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嘉善月考)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變”,辛亥革命是個“飛躍”。這里的“飛躍”指的是辛亥革命(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因為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都沒有根本動搖傳統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因此被稱作是“飛躍”。A項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題干里的“飛躍”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辛亥革命并未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也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要求具備題干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2.(2020九上·諸暨期中)周恩來總理年少時寫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臨別好友時留下“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他的名字,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懷念,下列史實與周恩來有關的是( )①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培養國民革命人才②領導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③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初現二次合作④參加重慶談判,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②與周恩來有關;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③與周恩來有關;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故④與周恩來有關。C項②③④與周恩來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主要事跡。要求學生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3.(2020九上·諸暨期中)1938年5月蔣介石在總結抗戰形勢時說:我欲打破(日本)安占華北之戰略,則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為實現這一意圖,中國空軍向駐滬日軍發起進攻,展開了( ?。?br/>A.平型關戰斗 B.百團大戰 C.淞滬會戰 D.臺兒莊戰役【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中國空軍向駐滬日軍發起進攻”等信息,聯系所學,1937年8月13日,日軍借口一名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被中國守軍擊斃,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淞滬會戰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淞滬會戰的相關史實。4.(2020九上·諸暨期中)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這是英國前首相對綏靖政策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 )A.蘇臺德區被割占 B.法國戰敗投降C.蘇德戰爭爆發 D.珍珠港事件【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二戰開始后德國并沒有象這三個國家想象的那樣去攻打蘇聯,反而占領了西歐許多國家,其中法國被德國占領。根據材料“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笨梢耘袛嘞铝惺录钅茯炞C丘吉爾推斷的法國戰敗投降。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法國戰敗投降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及學生對材料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綏靖政策的相關史實。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 , 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生靈涂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這段文字反映了( )A.東北三省的完全淪陷 B.南京大屠殺慘案C.抗日將士血染盧溝橋 D.重慶大轟炸慘案【答案】B【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1937年12月底,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占領南京六周內,屠殺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南京大屠殺.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南京大屠殺慘案.6.(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表是在不同時段《新青年》雜志刊發的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其中某一時段出現的頻率最高,其原因是( ?。?br/>起止時間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文章篇數 770 631 128“革命”出現的頻率 0.78% 2.45% 25.14%A.十月革命的影響 B.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C.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 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是時間段是1923—1926年,根據所學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革民戰爭。為了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ABD三項和 “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是“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出師北伐及學生解讀圖表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知道1923-1926年正值國民大革命時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7.(2020九上·諸暨期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幣中,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八一軍徽配以井岡山、延安寶塔山、西柏坡典型造型組合設計,直徑100毫米,面額3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3000枚。關于圖案內容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描述正確的是( ) 圖案內容 描述A 八一軍徽 武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B 井岡山 井岡山根據地建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C 延安寶塔山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D 西柏坡 西柏坡會議指出今后黨的工作重心應當由城市轉移到農村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A項A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B項B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1927年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78年之后,在鄧小平的領導之下,我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C項C描述正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革命根據地,從而使延安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谷諔馉帟r期,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符合題意;D項D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識記并理解基礎史實。8.(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 ?。?br/>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率先發起了遼沈戰役。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關上了國民黨軍隊進出東北的大門,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隨后,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軍隊部分起義,其余投誠,長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東北解放軍主力,拿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這次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余人,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開始取得數量上的優勢。據“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及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出現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A項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不符合題意;B項戰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9.(2020九上·諸暨期中)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的開始,為了紀念這一事件,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某一重要紀念日,該紀念日在當時應為( ?。?br/>A.國民革命軍軍人節 B.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C.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紀念日【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從此,每年8月1日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A項國民革命軍是國民黨軍隊的名稱,與中共創立軍隊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為每年的“8月1日”,符合題意;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不符合題意;D項建軍節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及學生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圖為我國某時期的招貼畫,從中可知( ?。?br/>A.作者反對袁世凱獨裁賣國 B.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C.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國民黨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下方標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聯系所學,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黃埔軍校的教導團,是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嫡系主力部隊,圖中還有“民眾的力量”、“打倒軍閥及一切帝國主義”等字樣,正是新三民主義的內容。ABC三項在時間上與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國民黨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圖片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斷分析確定正確選項。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11.(2020九上·諸暨期中)某校九年級(1)班以紀念抗戰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分組展開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第一小組:制做表格,明確關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 193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全面爆發的標志 ① 德國突襲波蘭性質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反法西斯戰爭 ②勝利的標志 日本投降第二小組:收集資料,解讀史實:史料一: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大利亞,打下印度……——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史料二:……日本帝國主義給予我中華民族的恥辱,實在是數不勝數。現在這個萬惡的敵人,已經被中蘇美英的聯合力量所打倒了……——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箲鹱詈蟮膭倮?br/>(1)請你填寫表中空缺的內容(2)根據史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3)閱讀史料二,請你列舉兩個史實說明日本帝國主義是個“萬惡的敵人”;你認同社論中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根本原因的分析嗎?并說明理由。【答案】(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南京大屠殺,731細菌部隊等。不認同,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民族的抗戰。【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中華民族全民族全面抗戰爆發的標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2)根據史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中國的抗日戰爭牽制日本法西斯勢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3)日本侵華期間在淪陷區進行野蠻的大屠殺,如南京大屠殺;在戰爭中滅絕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東北成立“731”細菌部隊,在活人身上進行細菌試驗。