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7節我國的珍稀植物【學習目標】1.舉例說出我國的珍稀植物。2.舉例說出什么是孑遺植物。3.描述銀杉、桫欏、人參等珍稀植物的特點及珍稀原因。4.概述我國保護珍稀植物的具體措施。5.說出珍稀植物的重要意義。【導學過程】1.閱讀教材P67—P71頁的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珍稀植物是指現存的、的植物。目前,、、、、、、、等8種植物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2)、、、、等植物,在歷史上曾經很繁盛,由于冰川的影響,在地區已經滅絕,只在地區存活下來,被稱為“孑遺植物”。(3)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其珍稀原因是困難。(4)桫欏是一種木本植物,由于,環境遭到破壞,數量極為稀少。(5)人參是名貴的植物,由于,導致野生資源枯竭。(6)為了保護我國的珍稀植物,國家頒布了《中華人名共和國野生植物》,提出了國家對野生植物資源、、的方針。(7)截止到2010年,我國已建立森林公園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培育基地多處。(8)簡述珍稀植物的重要意義。【自主檢測】1.下列各項中,都屬于我國珍稀植物的是()A.水杉、銀杉B.人參、泡桐C.銀杏、牡丹D.金花茶、雪松2.桫欏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其數量稀少的原因是()A.自身繁殖困難B.亂砍濫伐C.自然災害D.環境條件要求極高3.紅豆杉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關于紅豆杉的說法正確的是()A.根、莖、葉不發達B.能開花結果C.成產生種子D.屬于被子植物4.下列珍稀植物中對高血壓、冠心病有很高藥用價值的是()A.銀杉B.銀杏C.人參D.金花茶5.我了保護植物資源,截止到2010年我國已建立森林公園( )A.2270處B.400多處C.160多處D.270處【達標測評】(4人組大組長組織評價,2人小組互改,大組長檢查,組內交流、達成共識)1.在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中,曾被作為友誼的象征贈送給友好國家的( )A.水杉B.銀杉C.銀杏D.人參2.下列植物中,屬于孑遺植物的是()A.水杉、銀杏B.銀杉、金花茶C.人參、桫欏D.臺灣杉、珙桐3.為了保護珍貴的植物資源,1996年9月,我國頒布了()A.《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保護法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D.《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4.造成我國部分珍稀植物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自身的原因B.火山噴發導致植物死亡C.洪水淹沒了植物D.亂砍濫伐、過度開采5.桫欏、銀杏、珙桐都是我國的珍稀植物,它們分別屬于()A.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B.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拓展延伸】仔細閱讀下文,并回答問題:森林公園以大面積人工林(?https:?/??/?baike.?/?doc?/?684482-724466.html"\t"https:?/??/?baike.?/?doc?/?_blank?)或天然林(?https:?/??/?baike.?/?doc?/?6238124-6451491.html"\t"https:?/??/?baike.?/?doc?/?_blank?)為主體而建設的公園。天然公園保管有自然景觀(?https:?/??/?baike.?/?doc?/?6148426-6361611.html"\t"https:?/??/?baike.?/?doc?/?_blank?)。森林公園是在面積較大,具有一至多個生綿陽師范學院后山森林公園(?https:?/??/?p1.ssl.?/?t013a7d42e19b16ce79.jpg?)態系統和獨特的森林自然景觀的地區建立的公園。建立森林公園的目的是保護其范圍內的一切自然環境(?https:?/??/?baike.?/?doc?/?5377717-5613859.html"\t"https:?/??/?baike.?/?doc?/?_blank?)和自然資源,并為人們游憩、療養、避暑、文化娛樂和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森林公園內的森林不得進行主伐,但可以進行衛生撫育采伐,以提高其觀賞價值。建立森林公園的目的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依據。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征【自主檢測】1.A2.B3.C4.A5.A【達標測評】1.A2.C3.C4.D 5.B【拓展延伸】建立森林公園的目的是保護其范圍內的一切自然環境(?https:?/??/?baike.?/?doc?/?5377717-5613859.html"\t"https:?/??/?baike.?/?doc?/?_blank?)和自然資源,并為人們游憩、療養、避暑、文化娛樂和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