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諸暨期中)號外是一種臨時編印的報刊,一般在當日有突發重大新聞時出版。根據《新華日報.號外》(下圖)可以推斷( )①此號外的出版時間應該在1945年 ②該宣言可能由中美蘇三國共同發表③當天日本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④此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持續了十四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 )A.傳統儒家思想 B.維新變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學3.(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開展主題音樂會,節目如下:《告別》《突破封鎖線》《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該音樂會的主題最可能是( )A.建黨偉業 B.長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歲月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5.(2019九上·紹興月考)“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描繪的歷史事件( )①正確貫徹了中共八七會議確立的方針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③顯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④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0九上·新昌月考)法西斯對人類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體現日本法西斯殘暴本性的有( )①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②“死亡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③七三一部隊用健康人活體做實驗 ④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0九上·諸暨期中)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 )A.中日兩國實力過于懸殊 B.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對重慶的轟炸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建立8.(2020九上·諸暨期中)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事件是( )A.偷襲珍珠港 B.中途島海戰C.斯大林格勒戰役 D.阿拉曼戰役9.《全球通史》中寫道:“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這場運動”( )A.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C.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D.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0.(2020九上·柯橋開學考)觀察圖片,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以下內容與圖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A.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C.革命搖籃,領袖故里 D.歷史轉折,生死攸關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學家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從廣州到華中,……勢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漢,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領福州,1927年3月進駐上海和南京。九個月內,占中國半個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這一情形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國民革命 C.國共對峙 D.九一八事變12.(2019九上·浦江月考)1935年,毛澤東在《憶秦娥 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北)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 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D.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13.(2019九上·蕭山期中)下圖是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圖。下列對圖中A,B兩時期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A時期黃埔軍校的創辦為我黨輸送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②B時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我黨帶來重大人員傷亡③A時期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特色革命道路④B時期黨員人數驟減主要是因“圍剿”和長征帶來的損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4.(2020九上·諸暨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興起了反抗西方列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下列歷史事件與材料相符合的是(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中國抗美援朝戰爭 ③埃及華夫脫運動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綜合題15.(2020九上·諸暨期中)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共中央所在地變遷示意圖材料二 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戶,耕地六百六十六畝,盛產小麥、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種雜糧,夏收麥,秋收稻,一年收兩季,平均每年收27萬糧食。——《中共中央選址西柏坡的原因綜述》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時間 會議名稱 主要內容1947年7—9月 全國土地會議 制訂《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軍事上準備打若干次決定性的大會戰1949年3月 七屆二中全會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1)寫出圖中A、B兩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2)依據材料一、二,簡析選址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3)材料三,例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重大決策,并選取其中一例說明與新中國成立之間的關系。16.(2020九上·諸暨期中)閱讀摘錄記錄學習印記。閱讀摘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思維導圖規律填寫讀書摘錄中A、B的內容,并推測此次閱讀主題。(2)簡述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3)有人說:“沒有廣大人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請結合中國抗戰史實來印證該觀點。(4)根據摘錄中的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17.(2018九上·紹興月考)某校學生開展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活動一:看圖說史活動二:讀文析史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占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活動三:史論結合(1)從上述圖片中任選其中的兩個事件闡述其重要意義。(2)該通電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概括該通電的核心主張,分析該主張實施的歷史意義。(3)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有理有據論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革命期間戰勝危機做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的。(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片中的“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無條件投降”字樣,據此可知①此號外的出版時間應該在1945年④此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持續14年。②該宣言可能由中美蘇三國共同發表和③當天日本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兩個表述是錯誤的。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B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爾塔會議。雅爾塔會議實際上劃分了戰后世界的勢力范圍,為戰后兩極世界格局的確立奠定基礎。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2.【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36年,毛澤東回憶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時,就開始讀這個雜志。《新青年》雜志對毛澤東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它宣揚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和科學是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3.【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題目所給歌曲反映的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長征。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紅軍拼死英勇沖殺,沖過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紅軍人員損失過半。毛澤東提出紅軍不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貴州北部重鎮遵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烏蒙山是紅軍最后過的一個雪山,越過草地。1935年10月,紅軍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ACD三項和題干音樂會節目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長征精神最可能是該音樂會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長征的經過,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4.【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與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與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有關;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有關;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與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關。題干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B項②③①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建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次起義后,他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②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④錯誤。B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秋收起義的相關知識就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秋收起義的有關內容。6.【答案】B【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殘暴行為有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七三一細菌部隊用中國人活體做試驗、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等;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國法西斯的罪行,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體現日本法西斯殘暴本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法西斯侵略行為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7.【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據“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茲特正式對日宣戰。”可知,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ACD三項都不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答案】A【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可知,“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性事件是珍珠港事件。A項偷襲珍珠港是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珍珠港事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珍珠港事件的過程及影響。9.【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材料中“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是指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 , 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準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激起青年學生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的標志,所以A符合題意。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起點——洋務運動,B不符合題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召開,C不符合題意;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戰爭,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10.【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左圖是中共一大會址,右圖是南湖游船,聯系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后轉移到嘉興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A項開天辟地,煥然一新與圖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符合題意;BCD三項和中共一大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注意準確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11.【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戰爭相關知識。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A項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國共對峙是1927年至1937年,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2.【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35年2月”“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聯系已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機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可知這首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遵義會議后紅軍開始改變被動局面。