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列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茶山的楊梅銷往臺州各市區
B.浙江臺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資
C.中學生在網上查詢廈門旅游信息
D.臺州市科協到天元社區開展科普下鄉活動
【答案】C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判斷,A是物產交流,B是資金交流,C是信息交流,D是人才交流。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區域往來,屬于容易題。
2.關于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敘述錯誤的是(  )
A.寒冷地區,房屋墻體較厚 B.河流交匯處,易形成聚落
C.傳統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山區聚落密集,數量眾多
【答案】D
【知識點】鄉村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應該是平原地區聚落密集,數量眾多,不是山區。山區由于地形的限制,聚落面積較小,規模小,數量少。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在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民居特點。
3.(2019七上·柯橋月考)下列四圖的圖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的一幅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兩地的實地距離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兩地的實地距離越長。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四幅圖中,A圖比例尺最大,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是對,主要考查學生對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4.大高加索山脈南、北兩側分別是(  )
A.亞洲、歐洲 B.亞洲、非洲
C.歐洲、非洲 D.南美洲、北美洲
【答案】A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其南側是亞洲,北側是歐洲。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的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
5.(2020七上·諸暨期中)關于經線和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經線都與本初子午線平行 B.緯度越低,緯線越短
C.經線和緯線長度都相等 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答案】D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判斷,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極點和北極點,故A錯誤;
緯度越低,緯線越長,故B錯誤;
所有經線長度相等,緯度相同,緯線的長度相等,故C錯誤,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故D正確。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經線和緯線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6.(2020七上·諸暨期中)世界的地形多種多樣,其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邊緣處比較陡峭的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答案】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地形的種類和特點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世界主要地形的概況的掌握。平原海拔200米以下,排除。山地海拔500米以上,但起伏較大,排除。丘陵沒有邊緣處陡峭這一特點。故答案為C。
【點評】掌握世界主要地形的特點。
7.根據如圖中提供的信息,判斷A地區屬于(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答案】D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如圖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所以稱為地中海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地中海氣候全年的降水較少,而且高溫季節雨量甚少.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最顯著的特征.
故選:D.
【點評】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的“五帶”來稱呼氣候,如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
8.(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圖所示的宗教建筑在下列哪個國家或地區常見(  )
A.東南亞 B.伊朗 C.西歐 D.朝鮮
【答案】C
【知識點】各大宗教特色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和所學可知,該建筑是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常見與西歐地區。東南亞和朝鮮以信仰佛教為主,宗教建筑是寺廟;伊朗地區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宗教建筑是清真寺。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屬于容易題。
9.(2017七上·平陽月考)下列四幅圖是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圖,表示坡度最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
【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讀圖可知,A圖中的比例尺最大,說明表示實際距離最小,說明等高線最密集,表示坡度最陡。故A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綜合考慮比例尺大小、等高線疏密與坡度大小的關系,難度較大。
10.讀圖(斜線部分為海洋),完成
圖中作為亞歐兩洲分界線的海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得,①所示的是直布羅陀海峽,溝通了地中海與大西洋,②所示的是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③所示的是曼德海峽,溝通了阿拉伯海與紅海,④所示的是霍爾木茲海峽,溝通了波斯灣與阿拉伯海.依據題意.
故選:B.
