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B卷)一、選擇題1.(2020九上·青田期中)有人說中共建國史和船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從南湖的形單影只,到三十幾年后的排山倒海之勢,終于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中后者所指的歷史事件是( )A.遼沈戰役 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D【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達渡江戰役的命令,頃刻間,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崩潰,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覆滅,建立新中國,終于取得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ABC三項都不是后者所指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后者所指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應重點記憶渡江戰役的成果。2.(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成就或史實描述不符的是( )A.孫中山——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締造了資產階級共和國B.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建立早期黨組織C.毛澤東——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D.鄧小平——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ABC三項描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鄧小平——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描述不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與其成就或史實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3.“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此“令”的頒行時間應是(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民國初年,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 規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頒布之日起20天內一律剪去辮子,逾期不執行者,以違法論罪,于是革命軍走上街頭為群眾剪辮子,引起了一場剪辮風波。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1912年是民國元年,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2020九上·青田期中)給下圖所示內容歸納單元主題,最適合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B.近代化探索C.侵略與反抗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北伐戰爭。因此“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爭”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A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最適合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和“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爭”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歸納能力。5.(2020九上·青田期中)某文告寫道:“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到紅軍中去,進行革命的民族戰爭!”這份文告最可能( )A.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新軍的宣傳B.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C.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D.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強調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和“紅軍”。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名稱。因此題干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ABC三項和題干文告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題干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6.(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面是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它的遷移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1923年在沈陽成立→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遷往開封→1938年遷往四川A.新文化運動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答案】C【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它的遷移與抗日戰爭有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所以東北大學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所以遷往開封,后來日本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導,國民政府都城遷往重慶,所以東北大學也遷到了四川。ABD三項和東北大學的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抗日戰爭和東北大學的遷移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抗戰勝利的意義。7.(2020九上·青田期中)小亮同學根據某個學習主題搜集到楊靖宇、趙登禹、佟麟閣等英烈的事跡,這三個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題最可能是( )A.新革命道路的探索 B.中華民族的抗爭C.近代中國的屈辱 D.國共關系的演變【答案】B【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佟麟閣、楊靖宇、趙登禹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為抗擊日本的侵略壯烈犧牲。ACD三項都不是楊靖宇、趙登禹、佟麟閣這三個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最可能是楊靖宇、趙登禹、佟麟閣這三個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2020九上·青田期中)以下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段解讀正確的有( )①國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③北洋軍閥統治,政局動蕩不安 ④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國共二次合作是在1937—1945年,①錯誤;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開始中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②正確;1931—1937年是抗日戰爭時期,③錯誤;“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經過1946—1949年,三年解放戰爭,成立了新中國,④正確。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的了解。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準確解讀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9.(2019九上·寧波月考)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再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是( )①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 ②霹靂一聲天地動,贛湘暴動筑高樓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①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是指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等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部隊和湘南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就是著名的“井岡山會師”。②霹靂一聲天地動,贛湘暴動筑高樓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未成立。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說的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B項①②④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識記歷史史實能力。10.(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廣東省中國國民黨黨員的職業統計。這一職業分布應出現于( )職業 農民 工人 學生 商人及其他比例 40% 25% 25% 10%A.辛亥革命時 B.五四運動時期C.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據表格信息及所學可知,1926年底隨著國民革命運動的不斷發展,廣東的中國國民黨職業分布包括農民、工人、學生和商人等階層,表明國民革命運動時期,國民黨成為一個具有革命統一戰線性質的政黨。A項辛亥革命時期國民黨政黨尚未成立,不符合題意;BC兩項五四運動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與題干表格時間“1926年”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革命運動時期出現題干職業分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11.“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段報道反映的是哪場戰役( )A.北伐戰爭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整個華北地區”、“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摧毀日偽軍的據點、交通線。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百團大戰是題干報道反映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要求具備獲取有效信息與知識運用的能力。12.(2020九上·海曙月考)毛澤東曾說:“我們鬧革命,光是跑來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個家,不然就很困難,……我們以家為依托,不斷向外發展,把我們四周的敵人一點點地吃掉……”。中國共產黨獨立“鬧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個“家”是( )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陜甘寧革命根據地C.閩浙贛根據地 D.中央革命根據地【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據題干“我們鬧革命,光是跑來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個家,不然就很困難。有了這個家,就可以作為同敵人進行革命斗爭的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家”是井岡山。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當即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A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鬧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個“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識記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13.