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生物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第二章 人體內環境與穩態 第四節 體溫穩定的調節(學案+課件58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生物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第二章 人體內環境與穩態 第四節 體溫穩定的調節(學案+課件58張ppt)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第四節 體溫穩定的調節
1.簡述體溫的概念、產熱和散熱的途徑。
2.概述體溫的調節過程。
學習目標
1.生命觀念:結合體溫調節的過程,深化穩態與平衡觀。2.科學思維:構建體溫調節的概念模型。
素養要求
體溫穩定的調節
網絡構建
課時對點練
內容索引
體溫穩定的調節
1.產熱和散熱的平衡
(1)體溫:是人體
部位的平均溫度。
(2)常用測量部位:直腸、口腔和
。其中
溫度最接近人的體核體溫。
(3)熱量平衡
教材梳理
預習新知 夯實基礎
體核
腋窩
直腸
代謝性
反射性
輻射
蒸發
(4)人體的產熱
①熱量的主要來源:是由糖類、
等有機物在細胞代謝時產生的。

脂肪和蛋白質
禁食
熱能
③基礎代謝:體內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維持
的生命活動,能量代謝比較
,這種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稱為基礎代謝。
④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是

⑤產熱途徑:細胞代謝產熱、骨骼肌運動產熱和骨骼肌
產熱。
基本
穩定
肝和骨骼肌
戰栗
(5)人體的散熱
①主要散熱部位:_____。
②散熱途徑
a.外界溫度低于體表溫度:主要通過_____、_____和_____等方式散熱。
b.外界溫度等于或高于體表溫度:主要通過_____散熱。
c.其他散熱途徑:呼氣、排尿、排便等。
③人體調節散熱的方式
a.人體是通過調節皮膚的_______來控制皮膚散熱的。
b.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_____,血流量_____,散熱量_____。
皮膚
輻射
傳導
對流
蒸發
血流量
舒張
增多
增加
逆流交換
—通過熱量的
系統,減少熱量散失
—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
,散熱量_____
c.寒冷環境下—
減少
減少
2.體溫穩定的調節
(1)調節方式:
調節。
神經—體液
(2)寒冷條件
下丘腦
減少
減弱




(3)炎熱環境
舒張
增加
增強
增加
(4)發熱
概念:由于各種原因導致

而引起體溫升
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
引發因素
因素: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所致各類
疾病引起的發熱
因素:甲狀腺功能亢進、大面積燒傷、中暑
或受風寒引起的發熱
產熱過多
散熱過少
感染性
非感染性
(5)人體體溫相對穩定的生理意義
①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

②當體溫過低時,酶的活性
,代謝速率變慢,生命活動受到影響;當體溫過高時,酶的活性也會降低,甚至喪失,生命活動出現異常。
(6)一定限度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應,
_消除致病因素,恢復身體健康。
必要條件
降低
有利于
3.行為性體溫調節和自主性體溫調節
(1)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都具有一定的
能力。
(2)人類或其他恒溫動物區別于變溫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具備
體溫調節功能。
行為性體溫調節
自主性
(1)人的體溫是恒定不變的(  )
(2)寒冷環境中,機體通過各種途徑減少散熱,其產熱量低于炎熱環境
(  )
(3)下丘腦是體溫感覺中樞,調節機體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  )
(4)某人發高燒時,體溫維持在38.5
℃,說明其機體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  )
判斷正誤
×
×
×
×
1.嘗試繪出人體散熱量隨環境溫度變化的曲線,并分析比較25
℃與10
℃條件下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的大小關系。
核心探討
突破重難 強化素養
提示 如圖所示
當人從25
℃的環境到10
℃的環境后,經過機體調節人體的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人體25
℃時的產熱量(a)、散熱量(b)和10
℃時的產熱量(c)、散熱量(d)的大小關系是人體25
℃時產熱量(a)=25
℃時散熱量(b)<10
℃時產熱量(c)=10
℃時散熱量(d)。
2.當環境溫度由25
℃降至10
℃時,人體內酶的活性怎么變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體內酶的活性不變。人是恒溫動物,在不同的外界溫度條件下,人的體溫維持相對穩定。
3.嘗試寫出在寒冷條件下產生冷覺的神經傳導路徑。
提示 皮膚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大腦皮層―→產生冷覺。
4.某同學因感冒而發燒,試分別分析在體溫上升期、體溫穩定期、體溫下降期時該同學的產熱量和散熱量的大小關系。
提示 體溫上升期:產熱量>散熱量;體溫穩定期:產熱量=散熱量;體溫下降期:產熱量<散熱量。
1.體溫調節的過程
核心歸納
(1)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
(2)溫度感受器:熱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分布于皮膚、黏膜和內臟等。
(3)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
(4)體溫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2.關于體溫調節的四點理解
(1)人體通過調節產熱與散熱的動態平衡來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外界環境溫度低時,機體產熱多,散熱也多;外界環境溫度高時,產熱少,散熱也少。
(2)參與體溫調節的激素有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等,它們之間表現為協同作用。
(3)體溫感受器的適宜刺激為“溫度的變化”而不是“冷”“熱”本身。
(4)在發高燒時,人體的產熱不一定大于散熱,除非病人的體溫在繼續升高,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仍等于散熱。