【點評】亞洲與歐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11.(2020七上·諸暨期中)七年級新生參加入學軍訓,教官正在進行隊列訓練,現在同學們朝正南方,教官喊:“向左轉”。轉向后的同學們的朝向應該是 (  )
A.正東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正西方
【答案】A
【知識點】方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面朝正南,向右轉是正東,向左轉是正西,向后轉是正北。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方向的判定,屬于容易題。
12.(2020七上·諸暨期中)地形西部以高原為主,中部分布著平原,東部為山地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歐洲 C.亞洲 D.非洲
【答案】A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洋洲的地形是西部以高原為主,中部分布平原,東部以山地為主;歐洲以平原為主,亞洲中間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為主。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大洲的地形,難度適中。
13.(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大洲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赤道、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都穿過的是C洲
②B、C兩大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③D大洲的氣候特點是酷熱、干燥
④A大洲以黑色人種為主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A是非洲,B是北美洲,C是南美洲,D是大洋洲。赤道和南回歸線穿過南美洲,故①錯誤;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故②錯誤; 大洋洲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余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 ,故③錯誤;④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大洲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14.(2020七上·諸暨期中)“民以食為天。”我國先民最早種植和食用的兩種糧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粟 C.粟和小麥 D.小麥和水稻
【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河姆渡先民以種植水稻為主,半坡先民種植粟為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中華文明,屬于容易題。
15.(2020七上·諸暨期中)人類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下列選項中,作為研究我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是(  )
A.女媧造人、精衛填海的神話傳說
B.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材料
C.山西丁村遺址的打制石器和動物化石
D.司馬遷《史記》中有關漢武帝的記載
【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研究農耕時代先民生活的可靠史料,A是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故排除;B符合題意;C是遠古時代的可靠史料,故排除;D是研究漢代的史料。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史料,難度適中。
16.下列圖片共同體現了我國(  )
A.原始社會晚期的農業 B.人類早期的定居生活
C.建筑與工藝技術起源 D.中華悠久的文明進程
【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A. 原始社會晚期的農業 ,不符合題意;
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圖片顯示的是原始人類的稻谷、骨耜、陶缽、房屋等,共同體現了我國人類早期的定居生活,故選項B符合題意;
C. 建筑與工藝技術起源
,不符合題意;
D. 中華悠久的文明進程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即圖片相對照,細心比對,抓住題干中的“共同體現”分析理解回答,找到最恰當的選項。
17.(2020七上·諸暨期中)孫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這樣說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先生這里贊揚的是(  )
A.女媧 B.黃帝 C.炎帝 D.大禹
【答案】B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根據祭文內容,“軒轅”指的是黃帝。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遠古時代的史實,屬于容易題。
18.請先在各圖標號下面的括號內填上圖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國境內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現代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
【答案】D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四種人類,然后要知道最早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故答案為D。
【點評】掌握我國古人類的相關知識。
19.(2020七上·諸暨期中)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發明 B.飼養水平的提高
C.建房技術的進步 D.生產工具的改進
【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原始人類的演進過程,是生產力發展的過程,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人類的生活,屬于容易題。
20.(2020七上·諸暨期中)“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材料中的“神農”是(  )
A.炎帝 B.黃帝 C.倉額 D.嫘祖
【答案】A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炎帝號稱神農氏,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考查史記中華文明的史實,屬于容易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我國東南某地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四個村莊地勢最高的是    _村, 乙村所處 的地形部位為_   。
(2)從改善生態環境出發,①區最適合大力
發展的產業是(  )
A.畜牧業 B.種植業 C.漁業 D.林業
(3)下列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   圖。
(4)根據聚落的形成與發展條件,簡要分析甲村發展成為小城鎮的有利條件。
【答案】(1)丙;山谷
(2)D
(3)A
(4)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的交匯處,海拔最低,乙海拔100米,丁小于100米,丙海拔300米。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
