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第四章多種多樣的動物第5節節肢動物【學習目標】1.描述蝗蟲、沼蝦的形態特征。2.概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3.舉例說出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導學過程】1.閱讀教材P89—P93頁的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蝗蟲的身體由許多構成,并分為、、三部分。蝗蟲體表有,用呼吸。(2)蝗蟲的口器屬于口器,包括、、各一片,、各一對。(3)蝗蟲頭部有對觸角、對復眼,胸部的腹側有對足,背側有對翅。(4)沼蝦的身體分為、兩部分,體表具有,部的腹側有五對步足,部的腹側有五對游泳足。(5)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數量、分布的一個類群,幾乎分布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角落。(6)原生動物、腔腸動物、動物、動物、動物、動物、動物、棘皮動物等動物,它們雖然形態各異,卻有一共同點: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動物。(7)概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8)簡述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自主檢測】1.蝦、蟹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們所屬的動物類群是()A.軟體動物B.腔腸動物C.魚類D.節肢動物2.下列動物類群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是()A.兩棲動物B.爬行動物C.環節動物D.節肢動物3.下列關于蝗蟲的說法不恰當的是()A.蝗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由許多體節構成B.蝗蟲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一對單眼、三對足、兩對翅C.蝗蟲的咀嚼式口器有很強的咀嚼能力,對農業造成嚴重的危害D.蝗蟲既善于跳躍,又善于飛行4.(2021·云南)下列不屬于無脊椎的動物的是( )A.渦蟲B.蝸牛C.螃蟹D.野兔5.把下列左右兩邊相對應的內容用短線連接起來家蠶結繭抽絲入藥蜻蜓織成絲綢蜜蜂捕食蚊蟲七星瓢蟲幫助農作物傳粉蜘蛛控制蚜蟲蜈蚣捕食多種農業害蟲【達標測評】(4人組大組長組織評價,2人小組互改,大組長檢查,組內交流、達成共識)1.(2021·廣西)“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的蟬是( )A.節肢動物B軟體動物C.兩棲動物D.爬行動物2.(2021·江蘇宿遷)“金蟬脫殼”的殼指的是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A.防止體內水分蒸發B.擴大活動范圍C.可以控制身體的生長速度D.利于找到食物和配偶3.以下對節肢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所有的節肢動物都能飛行B.絕大多數節肢動物身體內部有骨骼C.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的一大類群D.絕大多數節肢動物有靈敏的感覺器官和獨特的呼吸器官4.(2021·湖南婁底)下列有關無脊椎動物形態和生殖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A.日本血吸蟲的成蟲在人體內交配、產卵B.水螅的身體呈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C.蟬的體表比較硬,體表包著堅韌的外骨骼D.沙蠶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構成5.(2021·山東聊城)夏季的草地上常見蝗蟲在葉片上飛來蹦去,翻開草下濕潤的泥土,也常見蚯蚓在土壤中扭轉翻騰。請對蚯蚓和蝗蟲兩位“鄰居”進行比較,完成相關問題:(1)觀察蚯蚓,可以發現:蚯蚓的身體由多個的體節構成,身體前后部區別不大,靠輔助運動,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顯。蚯蚓需要保持體表以保障體內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因此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2)相對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蟲也有多個體節,但不同體節形態結構差異較大,且分別組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部有專門的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發現敵害;其部有三對分節的,有兩對翅,適于飛行,這都使得蝗蟲比蚯蚓更有效地逃避敵害及不利環境;蝗蟲體表包被著,能有效防止體內水分蒸發,比蚯蚓的生活范圍更廣闊。(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蟲比蚯蚓適應環境的能力更。【拓展延伸】仔細閱讀下文,并回答問題:蜈蚣身體扁長,可以入藥,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蜈蚣全體由22個環節組成,最后一節略細小。每體節有腳1對,生于兩側,分節,彎作鉤形;第一對腳化為毒鉤,鉤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頭部兩節暗紅色,有觸角1對;觸角分節;背部棕綠色或墨綠色,有光澤,并有縱棱2條;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蜈蚣為常用藥材,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能。蜈蚣屬于哪一類動物?請從文中找出依據進行說明。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征【自主檢測】1.D2.D3.B4.D5.家蠶結繭抽絲入藥蜻蜓織成絲綢蜜蜂捕食蚊蟲七星瓢蟲幫助農作物傳粉蜘蛛控制蚜蟲蜈蚣捕食多種農業害蟲【達標測評】1.A2.A3.D4.B 5.(1)相似剛毛濕潤(2)頭感覺胸足外骨骼(3)強【拓展延伸】蜈蚣屬于節肢動物。理由是:蜈蚣全體由22個環節組成,最后一節略細小。每體節有腳1對,生于兩側,分節,彎作鉤形;第一對腳化為毒鉤,鉤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頭部兩節暗紅色,有觸角1對;觸角分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