1.(2020·鞍山高二檢測)如圖表示一段時間內,人體皮膚血流量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①為25
℃條件,則②可能為0
℃環境
B.在時間②內,人體可通過骨骼肌不自主戰
栗來增加產熱
C.在時間②內,體內酶的活性比時間①③低
D.在時間②內,皮膚血管收縮是非條件反射
典題應用
及時反饋 知識落實

解析 ①→②的過程中,血流量減少,說明人體進入寒冷環境中,A項正確;
在寒冷環境中,人體可通過骨骼肌不自主戰栗來增加產熱,B項正確;
由于人是恒溫動物,則不同的環境溫度條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變,C項錯誤;
寒冷環境中,皮膚血管收縮屬于非條件反射,D項正確。
2.如圖是人體體溫調節部分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寒冷→下丘腦→腎上腺”的調節是
神經調節
B.“甲狀腺→內環境→下丘腦”的調節
是體液調節
C.寒冷環境下,機體產熱量增加,散熱
量也增加
D.圖中腎上腺和甲狀腺都屬于效應器

解析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受下丘腦、垂體的分級調節,該過程為體液調節,故甲狀腺不是效應器,D錯誤。
網絡構建
課時對點練
題組一 產熱和散熱的平衡
1.下列關于體溫穩定的調節,敘述錯誤的是
A.人的體溫是指人體體殼體溫的平均值
B.體溫調節是通過調節機體的產熱和散熱來實現的
C.在基礎狀態下,人體所釋放的能量全部轉變為熱能
D.骨骼肌戰栗時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但不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對點訓練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人的體溫指的是人體體核部位的平均溫度。
2.下列不利于人體散熱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戰栗
B.皮膚血管舒張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會增加產熱量,不利于人體散熱,A符合題意;
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熱量,B不符合題意;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則散熱量增加,C不符合題意;
用酒精擦拭皮膚時酒精的揮發會帶走部分熱量,可以增加散熱量,D不符合題意。
18

3.(2020·江蘇連云港市高二期末)下列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炎熱環境中毛細血管收縮
B.寒冷環境中細胞代謝加強,產熱增加
C.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D.正常人在炎熱環境中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炎熱環境中毛細血管舒張,A錯誤;
體溫調節的結果是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D正確。
題組二 體溫穩定的調節
4.下列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
B.人體體溫的恒定受神經、體液的共同調節
C.肝是人體內代謝最旺盛、產熱量最大的內臟器官
D.寒冷環境中,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可以通過副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
分泌腎上腺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下列屬于人在寒冷環境中身體變化的是
①皮膚血管收縮 ②皮膚血流量增多 ③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④汗液分泌增多 ⑤骨骼肌不自主戰栗 ⑥代謝活動增強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人在寒冷環境中,機體一方面增加產熱,另一方面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增加產熱的途徑有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骨骼肌戰栗、代謝活動增強等,減少散熱的途徑有皮膚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汗液分泌減少等。
6.體溫調節中樞和體溫感覺中樞分別在
A.大腦皮層、下丘腦
B.下丘腦、大腦皮層
C.下丘腦、脊髓
D.脊髓、大腦皮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下列關于人的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體溫恒定調節屬于反饋調節
B.基礎狀態下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肌肉和腦等
C.熱量散出主要是汗液的蒸發和皮膚血管的散熱
D.參與體溫調節的激素主要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參與體溫調節的主要激素是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參與血糖平衡調節。
8.正常人的體溫能維持在37
℃左右,是因為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為37
℃,若“調定點”改變,體溫將隨之改變。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機體后,機體發熱至39
℃,持續一段時間后自動恢復正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體溫由37
℃上升至39
℃的過程中,機體汗腺分泌減少
B.體溫由37
℃上升至39
℃以后,“調定點”開始上升
C.體溫由39
℃降至37
℃的過程中,機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
D.體溫恢復正常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分析題意可知,病毒侵入機體后,機體“調定點”發生改變,體溫由37
℃上升到39
℃的過程中,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機體汗腺分泌減少,A正確;
“調定點”先上升,體溫才升至39
℃,B錯誤;
體溫由39
℃降至37
℃的過程中,機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體溫才能降低,C正確。
18
