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五):常見的堿(1)【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五):常見的堿(1)【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
用藥匙取少許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如圖1-23所示,觀察它的顏色、狀態等。幾分鐘以后再觀察這些氫氧化鈉,你發現有什么變化?
暴露在空氣中的某些固態物質容易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表面潮濕而逐步溶解,這種現象叫潮解(
deliquescence)
潮解是物理性質,因吸水質量增加。
干燥范圍:(1)堿性氣體
(NH3)
(2)中性氣體
(H2、O2、N2等)
不能干燥酸性氣體
(HCl、CO2、SO2、H2S等)
二、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可溶性堿:常見有NaOH、KOH、LiOH、NH4OH......能溶于水,溶液中有O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微溶性堿:常見有Ca(OH)2,溶解度隨溫度增加而減小,微溶于水,溶液中有少量O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難溶性堿:常見有Cu(OH)2、Mg(OH)2、Fe(OH)2、Fe(OH)3、Al(OH)3......由于不溶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1.可溶性堿能跟酸堿指示劑作用。
2.堿溶液+非金屬氧化物→鹽
+

SO2+2NaOH=Na2S03+H20
工業上常用堿溶液來吸收酸性氣體。如CO2、SO2、HCl氣體等
NaOH溶液
除去某些氣體中混有的雜質CO2: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氣體通過NaOH后,雖然除盡雜質CO2,但同時帶出了水分,還要用濃硫酸吸收水分。
NaOH溶液為什么不用玻璃塞(主要物質是SiO2)?
SiO2
+2NaOH=Na2SiO3+H2O
因此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瓶蓋,要用橡膠瓶蓋或木塞。因為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3.堿溶液+鹽→另一種堿

另一種鹽
2NaOH+CuCl2=
Cu(OH)2↓+2NaCl
3NaOH+FeCl3=Fe(OH)3↓+3NaCl
4.
堿溶液
+
酸→鹽
+

2NaOH+H2SO4
=Na2SO4+2H2O
三、氫氧化鈉的用途
例1、將10克20%的稀硫酸和10克20%的氫氧化鉀溶液混合后,加入指示劑,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紫色石蕊變紅
B.石蕊不變色
C.無色酚酞變紅
D.無法判斷
例2、僅通過右圖實驗現象,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此實驗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B.如果要證明CO2會與NaOH反應,還需要用水來做對照
C.CO2被NaOH溶液吸收后,瓶內氣壓一定減小
D.此實驗證明CO2既會與NaOH反應,又會與水反應。
例3、為了證明CO2和NaOH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設計實驗如圖所示:
(1)小明質疑如圖實驗還不足以說明CO2和NaOH發生了反應,其理由是
(2)為彌補如圖實驗不足,還可設計另一個實驗,請簡述實驗過程
(3)實驗后,向變癟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觀察到_______現象,從而證明CO2與NaOH溶液已經發生了反應。
例4、小麗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試管,如圖甲所示裝配成一個制取CO2氣體的裝置。
(1)實驗前,關閉止水夾,先將試管底部稍浸沒在水中,再用雙手緊握試管,觀察到
,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小麗將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為此又做了實驗:在集滿CO2的軟塑料瓶(如圖乙)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蓋緊瓶塞振蕩,發現瓶變癟,于是認為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小衢提出質疑,你認為導致軟塑料瓶變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

(3)小科從變癟的軟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試液置于試管中,滴入
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就證明了CO2與NaOH的反應確實已經發生。
例5、化學興趣小組按如圖實驗測定部分變質的NaOH固體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1)根據題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計算C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2)計算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1.化學變化常伴隨著一些現象,下列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觀察到化學反應發生的是(
)
2.燒杯中盛有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漸加入過量10%氫氧化鈉溶液,下列有關圖像不正確的是(
)
3.下列圖象,能表示加水稀釋pH=10的溶液的是(

4、裝有50g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過量。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圖(橫坐標表示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縱坐標表示小燒杯中量的變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5、為完全中和某鹽酸溶液,需a克質量分別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a克質量分數為4%的KOH溶液,反應后溶液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無法判斷
6.如圖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能得出的結論正確是(?)
A.該反應是稀HC1滴到NaOH溶液中
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
C.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
D.B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一定相同
7.小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的20%NaOH溶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
(1)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
8.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質量分數為10%)是否變質,進行了下述實驗:
(1)小江加入的“?”是

(2)小江認為小柯的實驗和結論不正確,理由是

(3)小龍將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稱量質量為1.97克。已知小龍所取的待測溶液質量為10克,請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該待測溶液中變質生成物的質量分數為

