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1.光源蘇教版五年級上認識光源太陽篝(ɡōu)火螢火蟲點燃的蠟燭認識光源太陽篝(ɡōu)火螢火蟲點燃的蠟燭月亮玻璃幕墻投影屏幕認識光源視頻:各種光源給光源分類太陽雷電發光水母白熾(chì)燈極光篝(ɡōu)火螢火蟲熒光燈發光二極管煤油燈燈籠魚點燃的蠟燭給光源分類太陽雷電螢火蟲極光燈籠魚發光水母油燈白熾燈篝火熒光燈發光二極管點燃的蠟燭人造光源自然光源認識光源視頻:各種光源觀察蠟燭的發光過程點燃的蠟燭觀察并記錄蠟燭發光過程中的變化思考是誰讓蠟燭持續發光?注意實驗安全觀察細鋼絲的發光過程細鋼絲電池帶有夾子的導線觀察細鋼絲的發光過程連接電路觀察并記錄細鋼絲的發光情況思考和蠟燭發光的異同及時斷開電源注意實驗安全夾住細鋼絲兩端防止兩個夾子觸碰5.夾住金屬柱連接電路6.移除夾子斷開電路3.將導線固定在沙子中4.避免用手觸碰觀察細鋼絲的發光過程比較蠟燭和細鋼絲的發光過程太陽白熾燈篝火螢火蟲熒光燈煤油燈發光二極管點燃的蠟燭比較蠟燭和細鋼絲的發光過程基礎達標練習給以下光源分類太陽雷電白熾(chì)燈發光水母極光篝(ɡōu)火熒光燈螢火蟲發光二極管煤油燈點燃的蠟燭燈籠魚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光源【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實驗、測量、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知道不同能量之間的轉換。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事物的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對探究活動進行過程性反思,及時調整,并對探究活動進行總結性評價。科學態度:表現出對事物的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在尊重證據的前提下,堅持正確的觀點。能大膽質疑,從不同視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設計與制作,培養創新精神。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域”的高年段要求。3.太陽光包含不同顏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有的光直接來自發光的物體,有的光來自反射光的物體。識別來自光源的光,如太陽光、燈光;識別來自物體反射的光,如月光。【教材分析】《光源》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1單元《光與色彩》的第一課時。通過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奇妙的光》的學習,學生探索了光影等現象,初步認識了光的世界是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也知道了光的明暗、強弱、顏色等變化現象。作為單元的起始課,本課立足于觀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見的光,認識它們的形成特征與性質,圍繞物體自己能否發光,也就是鑒別光源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教學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根據光源概念與生活經驗,討論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進而學會給光源分類。第二部分,分析圖片呈現的發光現象,知道可見的物體分為兩類:光源與反光物體。學會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第三部分,通過“點燃蠟燭”“給細鋼絲通電”兩個活動,了解物體發光的過程,認識發光需要能量。【學情分析】通過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奇妙的光》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五彩繽紛的光世界,知道了光的明暗、強弱、顏色等變化現象。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對與物體發光、反光、彩虹等現象也有了初步的認知。但是對于光的傳播,學生并沒有完整的概念建構,它們并沒有對于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的系統認知,也缺乏對作為能量的表現形式之一的光的認知。而本課作為單元的起始,先從對光源的認識開始。通過觀察和分類,讓學生開啟對光的系統認知;通過觀察實驗,讓學生初步建構能量觀。【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會自己發光的物體是光源。2.知道光源發光需要消耗能量。科學探究:1.會按照光源的特征給發光物體分類,知道光源可以分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2.能通過觀察發光現象,區分光源與反光物體。3.能通過“點燃蠟燭”“給細鋼絲通電”兩個活動,了解物體發光的過程,知道光源發光需要能量。科學態度:1.樂于研究光現象,樂于分享與發現。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通過觀察和排序,知道人造光源會隨著人類需求的改變而不斷更新迭代。【教學重點】舉例說明發光物體的特征,鑒別光源與非光源物體。【教學難點】觀察某些物體的發光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和視頻。學生材料:火柴、蠟燭、細鋼絲、帶鱷魚夾的導線、電池、沙子、托盤。【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認識光源1.觀察圖片(太陽、雷電、螢火蟲、篝火、點燃的蠟燭、煙花),找物體的共同點。2.生匯報:都會發光。3.觀察對比:這些物體(圖片:月亮、投影幕布、玻璃幕墻)也很亮,看著也會發光。和剛剛的物體一樣嗎?4.生匯報:不同,這些物體是反光。5.揭題:是啊!科學上我們把這些會自己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光源》。6.討論: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光源?7.學生交流,教師播放視頻補充。8.小結:看來,在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光源。[設計意圖: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源,給予大量的例子,讓學生初步感知光源會發光。通過與反光物體的對比,讓學生感知光源還是會自己發光的。]二、給光源分類1.出示上述討論確認的光源圖片,試著給光源分類。2.學生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3.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能根據光源的不同特征來給它們分類。像這樣,老師也把光源分為了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兩類。4.交流討論:你知道這些人造光源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后順序嗎?通過一段視頻(人造光源/燈的發展史)我們來了解一下。5.生匯報。6.小結:看來,人造光源也在隨著人類需求的變化不斷更新迭代。[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在知道光源可以分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光源,知道各種光源同中有異。通過分類活動,也傳達給學生在研究龐雜大量物體時,分類往往可以是一個先遣步驟,它可以讓我們的研究逐步聚焦。如分類后,讓學生聚焦于人造光源,通過排序活動,了解人造光源在隨著人類需求的變化不斷更迭;分類后,聚焦于某一人造光源,通過觀察研究發現更多光源的特征,也就過度到下一環節。]三、觀察蠟燭與細鋼絲的發光過程1.交流回顧:點燃的蠟燭是人造光源的一種。我們曾經觀察過正在發光的蠟燭,還記得是什么樣的嗎?2.今天這節課,請你們再來觀察:1.發光過程中,蠟燭有哪些變化?2.思考誰讓蠟燭持續發光?3.學生實驗后匯報:(1)蠟燭融化、變短(被消耗)(2)消耗氧氣4.小結:看來蠟燭發光是需要消耗物質的。5.師演示并講解:老師這兒還有一根細鋼絲,能想辦法讓它發光嗎?如果給你幾節電池和導線呢?這是我們曾經連過的電路,能給你靈感嗎?6.生猜測后實驗。7.演示并討論:課前老師也做了實驗,并且拍下了2張照片,你有什么發現?8.學生交流:電池越多,細鋼絲越亮。9.比較和蠟燭的發光的共同點。10.小結:光源發光是需要能量的,蠟燭發光的能量來自蠟燭本身,細鋼絲發光的能量來自電池。11.交流討論:你知道這些物體發光都消耗了哪里的能量嗎?12.學生匯報:燃燒的物質的能量、電能、動物吸收營養轉化而成的能量、……13.小結:看來,光源發光的過程中都有其它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了光能。[設計意圖:聚焦2個人造光源,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了解光源發光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四、課堂總結全課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對光源的學習,你對光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有沒有產生新的疑問?【板書設計】1.光源(1)會自己發光的物體稱光源(2)分類自然光源人造光源(3)光源發光需要消耗能量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光源.pptx 1.光源(平鋪式教案).docx 人造光的簡史~1.mp4 各種光源~1.mp4 神奇的光現象~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