地區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文化就十分自然地染上了酒的色彩。材料三: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1)用一種方法描述紹興市的地理位置。(2)黃酒文化是紹興文化的一大特色。根據材料,從自然、人文角度分析紹興黃酒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的原因。(3)魚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獨特之處。請舉兩例說明“魚文化”滲透到日本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12.(2021七下·上虞期末)古代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唐朝是其中輝煌的一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眨R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此皆古昔未有也。——《貞觀政要》(1)材料描繪了當時怎樣的社會面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朝初期出現這一現象的政策原因。(2)創新與開放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請結合所學知識,把空白處填充完整。史學家樊樹志在《國史概要》中指出:“唐人既不是魏晉以前漢人的延續,也不是胡人單向地融入漢族,而是漢胡互化產生的民族共同體。”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 …… 胡音胡騎與胡妝, 五十年來競紛泊。 ——唐·元稹《法曲》圖①圖②唐蕃會盟碑注:“胡”是我國古代對北方和西部各族的稱呼。(3)請根據上述圖文和所學知識,說明唐人是漢胡互化產生的民族共同體。13.(2021七下·上虞期末)明清時期,中外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皇上命和等帥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明史·鄭和傳》材料二:從對外關系上說,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動地位,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顯然逆轉了……明清之際,西方資本主義已在興起,而中國的……專制者對于世界形勢一無所知。葡萄牙、荷蘭等國家在16世紀初已經東來進行殖民活動,并侵占中國領土。此后,沙俄美英繼來,對中國的野心日益擴大……——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1)根據材料一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目的。(2)列舉史實分別說明“葡萄牙、荷蘭等國家在16世紀初已經東來進行殖民活動,并侵占中國領土?!?br/>(3)材料二中“中國的……專制者對于世界形勢一無所知”的政策原因是什么?該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B【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點評】本題考查意大利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1.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意大利位于北溫帶、東半球,故①和②正確;威尼斯位于羅馬的北方,故④排除;北部是阿爾卑斯山,東部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意大利,故③錯誤。故答案為:A2.根據題意可知,宮殿和教堂體現威尼斯的文化,與水上都市特色無關,故排除。①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答案】B【知識點】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美國政治的心臟是華盛頓,故A錯誤;B正確;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利亞,故C錯誤;巴黎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埃菲爾鐵塔,故D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考查識記人類文明中心,屬于容易題。4.【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詩句“北通、南運”可知,表達了隋朝大運河促進南北交通,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故A正確;BCD與題意不吻合。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大運河,屬于容易題。5.【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是隋朝,乙是元朝,乙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甲不是,故排除①;甲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乙結束了宋金夏對峙的局面,故②正確;甲創立了科舉制度和三省六部制,乙創立的行省制度,故③符合題意;甲和乙都是統一的朝代,故④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和元朝的比較,屬于容易題。6.【答案】C【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根據史料可知,宋太祖重視文臣,故符合題意的是C。其余與題意不符合。A是漢武帝在位時期,B是唐朝時期,D是明朝時期。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宋太祖加強皇權的措施,屬于容易題。7.【答案】D【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宋朝重視科舉考試,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繁榮,與題意不吻合,故排除。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屬于容易題。8.【答案】B【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史料反映蒙古草原的混亂局面,結束蒙古分裂局面的是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吻合。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蒙古的統一,屬于容易題。9.【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史料可知,該書是《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文化,屬于容易題。10.【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知識卡片和所學可知,探究主題是清朝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D符合題意。A是唐朝,B與題意不吻合;C是秦漢時期。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清朝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屬于容易題。11.【答案】(1)紹興位于東經120.5度,北緯30度附近。(2)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為紹興黃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釀酒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3)飲食有濃烈的“海的味道”;有熱鬧的魚市,人們一大早就來此采購;每年舉行與魚有關的節日活動。【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描述地理位置,可采用相對位置和經緯度位置描述。根據圖示信息,圖①采用經緯網定向法,根據圖示可估算紹興的經緯度,也可采用相對位置的描述方法,如東臨東海、位于上海的西南等。(2)根據提示信息可知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從圖②中可知,紹興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為黃酒提供了原料;從材料二可知,紹興“酒”文化歷史悠久,經驗豐富。(3)根據題意,魚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例子,根據教材回答即可。答案:(1) 紹興位于東經120.5度,北緯30度附近。(2)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為紹興黃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釀酒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3) 飲食有濃烈的“海的味道”;有熱鬧的魚市,人們一大早就來此采購;每年舉行與魚有關的節日活動。【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紹興等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難度適中。12.【答案】(1)社會穩定,糧食豐收。唐太宗減輕農民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完善科舉制度;遣唐使,玄奘西行(或鑒真東渡)(3)社會風氣兼容并包,胡風盛行,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唐朝和吐蕃合同為一家。【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1)根據史料《貞觀政要》記載可知,材料反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氣象。(2)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在制度上沿襲并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在對外關系上,唐代對外開放,典型的史實有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遣唐使等。(3)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民族關系融洽?!斗ㄇ繁砻鳟敃r唐朝胡風盛行,唐蕃會盟說明唐蕃合同為一家。故答案為: (1) 社會穩定,糧食豐收。唐太宗減輕農民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 完善科舉制度;遣唐使,玄奘西行(或鑒真東渡)(3) 社會風氣兼容并包,胡風盛行,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唐朝和吐蕃合同為一家。【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盛唐氣象,難度適中。13.【答案】(1)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3)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 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宣德化而柔遠人也 ”說明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葡萄牙侵占我國的澳門,荷蘭侵占我國的臺灣。(3)根據所學可知,明清時期統治者采取閉關鎖國政策,根據教材回答其影響即可。答案:(1) 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3) 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中外關系,屬于容易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