9.“冰桶挑戰賽”是一項慈善活動,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當一桶冰水從頭頂澆下,身體會作出一系列的反應,下列有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A.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
B.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C.體溫下降,代謝減弱
D.此過程既有神經調節,也有體液調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當一桶冰水從頭頂澆下,身體作出一系列反應:寒冷刺激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謝加強),減少散熱(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此過程既有神經調節,也有體液調節。綜上所述,C項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根據圖示過程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機體主要依靠d、e和f散熱
B.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可通過b→c→g完成調節
C.d途徑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產熱完成的
D.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

解析 當在炎熱環境中時,機體主要是依靠皮膚散熱,A錯誤。
選擇題11~12題為單選題,13~16題為多選題。
11.(2021·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期中)下圖是當環境溫度由25
℃降到10
℃時,正常人體體溫調節的曲線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綜合強化
18
A.當環境溫度為25
℃時,人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
B.當環境溫度從25
℃下降到10
℃時,t1到t2時間
段散熱量增加是由人體體溫與環境溫度的差值
加大造成的
C.時間t2以后,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的結果
D.時間t3以后單位時間的產熱量小于時間O~t1時間段單位時間的產熱量

解析 當環境溫度為25
℃時,人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體溫維持相對平衡,A項正確;
當環境溫度從25
℃下降到10
℃時,機體與環境之間的溫差變大,機體散熱量增加,B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時間t2以后,寒冷環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使得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的結果,C項正確;
時間t3以后單位時間的產熱量大于時間O~t1時間段單位時間的產熱量,D項錯誤。
12.如圖表示健康人從溫暖環境進入寒冷環境時的體溫調節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
B.圖中①→③→④→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
C.“X”代表的主要生理變化是細胞呼吸增強
D.最初的一段時間內,人體產熱速率明顯大于散熱速率

解析 下丘腦是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當健康人從溫暖環境進入寒冷環境時,皮膚中的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傳至下丘腦。下丘腦一方面通過神經調節增加機體的產熱量,減少散熱量,另一方面下丘腦會分泌③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血液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合成并分泌④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合成并分泌⑤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使呼吸作用增強,增加產熱量,故圖中①→③→④→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A、B、C均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恒溫動物在正常狀態下產熱速率等于散熱速率,D錯誤。
13.(2021·江蘇宿遷市高二月考)低體溫患者的體溫會下降到35度以下,嚴重的低體溫患者常有意識障礙,劇烈顫抖、心動過緩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體溫下降是患者產熱總量明顯低于散熱總量的直接結果
B.可通過隔離保溫、吸入暖的氧氣等對低體溫患者進行搶救
C.低體溫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多
D.低體溫患者是由于大腦皮層體溫調節中樞受損導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體溫恒定的維持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作用下,機體產熱和散熱處于動態平衡,體溫下降是患者產熱總量明顯低于散熱總量的直接結果,A正確;
對患者而言,體溫下降的情況下,保溫和吸入暖氧氣都可以使體溫上升,從而成為搶救病人的措施,B正確;
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都能促進代謝,加快體內的產熱過程,C錯誤;
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D錯誤。
18
14.如圖表示某健康男子在休息時,血液流經皮膚的相對流量,室內溫度在a時刻由15
℃突然升至40
℃,在b時刻又突然降至15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在開始的50
min內,血液中甲狀腺激素
的含量急劇上升
B.在ab時段,機體的產熱量小于散熱量
C.體內酶的活性bc時段比ab時段明顯降低
D.機體耗氧量bc時段比ab時段相對較大



解析 在開始的50
min內,處于15
℃的寒冷環境中,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產熱量,但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不會急劇上升,A錯誤;
