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教學設計課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單元一學科歷史與社會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1.能夠根據現實需要,學會選擇和使用合適的地圖.2.能夠正確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選擇最佳路線.3.初步學會旅游方案的設計重點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地圖,正確閱讀和運用地圖。難點學會選擇正確地圖,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路線.。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播放視頻《山區風光》并提出問題:山區風光秀麗,如果我們去山區旅游,你知道應該怎么確定旅游路線嗎?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通過播放視頻、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講授新課帶著地圖去越野第一步:學習閱讀地形圖展示圖片:提出問題: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對高度?總結:海拔:以海平面為起點,地面上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展示:等高線的繪制。并討論總結等高線的特點。總結:1.位于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海拔相同2.等高線是閉合曲線3.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相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每兩條相鄰等高線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在一幅圖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相交展示: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線地形圖,探討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線有什么特點。總結: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疏,坡度越緩.總結: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洼地(盆地):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總結:山脊:等高線數值凸向低值;山谷:等高線數值凸向高值。總結:鞍部——兩山峰之間相對平緩的部位兩組閉合等高線中間部位。總結:陡崖:等高線相互重疊的地方合作探究:根據提供的等高線地形圖,小組內合作動手繪等高線地形圖,并說明不同地形部位的特點。承轉: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它能更直觀地告訴我們地勢的起伏狀況。藍色:海洋;綠色:平原黃褐色:山地高原;白色:終年積雪的地區第二步:學習閱讀地形剖面圖展示: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步驟:A.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題意要求,過兩點作一直線B.在等高線地形圖下方平行圖中直線,建一坐標系,橫坐標與圖中直線等長,根據等高距確定縱坐標,并標出坐標值C.過縱坐標各海拔高度上的點分別作平行于橫坐標的平行線D.找出直線與等高線相交的點E.過等高線地形圖各相交點分別作垂線,并根據其各自的海拔高度確定各點在坐標系中的對應位置F.用平滑的曲線將坐標系中的各點連接起來第三步:確定路線活動活動: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路線。路線:沿著CA線上山,再沿著AB線下山;設計理由:既可以挑戰翻山越嶺的旅行,又可以較輕松的欣賞沿線風光;注意事項:沿CA線旅行時要注意坡陡危險;帶著地圖去旅游暑假期間,家住浙江杭州的陳天宇準備和父母去福建廈門市旅游,需要準備哪些地圖呢?中國政區圖.中國交通圖.廈門交通圖.福建省政區圖.廈門旅游圖……第一步:確定目的地位置(廈門在哪里?)1.從這兩幅地圖中,分別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2.陳天宇想要了解廈門的位置,應該選擇哪幅地圖?總結:1.從第一幅圖中可以了解福建的位置;第二幅中可以找到廈門的位置。2.應選擇第二幅地圖第二步:選擇交通運輸方式(怎么到廈門?)提出問題:如果我們要出行,可以選擇哪些交通運輸方式?總結:運輸方式特點公路運輸機動靈活,速度較快,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鐵路運輸量大,速度較快,受自然條件影響小水運運輸量大,運費便宜,速度較慢,受天氣影響較大航空運輸速度快,運量小,運價高,活動: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1.到北京去參加十七大,第二天必須趕到。2.暑假從上海到大連旅游,選擇最經濟的辦法。3.大批鋼材從重慶運到武漢。4.從溫嶺到寧波,沿途在紹興.余姚等地參觀訪問。5.蕭山花木城有大量苗木要運到北京。6.國家正在實行“西氣東輸”工程,需要的是哪一種交通設施?總結:1.飛機2.海輪3.輪船4.汽車5.火車6.管道讀圖: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原則:考慮時間、花銷、舒適程度公路:每小時60—120公里票價:310元高鐵:每小時300公里票價:299元(359元)飛機:每小時800多公里票價:637元(7折)選擇火車。因為火車的速度較快,路上需要的時間不多,運費較低,在火車上比較舒適。第三步:如何找到既定的地點?(電子地圖的應用)第四步:設計旅游路線原則:走得重復路線最少,游覽的景點類型最多。提示:1.確定起點的位置,這是設計游覽路線的起點;2.各景區都哪有飯店等基本設施;3.盡可能將不同性質的旅游景點串聯成環形或多邊形線路,避免往返線路的重復。方案一:二日游路線第一天:南普陀寺、胡里山炮臺、環島路、集美學村、萬石植物園。第二天:廈門鼓浪嶼一日游。方案二:三日游路線第一天:南普陀寺、胡里山炮臺.第二天:環島路、集美學村、萬石植物園。第三天:廈門鼓浪嶼一日游。學生討論,分析什么是海拔高度、什么是相對高度。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小組合作探討等高線的特點。學生合作探究各種等高線所表示的不同地形部位,并將發言進行總結。學生練習繪制地形剖面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不同的登山路線,并說出設計的理由。小組合作探究不同各類的地圖在實際當中的運用。并從地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搜集資料,了解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學生操作在電子地圖上找到既定的地點。展示設計的旅游路線,并說明理由。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主動參與的意識(?http:?/??/?www.?/?s?q=%E6%84%8F%E8%AF%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http:?/??/?www.?/?s?q=%E5%88%9B%E9%80%A0%E6%80%9D%E7%BB%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力,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并學會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主動參與的意識(?http:?/??/?www.?/?s?q=%E6%84%8F%E8%AF%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http:?/??/?www.?/?s?q=%E5%88%9B%E9%80%A0%E6%80%9D%E7%BB%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的能力通過小組探究,加深學生對等高線的理解,能夠在地圖上指認不同的地形部位。通過動手繪制地形剖面圖,加深學生的認識,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設計登山路線,使學生掌握等高線地形圖中不同的地形部位特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讀圖用圖的能力,并會進行總結。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社會科學文化知識。通過練習,親身體驗現代科技的發達。學以致用,初步學會如何設計旅游路線。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并能夠設計旅游路線,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社會科學知識。板書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