(2020九上·青田期中)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標志。下列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事件,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北伐戰爭 ②遵義會議 ③黃埔軍校建立 ④遷都重慶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解析】【分析】①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②遵義會議召開于1935年,③黃埔軍校建立是在1924年,④遷都重慶是在1937年。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②④。B項③①②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事件發生的時間。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4.(2020九上·青田期中)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①是遵照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發動的 ②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③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④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盟軍“霸王行動”指的是諾曼底登陸,發生在法國諾曼底地區,該軍事行動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故②③正確。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發生在“霸王行動”實施之后,①理解有誤;1942年1月1日, 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④理解有誤。C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諾曼底登陸,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5.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包括( )①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都具有反帝性質③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近代兩次國共合作都是在近代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因社會性質一樣,所以民主革命的性質也一樣,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都具有反帝性質,故①②③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并未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故排除④。A項①②③是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理解、分析與比較能力。16.(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的組合正確的有( )①丘吉爾----領導英國反法西斯斗爭 ②孫中山---領導參加北伐戰爭③黃興---領導黃花崗起義 ④彭德懷---指揮了百團大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孫中山1925年逝世,北伐戰爭1926年開始,②孫中山---領導參加北伐戰爭組合錯誤,排除含②的選項。B項①③④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的搭配。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二、非選擇題17.(2020九上·青田期中)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不斷探索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教育家葉圣陶在一則日記中寫道:“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材料二:在這場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達到兩百萬人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興的社會力量;從某年的6月5日起,上海產業工人六、七萬人舉行了愛國大罷工,加上店員,約計十萬人以上,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材料三:朦朦朧朧張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這是什么?——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新潮,由近東卷到遠東。——摘自民國七年劉大白寫的《紅色中華》(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中國哪一階級的成長壯大?并根據材料從意義的角度分別說明其在政治上成長壯大的理由。(2)材料三中的“一線紅”指什么?它對中國革命帶來了怎樣的重大影響?(3)三則材料中各階級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當時的哪一歷史任務?【答案】(1)民族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指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或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3)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武昌已為革(命)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聯系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義的史實,武昌起義之后,各地紛紛起義,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辛亥革命見證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一次變革社會制度的偉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的史實,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根據材料三中的“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 由近東卷到遠東”可知“一線紅”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理論創新成果——毛澤東思想,在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3)三則材料中各階級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故答案為:(1)民族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指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或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3)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8.(2020九上·青田期中)牢記歷史,珍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一 圖二 圖三: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1)圖二圖三分別反映了哪一事件。它們對這場戰爭各自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圖二中,“中國領銜”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用所學知識解釋“中國領銜”的原因,并結合某次國際會議的相關內容闡明“中國領銜”、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表現。(3)從圖一到圖二,中國聯合抗戰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三則圖片共同啟示我們,面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應如何解決?【答案】(1)圖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作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圖三:柏林戰役勝利。作用:宣告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歐洲戰事結束。(2)原因: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表現:《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從國共兩黨聯合抗戰到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啟示我們應加強國際合作【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圖二反映的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極大地鼓舞了各國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圖3反映的是1945年4月,蘇聯軍隊對柏林發動了總攻,即柏林戰役,希特勒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蘇聯紅軍終于將勝利的旗幟插到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2)據所學知,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牽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43年12月《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3)圖一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國共兩黨的聯合抗戰,圖二反映了面對法西斯國家的進攻,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三則圖片共同啟示我們,面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應加強國際合作。故答案為:(1)圖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作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圖三:柏林戰役勝利。作用:宣告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歐洲戰事結束。(2)原因: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表現:《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從國共兩黨聯合抗戰到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啟示我們應加強國際合作。【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19.(2020九上·青田期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開拓創新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 李達、 董必武等人和共產國際派來的馬林、尼克爾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最年長的45歲,最年輕的19歲,平均年齡28歲。材料二:① ② ③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1)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哪次會議 簡析這次會議對中國革命的影響。(2)與①圖數字標識相關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是什么? 寫出②圖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重要成果。 ③圖中“中華民國二十七年”相對應的公元紀年是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軍名稱從②圖到③圖變化的直接原因。 (3)分析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之間的內在聯系。【答案】(1)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找到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中國共產黨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共誕生的相關知識及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依據材料“1921年7月23日”“ 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2)本題考查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相關知識。