在ab時段,健康男子的體溫保持相對穩定,機體的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由于人的體溫能維持相對穩定,故酶的活性基本不變,C錯誤;
bc時段處于15
℃的寒冷環境中,細胞的代謝水平提高,以增加產熱量,因此耗氧量增加,D正確。
15.人體感染病毒后的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調節體溫
B.高溫持續期,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C.體溫下降期,汗腺分泌可能增加
D.發熱造成消化酶的活性下降,食欲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傳出神經支配骨骼肌收縮和皮膚血管收縮,這種調節方式屬于神經調節;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甲狀腺激素→細胞代謝增強”這種調節方式屬于體液調節,A正確;
高溫持續期,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錯誤;
體溫下降期,機體產熱量小于散熱量,可通過皮膚分泌汗液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等途徑增加散熱,C正確;
人體酶的最適溫度為37
℃左右,發熱造成消化酶的活性下降,所以食欲差,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為了探究下丘腦在體溫調節中的作用,某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編號
處理
A組小白鼠
切除下丘腦
同時置于寒冷環境中,定時測量體溫與耗氧量
B組小白鼠
正常手術但不切除下丘腦
A.需選擇多只體重相近、生理狀況相似的小白鼠均分為兩組
B.B組正常手術的目的是排除手術切口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C.A組小白鼠不能產生冷覺,其耗氧量低于B組小白鼠
D.B組小白鼠能產生冷覺,其耗氧量比在炎熱環境中高



解析 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下丘腦的有無,題中體重、生理狀況和手術屬于無關變量,要保持相同且適宜,A、B正確;
冷覺的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在寒冷環境中,A組小白鼠能產生冷覺,不能維持正常體溫,耗氧量比B組小白鼠低,C錯誤;
B組小白鼠能產生冷覺,也能維持體溫恒定,且小白鼠在寒冷環境中的耗氧量高于在炎熱環境中的耗氧量,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會引起發熱,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其中體溫調定點是為調節體溫于恒定狀態,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圖中激素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過_________
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體液運輸
解析 圖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素乙表示垂體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其中促甲狀腺激素通過體液運輸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的發育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體溫上升期,人體骨骼肌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即出現“寒戰”,有助于體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綜合圖解分析,體溫上升期人體進行體溫調節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升到已上調的體溫調定點(上升到38.5
℃)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3)高溫持續期,人體產熱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等于
解析 高溫持續期,人體溫度維持相對穩定,因此人體產熱量與散熱量相等。
(4)體溫下降期,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汗腺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
解析 體溫下降期,機體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熱量,還可以通過汗腺分泌增加散熱量。
(5)體溫上升期,人體會出現心率加快、血壓輕度升高等癥狀,易引發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請解釋血壓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心臟血液輸出量
增加,外周血管收縮
18.冬天,同學們從溫暖的教室里出來到操場上跑操,由于教室內外溫差很大,機體需經過一系列調節活動才能維持內環境的穩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寒冷可引起皮膚冷覺感受器產生興奮,沿傳入神經傳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經中樞處理,使傳出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引起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減少皮膚的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調節過程中,由體溫調節中樞發出的傳出神經調控的效應器除了上述的血管外,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項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散熱量(熱量散失)
汗腺、骨骼肌
(2)剛到寒冷的環境時,甲狀腺直接在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動增強。調查發現,學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溫暖的室內的“精氣神”要大,從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關系的角度可以判斷甲狀腺激素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由于室內外溫差很大,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有限,同學們的身體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即使是在夏季,醫生也建議,在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溫度很低的空調間“乘涼”,其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促甲狀腺
