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時【內容∕段落】完成探究二《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教學【側重目標】1、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2、通過課堂中共同觀察、相互交流,體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恰當地展示自己,關愛他人,與人合作。3、使學生了解南北極、地軸、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學會使用地球儀。4、對經緯線的探究。5、地球儀的使用。【評價任務】獨立完成作業本36-38頁練習【學習過程】導入新課(問題導入)師:在浩涌的宇宙中有眾多星球,但迄今止,人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個,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地球。師: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為便于了解和研究,人們仿照地球制作了一個模型--地球儀。今天我們就以“外星人”的身份利用地球儀來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即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新課教學觀察地球儀【學習過程】1、地球儀是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軸:是人們假想的地球旋轉軸。又稱地球自轉軸。南極:與北極相反的點,是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北極:指向北極星附近的點,是地軸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2、在地球儀上我們能夠觀察到什么?①大洲和大洋②國家和地區③山脈和河流④經線和緯線3經線: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會議決定以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所在地的經線,作為全球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參考經線,稱為0°經線或本初子午線。經線的形狀:半圓弧形經線的長度:等長經線的方向:南--北4、經度:以0°經線為界,往西增加的是西經度,西經的代號是W,往東增加是東經度,東經的代號是E5、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為界6、為什么不用0°和180°的經線圈來劃分東西半球?因為0°經線穿過英國及非洲大陸,為了避免把英國和非洲大陸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分在不同的半球上,造成生產和生活上的不便,所以選擇了穿過陸地面積少的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劃分線。7、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的形狀:圓圈緯線的長度:長度不相等緯線的方向:東--西8、緯度:以赤道為界,往北增加是北緯度代號是N,往南增加的是南緯度代號是S9、南北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南為南半球,以北為北半球使用地球儀1、觀察地球儀,完成書本第50頁的相應練習,并從地球儀上找到相應的城市。2、練一練(練習題略)3、高中低緯度的劃分0-30低緯度;30-60中緯度;60-90高緯度4、劃分氣候帶66.5°N-90°N(北寒帶);23.5°N-66.5°N(北溫帶);23.5°N-23.5°S(熱帶)南緯歸線與北緯歸線之間;23.5°S-66.5°S(nw南溫帶);66.5°S-90°S(南寒帶)。5、出示地圖,根據地圖判斷我國的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6、觀察世界地圖,完成課本第51頁的相應練習地方時、區時、時區地方時:由于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在同緯度的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時刻就要早。因此,就會產生因經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區時:在一定的地區范圍內,統一使用一種時刻,這種時刻叫區時。區時也叫標準時。(經度每相差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時區:全球按經度分成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將東西經度各為7.5°的范圍作為零時區(也叫中時區),然后每隔15°為一個時區。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從零時向東,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增加一小時,向西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減少一小時。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復習本課堂教學內容獨立完成作業本36-38頁練習【教學反思】本課應側重于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掌握了有關地球儀的基本常識,能否根據經緯網確定某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地理環境的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