ABC三項都不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D項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后,長征的相關知識點,以新情景的方式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的準確認識。注意題干材料中的“1935年2月”“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均是解題的關鍵信息。13.【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A時期明顯在1928年后,黃埔軍校創辦于1924年,所以①選項錯誤。B時期是1937年前,日本還沒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所以②表述錯誤。C項③④分析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析不同時期中共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答案】D【知識點】亞非拉的奮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抗美援朝【解析】【分析】一戰后,亞非拉地區掀起了實現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浪潮,亞非拉國家獲得新發展。歷史事件與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華夫脫運動、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是一場以爭取民族獨立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D項③④與材料相符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拉國家奮起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亞非拉國家奮起以及影響。15.【答案】(1)A武漢——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延安——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示例: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決戰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答“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土地改革;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武漢和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地位。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地為武漢,在此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為延安,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普遍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指出黨的工作中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革命勝利后,黨的總任務是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準備。故答案為:(1)A武漢——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延安——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示例: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決戰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答“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6.【答案】(1)A: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B: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例: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背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與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一小問,依據圖示“南京大屠殺”可知A指的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故結合所學回憶再現回答,如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依據圖示“國民黨:臺兒莊戰役”可知,B指的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戰,故結合所學列舉回答: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第二小問,綜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測此次閱讀主題應為: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勝利原因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與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一小問,依據海報上的各個國家的國旗,進行合理判斷與分析,此時應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第二小問,結合海報和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本題考查廣大人民對抗戰做出的貢獻,要求具備準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結合中國抗戰史實可知,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廣大人民群眾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圖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此分析理解,這告訴我們 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故答案為:(1)A: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B: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例: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背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史實。17.【答案】(1)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實行全民族抗戰,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分層評價。觀點: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 論據: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他們從實際國情出發作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為中華民族利益不斷奮斗。【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南昌起義、開國大典、中共一大、五四運動的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開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主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的的成立使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材料分析能力。熟知我國的抗日戰爭是解題的關鍵。第一小問背景,根據材料“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可以得出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第二小問主張,根據材料“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可以得出實行全民族抗戰;第三小問意義,該通電意義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民族抗戰正式形成,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實行全民族抗戰,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分層評價。觀點: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 論據: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他們從實際國情出發作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為中華民族利益不斷奮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開國大典、中共一大、五四運動的意義,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諸暨期中)號外是一種臨時編印的報刊,一般在當日有突發重大新聞時出版。根據《新華日報.號外》(下圖)可以推斷( )①此號外的出版時間應該在1945年 ②該宣言可能由中美蘇三國共同發表③當天日本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④此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持續了十四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片中的“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無條件投降”字樣,據此可知①此號外的出版時間應該在1945年④此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持續14年。②該宣言可能由中美蘇三國共同發表和③當天日本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兩個表述是錯誤的。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B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爾塔會議。雅爾塔會議實際上劃分了戰后世界的勢力范圍,為戰后兩極世界格局的確立奠定基礎。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2.(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 )A.傳統儒家思想 B.維新變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學【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36年,毛澤東回憶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時,就開始讀這個雜志。《新青年》雜志對毛澤東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它宣揚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和科學是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3.(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開展主題音樂會,節目如下:《告別》《突破封鎖線》《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該音樂會的主題最可能是( )A.建黨偉業 B.長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歲月【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題目所給歌曲反映的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長征。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紅軍拼死英勇沖殺,沖過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紅軍人員損失過半。毛澤東提出紅軍不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貴州北部重鎮遵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烏蒙山是紅軍最后過的一個雪山,越過草地。1935年10月,紅軍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ACD三項和題干音樂會節目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長征精神最可能是該音樂會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長征的經過,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與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與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有關;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有關;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與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關。題干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B項②③①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建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5.(2019九上·紹興月考)“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描繪的歷史事件( )①正確貫徹了中共八七會議確立的方針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③顯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④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次起義后,他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②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④錯誤。B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秋收起義的相關知識就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秋收起義的有關內容。6.(2020九上·新昌月考)法西斯對人類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體現日本法西斯殘暴本性的有( )①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②“死亡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③七三一部隊用健康人活體做實驗 ④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殘暴行為有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七三一細菌部隊用中國人活體做試驗、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等;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國法西斯的罪行,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體現日本法西斯殘暴本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法西斯侵略行為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7.(2020九上·諸暨期中)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 )A.中日兩國實力過于懸殊 B.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對重慶的轟炸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建立【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據“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茲特正式對日宣戰。”可知,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ACD三項都不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2020九上·諸暨期中)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事件是( )A.偷襲珍珠港 B.中途島海戰C.斯大林格勒戰役 D.阿拉曼戰役【答案】A【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可知,“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性事件是珍珠港事件。A項偷襲珍珠港是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珍珠港事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珍珠港事件的過程及影響。9.《全球通史》中寫道:“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這場運動”( )A.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C.