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光的反射【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科學實踐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知道不同能量之間的轉換。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事物的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對探究活動進行過程性反思,及時調整,并對探究活動進行總結性評價。科學態度:表現出對事物的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在尊重證據的前提下,堅持正確的觀點。能大膽質疑,從不同視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設計與制作,培養創新精神。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域”的高年段要求。6.2.2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會形成陰影。知道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知道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現象,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變化。【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1單元《光與色彩》的第三課。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光來自光源,光源射出的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那么光在空氣中行進時,遇到其他物體會發生什么現象呢?本課圍繞“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會發生什么現象?”這一話題展開。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這是一個導入活動,用小鏡子把陽光照到背光的墻上,利用該現象開展游戲,認識光的反射。第二部分,觀察光照射到不同物體表面時發生的現象,了解不同物體表面反光效果不同,歸納出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的特點。第三部分,通過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了解平面鏡中物體的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平面鏡反射光的特點。【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光源和光的直線傳播,對光的反射現象也并不陌生,但他們關于光的認識大多是依據一些生活現象,這樣的認識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偏頗的。比如,他們普遍認為:光滑的物體會反光,反光就是把光返回去。學生對比較抽象的“光”缺乏直觀的感性認識,難以理解、想象、推斷,也難以建立科學的概念。教師需要引領學生關注到光的反射的科學規律。【教學目標】1.在觀察、游戲和制作活動中,描述光在物體表面反射的特點。2.能夠依據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給物體分類,學會利用光的反射特點制作潛望鏡。3.通過對光在鏡子表面反射現象的發現與運用,激發對科學實踐活動的好奇心,樂于跟同伴分享與合作。【教學重點】認識光在物體表面反射的現象與特征。【教學難點】利用光的反射現象設計制作潛望鏡。【教學準備】若干大小適宜的平面鏡、表面平滑度不同的各色紙張、手電筒、長方形硬紙盒(如牙膏盒)、剪刀、透明膠帶等。【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1.四月份,同學們參加了軍訓,還記得解放軍教官教我們的那首《打靶歸來》?一起唱幾句吧。(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胸前的紅花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2.說說歌中唱到了哪些“光”?(日、紅霞、彩霞。)胸前的紅花為什么會映彩霞?3.今天,我們也要來“打靶”。打靶游戲1:用激光筆將光射到指定物體的中心。4.你是怎么做到的?為什么能做到準確無誤?(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設計意圖:新課的導入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的事物,越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本環節由學生難忘的軍訓生活和軍訓時學唱的歌曲引入,為下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二、操作與探究(一)利用鏡子,用激光筆將光射到“靶”中心。1.固定激光筆,你還能將光射到“靶”中心?2.需要借用什么物品能做到?(鏡子)3.借助水霧,看清光的行進路線和反射路線。4.概念揭示: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后會折返,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設計意圖:在活動中通過使用鏡子控制光的傳播路徑,讓學生體會光在物體表面發生的折返現象,理解光反射的概念,觀察在反射過程中光線方向、角度的變化特點并在游戲中能夠有意識地利用這些特點。此活動要求學生能夠發現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并體驗這種改變的特點,在游戲層面開展,以體驗為主。激光筆的使用讓光束集中在一條線上,借助水霧,清晰地看到激光筆射出到鏡面的光和光從鏡面反射的光。](二)觀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歸納出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的特點。1.觀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哪些物體反光效果比較好?說說反光效果好的物體有什么特點?用不同顏色、不同材質的紙嘗試不同的反射效果。2.視頻介紹:光的反射。3.人眼是如何看見物體的?(課件介紹)4.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從哪里來的?(結合課件中的圖片說明。