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三目紅軍長征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樓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共產黨曾在這里召開了一次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下列說法中適合評論這次會議的意義的是( ?。?br/>A.開天辟地,黨的創立 B.革命搖籃,領袖故里C.歷史轉折,挽救革命 D.延安精神,革命圣地【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ABD三項和遵義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歷史轉折,挽救革命適合評論遵義會議的意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2.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毛澤東強調的是( ?。?br/>A.反“圍剿“積累了斗爭經驗 B.遵義會議作出了正確決策C.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 D.紅軍三大主力得以勝利會師【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材料“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使紅軍更加強大。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是毛澤東強調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3.互聯網上流傳著一首詩:“有一方圣土叫贛南,有一個小城叫瑞金,有一種出發緣于一種信念,有一種斗志催生一種精神,二萬五千里的征程……”此詩紀念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A.第五次反“圍剿” B.紅軍長征C.會寧會師 D.井岡山會師【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紅軍長征是題干詩紀念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4.長征中打亂了敵人追剿計劃的軍事行動是( )A.血戰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強渡大渡河【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遵義會議以后,紅軍不畏艱難,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中的四渡赤水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路線。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小明中考后準備參加“重走長征路”旅游活動,如果你是導游,請你為小明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旅游線路( ?。?br/>A.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 B.上海一遵義一西安一吳起鎮C.瑞金一武漢一西安一會寧 D.上海一瑞金一武漢一吳起鎮【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中央紅軍(紅一主面軍)長征路線:從瑞金出發-沖過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A項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是最合適的旅游線路,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的路線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6.為了弘揚長征精神,某校學生編排課本劇《紅軍不怕遠征難》。下列可入選的臺詞或劇情是( )甲:長征,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乙:紅軍巧渡全沙江后。爬雪山、過草地,揮師北上。丙: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賀勝橋,直逼武昌城。?。洪L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后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的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歷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后到達陜北,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乙、丁符合題意,而甲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丙發生在北伐戰爭中。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乙、丁可入選臺詞或劇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7.如圖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合影(部分),請判斷所在地方是( ?。?br/>A.甘肅會寧 B.貴州遵義 C.陜西延安 D.陜西吳起鎮【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A項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所在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勝利的標志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和意義。8.如圖反映了紅軍長征中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長征組歌》中描述這個歷史事件的歌詞是( )A.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B.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C.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D.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圖片反映的是飛奪瀘定橋的場景,詩句“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可知指的是飛奪瀘定橋。A項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反映的是遵義會議,不符合題意;B項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反映的是飛奪瀘定橋,符合題意;C項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反映的是爬雪山,過草地,不符合題意;D項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反映的是吳起鎮會師,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0九上·溫州期末)“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國情制定適合革命的方針政策,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表1內容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表1中國共產黨部分重要會議決議① 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② 糾正“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③ 確立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④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是1921年召開的中共一大的內容;“糾正‘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是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的內容;“確立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是1927年召開的八七會議的內容;“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是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B項①③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黨的歷史上的重要會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黨的歷史上的重要會議召開的時間及主要內容。10.(2020九上·青田期末)1935年2月,毛澤東在《憶秦娥 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中感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迸c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A. 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B.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C.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可知,與此詩相關的是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ACD三項都不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B項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知識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11.(2020九上·青田期末)如圖為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遵義會議應該填入圖中的( ?。?br/>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長征的經過是江西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所以遵義會議應該填入圖中的A處。A項A應該填入遵義會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遵義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的相關知識,掌握長征的歷程及相關重大事件。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12.(2020九上·紹興月考)“婁山關前鏖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薄岸媸忠灰R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指的是( )A.中國共產黨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B.紅軍長征最終勝利,革命轉危為安C.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D.宣告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遵義”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二、材料分析題13.紅色旅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以下是紅色旅游景點的相關圖片。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井岡山被列為紅色旅游景點的重要依據是什么 (2)遵義會議的召開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 (3)請你為遵義的紅色旅游提一條建議。【答案】(1)1927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與毛澤東的隊伍勝利會師。(2)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要利用紅色旅游景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革命傳統教育。要將遵義紅色旅游景區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等。