(2)根據圖示信息和題意可知,乙區域的地形為丘陵,適合發展林業。
(3)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北緯25°N的切面圖是中間低,東西兩邊高,故A符合。
(4)從圖示可知,甲區域河流流經,水源充足,地勢平坦,甲村臨近公路,交通發達。
答案:(1)丙、山谷
(2)D
(3)A
(4) 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
22.(2020七上·諸暨期中)閱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經緯網地圖上的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2)寫出B地的經緯度:   ,   。
(3)B點位于C點的   方向;A點位于D點的   方向。
(4)C地位于   緯度(填高、中、低)。B點處于五帶中的   (填溫度帶)
(5)A B C D四地中,位于東半球、北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地。(填字母)
(6)A B C D四地中,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填字母)
【答案】(1)南北;東西
(2)東經20度;南緯60度
(3)東南;西南
(4)低緯度;南溫帶
(5)D;C
(6)B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根據經緯度判定方法,B位于20°E,60°S。
(3)根據經緯網定向法,B位于C點的東南方向,A位于D點的西南方向。
(4)C點的緯度位于0°-30°S,所以是低緯度,B點位于60°N,位于南溫帶。
(5)根據圖示,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位于南半球、東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6)太陽從東方升起,因此最先看到日出的應是處于最東的點。
答案(1)南北、東西
(2) 東經20度 、 南緯60度
(3)東南、西南
(4)低緯度、南溫帶
(5)D\C
(6)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經緯度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23.(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馬可·波羅東行路線”圖,回答問題。
(1)馬可·波羅從甲   洲出發,途經乙   海東行。
(2)馬可·波羅東行途中,從A到B到C地明顯感受到了三地氣候的不同。其中C地的氣候統計圖應該是①②③中的   ,其氣候特點是   。
(3)馬可·波羅返程時經過的海峽D和大洋E分別是今天的   海峽、   洋。
(4)馬可·波羅在F處可能見到的景觀是(  )
A.鵝毛大雪隨風飄舞 B.清真寺中人頭攢動
C.高架竹屋懸地而起 D.黑人大跳草裙舞蹈
(5)丙處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該半島名稱是   ,此地氣候特征是   ,生活在這個地方居民為   (填人種)。
【答案】(1)歐;地中
(2)②;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馬六甲;印度
(4)B
(5)阿拉伯半島;炎熱干燥;白色人種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圖示信息可知,甲是歐洲,乙是地中海。
(2)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A是地中海氣候,B是溫帶大陸性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
(3)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D是馬六甲海峽,E是印度洋。
(4)根據所學可知F位于波斯灣沿岸,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故AB不可見;該區域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故B符合題;高架竹屋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的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故平排除C;D是非洲。
(5)根據所學,世界最大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以白色人種為主。
答案:(1)歐、地中海
(2)②;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馬六甲、印度
(4)B
(5)阿拉伯半島、炎熱干燥、白色人種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人種、大洲大洋等內容,屬于容易題。
24.(2020七上·諸暨期中)體驗新情景,回答問題。
(1)請你猜猜“我”是誰:
①我是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我是   。
②我是黃河流域禪讓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聯盟首領,我是   。
(2)請你教“我”種莊稼:
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已經掌握了種植   的技術。
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已經掌握了種植   的技術。
(3)請你幫“我”找家:
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
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
③造成圖A和圖B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產工具 B.生產方式 C.人文環境 D.自然環境
(4)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義?
【答案】(1)元謀人;大禹
(2)水稻;粟
(3)干欄式;半地穴式;D
(4)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使得人們能夠穩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環境,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對自然的依賴,提高生活質量,為農業、手工業、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目前境內已知最早的是元謀人,禪讓之下最后一位首領是大禹,他的兒子啟變禪讓為世襲。
(2、3)根據所學,河姆渡人已經掌握了種植了水稻,半坡人已經學會了種植粟。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欄式,半坡人建筑特色是半地穴式。主要是取決于當地的自然環境
(4)人類過上定居生活的意義,結合教材回答即可。
答案:(1)元謀人、大禹
(2)水稻、粟
(3)干欄式、半地穴式、D
(4) 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使得人們能夠穩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環境,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對自然的依賴,提高生活質量,為農業、手工業、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屬于容易題。
25.(2020七上·諸暨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古書上記載,堯雖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卻住在茅草屋里,吃的是粗糙的米飯,喝的是野菜湯,穿的是粗麻衣服。舜品性仁厚,為人謙讓,孝敬父母。禹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內,曾三次經過家門而不入,以身作則。
(1)圖一相關的人物對中華民族作出哪些貢獻?