強調:當太陽、月亮、地球在一條直線上,不發光、不透明的月球將本該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擋住,出現了日食現象。人們清楚地看到月球不發光。平時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陽光。)5.下列情形中,哪些屬于光的反射?手影游戲、猴子撈月、鑿壁借光、杯弓蛇影、一葉障目、圣火采集(學生對“圣火采集”不熟悉,需要適當指導。)6.利用多面鏡子,將激光筆的光射到“靶”中心。[設計意圖:通過對生活中各種反光現象的觀察,理解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比較不同物體的反光情況,認識不同物體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樣的。此活動是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各種反光現象的觀察,理解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比較不同物體的反光情況,認識不同物體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樣的。練習題:哪些屬于光的反射?是通過這些情形,進一步區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兩種不同的現象。](三)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活動一:玩鏡子。1.玩一玩手中的一面鏡子,看看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發現鏡中的像與真實的自己一模一樣、左右相反、大小一致,還能看到后面的其他同學和景物等。請學生關注,與前一課的小孔成像比較,鏡子中的像與實物大小一樣,左右相反,上下不顛倒。)2.直立兩面鏡子,變換它們的夾角,觀察鏡子中物體的數量是否發生變化。(比一比,哪組同學變出的像更多。)3.找一找,讓像變多的方法。你發現了像的數量與夾角的關系嗎?活動二:制作潛望鏡。1.視頻介紹潛望鏡。2.介紹潛望鏡及工作原理,試著畫出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光的路線圖示。3.視頻介紹:潛望鏡的制作。4.學生嘗試制作潛望鏡。(提醒學生:制作組裝過程要細致耐心,兩個觀察口的大小要規整,鏡子插口的角度為45°。)[設計意圖:選擇反光效果最好的物體——鏡子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光在物體表面反射時的特點并體會其中的樂趣。動手制作一個潛望鏡,利用鏡子控制光的反射,通過操作調整這一裝置使光反射現象多次發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感受光的反射特點,在用潛望鏡觀察景物的過程中體會光反射的原理。在制作潛望鏡時,學生要使用剪刀、鏡子等比較鋒利的物體,教師需要提示學生注意安全,避免出現扎傷或割傷事故。本環節以玩耍、游戲、制作等學生喜歡的形式開展,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發現,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強了同學之間交流、參與、合作的精神。用牙膏盒制作潛望鏡難度較大,教師指導需要細致些。]三、運用與拓展1.今天我們學習了“光的反射”,請同學來說說什么是光的反射。(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后會折返,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2.猜謎語:鏡中人(打一字)(謎底:入)(鏡子中的像與實物左右相反。)3.設計一個可以不用回頭就能看見身后景物(或后腦勺)的潛望鏡,請畫出原理圖。[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意在將學生的探究熱情延續至課后,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科學素養,享受科學學習的樂趣。]【板書設計】3.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潛望鏡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4(共20張PPT)3.光的反射蘇教版五年級上打靶歸來打“靶”游戲1用激光筆將光射到“靶”中心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打“靶”游戲2利用鏡子,用激光筆將光射到“靶”中心光的反射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后會折返,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光的反射現象觀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哪些物體反光效果比較好?說說反光效果好的物體有什么特點?觀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人眼是如何看見物體的古希臘學者認為,眼睛發出的光碰到物體,人就能看見東西。后來,又有人認為,是眼睛發出了像觸須那樣的東西,人通過觸須看到物體。公元11世紀初,阿拉伯科學家伊本?海賽姆糾正了上述看法。他認為,光從太陽火焰發出,照射到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進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體。你怎么評價古人的看法?光的反射現象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從哪里來的?下列情形中,哪些屬于光的反射?在里面“√”手影游戲猴子撈月鑿壁借光杯弓蛇影一葉障目圣火采集√√√打“靶”游戲3利用多面鏡子,將激光筆的光射到“靶”中心。直立兩面鏡子,變換它們的夾角,觀察鏡子中物體的數量是否發生變化。選擇合適的位置站在鏡子前,要能夠與同伴在鏡子里相互看見,但都看不見自己。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基礎達標練習1、(),這種現象叫作光的反射。2、猜謎語:鏡中人(打一字)。3、設計一個可以不用回頭就能看見身后景物(或后腦勺)的潛望鏡,請畫出原理圖。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后會折返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光的反射.pptx 3.光的反射(平鋪式教案).docx 02光的反射_1_clip.mp4 04反射應用之潛望鏡.mp4 05潛望鏡的制作方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