史料二“……現在這個萬惡的敵人,已經被中蘇美英的聯合力量所打倒了……”認為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抗戰。故答案為:(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南京大屠殺,731細菌部隊等。不認同,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民族的抗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12.(2020九上·諸暨期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喚醒 覺悟】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彩遣缓嫌诂F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常……全認他為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黨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探索 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兩個派系。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法,他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總人口的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的一部分。”——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歷史 選擇】材料三: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四: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轉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實現中國第一次歷史性轉變的決定性因素。——顧鈺民《三次歷史性轉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材料五: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征,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毛澤東《論新階段》(1)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黨悟”的歷史事件。(2)依據材料二,概括兩派的分歧,并用史實證明誰的觀點是正確的。(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綜合五則材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嚴密,表述成文)【答案】(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2)分歧是對于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走的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3)示例:陳獨秀等激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思想文化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罪魁禍首。于是,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把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作為挽救中國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進行當中,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傳到南方的中國,中國人民頓時受到啟發,找到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于是,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后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政權,建立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先后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開始向國人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時,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中國出現了-批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到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2)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二中的“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表明的觀點是:陳獨秀認為工人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材料二中的“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表明的觀點是:認為農民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率領隊伍向井岡山進軍,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3)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要求具備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概括綜合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論證嚴密,表述成文即可。如: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2)分歧是對于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走的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3)示例:陳獨秀等激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思想文化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罪魁禍首。于是,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把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作為挽救中國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進行當中,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傳到南方的中國,中國人民頓時受到啟發,找到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于是,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后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政權,建立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五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 / 1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嘉善月考)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變”,辛亥革命是個“飛躍”。這里的“飛躍”指的是辛亥革命( ?。?br/>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2020九上·諸暨期中)周恩來總理年少時寫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臨別好友時留下“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他的名字,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懷念,下列史實與周恩來有關的是( ?。?br/>①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培養國民革命人才②領導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③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初現二次合作④參加重慶談判,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20九上·諸暨期中)1938年5月蔣介石在總結抗戰形勢時說:我欲打破(日本)安占華北之戰略,則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為實現這一意圖,中國空軍向駐滬日軍發起進攻,展開了( ?。?br/>A.平型關戰斗 B.百團大戰 C.淞滬會戰 D.臺兒莊戰役4.(2020九上·諸暨期中)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這是英國前首相對綏靖政策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 )A.蘇臺德區被割占 B.法國戰敗投降C.蘇德戰爭爆發 D.珍珠港事件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 , 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生靈涂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這段文字反映了( )A.東北三省的完全淪陷 B.南京大屠殺慘案C.抗日將士血染盧溝橋 D.重慶大轟炸慘案6.(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表是在不同時段《新青年》雜志刊發的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其中某一時段出現的頻率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時間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文章篇數 770 631 128“革命”出現的頻率 0.78% 2.45% 25.14%A.十月革命的影響 B.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C.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 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7.(2020九上·諸暨期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幣中,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八一軍徽配以井岡山、延安寶塔山、西柏坡典型造型組合設計,直徑100毫米,面額3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3000枚。關于圖案內容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描述正確的是( ?。?br/> 圖案內容 描述A 八一軍徽 武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B 井岡山 井岡山根據地建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C 延安寶塔山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D 西柏坡 西柏坡會議指出今后黨的工作重心應當由城市轉移到農村A.A B.B C.C D.D8.(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 ?。?br/>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9.(2020九上·諸暨期中)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的開始,為了紀念這一事件,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某一重要紀念日,該紀念日在當時應為( ?。?br/>A.國民革命軍軍人節 B.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C.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紀念日10.(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圖為我國某時期的招貼畫,從中可知( ?。?br/>A.作者反對袁世凱獨裁賣國 B.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C.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國民黨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11.(2020九上·諸暨期中)某校九年級(1)班以紀念抗戰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分組展開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第一小組:制做表格,明確關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 193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全面爆發的標志 ① 德國突襲波蘭性質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反法西斯戰爭 ②勝利的標志 日本投降第二小組:收集資料,解讀史實:史料一: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大利亞,打下印度……——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史料二:……日本帝國主義給予我中華民族的恥辱,實在是數不勝數。現在這個萬惡的敵人,已經被中蘇美英的聯合力量所打倒了……——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箲鹱詈蟮膭倮?br/>(1)請你填寫表中空缺的內容(2)根據史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3)閱讀史料二,請你列舉兩個史實說明日本帝國主義是個“萬惡的敵人”;你認同社論中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根本原因的分析嗎?并說明理由。12.(2020九上·諸暨期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喚醒 覺悟】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彩遣缓嫌诂F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J他為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黨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探索 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兩個派系。