圖1中“八一”指的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即1911+27=1938年。由工農紅軍的名稱改為八路軍、新四軍的原因: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3)本題考查分析中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材料一、二表明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取得材料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最重要成果:找到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938年;直接原因:中國共產黨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2020九上·青田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不止奪取山東的是我們的仇敵,這強盜世界中一切強盜團體,秘密外交這一類的一切強盜行為,都是我們的仇敵啊!我們若是沒有民族自決、世界改造的精神,把這強盜世界推翻,單是打死幾個人,開幾個公民大會,也還是沒有效果。我們的三大信譽是: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李大釗《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19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們為什么這樣發動,為爭地盤嗎 不是!為泄憤嗎 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屈辱外交!國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想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的八項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告全體同胞書》1936年12月16日(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主張分別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間提出的。概括這兩個重大事件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2)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1),歸納以上人物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3)結合圖一、圖二,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上述主題所做的努力。【答案】(1)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作用:①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②西安事變: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抗擊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或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3)努力: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攜手合作。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時間分別是1919年和1936年,據材料中的關鍵詞“外交”“山東”“張學良”“楊虎城”,聯系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這兩個歷史事件分別是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五四運動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使參加巴黎和會的中方代表拒絕在對德合約上簽字;西安事變則促使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為最終打敗日本法西斯勢力奠定了基礎。(2)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中國人民為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目的是喚醒更多的中國民眾起來反抗外來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因此他們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是救亡圖存或挽救民族危亡。(3)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后,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作用:①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②西安事變: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抗擊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或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3)努力: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攜手合作。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識記并靈活運用五四運動、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1 / 1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B卷)一、選擇題1.(2020九上·青田期中)有人說中共建國史和船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從南湖的形單影只,到三十幾年后的排山倒海之勢,終于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中后者所指的歷史事件是( )A.遼沈戰役 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2.(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成就或史實描述不符的是( )A.孫中山——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締造了資產階級共和國B.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建立早期黨組織C.毛澤東——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D.鄧小平——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3.“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此“令”的頒行時間應是(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4.(2020九上·青田期中)給下圖所示內容歸納單元主題,最適合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B.近代化探索C.侵略與反抗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5.(2020九上·青田期中)某文告寫道:“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到紅軍中去,進行革命的民族戰爭!”這份文告最可能( )A.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新軍的宣傳B.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C.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D.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6.(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面是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它的遷移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1923年在沈陽成立→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遷往開封→1938年遷往四川A.新文化運動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7.(2020九上·青田期中)小亮同學根據某個學習主題搜集到楊靖宇、趙登禹、佟麟閣等英烈的事跡,這三個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題最可能是( )A.新革命道路的探索 B.中華民族的抗爭C.近代中國的屈辱 D.國共關系的演變8.(2020九上·青田期中)以下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段解讀正確的有( )①國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③北洋軍閥統治,政局動蕩不安 ④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19九上·寧波月考)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再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是( )①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 ②霹靂一聲天地動,贛湘暴動筑高樓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廣東省中國國民黨黨員的職業統計。這一職業分布應出現于( )職業 農民 工人 學生 商人及其他比例 40% 25% 25% 10%A.辛亥革命時 B.五四運動時期C.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11.“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段報道反映的是哪場戰役( )A.北伐戰爭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12.(2020九上·海曙月考)毛澤東曾說:“我們鬧革命,光是跑來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個家,不然就很困難,……我們以家為依托,不斷向外發展,把我們四周的敵人一點點地吃掉……”。中國共產黨獨立“鬧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個“家”是( )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陜甘寧革命根據地C.閩浙贛根據地 D.中央革命根據地13.(2020九上·青田期中)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標志。下列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事件,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北伐戰爭 ②遵義會議 ③黃埔軍校建立 ④遷都重慶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14.(2020九上·青田期中)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①是遵照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發動的 ②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③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④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5.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包括( )①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都具有反帝性質③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2020九上·青田期中)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的組合正確的有( )①丘吉爾----領導英國反法西斯斗爭 ②孫中山---領導參加北伐戰爭③黃興---領導黃花崗起義 ④彭德懷---指揮了百團大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17.