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綜合探究二 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fā)展道路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21八下·上虞期末)下圖是某歷史事件的知識結構圖。圖中“?”處應填入( )A.日本明治維新 B.彼得一世改革C.英國光榮革命 D.德國俾斯麥改革2.(2021八下·臨海期末)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田內迅速擴展。下列關于各國在現代化發(fā)展道路上崛起的描述,符合史實的(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美國南北戰(zhàn)爭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③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④俾斯麥推行軍事改革廢除了德國農奴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920年.列寧認為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上全國電氣化,他還邀請德國和英國的技師來俄國協(xié)助提高生產力。這些有助于( )A.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B.蘇俄經濟政策的調整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蘇俄社會性質的改變4.(2021八下·秀洲月考)下列情況可能出現在20世紀初的日本的有( )①禁止土地自由買賣 ②穿西服,吃西餐③實行小學義務教育 ④實行征兵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1八下·秀洲月考)《全球通史》中寫道:“在這個世界里,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它(工業(yè)革命)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出現洋樓、西餐 ②中國洋務派興辦新式民用工業(yè)③工業(yè)革命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④工業(yè)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教育模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6.(2020八下·寧波月考)以下對圖中四國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 A.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B.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后來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政體C.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D.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7.(2020八下·三門期末)近代以來,歐美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時間發(fā)生在同一個國家的是( )①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改進了蒸汽機。②1789年7月14日,人民群眾高呼“到巴士底獄去”。③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1804年建立帝國。④1862年9月,聯(lián)邦政府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19九上·三門期末)下表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①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② 1921年春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權得到鞏固③ 1925蘇聯(lián)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工業(yè)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④ 1927年蘇聯(lián)政府實行農業(yè)集體化 農業(yè)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2019八下·諸暨期中)19世紀后期,魯迅到日本留學,可以看到的情景有( )①藩國內的平民可以自由擇業(yè)②掀起自由民權運動③崇尚吃西餐,上新式學校④鐵路暢通,私人企業(yè)蓬勃發(fā)展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0.《大國崛起》中這樣描述:“如果美國分裂成了兩個或多個國家,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美國就不可能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強國。”使這種“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钡臍v史事件是( )A.美國獨立戰(zhàn)爭 B.南北戰(zhàn)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1.(2018八下·浙江期中)日本大臣木戶孝允提出:“立圍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維新措施與該思想對應的是( )A.提倡“文明開化” B.實行征兵制C.廢除全國所有藩國 D.允許土地買賣二、材料分析題12.(2021八下·余姚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動大國師起的兩種重要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英國領航]材料一: 18 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獲治電了歐洲生產的革命,……英國引領了這一歷史發(fā)展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美國革命]材料二:南北戰(zhàn)爭后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美國率先進入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到1894年,美國工業(yè)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日本變革]材料三:日本的新統(tǒng)治者致力于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變革使日本成為東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強化中央集……——杰里·齊格勒《新全球史》下(1)蒸汽機的改良者是誰?從此人為進入了什么時代?為什么英國能引領這一歷史發(fā)展潮流?(2)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領導者是誰?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南北戰(zhàn)爭對美國崛起有何重要意義?(3)材料中的“變革”指的是什么事件?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綜合上述材料,你覺得從這些大國崛起中獲得哪些啟示?13.(2021八下·鎮(zhèn)海期末)棉花,解讀歷史,思考現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fā)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fā)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其他工業(yè)領域的發(fā)展也成為可能。——(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材料二:1861 年,棉紡織業(yè)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yè),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yè)化和剛剛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guī)砦C。材料三:2021 年新疆棉花突然火爆,起因是某國際知名服飾品牌 HM 發(fā)布關于新疆地區(qū)“強迫勞動”的不實言論,對新疆棉花和服裝供應鏈進行打壓、抹黑、制裁。消息一出,從國家到普通百姓開啟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愛國潮。但也有部分網友看到線下店門關閉,又把怒火轉到網絡直播平臺,要求主播辭職并責罵主播。(1)根據材料一,分析棉紡織業(yè)發(fā)展對英國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中“沖突”的焦點是什么?美國是如何解決“沖突”,化解“危機”的?(3)結合材料三,從公民行使權利的角度,說說我們該如何理性表達愛國之情。14.(2021八下·鎮(zhèn)海期末)借鑒謀發(fā)展,變革促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俄國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日俄兩國通過政治改革極大地動員了國內各方面的力量,從而促使兩國的經濟、社會乃至軍事力量等都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它們的成功為中國樹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國應該仿照日俄兩國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所走過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馬勇等著《近代中國與世界》材料二:戊戌變法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舊與布新兩個詞組來總結,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tài)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材料三:鴉片戰(zhàn)爭把部分先進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驚醒。他們開始拋棄舊有的“華夷觀念”,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林則徐查禁鴉片,翻譯西書,在近代中國開創(chuàng)了向西方學習的一代新風;魏源在鴉片戰(zhàn)爭的炮聲中,留說“是書何以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留美歸來的容閎也為“以西方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強”而奔走多年;康有為、梁啟超“感國難,哀民生”,啟發(fā)民智,宣傳變法,圖求中國學習西方,實現富強。