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低溫環境的刺激,使機體產熱作用增強、皮膚血管收縮、出汗減少,最終導致機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出
本課結束第四節 體溫穩定的調節
[學習目標] 
1.簡述體溫的概念、產熱和散熱的途徑。
2.概述體溫的調節過程。
[素養要求] 
1.生命觀念:結合體溫調節的過程,深化穩態與平衡觀。
2.科學思維:構建體溫調節的概念模型。
1.產熱和散熱的平衡
(1)體溫:是人體體核部位的平均溫度。
(2)常用測量部位:直腸、口腔和腋窩。其中直腸溫度最接近人的體核體溫。
(3)熱量平衡
(4)人體的產熱
①熱量的主要來源:是由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在細胞代謝時產生的。

③基礎代謝:體內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能量代謝比較穩定,這種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稱為基礎代謝。
④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是肝和骨骼肌。
⑤產熱途徑:細胞代謝產熱、骨骼肌運動產熱和骨骼肌戰栗產熱。
(5)人體的散熱
①主要散熱部位:皮膚。
②散熱途徑
a.外界溫度低于體表溫度:主要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等方式散熱。
b.外界溫度等于或高于體表溫度:主要通過蒸發散熱。
c.其他散熱途徑:呼氣、排尿、排便等。
③人體調節散熱的方式
a.人體是通過調節皮膚的血流量來控制皮膚散熱的。
b.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多,散熱量增加。
2.體溫穩定的調節
(1)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
(2)寒冷條件
(3)炎熱環境
(4)發熱
(5)人體體溫相對穩定的生理意義
①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②當體溫過低時,酶的活性降低,代謝速率變慢,生命活動受到影響;當體溫過高時,酶的活性也會降低,甚至喪失,生命活動出現異常。
(6)一定限度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應,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復身體健康。
3.行為性體溫調節和自主性體溫調節
(1)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都具有一定的行為性體溫調節能力。
(2)人類或其他恒溫動物區別于變溫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具備自主性體溫調節功能。
判斷正誤
(1)人的體溫是恒定不變的(  )
(2)寒冷環境中,機體通過各種途徑減少散熱,其產熱量低于炎熱環境(  )
(3)下丘腦是體溫感覺中樞,調節機體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  )
(4)某人發高燒時,體溫維持在38.5
℃,說明其機體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
答案 (1)× (2)× (3)× (4)×
1.嘗試繪出人體散熱量隨環境溫度變化的曲線,并分析比較25
℃與10
℃條件下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的大小關系。
提示 如圖所示
當人從25
℃的環境到10
℃的環境后,經過機體調節人體的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人體25
℃時的產熱量(a)、散熱量(b)和10
℃時的產熱量(c)、散熱量(d)的大小關系是人體25
℃時產熱量(a)=25
℃時散熱量(b)<10
℃時產熱量(c)=10
℃時散熱量(d)。
2.當環境溫度由25
℃降至10
℃時,人體內酶的活性怎么變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體內酶的活性不變。人是恒溫動物,在不同的外界溫度條件下,人的體溫維持相對穩定。
3.嘗試寫出在寒冷條件下產生冷覺的神經傳導路徑。
提示 皮膚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大腦皮層―→產生冷覺。
4.某同學因感冒而發燒,試分別分析在體溫上升期、體溫穩定期、體溫下降期時該同學的產熱量和散熱量的大小關系。
提示 體溫上升期:產熱量>散熱量;體溫穩定期:產熱量=散熱量;體溫下降期:產熱量<散熱量。
核心歸納
1.體溫調節的過程
(1)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
(2)溫度感受器:熱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分布于皮膚、黏膜和內臟等。
(3)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
(4)體溫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2.關于體溫調節的四點理解
(1)人體通過調節產熱與散熱的動態平衡來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外界環境溫度低時,機體產熱多,散熱也多;外界環境溫度高時,產熱少,散熱也少。
(2)參與體溫調節的激素有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等,它們之間表現為協同作用。
(3)體溫感受器的適宜刺激為“溫度的變化”而不是“冷”“熱”本身。
(4)在發高燒時,人體的產熱不一定大于散熱,除非病人的體溫在繼續升高,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仍等于散熱。
1.(2020·鞍山高二檢測)如圖表示一段時間內,人體皮膚血流量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①為25
℃條件,則②可能為0
℃環境
B.在時間②內,人體可通過骨骼肌不自主戰栗來增加產熱
C.在時間②內,體內酶的活性比時間①③低
D.在時間②內,皮膚血管收縮是非條件反射
答案 C
