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預案備課類型詳案設計教師管蓓蓓上課課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上課時間第二周星期三課時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1課第3課時教材與學情分析《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聲音》的第三課。教材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過讓同學們聽鼓聲,觀察鼓面振動,提出今天的核心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過對比真空和空氣狀態下同學們的聲音體驗,知道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通過比較靠近桌面聽到的聲音和不靠近桌面聽到的聲音,知道聲音能夠在固體中傳播。通過觀察音叉在水中的現象,聽在水槽璧上的聲音,知道聲音也能在水中傳播。第三部分:研討。通過幾個小問題,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加深對于聲音在物質中傳播途徑的掌握和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過制作土電話,玩土電話的活動,讓同學們加深對于聲波的理解,感知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變化,但由于聲波的不可見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仍然很難理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而振動又可以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從而使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同時也很難理解聲音的傳播能穿過空氣等物質。雖然很多學生知道“聲波”這個詞,但對于真正描述什么是“聲波”,“聲波”的特征等,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這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聲音能夠在空氣、固體、水中傳播。2.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效果不同。3.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科學探究目標1.借助實驗和想象,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2.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科學態度目標通過實驗設計和探究,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在實驗過程中,能積極大膽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學習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實驗研究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效果。難點:理解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能簡單地描述聲音的傳播方式;對比實驗中對條件的控制等。教學準備教師:鼓、多媒體課件,有條件的準備真空儀(鬧鐘、抽氣機等)。小組:音叉(敲擊小錘)、水槽、聲音傳播的觀察記錄、土電話(棉線、一次性紙杯)等。預設流程一、揭題引入1.派學生上來敲鼓。2.交流:敲擊鼓面時,鼓面振動,我們就聽到了鼓聲。而且,只要鼓聲足夠大,我們在教室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會聽到。3.鼓聲是怎樣傳到你耳朵里去的呢?聲音在傳播過程中,會有什么變化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來研究學習。出示課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二、自主探究活動一:空氣傳播聲音交流:同學們,這是一個真空儀,這個是電鈴,我們把電鈴打開。現在我們把玻璃罩戴上,還能聽到聲音是嗎?讓我們把真空儀打開,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氣,注意聽。播放視頻,學生根據視頻觀察現象。提問:抽完空氣后,大家還能聽到聲音嗎?為什么?預設:聽不到。可能是因為空氣沒有了。交流:誰能說說從玻璃罩中傳出的聲音經過的路徑是怎樣的?預設:鬧鐘聲→玻璃罩內空氣→玻璃罩壁→玻璃罩外空氣→耳朵追問:當玻璃罩內空氣被抽干了,哪一步就被截斷了?預設:第二步。小結: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活動二: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提問:聲音能不能在固體中傳播呢?你有辦法證明嗎?預設: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實驗方法。教師明確實驗步驟:(1)同桌之間保持安靜,一個同學抓撓桌面,一個同學聽,抓撓桌面的聲音。(2)聽的同學側耳靠近桌面,另一個同學繼續抓撓桌面。(3)比較貼近桌面聽到的聲音和不貼近桌面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4)同學之間互換角色,再進行上述實驗。學生分組活動,并填寫記錄單。交流匯報:貼著桌面聽到的敲擊聲和不貼著桌面聽到的敲擊聲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小結:聲音能夠在桌面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更加容易。(聲音通過桌面這樣的固體媒介,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活動二:聲音在液體中傳播交流:聲音在液體中是不是也能傳播呢?根據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教師明確實驗步驟:(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時候,應等到水面平靜之后。