1.下列物質與水蒸氣的混合物,既能用濃硫酸干燥,又能用氫氧化鈉固體干燥的是(
)
A.SO2   B.HCl   C.O2   D.CO2
2.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60s時,溶液中溶質為NaOH和NaC1
B.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入NaOH溶液
C.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為吸熱反應
D.在20s到40s之間某時刻,兩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3.如圖所示,在一個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著的蠟燭。現用一只杯子將蠟燭罩住,過一會兒,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
A.蠟燭繼續燃燒,杯內液面不變
B.火焰逐漸熄滅,杯內液面下降
C.蠟燭燃燒更旺,杯內液面上升
D.火焰逐漸熄滅,杯內液面上升
4.小紅同學用下圖總結了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I.為了驗證反應①,小紅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
II.依據反應④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III.除反應物本身,不用其他物質,為了驗證反應③能夠發生,你選擇的物質是
a.Na2CO3
b.HC1
c.FeCl3
d.Ba(NO3)2
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5.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C0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
(1)小剛用A裝置未看到明顯的現象,他認為CO2與Na0H不發生反應;
(2)小麗用B裝置進行實驗,看到氣球變鼓,認為CO2與NaOH發生反應.
老師指出:CO2與水接觸也能看到上述現象,因此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C02與NaOH發生了反應,兩位同學經過認真思考,決定從分液漏斗再向B燒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又看到氣球變癟,從而確定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解釋球變鼓的原因:
變癟的原因:
(3)證明C中的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兩位同學認為利用該裝置做個對比實驗,補做實驗的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和結論:
6.實驗室中有一瓶部分變質了的NaOH溶液,小麗為了測定溶液中溶質的Na2CO3的質量分數,現取20g待測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所加CaCl2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B點處所得溶液中溶質有 
 。
(2)若加入的CaCl2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1.1%則需該溶液的質量為
 
(3)求待測溶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
例1、A
例2、D
例3、CO2+H2O=H2CO3
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做同樣的實驗,看現象是否有差別
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例4、試管底部有氣泡逸出
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氯化鈣(氯化鋇、硝酸鈣、硝酸鋇等,合理即可)
例5、(1)不能
(2)設生成2.0g碳酸鈣需要的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x
2.0g

x=2.12g
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100%=21.2%
1.A
2.D
3.D
4、B
5、B
6.B
7.CaCl2溶液通過導管進入左邊集氣瓶,且集氣瓶原有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NaCl、NaOH和Ca(OH)2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導致左邊集氣瓶中的氣壓減小,打開止水夾后,氯化鈣溶液被壓入左邊集氣瓶中,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
8.(1)稀HCl(或稀H2SO4或稀HNO3)
(2)碳酸鈉也呈堿性,也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或部分變質,剩余的氫氧化鈉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3)10.6%
【解析】(1)根據實驗現象可知,應加入稀酸溶液與變質后產生的碳酸鈉反應產生氣泡。(2)變質后產生的Na2CO3及剩余的氫氧化鈉均能使酚酞變紅。(3)由表中實驗現象可知,生成的沉淀為BaCO3,根據BaCO3質量,可求出Na2CO3質量。
(3)設該溶液中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
1.97克
x=1.06克
該溶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Na2CO3%=10.6%。
1.C
2.A
3.D
4.(1)紅
(2)2NaOH+CO2=Na2CO3+H2O
(3)C
?FeCl3+3NaOH=Fe(OH)3↓+3NaCl
5.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瓶中壓強減小,使氣球鼓起;
稀鹽酸與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壓強增大,使氣球變癟
在燒杯中注入同體積的水,取同樣大的試管充滿CO2后,倒扣在水槽中
裝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液面下降的高度比裝水的燒杯多
6.(1)Na2CO3、NaOH和NaCl
(2)10g
(3)設溶液中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x
1.11g
解得:x=1.06g
待測溶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5.3%
2021-2022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五)
常見的堿(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盖州市| 澎湖县| 濮阳县| 偏关县| 通江县| 江阴市| 潼南县| 乳源| 二连浩特市| 古交市| 泗水县| 遂平县| 武宁县| 道孚县| 唐河县| 富裕县| 吴桥县| 茌平县| 巴彦淖尔市| 抚顺县| 巴中市| 青浦区| 开阳县| 新乐市| 吉安市| 娄底市| 奇台县| 锡林浩特市| 楚雄市| 兴隆县| 民丰县| 黄平县| 新宾| 崇左市| 泰宁县| 葫芦岛市| 通州区| 昔阳县| 沈丘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