(2020九上·青田期中)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不斷探索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教育家葉圣陶在一則日記中寫道:“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材料二:在這場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達到兩百萬人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興的社會力量;從某年的6月5日起,上海產業工人六、七萬人舉行了愛國大罷工,加上店員,約計十萬人以上,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材料三:朦朦朧朧張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這是什么?——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新潮,由近東卷到遠東。——摘自民國七年劉大白寫的《紅色中華》(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中國哪一階級的成長壯大?并根據材料從意義的角度分別說明其在政治上成長壯大的理由。(2)材料三中的“一線紅”指什么?它對中國革命帶來了怎樣的重大影響?(3)三則材料中各階級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當時的哪一歷史任務?18.(2020九上·青田期中)牢記歷史,珍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一 圖二 圖三: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1)圖二圖三分別反映了哪一事件。它們對這場戰爭各自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圖二中,“中國領銜”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用所學知識解釋“中國領銜”的原因,并結合某次國際會議的相關內容闡明“中國領銜”、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表現。(3)從圖一到圖二,中國聯合抗戰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三則圖片共同啟示我們,面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應如何解決?19.(2020九上·青田期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開拓創新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 李達、 董必武等人和共產國際派來的馬林、尼克爾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最年長的45歲,最年輕的19歲,平均年齡28歲。材料二:① ② ③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1)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哪次會議 簡析這次會議對中國革命的影響。(2)與①圖數字標識相關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是什么? 寫出②圖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重要成果。 ③圖中“中華民國二十七年”相對應的公元紀年是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軍名稱從②圖到③圖變化的直接原因。 (3)分析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之間的內在聯系。20.(2020九上·青田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不止奪取山東的是我們的仇敵,這強盜世界中一切強盜團體,秘密外交這一類的一切強盜行為,都是我們的仇敵啊!我們若是沒有民族自決、世界改造的精神,把這強盜世界推翻,單是打死幾個人,開幾個公民大會,也還是沒有效果。我們的三大信譽是: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李大釗《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19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們為什么這樣發動,為爭地盤嗎 不是!為泄憤嗎 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屈辱外交!國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想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的八項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告全體同胞書》1936年12月16日(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主張分別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間提出的。概括這兩個重大事件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2)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1),歸納以上人物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3)結合圖一、圖二,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上述主題所做的努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達渡江戰役的命令,頃刻間,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崩潰,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覆滅,建立新中國,終于取得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ABC三項都不是后者所指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后者所指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應重點記憶渡江戰役的成果。2.【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ABC三項描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鄧小平——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描述不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與其成就或史實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3.【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民國初年,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 規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頒布之日起20天內一律剪去辮子,逾期不執行者,以違法論罪,于是革命軍走上街頭為群眾剪辮子,引起了一場剪辮風波。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1912年是民國元年,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北伐戰爭。因此“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爭”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A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最適合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和“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爭”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歸納能力。5.【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強調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和“紅軍”。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名稱。因此題干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ABC三項和題干文告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題干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6.【答案】C【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它的遷移與抗日戰爭有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所以東北大學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所以遷往開封,后來日本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導,國民政府都城遷往重慶,所以東北大學也遷到了四川。ABD三項和東北大學的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抗日戰爭和東北大學的遷移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抗戰勝利的意義。7.【答案】B【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佟麟閣、楊靖宇、趙登禹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為抗擊日本的侵略壯烈犧牲。ACD三項都不是楊靖宇、趙登禹、佟麟閣這三個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最可能是楊靖宇、趙登禹、佟麟閣這三個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國共二次合作是在1937—1945年,①錯誤;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開始中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②正確;1931—1937年是抗日戰爭時期,③錯誤;“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經過1946—1949年,三年解放戰爭,成立了新中國,④正確。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的了解。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準確解讀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9.【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①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是指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等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部隊和湘南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就是著名的“井岡山會師”。②霹靂一聲天地動,贛湘暴動筑高樓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未成立。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說的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B項①②④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識記歷史史實能力。10.【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據表格信息及所學可知,1926年底隨著國民革命運動的不斷發展,廣東的中國國民黨職業分布包括農民、工人、學生和商人等階層,表明國民革命運動時期,國民黨成為一個具有革命統一戰線性質的政黨。A項辛亥革命時期國民黨政黨尚未成立,不符合題意;BC兩項五四運動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與題干表格時間“1926年”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革命運動時期出現題干職業分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11.【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整個華北地區”、“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摧毀日偽軍的據點、交通線。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百團大戰是題干報道反映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要求具備獲取有效信息與知識運用的能力。12.【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據題干“我們鬧革命,光是跑來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個家,不然就很困難。