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2張PPT)第二節 血糖平衡的調節以人體血糖平衡的調節為例,說明激素反饋調節維持機體穩態的機制。學習目標1.科學思維:構建血糖平衡調節模型。2.社會責任:關注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強化健康生活意識。素養要求一、血糖調節過程二、血糖代謝失調網絡構建課時對點練內容索引一、血糖調節過程1.血糖的來源和去路教材梳理預習新知 夯實基礎糖類肝糖原肝糖原、肌糖原3.9~6.02.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主要激素氧化分解非糖物質肝糖原葡萄糖3.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1)血糖平衡的激素調節示意圖胰高血糖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島素(2)血糖平衡的神經調節過程①當血糖濃度升高時,相關的副交感神經能_____胰島素分泌和抑制___________分泌,從而降低血糖濃度。②當血糖濃度降低時,相關的_________能促進胰高血糖素分泌,從而升高血糖濃度。③當血糖濃度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產生_______,主動進食,使血糖升高;當血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人會產生_______,食欲減退。促進胰高血糖素交感神經饑餓感飽腹感(1)胰島素通過促進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來源來調節血糖的平衡( )(2)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從而使血糖的濃度升高( )(4)血糖濃度降低時,下丘腦的某個區域興奮,通過交感神經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判斷正誤×√√√特別提醒肝糖原可以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肌糖原不可以。1.根據血糖平衡調節模型,回答下列問題:核心探討突破重難 強化素養注:“+”表示促進,“-”表示抑制。(1)血糖平衡的調節方式為____________調節,其中以____調節為主。(2)圖示中過程①和②代表_____調節過程。(3)由模型可以看出,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之間是什么關系?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之間是什么關系?提示 拮抗關系;協同關系。神經—體液反饋體液2.結合下圖分析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號分子有哪些?提示 影響胰島素分泌的信號分子有血糖、神經遞質和胰高血糖素;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號分子有血糖、神經遞質和胰島素。1.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而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等多種激素。2.血糖平衡調節是一種反饋調節。3.血糖平衡調節的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以體液調節為主,調節中樞是下丘腦。4.影響胰島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濃度——高濃度。(2)神經調節——下丘腦某區域通過副交感神經控制。(3)胰高血糖素的促進作用。核心歸納5.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濃度——低濃度。(2)神經調節——下丘腦另一區域通過交感神經控制。(3)胰島素的抑制作用。1.正常情況下,不屬于人體血糖來源的是A.肌糖原分解B.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C.肝糖原分解D.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典題應用及時反饋 知識落實解析 人體血糖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其中主要來源是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肌糖原不能分解為葡萄糖升高血糖。√2.下圖為某健康人的血糖變化情況,此人在13時前僅進食了早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點時,體內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b點時,體內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C.c點時,血糖濃度接近基礎血糖水平,沒有相關激素調節D.c點時,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補充血糖√解析 由題圖可知,a點時,早餐過后不久,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增加,而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b點時,血糖濃度降低,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高血糖,調節血糖平衡;c點時,在神經、體液的共同調節下,體內的肝糖原水解補充血糖。二、血糖代謝失調1.糖尿病(1)概念:如果血糖濃度過,葡萄糖也有可能從尿中排出;人們就是因為發現一些人尿液中含,而將這種疾病稱為糖尿病。(2)危害:會導致各種組織、器官(如眼、腎、神經)產生和功能障礙,甚至產生多種后果嚴重的(如失明)。(3)主要因素:進食過,體力活動。(4)癥狀: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癥狀,即和。(5)治療方法:可以采用調理與治療相結合的方法來控制病情。教材梳理預習新知 夯實基礎高糖慢性損傷并發癥多飲、多食、多尿多減少體重減少飲食藥物2.低血糖(1)血糖是腦的主要來源,低血糖會影響腦的正常功能。(2)導致低血糖休克的因素:進食不足等因素。(3)預防措施:青少年要,避免出現低血糖。能量均衡營養(1)尿液中含糖就一定是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但是組織細胞利用血糖的能力降低( )(3)糖尿病都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判斷正誤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相關問題。資料1 尿糖試紙的制備原理: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下生成的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下會生成水和氧原子。氧原子能將顯示劑氧化成有色物質。將這兩種酶和顯示劑固定在紙條上,可制成尿糖試紙。資料2 Ⅰ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異常的自身免疫抗體破壞胰島B細胞,使胰島素合成和分泌功能受損甚至完全喪失。患者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所以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核心探討突破重難 強化素養資料3 Ⅱ型糖尿病又稱成人發病型糖尿病,胰島素受體基因缺陷是一部分Ⅱ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這類患者組織細胞的細胞質膜上胰島素受體缺陷,使得相當一部分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而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并不低,甚至還會過高。