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1.硫黃的燃燒實驗。(1)取一藥匙硫黃,觀察其外觀:淡黃色粉末狀固體。(2)將硫黃放到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點燃硫黃,觀察現象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把燃燒著的硫黃放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內,觀察現象:明亮的藍紫色火焰。以上變化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S+O2====SO2。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最好在通風廚中進行。非金屬單質可以轉化為相應的化合物的規律:二、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Fe+S====FeS(硫化亞鐵)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鹽2Na+Cl2====2NaCl2Fe+3Cl2====2FeCl3CaO+HO===Ca(OH)2例1、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轉化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A.FeFe2O3Fe(OH)3B.CuOCuSO4CuCl2C.SSO2H2SO4D.CO2Na2CO3NaOH例2、三種物質間只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如圖箭頭所指方向的轉化,符合要求的組合(??)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例3、“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題,以下流程是通過控制化學反應的條件來促進或抑制化學反應,實現“低碳”,從而更好地通過化學反應為人類造福。根據上述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2)“低碳”的含義是。(3)甲醇(CH3OH)燃燒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還生成一種常溫下為液態的化合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證明燃燒產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例4、人類發現二氧化碳經歷了多個世紀,下列是其歷程中的部分資料。資料一:1630年,海爾蒙特發現在一些洞穴處,有一種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的氣體,后來被證實是CO2。資料二: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物質轉化研究。資料三:1766年,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得,室溫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1)根據海爾蒙特的發現,可推測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2)寫出布萊克實驗中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如圖所示,在室溫下將容積為200毫升的廣口瓶注滿蒸餾水,通過導管a緩慢通人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許的結論是正確的,則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約為_______毫升。1.工業上用氨氣(NH3)制取硝酸(HNO3),工業流程中核心化學反應依次為: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①的生成物均為氧化物??????????B.三個反應均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C.通常情況下一氧化氮不與水反應????D.制取硝酸過程中產生的NO可回收使用2.如圖中“﹣”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未標出.則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A.甲是H2、乙是O2????B.甲是HCl,丙是NaCl??C.乙是CO,丙是CO2?D.乙是Cu(OH)2、丙是CuSO43.某同學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規律后,繪制了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制取MgSO4的思維導圖(如圖所示),其中所選用的物質錯誤的是(???)A.①—MgB.②—MgCl2C.③—H2SO4D.④—Mg(OH)24.如圖表示了初中科學中一些常見物質的相互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已省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圈Ⅰ中發生的反應都是分解反應B.利用反應①可制得純堿C.利用反應②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D.圈Ⅱ中的化學反應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5.圖中A~E是操作化學常見的物質,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請分析回答:(1)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2)反應②中的產物B通常用________;(3)E物質作燃料的優點是________(答一條即可).6.如圖A—E分別是鐵、硫酸、氫氧化鋇、硫酸銅和碳酸鈉五種物質之一,橫線相連的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其中C物質的溶液呈藍色,A與E作用產生的氣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1)A物質的俗稱是________(2)E與D作用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7.五氧化二釩(V2O5)是一種工業催化劑,如圖是制取V2O5的工藝流程:(1)反應①后獲得的沉淀要經過洗滌,洗滌是否干凈,可在最后的濾液中加入______(填寫試劑)進行檢驗;(2)已知2NH4VO3V2O5+2X+H2O,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________;(3)關于流程中的操作與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編號)。A.NH4VO3中Ⅴ的化合價為+3價B.預處理包括對原料的粉碎,粉碎可以使反應更快更充分C.實驗室進行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D.副產物KCl在農業上可用作鉀肥8.二氧化硫不僅是造成霧霾的元兇,而且還會造成局部地區的酸雨,某科技興趣小組以小麥幼葉為實驗對象,研究SO2對植物的危害。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硫酸溶液與固態的亞硫酸鈉反應可產生SO2氣體,設計實驗如圖所示:(1)該小組從實驗室取得溶質質量分數為75%硫酸溶液100克,含硫酸多少克?(2)該小組若向制取0.64g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亞硫酸鈉多少克?(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3)在實驗中,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4)下列哪些措施可有效減少霧霾天氣的形成________。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③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④倡導低碳生活,增強全民的減排意識⑤種植夾竹桃、垂柳、木槿、山茶花、石榴等能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的植物1.小金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鋪有細沙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內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的少量水)。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不符合的是( )A.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B.對比②和③中硫燃燒的現象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C.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是化學變化D.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的產物是一種酸2.如圖給出了三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的物質性質及化學變化規律,下列選項判斷正確的是(???)A.三種物質彼此間均能一步實現轉化?????B.實現①轉化,可加入碳酸溶液C.實現④轉化,只能加稀鹽酸????????D.實現⑥轉化,可加入熟石灰3.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轉化均能一步實現的是(???)A.?????B.C.????????D.4.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氣中變質的情況,設計實驗如下:則下列結論錯誤的是(???)A.由氣體B可確定粉末A中含有CaCO3,由沉淀的質量可確定其質量為w/4B.A中鈣元素的質量與生石灰樣品中鈣元素的質量相等C.A中CaO的質量分數為0.500D.A中CaO的質量為0.58w5.A、B、C、E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C為金屬單質,E為非金屬單質,下圖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1)C的化學式為________;(2)寫出物質B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6.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如圖是以空氣、天然氣等為原料合成尿素[CO(NH)2]的流程。(1)第一步先從空氣中分離出X和O2,請寫出X的化學式:________?。(2)請寫出合成尿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7.空氣中氮氣的含量最多,氮氣在高溫、高能量條件下可與某些物質發生反應.圖1是以空氣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業流程.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①中發生的是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2)寫出步驟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3)上述化學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有________個.(4)圖2是化肥硝酸銨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硝酸銨應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填字母).A.易溶于水??B.有揮發性??C.受熱易分解施用該類肥料時,要避免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寫出硝酸銨與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參考答案例1、D例2、D例3、(1)二氧化碳。(2)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4)CO2+Ca(OH)2=CaCO3↓+H2O。例4、(1)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2)Ca(OH)2+CO2=CaCO3↓+H2O(3)1001.B2.B3.B4.B5.CH4+2O2?點燃CO2+2H2O;帶火星的木條;產物無污染(或燃燒熱值高等)6.(1)純堿或蘇打(2)置換反應7.(1)AgNO3(2)NH3(3)B,C,D8.(1)含硫酸的質量為100g×75%=75g(2)設需要亞硫酸鈉的質量為xNa2SO3+H2SO4=Na2SO4+SO2↑+H2O12664x0.64gx=1.26g(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氣污染(4)②③④⑤1.D2.D3.D4.C5.(1)H2SO4(2)CuO+H2SO4=CuSO4+H2O6.(1)N2(2)CO2+2NH3低溫高壓CO(NH)2+H2O7.物理;4NH3+5O24NO+6H2O;3;AC;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2021-2022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培優提高”講義(十四)物質的轉化規律(1)點燃SO2加熱點燃點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