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教學目標】1.通過對拉馬克和達爾文進化理論分別進行講解,了解生物進化理論的形成過程。2.評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貢獻和局限性。3.概述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為地球上的生命進化史提供了科學的解釋。【教學重難點】概述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為地球上的生命進化史提供了科學的解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進化論誕生在19世紀的歐洲,在這塊有著濃厚宗教氛圍的大陸上,進化論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同神創論進行著不懈的斗爭,而且斗爭的范圍逐漸擴大到美洲、亞洲乃至全世界,直到進化論逐漸為世人所接受。這是一場人類世界觀的革命,其意義遠遠超出生物學界。同時,進化論本身又在爭論中不斷地發展。進化論到底對人類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哪些影響?它是否已經完美無缺了呢?(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引入新課。)二、講授新課(一)早期生物進化思想提出生物進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世間萬物從何而來?對于這一問題,神創論的答案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神創論認為,地球及萬物是上帝創造出來的。自從被上帝創造出來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然而科學家根據化石記錄、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等方面的研究,都發現了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1809年,第一個系統研究生物進化的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在《動物哲學》一書中表達了他的進化觀點:環境條件的改變導致了生物的進化;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既是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又是適應環境的過程。拉馬克認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發達,食蟻獸的舌頭之所以細長,是長期舔食螞蟻的結果。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比如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就會造成眼睛退化。拉馬克所提出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觀點,缺少科學證據的支持,實際上,環境的變化如果未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就不會使生物產生可遺傳的變異。(二)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教師結合導圖介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意義:自然選擇學說第一次揭示出了生物的變異性與進化的關系,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提出生存斗爭是進化的動力,適應是進化的結果。局限性: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水平;強調物種的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不能很好的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現象。(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為地球生命史提供了科學解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闡明了生物進化的遺傳學原理,認為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進化是種群在世代延續過程中所發生的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這是繼達爾文之后生物學領域里又一了不起的進步。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8頁內容,展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為地球上的生命進化史提供了科學的解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意義:它重申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在論證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較好地解決了生物個體和種群層次上的自然選擇機理,并用分子生物學的成就,解釋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許多難以解釋的問題,開辟了生物進化研究的新領域,從而使進化論再度跨入現代科學的行列,為人類的生產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可以通過比較DNA的堿基組成以及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進一步揭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為生物進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有力證據。教師講解間斷平衡理論,讓學生明確該理論是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補充和發展,說明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進化形式并非是唯一的,既有漸變過程,也有間斷平衡形式。如今,生物進化理論已經深入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領域,并且在農業、基礎醫學、生物技術等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認識隨著科學研究和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入,生物進化理論必將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對工農業發展和人類社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當堂檢測1.下列表述中哪一項不是拉馬克的觀點(B)A.生物的種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B.生物的種類從古到今是一樣的C.環境的變化使生物出現新的性狀,并且將這些性狀傳給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發達與否取決于用與不用2.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中,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基本觀點的是(D)A.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發生作用的基礎B.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C.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生物的新類型D.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境【板書設計】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