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1.2在社會中成長知識目標理解社會化的含義,懂得社會是個人成長的訓練場,應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實現個人成長;知道親社會行為的表現,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法。能力目標學習在社會交往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做準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有了解、關心、融入、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和愿望。教學重點:社會對個人成長的作用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親近社會,服務和奉獻社會,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教學目標自主預習1.什么是社會化?2.為什么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3.什么是親社會行為?4.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5.如何養成親社會的行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收獲一:關鍵人物:】1936年鐘南山出生于一個醫學世家,父親鐘世藩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父親曾教育他:“一個人能夠為人類創造點東西,那就沒有白活。”父親教會他的,是作為一個醫生嚴謹、踏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片段一:無私奉獻父親☆在幼年時期,鐘南山受到誰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什么價值觀?【收獲二:關鍵人物:】進入中學之后,在老師的教育下他開始努力學習,確定理想目標,這對后來他能比較順利地考上大學學習醫學的有關知識起到了積極作用。片段二:知識老師☆在這一片段中,他在誰的幫助下,收獲了什么成果?【收獲三:關鍵人物:】鐘南山堪稱國內最有文化的業余運動員。在北醫大上學期間,他被抽調到北京市集訓隊訓練,準備參加第一屆全運會。每天5點半放學后,他都要堅持跑步訓練,到了集訓地之后,他更學會了遵守訓練規則。片段三:遵守規則社會☆鐘南山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收獲四:關鍵人物:】讀初二時,鐘南山的同學關系不太好,同學要他幫助或對他有意見時,他就不太高興。直到一個同學尖銳地指出,他對集體不關心,較自私。他想了好幾天,才醒悟過來,一下子發生了改變,變成了總替別人著想,也贏得了良好的人際關系。片段四:能力提高同學☆鐘南山從這件事中獲得了什么?關鍵人物是誰?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生物個體社會成員社會化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知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父母的撫育剛出生的嬰兒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國家的培養我們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社會化1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23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社會化1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23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衣食住行學習娛樂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為我們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行食衣住娛樂課堂筆記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社會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伴隨著人的一生。②人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個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1)為什么說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互助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親社會行為的含義X√X√“快走,別耽誤我事!”救災男子買餅付錢攤主拒收近日,河南鄭州兩名參與救災的男子,到街邊小攤買手抓餅,其中一人鞋上全是泥,男子拿手機付錢時遭到老板阻攔,說什么也不肯收錢,老板還霸氣“回懟”“一分錢都不用給,快走快走,別耽誤我事”你看這個視頻有何感想?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合作安慰2、養成親社會行為(表現)感悟人生案例分析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父母感情一直不好,經常吵架、打架。爸爸酗酒,每次喝醉了就對妻子、兒子拳打腳踢。暴力充斥了孫小果的整個童年,他曾在日記里寫道:“父母吵架打架,覺得身邊充滿了暴力,整個社會生活都充斥著暴力。”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孫小果,也堅信,只有拳頭才能解決問題。誰敢不服,打一頓就好了。暴力的種子,就這樣在他的心中種下從小他就是個混混,不愛讀書,時常領著一群比自己年紀小的人在娛樂場所、游戲廳游蕩。母親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后就懂事了。原本還心存恐懼的孫小果,在媽媽的縱容下,越加囂張跋扈,目無法紀。有人說助人是成年人的事,與青少年無關,你如何看?惡人孫小果的成長經歷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必要性)01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重要性)02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重要性)03感悟人生案例分析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6年前,胡志忠還是一名流浪漢,在佛山舉目無親,身無分文。某日,他惡心嘔吐,腹痛如刀割,后被120救護車送到醫院剛被送來醫院時,胡志忠頭發很長,蓬頭垢臉。不過,醫院對他的治療并未因他的身份而受阻。內外科的醫生經過會診后,確診他患上了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與此同時,他還患有冠心病。“人命關天。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立即做手術!”該醫院的負責人獲知情況后堅定地說。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胡志忠在該院外科治療了9天后痊愈出院。然而7524.81元的醫療費對胡志忠來說是一筆巨資,他無力支付。臨出院時,他斬釘截鐵地對醫院護士長楊杏芝說,“楊護士長,請您放心,你們救了我的命,我不會欠你們的錢的,我一定會還上!”流浪漢獲救后的承諾感悟人生案例分析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2018年胡志忠去世,在遺囑里,胡志忠寫道,要“找張槎醫院楊杏芝護士長補交住院費7524.81元,他們都對我很好,楊護士長還在我出院的時候,告訴我出院后要保重身體,注意基礎疾病。”另外,還要“找到義助會,把我生前那些書籍全部捐獻給義助會”。近日,姐姐胡志珊將弟弟曾居住的一間小屋出租,籌夠費用后,來到禪城高新區醫院,兌現弟弟的諾言,完成他的遺愿一—補交上6年前未付的醫藥費。思考:如何看待胡志忠和醫院的行為?給我們哪些啟示?流浪漢獲救后的承諾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敬老院慰問老人無償獻血義務植樹研學旅行視頻分享——《張桂梅勸學生返校》張桂梅挨家挨戶勸說學生返校的舉動啟發我們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如何養成親社會的行為?在社會中成長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二、養成親社會行為1.社會化3.什么是親社會行為(是什么)4.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為什么)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5.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怎么辦)本課小結1.寒冬的開封,有人在外賣平臺點了50份熱粥,備注:“麻煩將粥就近送給路邊除雪的環衛工人和正在送外賣的小哥。”接單的店長一看,悄悄給這份訂單又加了量。送餐員也沒一人獨攬,立馬將生意分享給10個同事……這表明()①社會生活充滿是非善惡②關愛他人,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③真善美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④親社會行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2.社會發展對個人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對于中學生來說,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利于()①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學到真實本領②認識更多的朋友,早期發財致富③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④磨練堅強意志,提高自身素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3.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服務冬奧會的行列,很多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做志愿者,積極做各種服務工作。他們的行為體現了()①關心社會,關注國家大事②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親身實踐,鍛煉自己③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④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A顆粒歸倉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2022學年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1.2在社會中成長(47張).pptx 七一勛章獲得者:優秀人民教師張桂梅.mp4 救災男子買餅攤主拒收錢.mp4 鄭州鴻星爾克門店貨架基本都被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