(1)材料一中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日兩國改革的相似背景。列舉使日俄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治改革名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戊戌變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舊”、“布新”的措施,分析其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請再舉一例在其他領域“除舊”、“布新”的有力措施。(3)綜合上述材料,梳理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作為,這對我們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啟示?15.(2021八下·樂清期末)變與不變是歷史永恒的話題,人類社會在變與不變中實現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直到1650年才宣告結束,持續(xù)了300年,極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精神面貌,為歐洲的再次崛起貢獻了力量。——《全球通史》材料二:在19世紀之前的2000多年,中國人幾乎從未懷疑過,他們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優(yōu)越,既然這樣,則使他們并不認為自己需要改變。——《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四:日本的改革總體來說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這樣能夠保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順利推行;第二,日本維新派消滅所有反對改革的力量,毫不動搖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時期絕對不樹立過多的敵人,而是對反對勢力進行逐一消滅。這些都與中國的戊成變法有很大區(qū)別,所以能夠保證成功。兩個國家的改革一成一敗,也使它們在未來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全球通史》(1)“這場運動”指的是什么運動?請列舉這場運動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2)請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各舉一例, 證明明清時期社會沒有改變的事實。(3)英國搶占先機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請你就其中一個領域解釋其為何能“傲視全球”?(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樣的發(fā)展道路?材料中關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認同嗎?請結合戊戌變法說說你的理由(5)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哪些歷史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yè)”為口號,大力發(fā)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故圖中?處應填入日本明治維新。A項日本明治維新是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知識結構圖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明治維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2.【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美國南北戰(zhàn)爭,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又一障礙,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①②符合史實。在彼得一世的統(tǒng)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fā)展的障礙,并未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農奴制,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俾斯麥加強對國內局勢控制,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發(fā)展經濟、軍事,靈活的外交活動;③④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鞏固與發(fā)展的重大事件。重點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南北戰(zhàn)爭、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史實。3.【答案】B【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1920年,列寧邀請德國和英國的技師來俄國協(xié)助提高生產力,體現的是允許多種經濟并存。A項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說法錯誤,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時間是1917年,不符合題意;B項蘇俄經濟政策的調整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與新經濟政策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蘇俄社會性質的改變說法錯誤,蘇俄社會性質沒有發(fā)生改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學生還要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特點、新經濟政策實行的時間。4.【答案】C【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實行改革,史稱明治維新。1868年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有: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fā)展教育等。②穿西服,吃西餐,③實行小學義務教育,④實行征兵制符合史實,①禁止土地自由買賣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②③④可能出現在20世紀初的日本,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5.【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材料中主要闡述了工業(yè)革命給世界帶來的深遠影響,①是工業(yè)革命對日本的影響,②是工業(yè)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③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④改變中國教育模式的舉措是廢除科舉、實行教育近代化,而非工業(yè)革命。A項①②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和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D【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A項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表述不符合史實,甲國是羅馬,典型的城邦國家是希臘,不符合題意;B項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后來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政體表述不符合史實,乙國是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不符合題意;C項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表述不符合史實,丙國是美國,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美國確立了共和制,不符合題意;D項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表述符合史實,丁國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日本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史實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7.【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英國機械師瓦特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改進了蒸汽機。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發(fā)動起義,攻占巴士底監(jiān)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美國南北戰(zhàn)爭初期北方在軍事上屢屢失利,1962年聯(lián)邦政府頒布了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扭轉了戰(zhàn)場上的被動局面。C項②③都發(fā)生在法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歐美國家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結合所學即可作答。8.【答案】C【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1937年,蘇聯(lián)進行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使得蘇聯(lián)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變成一個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到1937年,蘇聯(lián)工業(yè)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中結論與史實不相符。C項①②④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lián)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蘇聯(lián)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影響。9.【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明治維新在政治上采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的措施,結束了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為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奠定了基礎。