解析 ①→②的過程中,血流量減少,說明人體進入寒冷環境中,A項正確;在寒冷環境中,人體可通過骨骼肌不自主戰栗來增加產熱,B項正確;由于人是恒溫動物,則不同的環境溫度條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變,C項錯誤;寒冷環境中,皮膚血管收縮屬于非條件反射,D項正確。
2.如圖是人體體溫調節部分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寒冷→下丘腦→腎上腺”的調節是神經調節
B.“甲狀腺→內環境→下丘腦”的調節是體液調節
C.寒冷環境下,機體產熱量增加,散熱量也增加
D.圖中腎上腺和甲狀腺都屬于效應器
答案 D
解析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受下丘腦、垂體的分級調節,該過程為體液調節,故甲狀腺不是效應器,D錯誤。
題組一 產熱和散熱的平衡
1.下列關于體溫穩定的調節,敘述錯誤的是(  )
A.人的體溫是指人體體殼體溫的平均值
B.體溫調節是通過調節機體的產熱和散熱來實現的
C.在基礎狀態下,人體所釋放的能量全部轉變為熱能
D.骨骼肌戰栗時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但不做功
答案 A
解析 人的體溫指的是人體體核部位的平均溫度。
2.下列不利于人體散熱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戰栗
B.皮膚血管舒張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膚
答案 A
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會增加產熱量,不利于人體散熱,A符合題意;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熱量,B不符合題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則散熱量增加,C不符合題意;用酒精擦拭皮膚時酒精的揮發會帶走部分熱量,可以增加散熱量,D不符合題意。
3.(2020·江蘇連云港市高二期末)下列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炎熱環境中毛細血管收縮
B.寒冷環境中細胞代謝加強,產熱增加
C.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D.正常人在炎熱環境中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
答案 A
解析 炎熱環境中毛細血管舒張,A錯誤;體溫調節的結果是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D正確。
題組二 體溫穩定的調節
4.下列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
B.人體體溫的恒定受神經、體液的共同調節
C.肝是人體內代謝最旺盛、產熱量最大的內臟器官
D.寒冷環境中,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可以通過副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
答案 D
5.下列屬于人在寒冷環境中身體變化的是(  )
①皮膚血管收縮 ②皮膚血流量增多 ③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④汗液分泌增多 ⑤骨骼肌不自主戰栗 ⑥代謝活動增強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人在寒冷環境中,機體一方面增加產熱,另一方面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增加產熱的途徑有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骨骼肌戰栗、代謝活動增強等,減少散熱的途徑有皮膚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汗液分泌減少等。
6.體溫調節中樞和體溫感覺中樞分別在(  )
A.大腦皮層、下丘腦
B.下丘腦、大腦皮層
C.下丘腦、脊髓
D.脊髓、大腦皮層
答案 B
7.下列關于人的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體溫恒定調節屬于反饋調節
B.基礎狀態下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肌肉和腦等
C.熱量散出主要是汗液的蒸發和皮膚血管的散熱
D.參與體溫調節的激素主要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 D
解析 參與體溫調節的主要激素是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參與血糖平衡調節。
8.正常人的體溫能維持在37
℃左右,是因為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為37
℃,若“調定點”改變,體溫將隨之改變。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機體后,機體發熱至39
℃,持續一段時間后自動恢復正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體溫由37
℃上升至39
℃的過程中,機體汗腺分泌減少
B.體溫由37
℃上升至39
℃以后,“調定點”開始上升
C.體溫由39
℃降至37
℃的過程中,機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
D.體溫恢復正常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答案 B
解析 分析題意可知,病毒侵入機體后,機體“調定點”發生改變,體溫由37
℃上升到39
℃的過程中,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機體汗腺分泌減少,A正確;“調定點”先上升,體溫才升至39
℃,B錯誤;體溫由39
℃降至37
℃的過程中,機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體溫才能降低,C正確。
9.“冰桶挑戰賽”是一項慈善活動,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當一桶冰水從頭頂澆下,身體會作出一系列的反應,下列有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
B.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C.體溫下降,代謝減弱
D.此過程既有神經調節,也有體液調節
答案 C
解析 當一桶冰水從頭頂澆下,身體作出一系列反應:寒冷刺激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謝加強),減少散熱(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此過程既有神經調節,也有體液調節。綜上所述,C項錯誤。