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法,他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總人口的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的一部分?!?br/>——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歷史 選擇】材料三: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四: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轉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實現中國第一次歷史性轉變的決定性因素。——顧鈺民《三次歷史性轉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材料五: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征,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毛澤東《論新階段》(1)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黨悟”的歷史事件。(2)依據材料二,概括兩派的分歧,并用史實證明誰的觀點是正確的。(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綜合五則材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嚴密,表述成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因為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都沒有根本動搖傳統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因此被稱作是“飛躍”。A項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題干里的“飛躍”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辛亥革命并未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也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要求具備題干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2.【答案】C【知識點】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②與周恩來有關;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③與周恩來有關;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故④與周恩來有關。C項②③④與周恩來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主要事跡。要求學生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3.【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中國空軍向駐滬日軍發起進攻”等信息,聯系所學,1937年8月13日,日軍借口一名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被中國守軍擊斃,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淞滬會戰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淞滬會戰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二戰開始后德國并沒有象這三個國家想象的那樣去攻打蘇聯,反而占領了西歐許多國家,其中法國被德國占領。根據材料“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笨梢耘袛嘞铝惺录钅茯炞C丘吉爾推斷的法國戰敗投降。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法國戰敗投降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及學生對材料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綏靖政策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1937年12月底,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占領南京六周內,屠殺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南京大屠殺.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南京大屠殺慘案.6.【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是時間段是1923—1926年,根據所學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革民戰爭。為了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ABD三項和 “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是“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出師北伐及學生解讀圖表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知道1923-1926年正值國民大革命時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7.【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A項A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B項B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1927年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78年之后,在鄧小平的領導之下,我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C項C描述正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革命根據地,從而使延安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抗日戰爭時期,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符合題意;D項D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識記并理解基礎史實。8.【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率先發起了遼沈戰役。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關上了國民黨軍隊進出東北的大門,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隨后,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軍隊部分起義,其余投誠,長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東北解放軍主力,拿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這次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余人,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開始取得數量上的優勢。據“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及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出現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A項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不符合題意;B項戰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9.【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從此,每年8月1日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A項國民革命軍是國民黨軍隊的名稱,與中共創立軍隊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為每年的“8月1日”,符合題意;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不符合題意;D項建軍節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及學生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下方標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聯系所學,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黃埔軍校的教導團,是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嫡系主力部隊,圖中還有“民眾的力量”、“打倒軍閥及一切帝國主義”等字樣,正是新三民主義的內容。ABC三項在時間上與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國民黨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圖片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斷分析確定正確選項。11.【答案】(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南京大屠殺,731細菌部隊等。不認同,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民族的抗戰。【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中華民族全民族全面抗戰爆發的標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2)根據史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中國的抗日戰爭牽制日本法西斯勢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3)日本侵華期間在淪陷區進行野蠻的大屠殺,如南京大屠殺;在戰爭中滅絕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東北成立“731”細菌部隊,在活人身上進行細菌試驗。史料二“……現在這個萬惡的敵人,已經被中蘇美英的聯合力量所打倒了……”認為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抗戰。故答案為:(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南京大屠殺,731細菌部隊等。不認同,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民族的抗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12.【答案】(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2)分歧是對于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走的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3)示例:陳獨秀等激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思想文化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罪魁禍首。于是,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把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作為挽救中國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進行當中,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傳到南方的中國,中國人民頓時受到啟發,找到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于是,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后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政權,建立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先后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開始向國人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時,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中國出現了-批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到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2)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二中的“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表明的觀點是:陳獨秀認為工人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材料二中的“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表明的觀點是:認為農民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率領隊伍向井岡山進軍,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3)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要求具備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概括綜合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論證嚴密,表述成文即可。如: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2)分歧是對于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走的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3)示例:陳獨秀等激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思想文化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罪魁禍首。于是,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把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作為挽救中國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進行當中,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傳到南方的中國,中國人民頓時受到啟發,找到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于是,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后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政權,建立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五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