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地域差異顯著秦嶺-淮河分南北秦嶺淮河南方北方注意:范圍是“東部季風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西北地區主要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大部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北方地區主要以平原、高原為主;大部分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以平原、丘陵、高原為主;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大地理區域地形和氣候的特點地理區域主要地形氣候特點北方地區平原和高原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局部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南方地區平原、丘陵和高原大部分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高原和盆地大部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地區高原和盆地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東部季風區北方南方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7月份平均氣溫的分布南北氣溫差異等溫線圖約-28℃約20℃南北溫差近50℃0℃冬季:北冷南熱,溫差較大0°C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16℃28℃南北溫差12℃氣溫最低的地區氣溫最高處夏季:南北溫差不大,普遍高溫冬季:0℃等溫線經過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北方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方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一般情況下,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北溫差較大夏季:溫度仍為南高北低,但南北溫差不大,呈現出南北普遍高溫的現象南北方氣溫分布差異800mm等降水量線比較接近秦淮一線降水量差異降水南多北少,北方地區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南方地區北方地區熱量向南遞增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兩熟或三熟小麥、玉米水稻溫帶氣候半濕潤地區亞熱帶氣候和熱帶氣候濕潤地區耕地類型:旱地耕地類型:水田生產差異北方南方主要農作物耕作類型耕地制度小麥、玉米水稻旱地水田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一年兩熟或三熟北方南方防寒(墻壁、窗戶嚴密,有取曖設備)通風防雨(屋頂坡度較大)面食米飯陸路交通陸路交通和河運南北方差異原因自然環境(氣候)飲食習慣交通工具民居特色生活特色差異內容區域秦嶺—淮河以北(北方)秦嶺—淮河以南(南方)1月均溫氣候類型年降水量0oC以下0oC以上水田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少于800毫米半濕潤區800毫米以上濕潤區小麥、玉米一年二熟到三熟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不結冰水稻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南北方對比旱地耕地類型主要糧食作物耕作制度河流水文狀況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1)我國的分界線(2)我國線(3)我國線(4)我國的分界線(5)我國的分界線南方和北方濕潤區和半濕潤區亞熱帶和北溫帶800mm等降水量一月均溫0℃等溫東部和西部差異顯著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區市、西北五省區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西部地區的這一最新定義被稱為“10+2+2”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東西部分界線與我們學過的哪一條分界線相近?地形的差異東部地形:平原、丘陵為主西部地形:山地、高原、盆地為主,山地面積廣大氣候的差異東部氣候:季風氣候顯著,比較溫暖濕潤西部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氣候干旱水資源的差異我國西部主要礦產儲量占全國比重天然氣煤炭錳礦鉻礦銅礦57.661.267.389.449鉛礦鋅礦鉀鹽磷礦石油56.364.599.658.522.5東部地區礦產資源短缺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的差異東西部土地利用的差異東部地區: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為主,適合發展種植業和林業西部地區:主要以草原和荒漠為主,比較適合發展畜牧業人口分布差異東部:人口分布稠密西部:人口分布稀少城市差異東部:城市眾多西部:城市稀少西部:交通線稀疏,以鐵路運輸為主東部:交通線密集,水運、公路、鐵路等發達交通差異東部的優劣勢優勢:平原廣闊,氣侯濕潤,土地肥沃;交通、通信、教育發達;城市眾多,人力資源豐富劣勢: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相對短缺,工業污染嚴重西部的優劣勢優勢:土地廣闊、草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歷史文化等劣勢: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交通等條件與東部相比差距較大東西部南北差異需要區域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以達到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東西西氣東輸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電東送工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