(2)圖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跡流傳后世?
(3)圖一、二中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過程中有什么樣重要地位?
(4)人們最敬佩圖三人物是因為哪一件事?這個傳說反映了什么?
(5)材料中的堯、舜、禹被推舉為首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他們推舉首領的辦法叫做什么?
(6)你覺得他們身上有什么優秀品質值得你學習?任選一個方面說明。
【答案】(1)相傳炎帝教民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民通商交換,是中華原始農業創始人,號稱神農氏
(2)相傳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還讓下屬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3)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4)大禹治水,反映了遠古民眾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偉大事跡
(5)他們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為群眾服務,受百姓愛戴;禪讓制。
(6)堯,生活簡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不怕艱辛治水,與民同甘共苦。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1)圖一炎帝、圖二黃帝、圖三大禹的歷史功績,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2)關于黃帝的事跡,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3)根據所學可知,黃帝和炎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4)——(6)大禹治水,反映了遠古居民與大自然做斗爭。堯舜禹因為自身的品質,通過禪讓制被推選為部落首領的.
答案(1) 相傳炎帝教民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民通商交換,是中華原始農業創始人,號稱神農氏
(2) 相傳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還讓下屬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3) 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4) 大禹治水,反映了遠古民眾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偉大事跡
(5) 他們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為群眾服務,受百姓愛戴;禪讓制。
(6) 堯,生活簡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不怕艱辛治水,與民同甘共苦。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中華民族的祖先,屬于容易題。
1 / 1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列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茶山的楊梅銷往臺州各市區
B.浙江臺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資
C.中學生在網上查詢廈門旅游信息
D.臺州市科協到天元社區開展科普下鄉活動
2.關于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敘述錯誤的是(  )
A.寒冷地區,房屋墻體較厚 B.河流交匯處,易形成聚落
C.傳統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山區聚落密集,數量眾多
3.(2019七上·柯橋月考)下列四圖的圖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的一幅是(  )
A. B.
C. D.
4.大高加索山脈南、北兩側分別是(  )
A.亞洲、歐洲 B.亞洲、非洲
C.歐洲、非洲 D.南美洲、北美洲
5.(2020七上·諸暨期中)關于經線和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經線都與本初子午線平行 B.緯度越低,緯線越短
C.經線和緯線長度都相等 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2020七上·諸暨期中)世界的地形多種多樣,其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邊緣處比較陡峭的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7.根據如圖中提供的信息,判斷A地區屬于(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8.(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圖所示的宗教建筑在下列哪個國家或地區常見(  )
A.東南亞 B.伊朗 C.西歐 D.朝鮮
9.(2017七上·平陽月考)下列四幅圖是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圖,表示坡度最陡的是(  )
