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六):常見的堿(2)【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六):常見的堿(2)【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堿的通性
(1)堿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藍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
(2)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
CaCO3↓+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以此檢驗CO2)
2NaOH+SO2===Na2SO3+H2O
(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氣體)
(3)堿能與氯化鐵、氯化銅等物質發生反應
3NaOH+FeCl3===3NaCl+
Fe(OH)3↓
(生成紅褐色沉淀)
2NaOH+CuSO4===
Na2SO4+Cu(OH)2↓
2NaOH+CuCl2===2NaCl+Cu(OH)2↓
(生成藍色絮狀沉淀)
二、堿的個性
(1)
氫氧化鈉NaOH:俗稱燒堿、苛性鈉。
①易潮解,易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故應密封保存。利用潮解這個性質,氫氧化鈉可以用做某些氣體(如氧氣、氫氣)的干燥劑。
②極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③氫氧化鈉能與蛋白質、油脂反應,對皮膚、紙張、織物等有強腐蝕性。在使用氫氧化鈉溶液等堿性溶液時,要防止液體濺入眼睛或沾到皮膚上。
(2)氫氧化鈣Ca(OH)2:俗稱消石灰、熟石灰。
①工業用Ca(OH)2砌磚、抹墻,就是利用熟石灰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硬的碳酸鈣。
②農業上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和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③熟石灰還可以用來制造氫氧化鈉和漂白粉。
三、區分NaOH和Ca(OH)2兩種溶液
方法一:分別通入CO2,變渾濁的是Ca(OH)2
溶液;
Ca(OH)2+CO2===CaCO3↓+H2O
方法二:分別加入Na2C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例1、下列驗證“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裝置中,不能觀察到明顯現象的是(裝置氣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例2、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某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
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
C.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
D.a至d段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
例3、結合如圖所示驗證氫氧化鈣化學性質的實驗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A中,一定能夠觀察到的明顯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B驗證了氫氧化鈣能跟酸、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實驗C中發生的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A、B、C三個實驗后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發現有氣泡產生,最后只得到了無色溶液,則最后得到的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
例4、在研究堿的性質時,向充滿CO2的礦泉水瓶里加入少量Ca(OH)2溶液,擰緊瓶蓋并振蕩,瓶變癟,但溶液中并未出現渾濁,那么Ca(OH)2溶液是否與CO2反應呢?于是同學們進行了猜想和實驗:
猜想一:Ca(OH)2溶液與CO2不反應,是CO2溶于水導致瓶內氣壓變小而變癟。
猜想二:Ca(OH)2溶液與CO2反應,生成了可溶性物質。
實驗
步驟與操作
實驗現象與結果
結論

1.取2個相同的軟塑料瓶,分別集滿CO2氣體,編號為A、B.
兩瓶內氣體無色透明,瓶子形狀正常。
Ca(OH)2溶液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
2.分別向A、B兩瓶中加入等量的飽和Ca(OH)2溶液和
?,立即擰緊瓶蓋并振蕩。
兩瓶內液體未出現渾濁;兩瓶均變癟,A瓶變癟程度更大。

1.測出反應前Ca(OH)2溶液的pH.
大于7.
2.測出反應后A瓶內液體的pH.
小于7.
(1)將表中“?”處的內容補充完整:___________。
(2)能判斷“Ca(OH)2溶液與CO2發生化學反應”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閱資料得知:A瓶中未出現渾濁是因為過量的CO2與H2O和CaCO3反應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有人提出,只要利用現有裝置和試劑,對實驗一稍作補充或改進就能觀察到渾濁現象、請簡要說明你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各溶液中能跟石灰水反應,但沒有明顯現象的是(

A.鹽酸
B.氯化鐵溶液
C.硫酸銅溶液
D.酚酞試液
2.氫氧化銫(CsOH)是一種可溶性強堿,被稱為堿中之王.氫氧化銫不僅具有堿的通性,氫氧化銫溶液還能與鋁、鋅等金屬反應生成H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sOH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CsOH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C.CsOH與硫酸反應生成鹽的化學式為CsSO4
D.能與鋅和鋁反應生成H2的溶液不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3.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等三位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蛋白質是一類非常復雜的化合物,由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組成,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堿的性質)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質).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A.只能與硫酸反應,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B.只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與硫酸反應
C.既能與硫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D.既不能與硫酸反應,又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4.在科學拓展課中,甲同學向兩個充滿CO2氣體的塑料瓶中分別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蓋緊瓶蓋后充分振蕩,結果發現兩個塑料瓶都變癟。他認為據此實驗現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與CO2發生反應。
(1)乙同學認為上述判定方法還存在不嚴密之處,他的理由是