【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1927年,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之后,認識到敵強我弱的形勢,便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2)遵義會議是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1927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與毛澤東的隊伍勝利會師。(2)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要利用紅色旅游景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革命傳統教育。要將遵義紅色旅游景區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936年9月毛澤東材料二:材料三:外國人對長征的評價。長征是革命戰爭史上偉大的史詩,而且遠不僅于此!——美國作家史沫特萊長征是艱苦的冒險。長征是人類的勇氣與怯懦、勝利與失敗的搏斗。——德國社會活動家王安娜長征是中國人民重要的精神財富。——英國中國問題專家迪克·威爾遜長征是鍛煉以后中國領導人的熔爐。——英國評論家安東尼(1)閱讀材料一中的《七律·長征》,找出詩中提到的地名。(2)材料二是紅軍長征途中召開一次重要會議的地址,分析這次會議的重要歷史意義。(3)從材料三這些外國友人對紅軍長征的評價中,你怎么看待“長征精神” 【答案】(1)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岷山。(2)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七律·長征》中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提到的地名有: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岷山。(2)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3)長征精神就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故答案為:(1)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岷山。(2)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材料的解讀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二:從2004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紅色旅游概念已經十多年了,紅色旅游是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游,包括了各個革命圣地。發展紅色旅游,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1)材料一中的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的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道路上的探索的什么重要轉變 新的革命道路是怎樣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一中哪一幅圖片能反映“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紅色旅游景點 為什么 【答案】(1)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2)從以城市為中心轉變為以農村為中心。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3)圖④。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由圖片可知圖①是中共一大的會址,據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先后在上海和浙江嘉興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由圖片可知圖②是南昌起義場景,1927年8有1日,周恩來、賀龍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由圖片可知圖③是井岡山會師場景,1927年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圖片可知圖④是遵義會議的會址。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立了以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為成員的三人指揮小組來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據材料一圖③可知,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以城市為中心轉變為以農村為中心,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3)材料一中圖③能反映“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紅色旅游景點,因為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解析本題.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2)從以城市為中心轉變為以農村為中心。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3)圖④。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為切入點,考查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相關知識。掌握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1 / 1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三目紅軍長征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樓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共產黨曾在這里召開了一次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下列說法中適合評論這次會議的意義的是( ?。?br/>A.開天辟地,黨的創立 B.革命搖籃,領袖故里C.歷史轉折,挽救革命 D.延安精神,革命圣地2.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毛澤東強調的是( ?。?br/>A.反“圍剿“積累了斗爭經驗 B.遵義會議作出了正確決策C.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 D.紅軍三大主力得以勝利會師3.互聯網上流傳著一首詩:“有一方圣土叫贛南,有一個小城叫瑞金,有一種出發緣于一種信念,有一種斗志催生一種精神,二萬五千里的征程……”此詩紀念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A.第五次反“圍剿” B.紅軍長征C.會寧會師 D.井岡山會師4.長征中打亂了敵人追剿計劃的軍事行動是( ?。?br/>A.血戰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強渡大渡河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小明中考后準備參加“重走長征路”旅游活動,如果你是導游,請你為小明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旅游線路( )A.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 B.上海一遵義一西安一吳起鎮C.瑞金一武漢一西安一會寧 D.上海一瑞金一武漢一吳起鎮6.為了弘揚長征精神,某校學生編排課本劇《紅軍不怕遠征難》。下列可入選的臺詞或劇情是( ?。?br/>甲:長征,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乙:紅軍巧渡全沙江后。爬雪山、過草地,揮師北上。丙: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賀勝橋,直逼武昌城。丁: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7.如圖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合影(部分),請判斷所在地方是( ?。?br/>A.甘肅會寧 B.貴州遵義 C.陜西延安 D.陜西吳起鎮8.如圖反映了紅軍長征中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堕L征組歌》中描述這個歷史事件的歌詞是( ?。?br/>A.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B.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C.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D.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9.(2020九上·溫州期末)“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敝袊伯a黨根據中國國情制定適合革命的方針政策,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表1內容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表1中國共產黨部分重要會議決議① 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② 糾正“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③ 確立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④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10.(2020九上·青田期末)1935年2月,毛澤東在《憶秦娥 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中感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br/>A. 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B.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C.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1.(2020九上·青田期末)如圖為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遵義會議應該填入圖中的( ?。?br/>A.A B.B C.C D.D12.(2020九上·紹興月考)“婁山關前鏖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薄岸媸忠灰R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指的是( ?。?br/>A.中國共產黨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B.紅軍長征最終勝利,革命轉危為安C.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D.宣告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二、材料分析題13.紅色旅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以下是紅色旅游景點的相關圖片。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井岡山被列為紅色旅游景點的重要依據是什么 (2)遵義會議的召開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 (3)請你為遵義的紅色旅游提一條建議。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936年9月毛澤東材料二:材料三:外國人對長征的評價。長征是革命戰爭史上偉大的史詩,而且遠不僅于此!——美國作家史沫特萊長征是艱苦的冒險。長征是人類的勇氣與怯懦、勝利與失敗的搏斗。——德國社會活動家王安娜長征是中國人民重要的精神財富。——英國中國問題專家迪克·威爾遜長征是鍛煉以后中國領導人的熔爐。——英國評論家安東尼(1)閱讀材料一中的《七律·長征》,找出詩中提到的地名。(2)材料二是紅軍長征途中召開一次重要會議的地址,分析這次會議的重要歷史意義。(3)從材料三這些外國友人對紅軍長征的評價中,你怎么看待“長征精神” 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二:從2004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紅色旅游概念已經十多年了,紅色旅游是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游,包括了各個革命圣地。