Ⅱ型糖尿病的另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現為胰島素分泌缺陷,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引發這類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有肥胖、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高血壓、年齡增長、血脂異常和應激等因素。1.從某人尿液中檢測出葡萄糖,就表示他一定患糖尿病嗎?提示 出現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如一次性吃糖過多,或腎小管病變也會形成糖尿,但不是糖尿病。2.用尿糖試紙測試尿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與試紙顏色變化有什么關系?提示 尿液中葡萄糖濃度越高,試紙顏色變得越深。3.糖尿病患者均可采用注射胰島素制劑的方法進行治療嗎?提示 不都可以。如胰島素的靶細胞表面缺乏受體而發生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島素制劑的方法進行治療。4.Ⅱ型糖尿病有向發病率高、發病年齡降低的趨勢發展,請結合資料分析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來避免糖尿病的發生?提示 注意控制飲食、均衡營養,多運動。1.糖尿病的病因核心歸納類型病因Ⅰ型糖尿病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胰島素受體基因缺陷或胰島素分泌缺陷2.糖尿病的癥狀——“三多一少”3.(2021·啟東中學模擬)下列與糖尿病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糖尿病患者逐漸消瘦,是因為其體內糖的代謝異常,導致非糖物質分解加強B.尿液中偶爾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持續含有較多糖的人則一定是糖尿病患者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為其體內的糖被大量排出體外,導致血糖含量過低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為其代謝旺盛,產生的水比一般人多典題應用及時反饋 知識落實√4.研究發現,胰島素必須與細胞質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才能調節血糖平衡。如果人體組織細胞質膜缺乏該受體,則可能導致A.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高B.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低C.細胞加速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高D.細胞加速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低解析 血糖平衡調節中,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其生理作用為調節糖類代謝,降低血糖濃度,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原,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如果人體組織細胞質膜缺乏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就不能發揮作用。√網絡構建課時對點練題組一 血糖調節過程1.如圖為人體內血糖調節的模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12345678910對點訓練11121314151617A.激素甲由胰島A細胞分泌B.激素乙由胰島B細胞分泌C.激素乙分泌不足可能患糖尿病D.激素甲和激素乙之間相互影響18√解析 題圖中激素甲是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分泌,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島A細胞分泌,故A、B錯誤;激素甲(胰島素)分泌不足可能患糖尿病,故C錯誤;胰島素的分泌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二者之間相互影響,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健康人在饑餓情況下A.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B.胰島素分泌量相應增加C.血糖分解加速D.肝糖原分解加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饑餓時,血糖來源減少,血糖濃度會低于正常水平,此時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增加血糖來源,維持血糖平衡,因此血糖含量不會大幅度下降。18√3.(2021·宿州高二檢測)研究發現,機體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激素來調節血糖的代謝速率的,胰島素在血糖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胰島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B.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D.胰島素能促進血糖合成糖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其可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及轉化為非糖物質,降低血糖濃度。4.下列有關血糖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低血糖時應及時注射生理鹽水以維持血糖穩定B.胰島素通過促進肝糖原的分解而降低血糖含量C.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濃度的調節和神經調節D.人體細胞質膜上若缺乏胰島素受體,可能導致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生理鹽水就是0.9%的氯化鈉水溶液,不含葡萄糖,A項錯誤;胰島素主要通過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儲存而降低血糖,B項錯誤;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濃度的調節,也受神經調節,C項正確;人體細胞質膜上若缺乏胰島素受體,可能導致細胞減緩攝取血糖,使血糖濃度升高,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下列有關人體血液中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濃度變化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當小腸大量吸收葡萄糖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B.若數小時未進食,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會增加C.胰高血糖素會刺激肌肉細胞從血漿中吸收葡萄糖D.高濃度的胰島素會刺激肝臟分解糖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當小腸大量吸收葡萄糖時,血糖濃度升高,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A項正確;若數小時未進食,血糖濃度降低,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會減少,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會增加,B項錯誤;胰島素會刺激肌肉細胞從血漿中吸收葡萄糖,C項錯誤;高濃度的胰島素會刺激肝臟合成糖原,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如圖表示午餐以后人體血液中血糖和兩種激素濃度的變化,圖中曲線a、b、c分別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島素、血糖B.