A. B.
C. D.
10.讀圖(斜線部分為海洋),完成
圖中作為亞歐兩洲分界線的海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0七上·諸暨期中)七年級新生參加入學軍訓,教官正在進行隊列訓練,現在同學們朝正南方,教官喊:“向左轉”。轉向后的同學們的朝向應該是 (  )
A.正東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正西方
12.(2020七上·諸暨期中)地形西部以高原為主,中部分布著平原,東部為山地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歐洲 C.亞洲 D.非洲
13.(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大洲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赤道、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都穿過的是C洲
②B、C兩大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③D大洲的氣候特點是酷熱、干燥
④A大洲以黑色人種為主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0七上·諸暨期中)“民以食為天。”我國先民最早種植和食用的兩種糧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粟 C.粟和小麥 D.小麥和水稻
15.(2020七上·諸暨期中)人類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下列選項中,作為研究我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是(  )
A.女媧造人、精衛填海的神話傳說
B.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材料
C.山西丁村遺址的打制石器和動物化石
D.司馬遷《史記》中有關漢武帝的記載
16.下列圖片共同體現了我國(  )
A.原始社會晚期的農業 B.人類早期的定居生活
C.建筑與工藝技術起源 D.中華悠久的文明進程
17.(2020七上·諸暨期中)孫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這樣說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先生這里贊揚的是(  )
A.女媧 B.黃帝 C.炎帝 D.大禹
18.請先在各圖標號下面的括號內填上圖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國境內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現代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
19.(2020七上·諸暨期中)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發明 B.飼養水平的提高
C.建房技術的進步 D.生產工具的改進
20.(2020七上·諸暨期中)“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材料中的“神農”是(  )
A.炎帝 B.黃帝 C.倉額 D.嫘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我國東南某地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四個村莊地勢最高的是    _村, 乙村所處 的地形部位為_   。
(2)從改善生態環境出發,①區最適合大力
發展的產業是(  )
A.畜牧業 B.種植業 C.漁業 D.林業
(3)下列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   圖。
(4)根據聚落的形成與發展條件,簡要分析甲村發展成為小城鎮的有利條件。
22.(2020七上·諸暨期中)閱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經緯網地圖上的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2)寫出B地的經緯度:   ,   。
(3)B點位于C點的   方向;A點位于D點的   方向。
(4)C地位于   緯度(填高、中、低)。B點處于五帶中的   (填溫度帶)
(5)A B C D四地中,位于東半球、北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地。(填字母)
(6)A B C D四地中,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填字母)
23.(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馬可·波羅東行路線”圖,回答問題。
(1)馬可·波羅從甲   洲出發,途經乙   海東行。
(2)馬可·波羅東行途中,從A到B到C地明顯感受到了三地氣候的不同。其中C地的氣候統計圖應該是①②③中的   ,其氣候特點是   。
(3)馬可·波羅返程時經過的海峽D和大洋E分別是今天的   海峽、   洋。
(4)馬可·波羅在F處可能見到的景觀是(  )
A.鵝毛大雪隨風飄舞 B.清真寺中人頭攢動
C.高架竹屋懸地而起 D.黑人大跳草裙舞蹈
(5)丙處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該半島名稱是   ,此地氣候特征是   ,生活在這個地方居民為   (填人種)。
24.(2020七上·諸暨期中)體驗新情景,回答問題。
(1)請你猜猜“我”是誰:
①我是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我是   。
②我是黃河流域禪讓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聯盟首領,我是   。
(2)請你教“我”種莊稼:
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已經掌握了種植   的技術。
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已經掌握了種植   的技術。
(3)請你幫“我”找家:
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
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
③造成圖A和圖B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產工具 B.生產方式 C.人文環境 D.自然環境
(4)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義?
25.(2020七上·諸暨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古書上記載,堯雖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卻住在茅草屋里,吃的是粗糙的米飯,喝的是野菜湯,穿的是粗麻衣服。舜品性仁厚,為人謙讓,孝敬父母。禹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內,曾三次經過家門而不入,以身作則。
(1)圖一相關的人物對中華民族作出哪些貢獻?
(2)圖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跡流傳后世?
(3)圖一、二中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過程中有什么樣重要地位?
(4)人們最敬佩圖三人物是因為哪一件事?這個傳說反映了什么?
(5)材料中的堯、舜、禹被推舉為首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他們推舉首領的辦法叫做什么?
(6)你覺得他們身上有什么優秀品質值得你學習?任選一個方面說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判斷,A是物產交流,B是資金交流,C是信息交流,D是人才交流。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區域往來,屬于容易題。
2.【答案】D
【知識點】鄉村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應該是平原地區聚落密集,數量眾多,不是山區。山區由于地形的限制,聚落面積較小,規模小,數量少。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在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民居特點。
3.【答案】A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兩地的實地距離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兩地的實地距離越長。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四幅圖中,A圖比例尺最大,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是對,主要考查學生對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4.【答案】A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其南側是亞洲,北側是歐洲。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的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
5.【答案】D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判斷,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極點和北極點,故A錯誤;
緯度越低,緯線越長,故B錯誤;
所有經線長度相等,緯度相同,緯線的長度相等,故C錯誤,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故D正確。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經線和緯線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6.【答案】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地形的種類和特點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世界主要地形的概況的掌握。平原海拔200米以下,排除。山地海拔500米以上,但起伏較大,排除。丘陵沒有邊緣處陡峭這一特點。故答案為C。
【點評】掌握世界主要地形的特點。
7.【答案】D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如圖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所以稱為地中海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地中海氣候全年的降水較少,而且高溫季節雨量甚少.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最顯著的特征.