(2)輕輕敲擊音叉,同時輕輕地用敲擊后的音叉去接觸水面。(3)重點觀察水面是如何波動的?把觀察到的現象描述出來。(4)聽一聽聲音,感受下聲音有什么不同。4.學生分組活動,并填寫記錄單。討論:水是怎么傳播聲音的?小結:水面的波動是從振動的音叉開始,逐漸向四周傳播,聲音能夠在水中傳播。(聲音通過水這樣的液體媒介,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活動三:聲音是怎樣傳播的?1.物體在振動的時候,會引起它周圍物質的振動,并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等介質中傳播。2.提問: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時,需要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進行溝通,這是為什么?預設:聲音在真空中是不能傳播的。三、總結梳理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四、拓展延伸1.出示一個土電話。請同學試試效果,然后制作。2.分組實驗:玩土電話游戲。(1)說話人的聲音的大小以聽話人不能直接聽到為宜。(2)連接兩個“話筒”的線應拉緊。(3)兩人彼此交換聽和說。3.交流現象,并思考:聲音是怎樣從“土電話”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預設:作業設計各小組進行實驗,及時記錄。作業本板書設計聲音的傳播聲音能夠在空氣、固體、水中傳播。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效果不同。聲波→物體振動→聲音(共22張PPT)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復習提問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是借助什么向遠處傳播的?聲音靠介質傳播。3.傳播聲音的介質包括哪三類?4.聲音在介質中以什么樣的形式傳播?聲音在所有介質中都以聲波的形式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固體、液體、氣體聚焦01這首音樂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的呢?我們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一、耳朵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人耳的構造耳郭外耳道耳垂外耳鼓膜聽小骨鼓室中耳前庭耳蝸內耳聽覺神經人的外耳就像是一個隧道,聲音通過這條隧道到達鼓膜。放大聲音信號鼓膜是一個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彈性,即使是輕微的聲音,也能產生振動把聲音信號轉化為神經信號前庭,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探索一:耳朵結構圖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1)用紙卷一個“喇叭”,用這個紙喇叭聽一聽微弱的聲音(2)拿掉紙喇叭,再聽一聽。兩次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實驗方法加大耳郭不加大耳郭聽到的聲音(是否清晰)我的發現聲音微小聲音清晰探究耳郭的作用耳郭有收集聲波的作用。探索三:模擬鼓膜振動實驗實驗材料氣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錘、細沙或碎紙屑等。氣球皮模擬的是什么?鼓膜撒細沙或碎紙屑有什么作用?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物體發出的聲音聲源與鼓膜的遠近不變聲音的強弱不變聲音較強聲音較弱聲源較遠聲源較近“鼓膜”振動情況(是否明顯)我的發現模擬鼓膜振動振動明顯振動不明顯振動不明顯振動明顯鼓膜會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振動,聲音的遠近和強弱等條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動也不同。研討一:我們對人耳的結構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認識?耳郭 -----------外耳道 -----------鼓膜 ----------- 聽小骨 -----------耳蝸-----------耳聽覺神經------收集聲波傳遞聲波到中耳將聲波轉變為振動傳遞振動到內耳將聽覺信號傳遞到大腦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外耳中耳內耳二、耳的各部分功能與水波相似,音叉振動使得它周圍的空氣也象水似的,產生波動,并向四周傳播三、人感知聲音的過程聲源鼓膜耳郭聽小骨聽覺神經耳蝸耳道耳郭收集外來的聲波。1鼓膜耳廓聽小骨聽覺神經耳蝸耳道聲波經耳道傳遞到鼓膜。2鼓膜耳廓聽小骨聽覺神經耳蝸耳道聲音使鼓膜振動。3鼓膜耳廓聽小骨聽覺神經耳蝸耳道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放大及傳送至耳蝸。4鼓膜耳廓聽小骨聽覺神經耳蝸耳道耳蝸偵察到振動,并把振動轉換成聽覺信號。5鼓膜耳廓聽小骨聽覺神經耳蝸耳道最后,聽覺信號沿聽覺神經傳送到腦部,腦部會把聽覺信號詮釋為聲音。61.耳郭與紙喇叭在聚集聲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處?耳郭的作用。耳郭與紙喇叭在結構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紙喇叭外部越大,聚集到的聲音越清晰。2.你能解釋醫生用的聽診器是怎樣工作的嗎?聽診器頭的薄膜結構能夠隨著聲音產生振動,聽診器的聽筒和耳郭的作用一樣能聚集聲音,醫生用的聽診器是“拉長變大的耳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001.好看-我們的耳朵如何聽到聲音(中文解說).mp4 1.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doc 1.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pptx 交響樂我心永恒.mp4 模擬鼓膜的震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