(2)丙同學根據B瓶中出現的渾濁現象,判定Ca(OH)2與CO2發生了反應,提出了可以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的角度去判斷。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發生了反應,在排除了(1)中的干擾因素后,接下來的方法是

5.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________________;
②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為鑒別它們,小柯設計了如圖四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堿)。其中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
6.在圓底燒瓶中充滿CO2,通過注射器向瓶中分別加入同體積水和NaOH溶液。利用傳感器得到的氣壓變化如圖所示。
(1)曲線②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實驗能證明NaOH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氫氧化鈉是常見的堿,為探究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同學們做了如下實驗:
【資料】氯化鎂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1)A中溶液呈紅色,說明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要測定它的酸堿度,可使用________。
(2)B中沒有明顯的現象,該反應真的發生了嗎?有同學提出,可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質,根據相應的現象來判斷,下列分析正確的有________(填數字序號)
①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產生氣泡,能證明反應發生
②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產生藍色沉淀,能證明反應發生。
③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證明反應發生。
(3)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證明堿能與某些鹽反應。
(4)實驗結束后,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一只潔凈的燒杯中,燒杯中出現白色沉淀,靜置,上層清液無色。
【提出問題】上層清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呢?(指示劑除外)
【作出猜想】經過討論,大家作出兩種合理的猜想:
①NaCl;②__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將猜想②補充完整并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正確
老師提醒同學們,實驗結束后氫氧化鈉溶液仍要密封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氫氧化鈣長期存放容易變質.某科學探究小組在實驗時取了一瓶存放多年的氫氧化鈣來檢驗其變質情況.首先取氫氧化鈣樣品12.2g于錐形瓶中,加入32.8g水,充分振蕩形成懸濁液,然后向錐形瓶中逐滴滴加29.2%的鹽酸使其充分反應.實驗測得加入鹽酸的質量與錐形瓶中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求:
(1)圖中AB段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是
(2)圖中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樣品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寫出計算過程)。
1.小金完成了圖示實驗①②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實驗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實驗②中有氣泡產生
C.實驗③中沒有明顯現象
D.實驗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2.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 
 )
A.所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B.混合溶液中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總數不變
D.混合前后陽離子總數不變
3.向裝有50g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過量。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下圖(橫坐標表示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縱坐標表示小燒杯中量的變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
4.氯氣(Cl2)是一種黃綠色氣體,它可溶于水,得到黃綠色的氯水。它易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與硫酸反應。
(1)小明對氯氣溶于水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提出了兩種假設:
假設1:氯氣溶于水的過程中只有物理變化
假設2:氯氣溶于水的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發現溶液先變紅后褪色。由溶液變紅可知氯水顯________性,從而知道氯氣溶于水的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假設2成立。
(2)小明對褪色現象產生了興趣,查閱資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氣分子,還有氯氣與水反應得到的鹽酸和次氯酸(HClO)。他對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種假設:
A.鹽酸有漂白性
B.氯氣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經過認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設A,請寫出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室制備的氯氣往往帶有水蒸氣和其他雜質。為了探究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須要用純凈、干燥的氯氣。圖甲是小明為了干燥氯氣所設計的裝置圖。請在圖甲中將廣口瓶中的導管畫完整,并在圖中的
(  )
處寫出試劑名稱。最后,將經過除雜后得到的干燥氯氣通入裝有有色布條的試管中(如圖乙)。布條顏色不變。得出結論:氯氣不具有漂白性。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還有不穩定性。小明設計了一套裝置。收集到一試管次氯酸見光分解后生成的氣體,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發現木條復燃。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________。
5.Ca(OH)2變質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學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來測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氣密性良好的裝置裝上藥品并通一會兒氮氣后關閉止水夾,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提示:堿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濃硫酸均足量,稀鹽酸不考慮其揮發性。
(1)通人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學性質
(填活潑或者不活潑)。
(2)甲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濃硫酸的作用是

(4)測定CaCO3的含量需要測定兩個物理量,其中一個物理量為樣品的質量。
①另一個物理量為
(?填序號)。
A、滴下的稀鹽酸質量
B、反應前后乙裝置增加的質量
C、反應前后丙裝置增加的質量??
D、反應前后丁裝置增加的質量
②若去掉丁裝置,測得CaCO3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③甲裝置中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再通人一會兒N2的目的是

