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目 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的標志是( )A.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B.孫中山宣布解職C.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D.“二次革命”的爆發2.袁世凱上臺之初,對內獨裁統治的特點是( )A.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控制內閣B.公開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復辟帝制C.制造暗殺事件D.武力鎮壓革命黨人3.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 )①直系 ②皖系 ③奉系 ④滇系 ⑤桂系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4.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是( )A.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C.日本割占澎湖列島D.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5.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護國運動 B.帝國主義不再支持C.北洋軍閥內部的分化 D.獨裁和復辟不得人心6.(2020九上·浙江月考)《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紅軍長征時期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7.如圖是繪于1912年的一幅漫畫。漫畫中的袁世凱正騎在木馬上來回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幅得意的表情。木馬看起來是在運動、前進,事實上卻是動而未進、原地踏步。他裝模作樣的目的在于( )袁世凱騎木馬A.騙取清政府的信任 B.騙取帝國主義的支持C.蒙蔽人民群眾 D.蒙蔽革命黨人8.以下有關“二十一條”的說法,錯誤的是( )A.對中國權益的損害嚴重且涉及范圍深廣B.它表現出日本對中國強烈的侵略野心C.歐美列強支持日本與中國簽訂“二十一條”D.袁世凱接受了“二十一條”9.帝國主義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凱破壞中國革命,其根本出發點是( )A.維護中國統一 B.鞏固在華利益C.與袁世凱是好朋友 D.社會制度不同10.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占據浙江的是( )A.直系軍閥 B.奉系軍閥 C.桂系軍閥 D.皖系軍閥1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 B.袁世凱掌握了強大的北洋新軍C.舊官僚、立憲派的支持 D.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12.辛亥革命后,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實業,制定和頒行了一系列振興實業的法令條例。孫中山更是積極倡導事業,認為“實業為民國將來生存命脈”,他與黃興、宋教仁等一起積極從事各種實業建設。然而,人們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設機會很快喪失了,中國并沒有出現隨政治革命而來的“產業革命”。上述材料說明了( )①由革命轉向建設是歷史的必然②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戰期間,中國出現了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③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窒息了民族工業的生機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工業得不到健康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院、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材料二:大總統是國家的元首,總攬統治權。——《中華民國約法》材料三: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愿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誓言(1)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總統的權力發生了什么變化 (2)從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凱表面上對共和與專制的態度是怎樣的 (3)結合史實,袁世凱后來是如何獨裁大權的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在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討袁護國軍。“誓與民國同生死,誓與四萬萬同胞共生死,擁護共和,反對帝制。”材料二:中國共和國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執共和國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1917年孫中山廣州演講材料三:民國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蔡鍔等人組織討袁護國軍的原因是什么 這場運動的名稱是什么 (2)為什么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國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 他把共和的敵人指向了誰 (3)材料三中《全球通史》稱民國初期是最糟糕的時期之一的主要歷史依據是什么 15.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又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影片截取了幾十年動蕩變遷的史實,從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中揭示了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白鹿原》中,有這樣一段對話:鹿三:皇糧被搶了。嘉軒:被誰搶了 鹿三:當兵的。子霖:皇帝都沒了,皇糧交給誰呀,清家完了!嘉軒:新皇帝年號叫啥 子霖:叫大總統,年號民國。根據對話,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對話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 “清家”指的是哪個朝代 (2)對話中的“大總統”指的是誰 此時期發生的革命及其標志是什么 (3)寫出這次革命的性質。以上對話反映了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A項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的標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建立,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2.【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的總統,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A項,符合題意;B項公開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復辟帝制不符合史實,袁世凱沒有公開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符合題意;C項制造暗殺事件是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制造“宋案”,但不是對內獨裁統治的特點,不符合題意;D項武力鎮壓革命黨人不屬于對內獨裁統治的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3.【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北洋軍閥割據局面形成,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掌握著北京政府,并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以馮國璋和曹錕為首的直系軍閥,控制著江蘇、江西、湖北等省;奉系軍閥張作霖盤踞在東北。B項①②③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的派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軍閥割據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4.【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為了實現皇帝夢,袁世凱甚至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是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ABC三項都不是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是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并掌握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的相關史實。5.【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而此時,人民已經飽受封建專制制度的殘害,袁世凱稱帝已經成為倒行逆施的行為,是不得人心的。ABC三項都不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獨裁和復辟不得人心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6.【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可知,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建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各派軍閥不斷地混戰,中國陷入災難中。