①藩國內的平民可以自由擇業(yè),與當時歷史不符;自由民權運動,19世紀70年代,各種不滿現狀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開設民選議會、實行君主立憲、減輕地稅、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政治斗爭,是在日本明治時代發(fā)生的一場政治及社會運動。②掀起自由民權運動,自由民權運動,符合當時歷史;明治維新在社會文化上,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③崇尚吃西餐,上新式學校,符合當時歷史;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殖產興業(yè)”:發(fā)展近代工業(yè),興辦工業(yè)企業(yè)。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科技技術。④鐵路暢通,私人企業(yè)蓬勃發(fā)展,符合當時歷史。A項②③④是19世紀后期可以看到的情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0.【答案】B【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使這種“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钡臍v史事件是南北戰(zhàn)爭,因為南北戰(zhàn)爭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tǒng)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B項南北戰(zhàn)爭使《大國崛起》中描述的“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保项}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北戰(zhàn)爭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1.【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fā)展教育。可見提倡“文明開化”。A項提倡“文明開化”與題干思想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12.【答案】(1)瓦特;蒸汽時代;原因: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政局穩(wěn)定;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的資本。(2)林肯;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zhàn)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治維新;廢除全國的藩國,設置府、縣。(或廢藩置縣)(4)啟示: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tǒng)一;要重視引進和發(fā)展高科技;要善于抓住發(fā)展機遇;要不斷完善制度;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并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fā)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英國能引領這一歷史發(fā)展潮流主要是因為: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為發(fā)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的生產;;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起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的資本。(2)在南北戰(zhàn)爭中林肯是主要的領導者。林肯領導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通過這場戰(zhàn)爭,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又一大障礙,為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根據材料三中的“日本”“ 明治政府”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變革”指的是1868年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了實現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標”,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廢藩置縣,加強了中央集權。(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tǒng)一;要重視引進和發(fā)展高科技;要善于抓住發(fā)展機遇;要不斷完善制度;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等。故答案為:(1)瓦特;蒸汽時代;原因: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政局穩(wěn)定;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的資本。(2)林肯;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zhàn)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明治維新;廢除全國的藩國,設置府、縣(或廢藩置縣)。(4)啟示: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tǒng)一;要重視引進和發(fā)展高科技;要善于抓住發(fā)展機遇;要不斷完善制度;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yè)革命,南北戰(zhàn)爭,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實行分析材料信息。13.【答案】(1)英國棉紡織業(yè)新技術、新工具的發(fā)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yōu)勢,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fā)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zhàn)熱情,南北戰(zhàn)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由“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fā)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fā)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其他工業(yè)領域的發(fā)展也成為可能。”可以看出,英國棉紡業(yè)新技術、新工具的發(fā)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國南北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到19世紀中葉,南北雙方矛盾焦點集中表現在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南北戰(zhàn)爭中,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使人民群眾和黑奴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戰(zhàn)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4月,持續(xù)四年之久的內戰(zhàn)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故答案為:(1)英國棉紡織業(yè)新技術、新工具的發(fā)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yōu)勢,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fā)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zhàn)熱情,南北戰(zhàn)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內戰(zhàn)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4.【答案】(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社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根據中國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來分析: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面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民族矛盾激化、封建專制統(tǒng)治日益阻礙社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等角度思考作答。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解放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2)根據材料二“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并結合所學可知,“除舊”指的是廢八股;結合所學可知,“布新”指的是在各地興辦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大學堂等。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tài)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即可歸納出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第三小問,聯(lián)系戊戌變法的內容,政治上除舊的措施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除舊的措施裁減舊軍隊等;政治上布新的措施: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布新的措施: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等。(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故答案為:(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社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15.