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時【內容∕段落】完成《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教學【側重目標】1、學會閱讀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等,并能利用它們分析區域地形、地勢的特點。2、學會依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種類的地圖,如旅游圖、城區圖、政區圖和交通圖等,從圖上獲取所需信息解決實際問題。3、具備-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合作學習的精神。【評價任務】獨立完成作業本14-17頁練習【學習過程】導入新課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利用平面圖是向別人介紹自己所在位置的一個好辦法。其實,地圖能夠告訴我們的絕不只是位置,我們可以從地圖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區去玩,手上卻帶了一張《世界政區圖》,這合適嗎?為什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選擇合適的地圖。新課教學我們常見的地圖有哪些?政區圖:按區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區圖、大洲政區圖、國家政區圖和地區政區圖等。【學習過程】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旅游圖:向人們提供旅游項目、旅游景點數量和特征、交通線路、旅游服務設施等信息。(一)帶著地形圖去越野1、什么是等高線地形圖?用海拔相同的點的連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2、(圖片展示)海拔、相對高度海拔:地面上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絕對高度,即海拔(A-C)相對高度:地面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離(A-B)3、等高線的表示,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用圖片展示)注意:同線等高,異線等距4、怎樣判斷坡度的陡緩?(展示圖片)畫出等高線,說說A和B的海拔是多少?坡陡的地方在哪里?依據是什么?坡緩的地方在哪里?依據是什么?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5、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獲取信息山頂:也稱山峰。等高線數值中部高四周低,最高處即為山頂。盆地:也稱洼地。等高線數值中部低四周高,最低處即為盆地。山脊:等高線數值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山脊一般通向山頂,是分水嶺。山谷:等高線數值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匯水區域,通常是小溪源頭和河流發源地。鞍部:兩個相鄰的山頂之間相對較低處(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的地方)。陡崖:也叫懸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鞏固)6、分層設色地形圖(一目了然看地形)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它能夠直觀地告訴我們地勢的起伏狀況。一般來說,藍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平原,黃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線以上。7、看課文第15頁圖1-33,完成圖下的問題結論:褐色越深,海拔越高,綠色越深,海拔越低。黃色區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綠色區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8、小試牛刀:從D到E線的海拔是怎樣變化的?你能用圖表示出來嗎?(出示圖片)完成地形剖面圖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為基礎繪制而成的;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然后將該線與等高線的交點一一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二)帶著地圖去旅行1、如果有一天你要去福建廈門旅游,你需要事前查看哪些地圖?你會隨身攜帶哪些地圖呢?第一步:廈門在哪里?(出示二張地圖)你應該選擇哪幅地圖?說明你選擇的理由。第二步:怎么去廈門?你選擇何種交通方式?選擇交通方式,需要考慮路上需要的時間、經費和交通舒適程度。第三步:如何設計旅游路線?原則:走的重復路線最少,游覽的景點類型最多。2、我們應該怎樣設計旅游路線?①確定機場或車站的位置②選擇游覽的景點(各風景區附近一般都有飯店、旅館等)③盡可能多地將不同性質的旅游點串聯成環行路線(或多邊形),避免線路的重復④根據各景點之間的路線大致確定每天的游覽范圍和具體線路三、鞏固練習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復習本課堂教學內容2、獨立完成作業本14-17頁練習【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