胰島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島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午餐后,人體中的血糖含量上升,為a曲線,然后胰島素含量上升,為b曲線,而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為c曲線。18√7.糖類是我們每天攝入量最多的有機物,下列有關糖代謝及其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胰島素促進④⑤⑥⑦等過程B.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①③過程C.胰島A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④過程D.②過程和⑥過程只發生在肝臟細胞中18√解析 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而有利于葡萄糖在體內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轉變成非糖物質;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對①過程無影響,對③過程起抑制作用;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對④過程無促進作用;⑥過程在肝臟、肌肉細胞中均可發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題組二 血糖代謝失調8.糖尿病人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僅僅是甜味食品,而且米飯和饅頭等主食都必須定量攝取,原因是A.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不好B.糖尿病人的吸收功能不好C.米飯和饅頭中含有大量葡萄糖D.米飯、饅頭中的淀粉等經消化也能分解轉化為葡萄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米飯和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經淀粉酶催化可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會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米飯和饅頭等主食也必須定量攝取,故D項正確。189.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濃度比正常人高,但攝入糖后,體內血糖濃度很難降至正常水平,導致患者尿中出現葡萄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患者難以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使血糖恢復正常值B.患者細胞質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可能受損而導致胰島素含量升高C.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新吸收會導致尿量增加D.患者攝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患者是因為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血糖含量升高,所以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難以使血糖恢復正常值,A正確;患者細胞質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可能受損,胰島素不能與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從而導致胰島素含量升高,B正確;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新吸收,從而導致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增加,原尿中的滲透壓增大,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新吸收能力降低,從而會導致尿量增加,C正確;患者攝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不能發揮作用降血糖,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解釋正確的是A.糖尿病患者的腎臟發生病變,導致產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滲透壓,從而使腎小管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減少,導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濃度高,導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發生病變,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能促進腎臟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減少尿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部分糖隨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滲透壓,因此導致腎小管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減少,進而導致尿量增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選擇題11~12題為單選題,13~16題為多選題。11.加拿大諾貝爾獎獲得者班廷在發現胰島素初期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狗分成兩組,甲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組先結扎胰管,待傷口恢復,胰腺腺泡萎縮后,取狗的胰腺,從中制備提取液。隨后,將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體內,結果降低了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胰島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B.胰島素是由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C.乙組待胰腺腺泡萎縮后取狗的胰腺,是因為胰腺腺泡細胞可以產生消化酶水解胰島素D.可以給糖尿病狗飼喂乙組的粗提液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綜合強化18√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A錯誤;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產生的,B錯誤;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消化酶中包含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胰島素水解,C正確;乙組的提取液中含有的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胰島素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若飼喂,則會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降低血糖的作用,故飼喂達不到降血糖的目的,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如圖是血糖調節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低血糖狀態時,通過①→②→③使血糖恢復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高血糖狀態時,胰島A細胞產生的胰島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合成糖原和轉化為脂肪等C.