發展紅色旅游,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1)材料一中的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的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道路上的探索的什么重要轉變 新的革命道路是怎樣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一中哪一幅圖片能反映“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紅色旅游景點 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ABD三項和遵義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歷史轉折,挽救革命適合評論遵義會議的意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2.【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材料“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使紅軍更加強大。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是毛澤東強調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3.【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紅軍長征是題干詩紀念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遵義會議以后,紅軍不畏艱難,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中的四渡赤水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路線。5.【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中央紅軍(紅一主面軍)長征路線:從瑞金出發-沖過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A項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是最合適的旅游線路,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的路線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后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的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歷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后到達陜北,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乙、丁符合題意,而甲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丙發生在北伐戰爭中。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乙、丁可入選臺詞或劇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7.【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A項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所在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勝利的標志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和意義。8.【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圖片反映的是飛奪瀘定橋的場景,詩句“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可知指的是飛奪瀘定橋。A項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反映的是遵義會議,不符合題意;B項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反映的是飛奪瀘定橋,符合題意;C項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反映的是爬雪山,過草地,不符合題意;D項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反映的是吳起鎮會師,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是1921年召開的中共一大的內容;“糾正‘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是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的內容;“確立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是1927年召開的八七會議的內容;“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是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B項①③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黨的歷史上的重要會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黨的歷史上的重要會議召開的時間及主要內容。10.【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可知,與此詩相關的是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ACD三項都不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B項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是與題干詩相關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知識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11.【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長征的經過是江西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所以遵義會議應該填入圖中的A處。A項A應該填入遵義會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遵義會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的相關知識,掌握長征的歷程及相關重大事件。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12.【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遵義”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13.【答案】(1)1927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與毛澤東的隊伍勝利會師。(2)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要利用紅色旅游景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革命傳統教育。要將遵義紅色旅游景區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等。【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1927年,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之后,認識到敵強我弱的形勢,便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2)遵義會議是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1927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與毛澤東的隊伍勝利會師。(2)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要利用紅色旅游景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革命傳統教育。要將遵義紅色旅游景區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14.【答案】(1)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岷山。(2)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七律·長征》中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提到的地名有: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岷山。(2)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3)長征精神就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故答案為:(1)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岷山。(2)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示例: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材料的解讀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5.【答案】(1)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2)從以城市為中心轉變為以農村為中心。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3)圖④。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由圖片可知圖①是中共一大的會址,據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先后在上海和浙江嘉興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由圖片可知圖②是南昌起義場景,1927年8有1日,周恩來、賀龍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由圖片可知圖③是井岡山會師場景,1927年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圖片可知圖④是遵義會議的會址。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立了以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為成員的三人指揮小組來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據材料一圖③可知,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以城市為中心轉變為以農村為中心,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3)材料一中圖③能反映“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紅色旅游景點,因為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解析本題.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2)從以城市為中心轉變為以農村為中心。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3)圖④。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為切入點,考查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相關知識。掌握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成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三目紅軍長征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三目紅軍長征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