10.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根據圖示過程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機體主要依靠d、e和f散熱
B.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可通過b→c→g完成調節
C.d途徑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產熱完成的
D.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
答案 A
解析 當在炎熱環境中時,機體主要是依靠皮膚散熱,A錯誤。
選擇題11~12題為單選題,13~16題為多選題。
11.(2021·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期中)下圖是當環境溫度由25
℃降到10
℃時,正常人體體溫調節的曲線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當環境溫度為25
℃時,人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
B.當環境溫度從25
℃下降到10
℃時,t1到t2時間段散熱量增加是由人體體溫與環境溫度的差值加大造成的
C.時間t2以后,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的結果
D.時間t3以后單位時間的產熱量小于時間O~t1時間段單位時間的產熱量
答案 D
解析 當環境溫度為25
℃時,人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體溫維持相對平衡,A項正確;當環境溫度從25
℃下降到10
℃時,機體與環境之間的溫差變大,機體散熱量增加,B項正確;時間t2以后,寒冷環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使得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的結果,C項正確;時間t3以后單位時間的產熱量大于時間O~t1時間段單位時間的產熱量,D項錯誤。
12.如圖表示健康人從溫暖環境進入寒冷環境時的體溫調節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
B.圖中①→③→④→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
C.“X”代表的主要生理變化是細胞呼吸增強
D.最初的一段時間內,人體產熱速率明顯大于散熱速率
答案 D
解析 下丘腦是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當健康人從溫暖環境進入寒冷環境時,皮膚中的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傳至下丘腦。下丘腦一方面通過神經調節增加機體的產熱量,減少散熱量,另一方面下丘腦會分泌③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血液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合成并分泌④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合成并分泌⑤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使呼吸作用增強,增加產熱量,故圖中①→③→④→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A、B、C均正確;恒溫動物在正常狀態下產熱速率等于散熱速率,D錯誤。
13.(2021·江蘇宿遷市高二月考)低體溫患者的體溫會下降到35度以下,嚴重的低體溫患者常有意識障礙,劇烈顫抖、心動過緩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體溫下降是患者產熱總量明顯低于散熱總量的直接結果
B.可通過隔離保溫、吸入暖的氧氣等對低體溫患者進行搶救
C.低體溫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多
D.低體溫患者是由于大腦皮層體溫調節中樞受損導致
答案 AB
解析 體溫恒定的維持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作用下,機體產熱和散熱處于動態平衡,體溫下降是患者產熱總量明顯低于散熱總量的直接結果,A正確;對患者而言,體溫下降的情況下,保溫和吸入暖氧氣都可以使體溫上升,從而成為搶救病人的措施,B正確;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都能促進代謝,加快體內的產熱過程,C錯誤;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D錯誤。
14.如圖表示某健康男子在休息時,血液流經皮膚的相對流量,室內溫度在a時刻由15
℃突然升至40
℃,在b時刻又突然降至15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開始的50
min內,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急劇上升
B.在ab時段,機體的產熱量小于散熱量
C.體內酶的活性bc時段比ab時段明顯降低
D.機體耗氧量bc時段比ab時段相對較大
答案 ABC
解析 在開始的50
min內,處于15
℃的寒冷環境中,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產熱量,但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不會急劇上升,A錯誤;在ab時段,健康男子的體溫保持相對穩定,機體的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錯誤;由于人的體溫能維持相對穩定,故酶的活性基本不變,C錯誤;bc時段處于15
℃的寒冷環境中,細胞的代謝水平提高,以增加產熱量,因此耗氧量增加,D正確。
15.人體感染病毒后的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調節體溫
B.高溫持續期,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C.體溫下降期,汗腺分泌可能增加
D.發熱造成消化酶的活性下降,食欲差
答案 ACD
解析 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傳出神經支配骨骼肌收縮和皮膚血管收縮,這種調節方式屬于神經調節;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甲狀腺激素→細胞代謝增強”這種調節方式屬于體液調節,A正確;高溫持續期,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錯誤;體溫下降期,機體產熱量小于散熱量,可通過皮膚分泌汗液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等途徑增加散熱,C正確;人體酶的最適溫度為37