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題干時評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割據混戰,要求具備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7.【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是1912年的的一幅漫畫。畫中的袁世凱正騎在木馬上來回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馬看起來是在運動、在前進,事實上卻是動而未進、原地踏步。他裝模作樣的目的在于蒙蔽革命黨人。為建立他的獨裁統治,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隨即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他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著,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至此,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蒙蔽革命黨人是題干漫畫中的袁世凱裝模作樣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圖片為依托,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8.【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十一條是日本企圖獨霸中國的條款,自然會觸及西方國家的既得利益,因此歐美列強不可能支持。C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表述符合史實ABD三項說法都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歐美列強支持日本與中國簽訂“二十一條”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十一條”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采取控制清朝腐敗的政府,作為其維護在華殖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土崩瓦解,失去了繼續利用的價值。帝國主義國家放棄了清政府轉而支持擁有實力的袁世凱,為幫助袁世凱控制中國政權,維護其在華殖民利益,帝國主義積極鎮壓中國人民的民主斗爭。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鞏固在華利益是帝國主義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凱破壞中國革命的根本出發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知道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采取所有措施,其最終出發點都落在維護其在華利益。10.【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以段祺瑞為首,以日本為靠山,控制皖、魯、閩、浙、陜等地;直系以馮國璋為首,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傾向英美;奉系以張作霖為首,在日本的扶植下,控制著東北地區。D項皖系軍閥占據浙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北洋軍閥統治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各派系統治地區的識記。11.【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A. 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 ,不符合題意;B. 袁世凱掌握了強大的北洋新軍,不符合題意;C. 舊官僚、立憲派的支持 ,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敢同國內國外的反動勢力直接斗爭,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記硬背。12.【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辛亥革命后,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實業,制定和頒行了一系列振興實業的法令條例。孫中山更是積極倡導事業,認為“實業為民國將來生存命脈”,他與黃興、宋教仁等一起積極從事各種實業建設。然而,人們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設機會很快喪失了,中國并沒有出現隨政治革命而來的“產業革命”。”為切入點,考查了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④項均正確,③項中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在辛亥革命后已然終結,中國并未出現產業革命的原因并非清王朝的專制統治。本題選擇不含③項的C選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13.【答案】(1)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2)贊成共和,反對專制。(3)遷都北京,改組內閣;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臨時約法》和責任內閣;公布《大總統選舉法》等。【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凱表面上贊成共和,反對專制。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實際上加緊實行獨裁統治。(3)結合袁世凱獨裁統治的措施分析。袁世凱遷都北京,改組內閣;1913年10月,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1913年11月4日,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國會運作陷入癱瘓,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甚至公然復辟帝制。袁世凱修改總統選舉法,可以無限制連任,1914年袁世凱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故答案為:(1)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2)贊成共和,反對專制。(3)遷都北京,改組內閣;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臨時約法》和責任內閣;公布《大總統選舉法》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袁世凱的反動統治。14.【答案】(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2)中國依然是專制統治。北洋軍閥。(3)軍閥割據混戰,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護國戰爭。1915年12月19日,蔡鍔歷盡艱險,安全抵達云南昆明。時滇軍反袁情緒十分熱烈,中下級軍官已開過三次秘密會議,醞釀武裝討袁。原國民黨骨干分子李烈鈞、程潛、熊克武等亦先后來滇,共同策劃反袁戰爭。12月21、22日,在蔡鍔、唐繼堯的主持下,又聯合召開了第四、五次會議,決定立即發動反袁護國戰爭。12月25日,正式宣布云南獨立,武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2)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治的史實。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歷史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所以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如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敵人指向了北洋軍閥。(3)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治的史實。孫中山改組同盟會,組建國民黨,該黨在1913年4月國會選舉時獲得了大多數席位。但是實際權力卻掌握在官僚和軍閥手中,他們殘酷地掠奪農村,使中國陷入一種野蠻的無政府動亂狀態中。1926年以前的民國初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故答案為:(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2)中國依然是專制統治。北洋軍閥。(3)軍閥割據混戰,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蔡鍔、唐繼堯在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討袁護國軍、孫中山廣州演講(1917年)、袁為切入點,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史實。15.【答案】(1)溥儀(宣統帝)。清朝。(2)孫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3)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政體,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王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得知,此對話發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當時的皇帝是溥儀(宣統帝)。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 “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性事件。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據所學知識,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答案為:(1)溥儀(宣統帝)。清朝。(2)孫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3)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政體,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王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實。