故選:D.
【點評】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的“五帶”來稱呼氣候,如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
8.【答案】C
【知識點】各大宗教特色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和所學可知,該建筑是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常見與西歐地區。東南亞和朝鮮以信仰佛教為主,宗教建筑是寺廟;伊朗地區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宗教建筑是清真寺。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屬于容易題。
9.【答案】A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
【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讀圖可知,A圖中的比例尺最大,說明表示實際距離最小,說明等高線最密集,表示坡度最陡。故A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綜合考慮比例尺大小、等高線疏密與坡度大小的關系,難度較大。
10.【答案】B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得,①所示的是直布羅陀海峽,溝通了地中海與大西洋,②所示的是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③所示的是曼德海峽,溝通了阿拉伯海與紅海,④所示的是霍爾木茲海峽,溝通了波斯灣與阿拉伯海.依據題意.
故選:B.
【點評】亞洲與歐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11.【答案】A
【知識點】方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面朝正南,向右轉是正東,向左轉是正西,向后轉是正北。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方向的判定,屬于容易題。
12.【答案】A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洋洲的地形是西部以高原為主,中部分布平原,東部以山地為主;歐洲以平原為主,亞洲中間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為主。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大洲的地形,難度適中。
13.【答案】D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A是非洲,B是北美洲,C是南美洲,D是大洋洲。赤道和南回歸線穿過南美洲,故①錯誤;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故②錯誤; 大洋洲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余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 ,故③錯誤;④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大洲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14.【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河姆渡先民以種植水稻為主,半坡先民種植粟為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中華文明,屬于容易題。
15.【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研究農耕時代先民生活的可靠史料,A是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故排除;B符合題意;C是遠古時代的可靠史料,故排除;D是研究漢代的史料。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史料,難度適中。
16.【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A. 原始社會晚期的農業 ,不符合題意;
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圖片顯示的是原始人類的稻谷、骨耜、陶缽、房屋等,共同體現了我國人類早期的定居生活,故選項B符合題意;
C. 建筑與工藝技術起源
,不符合題意;
D. 中華悠久的文明進程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即圖片相對照,細心比對,抓住題干中的“共同體現”分析理解回答,找到最恰當的選項。
17.【答案】B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根據祭文內容,“軒轅”指的是黃帝。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遠古時代的史實,屬于容易題。
18.【答案】D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四種人類,然后要知道最早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故答案為D。
【點評】掌握我國古人類的相關知識。
19.【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原始人類的演進過程,是生產力發展的過程,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人類的生活,屬于容易題。
20.【答案】A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炎帝號稱神農氏,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考查史記中華文明的史實,屬于容易題。
21.【答案】(1)丙;山谷
(2)D
(3)A
(4)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的交匯處,海拔最低,乙海拔100米,丁小于100米,丙海拔300米。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
(2)根據圖示信息和題意可知,乙區域的地形為丘陵,適合發展林業。
(3)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北緯25°N的切面圖是中間低,東西兩邊高,故A符合。
(4)從圖示可知,甲區域河流流經,水源充足,地勢平坦,甲村臨近公路,交通發達。
答案:(1)丙、山谷
(2)D
(3)A
(4) 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
22.【答案】(1)南北;東西
(2)東經20度;南緯60度
(3)東南;西南
(4)低緯度;南溫帶
(5)D;C
(6)B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根據經緯度判定方法,B位于20°E,60°S。
(3)根據經緯網定向法,B位于C點的東南方向,A位于D點的西南方向。
(4)C點的緯度位于0°-30°S,所以是低緯度,B點位于60°N,位于南溫帶。