有了這個家,就可以作為同敵人進行革命斗爭的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家”是井岡山。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當即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A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鬧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個“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識記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13.【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解析】【分析】①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②遵義會議召開于1935年,③黃埔軍校建立是在1924年,④遷都重慶是在1937年。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②④。B項③①②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事件發生的時間。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4.【答案】C【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盟軍“霸王行動”指的是諾曼底登陸,發生在法國諾曼底地區,該軍事行動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故②③正確。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發生在“霸王行動”實施之后,①理解有誤;1942年1月1日, 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④理解有誤。C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諾曼底登陸,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5.【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近代兩次國共合作都是在近代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因社會性質一樣,所以民主革命的性質也一樣,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都具有反帝性質,故①②③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并未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故排除④。A項①②③是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理解、分析與比較能力。16.【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孫中山1925年逝世,北伐戰爭1926年開始,②孫中山---領導參加北伐戰爭組合錯誤,排除含②的選項。B項①③④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的搭配。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7.【答案】(1)民族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指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或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3)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武昌已為革(命)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聯系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義的史實,武昌起義之后,各地紛紛起義,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辛亥革命見證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一次變革社會制度的偉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的史實,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根據材料三中的“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 由近東卷到遠東”可知“一線紅”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理論創新成果——毛澤東思想,在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3)三則材料中各階級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故答案為:(1)民族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指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或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3)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8.【答案】(1)圖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作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圖三:柏林戰役勝利。作用:宣告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歐洲戰事結束。(2)原因: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表現:《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從國共兩黨聯合抗戰到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啟示我們應加強國際合作【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圖二反映的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極大地鼓舞了各國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圖3反映的是1945年4月,蘇聯軍隊對柏林發動了總攻,即柏林戰役,希特勒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蘇聯紅軍終于將勝利的旗幟插到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2)據所學知,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牽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43年12月《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3)圖一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國共兩黨的聯合抗戰,圖二反映了面對法西斯國家的進攻,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三則圖片共同啟示我們,面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應加強國際合作。故答案為:(1)圖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作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圖三:柏林戰役勝利。作用:宣告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歐洲戰事結束。(2)原因: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表現:《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從國共兩黨聯合抗戰到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啟示我們應加強國際合作。【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19.【答案】(1)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找到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中國共產黨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共誕生的相關知識及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依據材料“1921年7月23日”“ 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2)本題考查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相關知識。圖1中“八一”指的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即1911+27=1938年。由工農紅軍的名稱改為八路軍、新四軍的原因: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3)本題考查分析中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材料一、二表明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取得材料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最重要成果:找到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938年;直接原因:中國共產黨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1)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作用:①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②西安事變: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抗擊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或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3)努力: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攜手合作。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時間分別是1919年和1936年,據材料中的關鍵詞“外交”“山東”“張學良”“楊虎城”,聯系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這兩個歷史事件分別是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五四運動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使參加巴黎和會的中方代表拒絕在對德合約上簽字;西安事變則促使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為最終打敗日本法西斯勢力奠定了基礎。(2)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中國人民為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目的是喚醒更多的中國民眾起來反抗外來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因此他們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是救亡圖存或挽救民族危亡。(3)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后,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作用:①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②西安事變: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抗擊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或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3)努力: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攜手合作。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識記并靈活運用五四運動、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B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B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