1 / 1歷社九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目 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的標志是( )A.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B.孫中山宣布解職C.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D.“二次革命”的爆發【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A項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的標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建立,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2.袁世凱上臺之初,對內獨裁統治的特點是( )A.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控制內閣B.公開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復辟帝制C.制造暗殺事件D.武力鎮壓革命黨人【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的總統,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A項,符合題意;B項公開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復辟帝制不符合史實,袁世凱沒有公開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符合題意;C項制造暗殺事件是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制造“宋案”,但不是對內獨裁統治的特點,不符合題意;D項武力鎮壓革命黨人不屬于對內獨裁統治的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3.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 )①直系 ②皖系 ③奉系 ④滇系 ⑤桂系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北洋軍閥割據局面形成,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掌握著北京政府,并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以馮國璋和曹錕為首的直系軍閥,控制著江蘇、江西、湖北等省;奉系軍閥張作霖盤踞在東北。B項①②③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的派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軍閥割據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4.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是( )A.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C.日本割占澎湖列島D.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為了實現皇帝夢,袁世凱甚至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是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ABC三項都不是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是袁世凱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并掌握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的相關史實。5.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護國運動 B.帝國主義不再支持C.北洋軍閥內部的分化 D.獨裁和復辟不得人心【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而此時,人民已經飽受封建專制制度的殘害,袁世凱稱帝已經成為倒行逆施的行為,是不得人心的。ABC三項都不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獨裁和復辟不得人心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6.(2020九上·浙江月考)《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紅軍長征時期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可知,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建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各派軍閥不斷地混戰,中國陷入災難中。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題干時評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割據混戰,要求具備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7.如圖是繪于1912年的一幅漫畫。漫畫中的袁世凱正騎在木馬上來回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幅得意的表情。木馬看起來是在運動、前進,事實上卻是動而未進、原地踏步。他裝模作樣的目的在于( )袁世凱騎木馬A.騙取清政府的信任 B.騙取帝國主義的支持C.蒙蔽人民群眾 D.蒙蔽革命黨人【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是1912年的的一幅漫畫。畫中的袁世凱正騎在木馬上來回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馬看起來是在運動、在前進,事實上卻是動而未進、原地踏步。他裝模作樣的目的在于蒙蔽革命黨人。為建立他的獨裁統治,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隨即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他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著,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至此,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蒙蔽革命黨人是題干漫畫中的袁世凱裝模作樣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圖片為依托,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8.以下有關“二十一條”的說法,錯誤的是( )A.對中國權益的損害嚴重且涉及范圍深廣B.它表現出日本對中國強烈的侵略野心C.歐美列強支持日本與中國簽訂“二十一條”D.袁世凱接受了“二十一條”【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十一條是日本企圖獨霸中國的條款,自然會觸及西方國家的既得利益,因此歐美列強不可能支持。C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表述符合史實ABD三項說法都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歐美列強支持日本與中國簽訂“二十一條”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十一條”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帝國主義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凱破壞中國革命,其根本出發點是( )A.維護中國統一 B.鞏固在華利益C.與袁世凱是好朋友 D.社會制度不同【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采取控制清朝腐敗的政府,作為其維護在華殖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土崩瓦解,失去了繼續利用的價值。帝國主義國家放棄了清政府轉而支持擁有實力的袁世凱,為幫助袁世凱控制中國政權,維護其在華殖民利益,帝國主義積極鎮壓中國人民的民主斗爭。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鞏固在華利益是帝國主義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凱破壞中國革命的根本出發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知道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采取所有措施,其最終出發點都落在維護其在華利益。10.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占據浙江的是( )A.直系軍閥 B.奉系軍閥 C.桂系軍閥 D.皖系軍閥【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以段祺瑞為首,以日本為靠山,控制皖、魯、閩、浙、陜等地;直系以馮國璋為首,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傾向英美;奉系以張作霖為首,在日本的扶植下,控制著東北地區。D項皖系軍閥占據浙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北洋軍閥統治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各派系統治地區的識記。1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 B.袁世凱掌握了強大的北洋新軍C.舊官僚、立憲派的支持 D.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A. 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 ,不符合題意;B. 袁世凱掌握了強大的北洋新軍,不符合題意;C. 舊官僚、立憲派的支持 ,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敢同國內國外的反動勢力直接斗爭,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記硬背。12.