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八課第一框 行為不同 結果不同導學稿學習目標:情感目標:對正確的行為贊揚,對錯誤的行為憎惡,堅守道德與法律的準則。能力目標:能夠分辨行為的正誤,控制自己的行為知識目標:知道每種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后果;不同的行為有不同的結果學習過程:一、導言2002年1月11日,臺州某建筑公司司機開車載著出納員到信用社領取的100萬元工資和工程款,在路上被兩名男子搶走。沒想到搶錢的兩名男子騎摩托車逃走時,在一加油站對面的馬路上,與一輛小貨車發生掛擦,摩托車后座上的男子手中的黑色塑料袋破了,無數張百元現鈔從中漏出,錢散落了足有二三十米遠。見此情景,來來往往的車輛大多靠邊停下了,司機乘客和行人擠滿了馬路,而兩名劫匪卻不知何時已消失了。這時,有一個人撿起錢塞進了口袋,場面一下子失控了,更多的人開始往自己的口袋里裝錢。附近加油站的9名職工全看在眼里,他們一邊撥打110報警,一邊飛奔到馬路上對哄搶的人進行勸阻,后來見勸阻無效,加油站的職工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男員工在街道的中心位置圍成一個圈,在圈內圍成一個圈,在圈內放一紙箱,女員工們爭分奪秒地把錢放進紙箱里。事后,加油站的員工們把錢返還給失主,受到嘉獎,得到社會的贊譽,而哄搶者被檢察院以搶奪罪依法批捕。上面材料中的人們的行為誰對誰錯?結果如何?說明什么道理?請看課本十八課第一框行為不同,結果不同二、自學導航1.討論課本89頁事例他們產生的結果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說明什么道理?2.閱讀90頁材料,分析中年人的行為對嗎?他的行為對他人和自己產生什么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會受到社會怎樣的評價?社會評價又對一個人的行為有什么作用?結合自身事例或者社會上的事例說明一個人的行為與社會影響之間的關系3.閱讀91頁案例,劉浩和方斌的行為誰對誰錯?為什么二人的行為產生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在社會生活中人的行為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你認為正誤的標準是什么?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和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為的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是不同的。請你分別舉例說明。三、拓展與提升在日本東京,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貿易公司。公司的一位女職員負責的工作很具體,其中一項是為與本公司有業務來往的德國一家大公司的商務精力訂購往返與東京和大阪之間的火車票。這位德國商人做了幾次火車后。發現每次去大阪時,座位總是在右窗口;而返回東京時,座位總是在左窗邊。他好奇地問那位女職員,你為什么總是這樣給我安排座位?她回答說,為了讓您往返途中總能欣賞到富士山壯觀的景色。德國經理心里熱乎乎的,這家公司的員工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租的如此認真負責,同他們做生意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德國公司與這家小公司的貿易額翻了幾倍,由400萬馬克增加到1200萬馬克。聯系所學的理論,你有什么感想?四、談收獲五、當堂檢測1.結合生活實際,說明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人產生了什么影響?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行為?2.行為不同,結果不同。你對此是怎樣理解的?六、結束語每種行為都產生一定影響,今后對自己的行為應注意什么?不同行為,不同的結果。今后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