【答案】(1)文藝復興,但丁《神曲》;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等(2)政治: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明朝不再設置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等。經濟: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文化:加強文化專制,如清朝興文字獄等。(3)經濟: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政治: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解釋:經濟上,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xù)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西方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國家效仿。(4)明治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寫出一點得1分),我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tǒng)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5)要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近代前夜危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有《神曲》;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物,在繪畫成就上成就顯著,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2)明清時期在政治上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加強了皇權;廷杖制度加強了皇權;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經濟上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yè)發(fā)展。文化上,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統(tǒng)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上,英國通過1640-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經濟上,英國通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yè)革命開創(chuàng)了“蒸汽時代”,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使了經濟的迅速發(fā)展。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yè)生產的主要方式,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使人類完成了由手工工場到大工廠的過渡,資本主義最終戰(zhàn)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tǒng)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著巨大影響。(4)根據材料四中的“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 日本維新派”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發(fā)展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的命運,并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tǒng)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但丁《神曲》;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等。(2)政治: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明朝不再設置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等。經濟: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文化:加強文化專制,如清朝興文字獄等。(3)經濟: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政治: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解釋:經濟上,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xù)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西方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國家效仿。(4)明治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我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tǒng)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5)要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明清的政治、經濟、文化,工業(yè)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 / 1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綜合探究二 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fā)展道路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21八下·上虞期末)下圖是某歷史事件的知識結構圖。圖中“?”處應填入( )A.日本明治維新 B.彼得一世改革C.英國光榮革命 D.德國俾斯麥改革【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yè)”為口號,大力發(fā)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故圖中?處應填入日本明治維新。A項日本明治維新是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知識結構圖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明治維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2.(2021八下·臨海期末)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田內迅速擴展。下列關于各國在現代化發(fā)展道路上崛起的描述,符合史實的(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美國南北戰(zhàn)爭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③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④俾斯麥推行軍事改革廢除了德國農奴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美國南北戰(zhàn)爭,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又一障礙,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①②符合史實。在彼得一世的統(tǒng)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fā)展的障礙,并未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農奴制,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俾斯麥加強對國內局勢控制,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發(fā)展經濟、軍事,靈活的外交活動;③④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鞏固與發(fā)展的重大事件。重點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南北戰(zhàn)爭、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史實。3.1920年.列寧認為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上全國電氣化,他還邀請德國和英國的技師來俄國協(xié)助提高生產力。這些有助于( )A.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B.蘇俄經濟政策的調整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蘇俄社會性質的改變【答案】B【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1920年,列寧邀請德國和英國的技師來俄國協(xié)助提高生產力,體現的是允許多種經濟并存。A項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說法錯誤,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時間是1917年,不符合題意;B項蘇俄經濟政策的調整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與新經濟政策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蘇俄社會性質的改變說法錯誤,蘇俄社會性質沒有發(fā)生改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學生還要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特點、新經濟政策實行的時間。4.(2021八下·秀洲月考)下列情況可能出現在20世紀初的日本的有( )①禁止土地自由買賣 ②穿西服,吃西餐③實行小學義務教育 ④實行征兵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實行改革,史稱明治維新。1868年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有: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fā)展教育等。②穿西服,吃西餐,③實行小學義務教育,④實行征兵制符合史實,①禁止土地自由買賣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②③④可能出現在20世紀初的日本,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5.