辛亥革命后,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實業,制定和頒行了一系列振興實業的法令條例。孫中山更是積極倡導事業,認為“實業為民國將來生存命脈”,他與黃興、宋教仁等一起積極從事各種實業建設。然而,人們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設機會很快喪失了,中國并沒有出現隨政治革命而來的“產業革命”。上述材料說明了( )①由革命轉向建設是歷史的必然②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戰期間,中國出現了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③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窒息了民族工業的生機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工業得不到健康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辛亥革命后,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實業,制定和頒行了一系列振興實業的法令條例。孫中山更是積極倡導事業,認為“實業為民國將來生存命脈”,他與黃興、宋教仁等一起積極從事各種實業建設。然而,人們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設機會很快喪失了,中國并沒有出現隨政治革命而來的“產業革命”。”為切入點,考查了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④項均正確,③項中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在辛亥革命后已然終結,中國并未出現產業革命的原因并非清王朝的專制統治。本題選擇不含③項的C選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二、材料分析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院、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材料二:大總統是國家的元首,總攬統治權。——《中華民國約法》材料三: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愿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誓言(1)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總統的權力發生了什么變化 (2)從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凱表面上對共和與專制的態度是怎樣的 (3)結合史實,袁世凱后來是如何獨裁大權的 【答案】(1)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2)贊成共和,反對專制。(3)遷都北京,改組內閣;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臨時約法》和責任內閣;公布《大總統選舉法》等。【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凱表面上贊成共和,反對專制。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實際上加緊實行獨裁統治。(3)結合袁世凱獨裁統治的措施分析。袁世凱遷都北京,改組內閣;1913年10月,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1913年11月4日,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國會運作陷入癱瘓,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甚至公然復辟帝制。袁世凱修改總統選舉法,可以無限制連任,1914年袁世凱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故答案為:(1)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2)贊成共和,反對專制。(3)遷都北京,改組內閣;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臨時約法》和責任內閣;公布《大總統選舉法》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袁世凱的反動統治。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在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討袁護國軍。“誓與民國同生死,誓與四萬萬同胞共生死,擁護共和,反對帝制。”材料二:中國共和國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執共和國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1917年孫中山廣州演講材料三:民國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蔡鍔等人組織討袁護國軍的原因是什么 這場運動的名稱是什么 (2)為什么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國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 他把共和的敵人指向了誰 (3)材料三中《全球通史》稱民國初期是最糟糕的時期之一的主要歷史依據是什么 【答案】(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2)中國依然是專制統治。北洋軍閥。(3)軍閥割據混戰,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護國戰爭。1915年12月19日,蔡鍔歷盡艱險,安全抵達云南昆明。時滇軍反袁情緒十分熱烈,中下級軍官已開過三次秘密會議,醞釀武裝討袁。原國民黨骨干分子李烈鈞、程潛、熊克武等亦先后來滇,共同策劃反袁戰爭。12月21、22日,在蔡鍔、唐繼堯的主持下,又聯合召開了第四、五次會議,決定立即發動反袁護國戰爭。12月25日,正式宣布云南獨立,武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2)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治的史實。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歷史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所以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如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敵人指向了北洋軍閥。(3)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治的史實。孫中山改組同盟會,組建國民黨,該黨在1913年4月國會選舉時獲得了大多數席位。但是實際權力卻掌握在官僚和軍閥手中,他們殘酷地掠奪農村,使中國陷入一種野蠻的無政府動亂狀態中。1926年以前的民國初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故答案為:(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2)中國依然是專制統治。北洋軍閥。(3)軍閥割據混戰,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蔡鍔、唐繼堯在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討袁護國軍、孫中山廣州演講(1917年)、袁為切入點,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史實。15.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又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影片截取了幾十年動蕩變遷的史實,從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中揭示了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白鹿原》中,有這樣一段對話:鹿三:皇糧被搶了。嘉軒:被誰搶了 鹿三:當兵的。子霖:皇帝都沒了,皇糧交給誰呀,清家完了!嘉軒:新皇帝年號叫啥 子霖:叫大總統,年號民國。根據對話,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對話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 “清家”指的是哪個朝代 (2)對話中的“大總統”指的是誰 此時期發生的革命及其標志是什么 (3)寫出這次革命的性質。以上對話反映了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義 【答案】(1)溥儀(宣統帝)。清朝。(2)孫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3)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政體,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王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得知,此對話發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當時的皇帝是溥儀(宣統帝)。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 “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性事件。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據所學知識,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答案為:(1)溥儀(宣統帝)。清朝。(2)孫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3)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政體,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王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目 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目 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