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D.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材料中“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是指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 , 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準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激起青年學生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的標志,所以A符合題意。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起點——洋務運動,B不符合題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召開,C不符合題意;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戰爭,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10.(2020九上·柯橋開學考)觀察圖片,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以下內容與圖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A.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C.革命搖籃,領袖故里 D.歷史轉折,生死攸關【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左圖是中共一大會址,右圖是南湖游船,聯系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后轉移到嘉興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A項開天辟地,煥然一新與圖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符合題意;BCD三項和中共一大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注意準確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學家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從廣州到華中,……勢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漢,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領福州,1927年3月進駐上海和南京。九個月內,占中國半個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這一情形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國民革命 C.國共對峙 D.九一八事變【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戰爭相關知識。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A項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國共對峙是1927年至1937年,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2.(2019九上·浦江月考)1935年,毛澤東在《憶秦娥 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北)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 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D.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35年2月”“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聯系已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機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可知這首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遵義會議后紅軍開始改變被動局面。ABC三項都不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D項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后,長征的相關知識點,以新情景的方式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的準確認識。注意題干材料中的“1935年2月”“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均是解題的關鍵信息。13.(2019九上·蕭山期中)下圖是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圖。下列對圖中A,B兩時期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A時期黃埔軍校的創辦為我黨輸送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②B時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我黨帶來重大人員傷亡③A時期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特色革命道路④B時期黨員人數驟減主要是因“圍剿”和長征帶來的損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A時期明顯在1928年后,黃埔軍校創辦于1924年,所以①選項錯誤。B時期是1937年前,日本還沒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所以②表述錯誤。C項③④分析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析不同時期中共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2020九上·諸暨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興起了反抗西方列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下列歷史事件與材料相符合的是(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中國抗美援朝戰爭 ③埃及華夫脫運動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亞非拉的奮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抗美援朝【解析】【分析】一戰后,亞非拉地區掀起了實現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浪潮,亞非拉國家獲得新發展。歷史事件與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華夫脫運動、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是一場以爭取民族獨立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D項③④與材料相符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拉國家奮起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亞非拉國家奮起以及影響。二、綜合題15.(2020九上·諸暨期中)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共中央所在地變遷示意圖材料二 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戶,耕地六百六十六畝,盛產小麥、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種雜糧,夏收麥,秋收稻,一年收兩季,平均每年收27萬糧食。——《中共中央選址西柏坡的原因綜述》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時間 會議名稱 主要內容1947年7—9月 全國土地會議 制訂《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軍事上準備打若干次決定性的大會戰1949年3月 七屆二中全會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1)寫出圖中A、B兩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2)依據材料一、二,簡析選址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3)材料三,例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重大決策,并選取其中一例說明與新中國成立之間的關系。【答案】(1)A武漢——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延安——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示例: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決戰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答“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土地改革;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武漢和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地位。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地為武漢,在此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為延安,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普遍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指出黨的工作中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革命勝利后,黨的總任務是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準備。故答案為:(1)A武漢——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延安——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示例: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決戰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答“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6.(2020九上·諸暨期中)閱讀摘錄記錄學習印記。閱讀摘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思維導圖規律填寫讀書摘錄中A、B的內容,并推測此次閱讀主題。(2)簡述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3)有人說:“沒有廣大人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請結合中國抗戰史實來印證該觀點。(4)根據摘錄中的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答案】(1)A: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B: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例: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背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與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一小問,依據圖示“南京大屠殺”可知A指的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故結合所學回憶再現回答,如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依據圖示“國民黨:臺兒莊戰役”可知,B指的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戰,故結合所學列舉回答: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第二小問,綜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測此次閱讀主題應為: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勝利原因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與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一小問,依據海報上的各個國家的國旗,進行合理判斷與分析,此時應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第二小問,結合海報和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本題考查廣大人民對抗戰做出的貢獻,要求具備準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結合中國抗戰史實可知,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廣大人民群眾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圖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此分析理解,這告訴我們 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故答案為:(1)A: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B: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例: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背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史實。17.(2018九上·紹興月考)某校學生開展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活動一:看圖說史活動二:讀文析史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占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活動三:史論結合(1)從上述圖片中任選其中的兩個事件闡述其重要意義。(2)該通電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概括該通電的核心主張,分析該主張實施的歷史意義。(3)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有理有據論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革命期間戰勝危機做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的。(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答案】(1)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實行全民族抗戰,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分層評價。觀點: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 論據: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他們從實際國情出發作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為中華民族利益不斷奮斗。【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南昌起義、開國大典、中共一大、五四運動的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開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主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的的成立使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材料分析能力。熟知我國的抗日戰爭是解題的關鍵。第一小問背景,根據材料“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可以得出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第二小問主張,根據材料“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可以得出實行全民族抗戰;第三小問意義,該通電意義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民族抗戰正式形成,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實行全民族抗戰,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分層評價。觀點: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 論據: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他們從實際國情出發作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為中華民族利益不斷奮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開國大典、中共一大、五四運動的意義,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