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記錄單班級:姓名:閱讀下列文字資料,了解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索過程。托勒密的地心說古時候人們直觀地觀察到日月星辰都圍繞著地球旋轉,地球似乎是靜止不動的。古代天文學家托勒密約生于公元100年,總結了前人的觀點,他在《天文學大成》中提出了以下的觀點:(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處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對于宇宙而言,只是一個點,而且靜止不動;(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體伴隨著地球運動,而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因此,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都有規律的東升西落。哥白尼的日心說就像我們做模擬實驗一樣,任何理論模型都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隨著天文觀測精度的提高,人們發現地心說與觀察到的日、月、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并不完全相符,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受到古代學者的啟發,提出了以太陽為心的天體運動體系假說,他意識到假說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為此他搭建了一個小型天文臺,設計了觀測儀器,進行了長達30年的觀測,最終他取得了可靠的觀測數據,創立了“日心說”,并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日心說的主要觀點是:(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體的運動是圓周運動;(3)地球是在運動的繞軸自轉,并且24小時自轉一周;(4)太陽不動的,而且處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日心說發表后,人們又陸續發現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說的證據,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衛星,以木星為中心旋轉,而不是圍繞地球旋轉,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說法。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擺錘,證實了地球的自轉。用紅筆圈出兩種學說的主要觀點,用黑筆劃出支持該觀點的證據。將兩種學說的主要觀點整理在韋恩圖中再次做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假說實驗材料實驗步驟將亮片貼在地球儀一處,打開手電筒,使其處在手電筒能照射的位置,如“初始狀態”所示。將地球儀自轉半周、一周、一周半,標出亮片所在位置,觀察亮片所處位置是白天還是黑夜。實驗現象初始狀態地球自轉半周后地球共自轉一周后標出亮片所在位置判斷亮片處于白天還是黑夜我的發現1、地球怎樣運動可以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通過模擬實驗,我認為晝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共20張PPT)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科版六年級上冊《地球的運動》單元四種假說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那事實究竟是什么?關鍵因素:地球與太陽的運動狀態探索活動1:閱讀文獻資料(1)用紅筆圈出兩種學說的主要觀點,用黑筆劃出支持該觀點的證據。(2)將兩種學說的主要觀點整理在韋恩圖中研討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觀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他們如何使自己的理論模型更具說服力?地球是球體?1.地球處于宇宙中心,且靜止不動2.日月星辰圍繞著地球旋轉?1.太陽處于宇宙中心,且靜止不動2.地球及其他行星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3.地球是在運動的,繞軸自轉,并且24小時自轉一周?地心說日心說尋找支持觀點的證據尋找支持觀點的證據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尋找支持觀點的證據地球是球體帆船進港:遠方來的船總是先看到帆頂,然后看到船身。尋找支持觀點的證據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海路線地球是球體探索活動2:再次做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研討2、再次做晝夜交替模擬實驗,應與前一次實驗有什么不同?探索思考1:哪些假說可以被排除或保留?探索?思考2:如何改進我們的地球模型反光小圓片探索活動2:再次做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實驗材料:探索活動2: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實驗步驟:將亮片貼在地球儀一處,打開手電筒,使其處在手電筒能照射到的位置,讓地球模型自轉。實驗記錄單研討3、現在你認為晝夜交替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會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24小時地球在繞太陽公轉宇宙大爆炸筆記知識點“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以及宇宙的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學說。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EN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實驗記錄單.docx 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學PPT.pptx 2.3模擬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實驗指導視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