(5)根據圖示,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位于南半球、東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6)太陽從東方升起,因此最先看到日出的應是處于最東的點。
答案(1)南北、東西
(2) 東經20度 、 南緯60度
(3)東南、西南
(4)低緯度、南溫帶
(5)D\C
(6)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經緯度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23.【答案】(1)歐;地中
(2)②;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馬六甲;印度
(4)B
(5)阿拉伯半島;炎熱干燥;白色人種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圖示信息可知,甲是歐洲,乙是地中海。
(2)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A是地中海氣候,B是溫帶大陸性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
(3)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D是馬六甲海峽,E是印度洋。
(4)根據所學可知F位于波斯灣沿岸,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故AB不可見;該區域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故B符合題;高架竹屋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的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故平排除C;D是非洲。
(5)根據所學,世界最大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以白色人種為主。
答案:(1)歐、地中海
(2)②;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馬六甲、印度
(4)B
(5)阿拉伯半島、炎熱干燥、白色人種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人種、大洲大洋等內容,屬于容易題。
24.【答案】(1)元謀人;大禹
(2)水稻;粟
(3)干欄式;半地穴式;D
(4)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使得人們能夠穩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環境,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對自然的依賴,提高生活質量,為農業、手工業、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目前境內已知最早的是元謀人,禪讓之下最后一位首領是大禹,他的兒子啟變禪讓為世襲。
(2、3)根據所學,河姆渡人已經掌握了種植了水稻,半坡人已經學會了種植粟。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欄式,半坡人建筑特色是半地穴式。主要是取決于當地的自然環境
(4)人類過上定居生活的意義,結合教材回答即可。
答案:(1)元謀人、大禹
(2)水稻、粟
(3)干欄式、半地穴式、D
(4) 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使得人們能夠穩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環境,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對自然的依賴,提高生活質量,為農業、手工業、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屬于容易題。
25.【答案】(1)相傳炎帝教民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民通商交換,是中華原始農業創始人,號稱神農氏
(2)相傳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還讓下屬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3)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4)大禹治水,反映了遠古民眾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偉大事跡
(5)他們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為群眾服務,受百姓愛戴;禪讓制。
(6)堯,生活簡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不怕艱辛治水,與民同甘共苦。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1)圖一炎帝、圖二黃帝、圖三大禹的歷史功績,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2)關于黃帝的事跡,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3)根據所學可知,黃帝和炎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4)——(6)大禹治水,反映了遠古居民與大自然做斗爭。堯舜禹因為自身的品質,通過禪讓制被推選為部落首領的.
答案(1) 相傳炎帝教民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民通商交換,是中華原始農業創始人,號稱神農氏
(2) 相傳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還讓下屬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3) 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4) 大禹治水,反映了遠古民眾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偉大事跡
(5) 他們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為群眾服務,受百姓愛戴;禪讓制。
(6) 堯,生活簡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不怕艱辛治水,與民同甘共苦。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中華民族的祖先,屬于容易題。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滨海县| 竹山县| 井冈山市| 肃宁县| 乌拉特后旗| 呼伦贝尔市| 巨鹿县| 天台县| 闽侯县| 青田县| 新昌县| 牟定县| 吉水县| 灵川县| 韩城市| 伊宁市| 晴隆县| 北流市| 黑河市| 长阳| 辽中县| 桐柏县| 齐齐哈尔市| 永福县| 封开县| 英山县| 辽阳市| 迁西县| 义马市| 金湖县| 简阳市| 孝义市| 新源县| 封开县| 普格县| 鄯善县| 乃东县| 成安县| 延边|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