(2021八下·秀洲月考)《全球通史》中寫道:“在這個世界里,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它(工業(yè)革命)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出現洋樓、西餐 ②中國洋務派興辦新式民用工業(yè)③工業(yè)革命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④工業(yè)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教育模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材料中主要闡述了工業(yè)革命給世界帶來的深遠影響,①是工業(yè)革命對日本的影響,②是工業(yè)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③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④改變中國教育模式的舉措是廢除科舉、實行教育近代化,而非工業(yè)革命。A項①②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和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2020八下·寧波月考)以下對圖中四國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 A.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B.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后來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政體C.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D.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答案】D【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A項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表述不符合史實,甲國是羅馬,典型的城邦國家是希臘,不符合題意;B項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后來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政體表述不符合史實,乙國是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不符合題意;C項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表述不符合史實,丙國是美國,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美國確立了共和制,不符合題意;D項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表述符合史實,丁國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日本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史實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7.(2020八下·三門期末)近代以來,歐美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時間發(fā)生在同一個國家的是( )①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改進了蒸汽機。②1789年7月14日,人民群眾高呼“到巴士底獄去”。③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1804年建立帝國。④1862年9月,聯(lián)邦政府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英國機械師瓦特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改進了蒸汽機。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發(fā)動起義,攻占巴士底監(jiān)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美國南北戰(zhàn)爭初期北方在軍事上屢屢失利,1962年聯(lián)邦政府頒布了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扭轉了戰(zhàn)場上的被動局面。C項②③都發(fā)生在法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歐美國家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結合所學即可作答。8.(2019九上·三門期末)下表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①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② 1921年春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權得到鞏固③ 1925蘇聯(lián)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工業(yè)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④ 1927年蘇聯(lián)政府實行農業(yè)集體化 農業(yè)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1937年,蘇聯(lián)進行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使得蘇聯(lián)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變成一個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到1937年,蘇聯(lián)工業(yè)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中結論與史實不相符。C項①②④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lián)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蘇聯(lián)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影響。9.(2019八下·諸暨期中)19世紀后期,魯迅到日本留學,可以看到的情景有( )①藩國內的平民可以自由擇業(yè)②掀起自由民權運動③崇尚吃西餐,上新式學校④鐵路暢通,私人企業(yè)蓬勃發(fā)展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明治維新在政治上采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的措施,結束了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為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奠定了基礎。①藩國內的平民可以自由擇業(yè),與當時歷史不符;自由民權運動,19世紀70年代,各種不滿現狀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開設民選議會、實行君主立憲、減輕地稅、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政治斗爭,是在日本明治時代發(fā)生的一場政治及社會運動。②掀起自由民權運動,自由民權運動,符合當時歷史;明治維新在社會文化上,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③崇尚吃西餐,上新式學校,符合當時歷史;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殖產興業(yè)”:發(fā)展近代工業(yè),興辦工業(yè)企業(yè)。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科技技術。④鐵路暢通,私人企業(yè)蓬勃發(fā)展,符合當時歷史。A項②③④是19世紀后期可以看到的情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0.《大國崛起》中這樣描述:“如果美國分裂成了兩個或多個國家,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美國就不可能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強國。”使這種“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钡臍v史事件是( )A.美國獨立戰(zhàn)爭 B.南北戰(zhàn)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答案】B【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使這種“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钡臍v史事件是南北戰(zhàn)爭,因為南北戰(zhàn)爭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tǒng)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B項南北戰(zhàn)爭使《大國崛起》中描述的“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保项}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北戰(zhàn)爭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1.(2018八下·浙江期中)日本大臣木戶孝允提出:“立圍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維新措施與該思想對應的是( )A.提倡“文明開化” B.實行征兵制C.廢除全國所有藩國 D.允許土地買賣【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fā)展教育。可見提倡“文明開化”。A項提倡“文明開化”與題干思想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二、材料分析題12.(2021八下·余姚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動大國師起的兩種重要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英國領航]材料一: 18 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獲治電了歐洲生產的革命,……英國引領了這一歷史發(fā)展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美國革命]材料二:南北戰(zhàn)爭后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美國率先進入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到1894年,美國工業(yè)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日本變革]材料三:日本的新統(tǒng)治者致力于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變革使日本成為東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強化中央集……——杰里·齊格勒《新全球史》下(1)蒸汽機的改良者是誰?