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次世界大戰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原因、表現、結果分別是什么?2.軍備競賽的目的、表現分別是什么?3.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組成、核心、影響分別是什么?【預學指導】帶著下列問題閱讀課本2—3,用筆畫出相關問題的解答。一、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材料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也引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巨大調整,出現了壟斷組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材料二: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便是壟斷(獨占)的資本主義,其對內控制本國政治經濟生活,對外積極發動侵略擴張戰爭。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發展進入帝國主義積極對外擴張,瓜分世界1、原因:對比19世紀中期和20世紀初期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狀況,你發現了什么變化和問題?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德后來居上,反超英、法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國所占殖民地與其經濟實力的比例倒掛 如果你是美國、德國的領導者,你會想怎么做?帝國主義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世界工業生產從1860年到1913年增長了6倍,而英國只增長了2倍,德國增長了6倍。1870年德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為13%,已經超過法國,到1910年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情況?經濟上如此卓越的德國在政治上得到相應的地位了嗎?2、表現:德國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外國的主神向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經分割完了!”我們不愿阻撓任何人,但我們也不容許任何人妨礙我們的道路。我們不愿消極地站在旁邊……而讓他人分割世界。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長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議會的演說暴露了德國要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1.“陽光下的地盤”指的是什么?這段演說暴露了德國怎樣的野心?2.德國在全球為爭奪“陽光下的地盤”都做了哪些準備?展開軍備競賽,極力拉攏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使世界局勢日趨緊張。到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完畢。3、結果:二、歐洲列強展開軍備競賽1.目的(實質):瓜分世界和奪取霸權2.表現:(1)擴充軍備,研發新式武器(2)陸海軍人數激增,軍隊開支劇增英國的“無畏艦”德奧匈意俄 國1879年簽定同盟條約1882年加入三國同盟形成(1882年)三、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俄 國三國協約的形成1892年法俄締結協定1907年 英俄協約1904年 英法協約(1907年)三國協約三國同盟實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直接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爭奪世界霸權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國際關系的極度緊張,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陰云下。三、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1、原因:2、影響:矛盾實質:爭奪霸權和殖民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