℃左右,發熱造成消化酶的活性下降,所以食欲差,D正確。
16.為了探究下丘腦在體溫調節中的作用,某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編號
處理
A組小白鼠
切除下丘腦
同時置于寒冷環境中,定時測量體溫與耗氧量
B組小白鼠
正常手術但不切除下丘腦
A.需選擇多只體重相近、生理狀況相似的小白鼠均分為兩組
B.B組正常手術的目的是排除手術切口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C.A組小白鼠不能產生冷覺,其耗氧量低于B組小白鼠
D.B組小白鼠能產生冷覺,其耗氧量比在炎熱環境中高
答案 ABD
解析 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下丘腦的有無,題中體重、生理狀況和手術屬于無關變量,要保持相同且適宜,A、B正確;冷覺的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在寒冷環境中,A組小白鼠能產生冷覺,不能維持正常體溫,耗氧量比B組小白鼠低,C錯誤;B組小白鼠能產生冷覺,也能維持體溫恒定,且小白鼠在寒冷環境中的耗氧量高于在炎熱環境中的耗氧量,D正確。
17.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會引起發熱,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其中體溫調定點是為調節體溫于恒定狀態,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激素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過________________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
(2)體溫上升期,人體骨骼肌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即出現“寒戰”,有助于體溫________________。綜合圖解分析,體溫上升期人體進行體溫調節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
(3)高溫持續期,人體產熱量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
(4)體溫下降期,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體溫上升期,人體會出現心率加快、血壓輕度升高等癥狀,易引發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請解釋血壓升高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體液運輸 (2)上升到已上調的體溫調定點(上升到38.5
℃)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3)等于 (4)汗腺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
(5)心臟血液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縮
解析 (1)圖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素乙表示垂體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其中促甲狀腺激素通過體液運輸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的發育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3)高溫持續期,人體溫度維持相對穩定,因此人體產熱量與散熱量相等。(4)體溫下降期,機體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熱量,還可以通過汗腺分泌增加散熱量。
18.冬天,同學們從溫暖的教室里出來到操場上跑操,由于教室內外溫差很大,機體需經過一系列調節活動才能維持內環境的穩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寒冷可引起皮膚冷覺感受器產生興奮,沿傳入神經傳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經中樞處理,使傳出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引起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減少皮膚的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調節過程中,由體溫調節中樞發出的傳出神經調控的效應器除了上述的血管外,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兩項即可)。
(2)剛到寒冷的環境時,甲狀腺直接在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動增強。調查發現,學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溫暖的室內的“精氣神”要大,從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關系的角度可以判斷甲狀腺激素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由于室內外溫差很大,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有限,同學們的身體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即使是在夏季,醫生也建議,在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溫度很低的空調間“乘涼”,其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散熱量(熱量散失) 汗腺、骨骼肌 (2)促甲狀腺 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3)低溫環境的刺激,使機體產熱作用增強、皮膚血管收縮、出汗減少,最終導致機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兖州市| 绥德县| 遂溪县| 丰县| 从化市| 南康市| 公主岭市| 梨树县| 收藏| 日喀则市| 洛扎县| 磐安县| 苏尼特右旗| 满洲里市| 香河县| 自治县| 青岛市| 深泽县| 桂林市| 宣威市| 元朗区| 阳高县| 巍山| 东丽区| 徐州市| 昆山市| 离岛区| 陇川县| 广宁县| 南投县| 织金县| 元谋县| 灵川县| 当雄县| 都兰县| 苏州市| 房山区| 靖江市| 龙泉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