從此人為進入了什么時代?為什么英國能引領這一歷史發(fā)展潮流?(2)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領導者是誰?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南北戰(zhàn)爭對美國崛起有何重要意義?(3)材料中的“變革”指的是什么事件?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綜合上述材料,你覺得從這些大國崛起中獲得哪些啟示?【答案】(1)瓦特;蒸汽時代;原因: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政局穩(wěn)定;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的資本。(2)林肯;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zhàn)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治維新;廢除全國的藩國,設置府、縣。(或廢藩置縣)(4)啟示: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tǒng)一;要重視引進和發(fā)展高科技;要善于抓住發(fā)展機遇;要不斷完善制度;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并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fā)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英國能引領這一歷史發(fā)展潮流主要是因為: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為發(fā)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的生產;;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起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的資本。(2)在南北戰(zhàn)爭中林肯是主要的領導者。林肯領導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通過這場戰(zhàn)爭,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又一大障礙,為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根據材料三中的“日本”“ 明治政府”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變革”指的是1868年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了實現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標”,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廢藩置縣,加強了中央集權。(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tǒng)一;要重視引進和發(fā)展高科技;要善于抓住發(fā)展機遇;要不斷完善制度;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等。故答案為:(1)瓦特;蒸汽時代;原因: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政局穩(wěn)定;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的資本。(2)林肯;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zhàn)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明治維新;廢除全國的藩國,設置府、縣(或廢藩置縣)。(4)啟示: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tǒng)一;要重視引進和發(fā)展高科技;要善于抓住發(fā)展機遇;要不斷完善制度;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yè)革命,南北戰(zhàn)爭,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實行分析材料信息。13.(2021八下·鎮(zhèn)海期末)棉花,解讀歷史,思考現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fā)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fā)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其他工業(yè)領域的發(fā)展也成為可能。——(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材料二:1861 年,棉紡織業(yè)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yè),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yè)化和剛剛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guī)砦C。材料三:2021 年新疆棉花突然火爆,起因是某國際知名服飾品牌 HM 發(fā)布關于新疆地區(qū)“強迫勞動”的不實言論,對新疆棉花和服裝供應鏈進行打壓、抹黑、制裁。消息一出,從國家到普通百姓開啟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愛國潮。但也有部分網友看到線下店門關閉,又把怒火轉到網絡直播平臺,要求主播辭職并責罵主播。(1)根據材料一,分析棉紡織業(yè)發(fā)展對英國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中“沖突”的焦點是什么?美國是如何解決“沖突”,化解“危機”的?(3)結合材料三,從公民行使權利的角度,說說我們該如何理性表達愛國之情。【答案】(1)英國棉紡織業(yè)新技術、新工具的發(fā)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yōu)勢,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fā)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zhàn)熱情,南北戰(zhàn)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由“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fā)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fā)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其他工業(yè)領域的發(fā)展也成為可能。”可以看出,英國棉紡業(yè)新技術、新工具的發(fā)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國南北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到19世紀中葉,南北雙方矛盾焦點集中表現在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南北戰(zhàn)爭中,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使人民群眾和黑奴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戰(zhàn)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4月,持續(xù)四年之久的內戰(zhàn)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故答案為:(1)英國棉紡織業(yè)新技術、新工具的發(fā)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yōu)勢,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fā)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zhàn)熱情,南北戰(zhàn)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內戰(zhàn)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4.(2021八下·鎮(zhèn)海期末)借鑒謀發(fā)展,變革促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俄國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日俄兩國通過政治改革極大地動員了國內各方面的力量,從而促使兩國的經濟、社會乃至軍事力量等都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它們的成功為中國樹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國應該仿照日俄兩國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所走過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馬勇等著《近代中國與世界》材料二:戊戌變法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舊與布新兩個詞組來總結,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tài)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材料三:鴉片戰(zhàn)爭把部分先進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驚醒。他們開始拋棄舊有的“華夷觀念”,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林則徐查禁鴉片,翻譯西書,在近代中國開創(chuàng)了向西方學習的一代新風;魏源在鴉片戰(zhàn)爭的炮聲中,留說“是書何以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留美歸來的容閎也為“以西方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強”而奔走多年;康有為、梁啟超“感國難,哀民生”,啟發(fā)民智,宣傳變法,圖求中國學習西方,實現富強。(1)材料一中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日兩國改革的相似背景。列舉使日俄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治改革名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戊戌變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舊”、“布新”的措施,分析其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請再舉一例在其他領域“除舊”、“布新”的有力措施。