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5.3社會歷史的主體學習目標必備知識:人民群眾的含義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性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關鍵能力:1.結合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具體作用的實例,全面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2.結合當前黨和政府在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具體政策和措施,理解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基礎梳理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人的作用(1)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2)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2.人民群眾(1)作用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唯物史觀強調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2)含義①內涵: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②外延a.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但不論怎樣變化,勞動群眾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b.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二、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1.原因(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2)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3)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2.內容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地位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原因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3.要求(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易錯提示1.人民群眾就是勞動群眾。答案:×解析: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2.人民群眾是一個永恒的范疇。答案:×解析: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的成分會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3.人民群眾是創造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答案:×解析: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4.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答案:×解析: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5.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答案:√解析: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6.中國共產黨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答案:×解析: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7.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答案:√解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因此人民群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深化探究1.知向何處,不惑于方向;明所從來,不竭于動力。2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擇的根本前提”,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作為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要求。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作為街量一切工作的價值尺度,因此在“非常”之時期,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頂住“非常”之壓力,凝聚“非常之力量贏得“非常”之成績,在較短時間內就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使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有力證明:只要心里始終裝著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夠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路徑。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有關知識,闡述黨和政府為什么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2.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時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回首偉大征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團結帶領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奮進的征程上,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我們就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知識,談談你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觀點的認識。3.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各地集中群眾智慧,動員各方力量,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4萬多名“白衣戰士”義無反顧地“逆行”,與湖北醫護人員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展現了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軍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展現了人民子弟兵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公安民警忠于職守、不懼風雨,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下沉、任勞任怨,把服務和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廣大志愿者真誠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人間大愛;工人們日以繼夜地建設醫院、生產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為抗疫前線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億萬人民群眾無畏忘我的辛勤付出,使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贏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說明。隨堂訓練1.黨的重大決策都要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智慧、經受檢驗,都要依靠人民群眾付諸實踐、取得實效。這體現了()①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②認識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2.歷史唯心主義是同歷史唯物主義相對立的一種歷史觀。它的缺陷在于()①否認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②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③否認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④否認英雄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來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革開放,因此要“為人民點贊”。“為人民點贊”就是對人民所發揮的作用給予肯定與贊許,傳遞對人民由衷的敬意。這充分說明人民群眾是()①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②推動歷史發展的勞動群眾③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為農民設立節日是基于()A.人民群眾創造了物質財富,決定社會的發展B.農民群眾創造歷史,是生產力的唯一體現者C.人民群眾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物質條件D.農民群眾任何時候都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5.有人認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思想和藝術價值最高的是《風》。“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風》中多半是從民間采集而來并加工潤色的土風歌謠。《風》的來源體現了()A.人民群眾是生產實踐的主體B.人民群眾的實踐推動了社會變革C.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D.人民群眾的實踐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源泉6.習近平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談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詮釋了人間大愛,用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書寫了抗疫史詩。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因為()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B.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C.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D.調整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7.近年來,我國加強法治建設,在法治規劃制定過程中充分征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實現法治反映民聲、維護民意。這說明我國()①通過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③立法工作致力于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需求④立法工作堅持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0年5月18日,珠海市商務局召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工作推進會指出,各區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珠海人民的生態環境獲得感。這是基于()。①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②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③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參考答案深化探究1.答案: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我國戰勝一切困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贏得“非常”之成績的重要原因。②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領導人民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人民至上是堅持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的要求,堅持以“人民至上”指明前進方向,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匯聚起風雨無阻向前進的信心與決心。2.答案: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回首百年黨史,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實行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豐碩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③人民就是江山,我們應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要繼續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④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并調動人民積極性與創造性,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3.答案: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抗擊疫情中,各地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人民群眾通過辛勤付出,建設醫院和生產各種物資,為抗疫提供了物質保障;在抗疫過程中,凝聚了強大的正能量,形成了偉大的抗疫精神,為戰勝疫情提供了精神動力。隨堂訓練1.答案:C解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因此黨的重大決策要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①正確;認識的主體是人民群眾,②錯誤;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黨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自覺接受檢驗,④正確。2.答案:C解析:歷史唯心主義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基本點出發,把人們的思想動機、杰出人物的主觀意志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斗爭規律,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②③說法正確,①④排除。3.答案:A解析:人民群眾不僅僅限于勞動群眾,②錯誤。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④錯誤。①③是對題干材料及人民群眾內涵的正確理解,符合題意。4.答案:A解析:國家專門為農民設立節日是基于人民群眾創造了物質財富,決定社會的發展,A正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體現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有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等,“唯一體現者”說法錯誤,B排除;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物質條件,C錯誤;人民群眾任何時候都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農民群眾只是人民群眾的一個組成部分,D錯誤。故選A。5.答案:D解析:“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風》中多半是從民間采集而來并加工潤色的土風歌謠。可見,《風》的來源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實踐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源泉,D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人民群眾創造了精神財富,未涉及人民群眾是生產實踐的主體,A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社會變革,B不符合題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C說法錯誤。6.答案:B解析: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B符合題意。A和題意不符;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C錯誤。D和題意不符,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的發展規律。7.答案:C解析:在法治規劃制定過程中充分征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實現法治反映民聲、維護民意,表明我國立法工作堅持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②④正確切題。立法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不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排除①。無論是立法工作還是其他工作都是要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需求,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需求,③表述錯誤。8.答案:D解析: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①說法錯誤。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說法錯誤。③④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