6.用久的熱水瓶內膽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興趣小組為了解具體成分進行了實驗。他們取樣品25克放入質量為100克的錐形瓶中,
置于電子天平上,往瓶內加入150克稀鹽酸時,恰好完全反應(樣品中的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此時天平示數如圖。對所得混合物進行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到固體4.2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反應結束時溶液中MgCl2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精確到0.1%)
參考答案
例1、A
例2、C
例3、(1)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2)指示劑;(3)Na2CO3+Ca(OH)2═CaCO3↓+2NaOH;
(4)CaCl2、NaCl。
例4、(1)蒸餾水;(2)A、B兩瓶均變癟,且A瓶的變癟程度更大(或氫氧化鈣溶液與二氧化碳混合后,溶液的pH變小);(3)將足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加入集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或繼續向A瓶內加入足量的飽和澄清石灰水)。
1.A
2.D
3.C
4.(1)CO2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
(2)取A瓶中少量液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或取A瓶中少量液體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
【解析】(1)加入的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這也會導致瓶內氣壓變小,外界大氣壓將瓶壓癟,故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判定方法不嚴密;
(2)
NaOH和CO2發生反應會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因此可用稀鹽酸或氯化鋇驗證產物中有碳酸鈉,從而判定NaOH和CO2發生了反應。
5.氫氧根離子
B
【解析】堿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動的氫氧根離子;
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氫氧根離子能夠銅離子結合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都是顯堿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解:①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氧根離子。
②A、加入稀鹽酸,都無明顯現象,該選項不可行;
B、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鈣,另一種是氫氧化鈉,該選項可行;
C、加入酚酞試液,溶液都變紅色,該選項不可行;
D、加入硫酸銅溶液,都產生藍色沉淀,該選項不可行。
6.(1)CO2+2NaOH=Na2CO3+H2O;(2)曲線①說明一體積水溶解一體積二氧化碳,二曲線②可以看出最終瓶中壓強變為接近0,說明二氧化碳幾乎消失了,從而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了。
【解析】(1)曲線②,氣壓減小的比①大,說明發生的是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2)該實驗能證明NaOH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的原因是:曲線①說明一體積水溶解一體積二氧化碳,二曲線②可以看出最終瓶中壓強變為接近0,說明二氧化碳幾乎消失了,從而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了。
7.(1)pH試紙;(2)①②③;(3)2NaOH+MgCl2=Mg(OH)2↓+2NaCl;(4)NaCl和MgCl2;氫氧化鈉;出現白色沉淀;CO2+2NaOH=Na2CO3+H2O。
8.氫氧化鈣
CaCO3+2HCl=CaCl2+CO2↑+H2O
60.7%。
【解析】(1)圖中AB段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是氫氧化鈣;
(2)BC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CO2↑+H2O;
(3)AB段為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消耗的稀鹽酸的質量為:25g
29.2%=7.3g;
設參與反應的氫氧化鈣的質量為x,
Ca(OH)2?+?2HC1=?CaCl2?+
2H2O
74
73
111
X
7.3g
?
解得:x=7.4g;
樣品中氫氧化鈣的質量為≈60.7%.
1.D
2.B
3.B
4.(1)酸
(2)鹽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且不褪色;
濃硫酸(3)氧氣
5.(1)不活潑
(2)Ca(OH)2+2HCl=CaCl2+2H2O
(3)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4)①C
②偏高
③排出甲、乙裝置及連接導管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其被丙裝置內堿石灰吸收,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6.(1)CaCl2、MgCl2
(2)
CaCO3的質量分數是60%
(3)反應結束時溶液中MgCl2質量分數是5.8%。
【解析】(1)CaCl2、MgCl2 (2)CO2的質量:25g+100g+150g-268.4g=6.6g
設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x=15g
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100%=60%
答: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60%。
(3)設反應結束后產生的MgCl2質量為y
樣品中Mg(OH)2的質量為25g-15g-4.2g=5.8g
Mg(OH)2+2HCl===MgCl2+2H2O
 58
95
5.8g
y
=,y=9.5g
最后溶液的質量:25g-4.2g+150g-6.6g=164.2g
樣品中MgCl2的質量分數=×100%=5.8%
答:反應結束時溶液中MgCl2質量分數是5.8%。
2021-2022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六)
常見的堿(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裕民县| 崇文区| 思南县| 桂阳县| 金乡县| 淳安县| 麦盖提县| 莎车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年辖:市辖区| 正阳县| 平度市| 宜都市| 孟州市| 毕节市| 雅安市| 双峰县| 祁门县| 蛟河市| 黄龙县| 兰考县| 景洪市| 金华市| 阿拉尔市| 卢龙县| 怀宁县| 灵台县| 平和县| 聂拉木县| 泰兴市| 长宁县| 青铜峡市| 卢氏县| 韩城市| 临澧县| 黑龙江省| 开原市| 德江县| 日照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