(3)綜合上述材料,梳理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作為,這對我們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啟示?【答案】(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社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根據中國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來分析: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面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民族矛盾激化、封建專制統(tǒng)治日益阻礙社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等角度思考作答。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解放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2)根據材料二“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并結合所學可知,“除舊”指的是廢八股;結合所學可知,“布新”指的是在各地興辦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大學堂等。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tài)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即可歸納出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第三小問,聯(lián)系戊戌變法的內容,政治上除舊的措施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除舊的措施裁減舊軍隊等;政治上布新的措施: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布新的措施: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等。(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故答案為:(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社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15.(2021八下·樂清期末)變與不變是歷史永恒的話題,人類社會在變與不變中實現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直到1650年才宣告結束,持續(xù)了300年,極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精神面貌,為歐洲的再次崛起貢獻了力量。——《全球通史》材料二:在19世紀之前的2000多年,中國人幾乎從未懷疑過,他們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優(yōu)越,既然這樣,則使他們并不認為自己需要改變。——《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四:日本的改革總體來說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這樣能夠保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順利推行;第二,日本維新派消滅所有反對改革的力量,毫不動搖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時期絕對不樹立過多的敵人,而是對反對勢力進行逐一消滅。這些都與中國的戊成變法有很大區(qū)別,所以能夠保證成功。兩個國家的改革一成一敗,也使它們在未來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全球通史》(1)“這場運動”指的是什么運動?請列舉這場運動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2)請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各舉一例, 證明明清時期社會沒有改變的事實。(3)英國搶占先機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請你就其中一個領域解釋其為何能“傲視全球”?(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樣的發(fā)展道路?材料中關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認同嗎?請結合戊戌變法說說你的理由(5)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哪些歷史啟示?【答案】(1)文藝復興,但丁《神曲》;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等(2)政治: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明朝不再設置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等。經濟: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文化:加強文化專制,如清朝興文字獄等。(3)經濟: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政治: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解釋:經濟上,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xù)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西方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國家效仿。(4)明治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寫出一點得1分),我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tǒng)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5)要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近代前夜危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有《神曲》;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物,在繪畫成就上成就顯著,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2)明清時期在政治上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加強了皇權;廷杖制度加強了皇權;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經濟上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yè)發(fā)展。文化上,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統(tǒng)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上,英國通過1640-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經濟上,英國通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yè)革命開創(chuàng)了“蒸汽時代”,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使了經濟的迅速發(fā)展。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yè)生產的主要方式,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使人類完成了由手工工場到大工廠的過渡,資本主義最終戰(zhàn)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tǒng)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著巨大影響。(4)根據材料四中的“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 日本維新派”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發(fā)展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的命運,并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tǒng)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但丁《神曲》;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等。(2)政治: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明朝不再設置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等。經濟: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文化:加強文化專制,如清朝興文字獄等。(3)經濟: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政治: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解釋:經濟上,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xù)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西方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國家效仿。(4)明治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我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tǒng)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5)要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明清的政治、經濟、文化,工業(yè)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綜合探究二 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fā)展道路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第二單元綜合探究二 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fā)展道路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