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共同參與血糖調節,二者的作用相同D.人體血糖調節方式只有體液調節18√解析 低血糖狀態時,通過①過程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通過②過程作用于肝臟,使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從而使血糖濃度升高,A正確;高血糖狀態時,胰島B細胞產生的胰島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合成糖原和轉化為脂肪等,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共同參與血糖調節,兩者作用相反,C錯誤;人體血糖調節以體液調節為主,同時神經系統也參與血糖平衡調節,D錯誤。13.糖尿病患者常通過使用胰島素等降糖藥來控制血糖水平。在睡前使用胰島素后,有些患者會出現夜晚無低血糖發生,清晨空腹血糖高的“黎明現象”;有些患者會出現夜晚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顯升高的“蘇木吉現象”,這與胰島素的使用量有關。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正常人血糖含量維持平衡的過程中既存在神經調節也存在體液調節B.出現“蘇木吉現象”的患者要考慮增加胰島素等降糖藥的使用量C.出現“黎明現象”可能與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關D.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胰島素時應該考慮使用量的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下丘腦是血糖調節的中樞,正常人血糖調節的過程中,既存在神經調節,也存在體液調節,A正確;分析可知,睡前使用胰島素等降糖藥的量過多,會在夜晚出現低血糖,血糖濃度較低時會促進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分泌,使血糖濃度升高,致使清晨空腹血糖明顯升高,故出現“蘇木吉現象”的患者要考慮減少胰島素等降糖藥的使用量,B錯誤;出現“黎明現象”的患者清晨空腹血糖高可能與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作用有關,C正確;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不能口服,D錯誤。1814.(2021·江蘇揚州市高二期末)下圖表示胰島B細胞分泌激素及其發揮血糖調節作用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圖中②是下丘腦的血糖調節中樞B.刺激X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是血糖含量升高C.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可促進肌肉細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D.某種抗體與圖中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可能導致糖尿病√√√解析 據圖分析可知,刺激X通過神經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故②為下丘腦的血糖調節中樞,A正確;刺激X為血糖含量升高,刺激Y是血糖含量降低,B錯誤;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作用是促進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C正確;某種抗體與圖中靶細胞質膜上的受體結合,會使胰島素無法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可能導致糖尿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0·鄭州高二檢測)根據圖中人體器官模型,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如果器官為肝臟,則飯后血糖濃度A處高于B處B.如果器官為肝臟,則饑餓時血糖濃度A處低于B處C.如果器官為腎臟,則尿素的濃度A處高于B處D.如果器官為胰臟,則飯后胰島素濃度A處高于B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飯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合成糖原或轉化為非糖物質,故血糖濃度會降低,A項正確;饑餓時肝臟中的肝糖原分解加強,使血糖升高,B項正確;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尿素隨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減少,C項正確;飯后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增多,故A處胰島素含量應低于B處,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0·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高二月考)下列有關血糖平衡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饑餓條件下肝糖原和肌糖原會分解產生葡萄糖B.當血糖濃度降低,葡萄糖作為信號分子作用于胰島和腎上腺促使細胞分泌相應激素C.胰島素分泌增加可能會增加細胞質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會降低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的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肝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A錯誤;血糖濃度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島分泌相應激素,但不能直接刺激腎上腺分泌相應激素,必須通過下丘腦來調節,B錯誤;胰島素分泌增加可能會增加細胞質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進而降低血糖,C正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會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如圖為人體內血糖的調節示意圖,①~⑨表示生理過程,a、b表示兩種與血糖調節有關的激素。請據圖回答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當人體內環境血糖濃度降低時,胰島____細胞合成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會增加,進而促進圖中______(填標號)等生理過程。(2)如果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可能的原因是胰島__細胞受損,導致體內_______分泌減少,使血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胰高血糖素(或a激素)①③B胰島素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為非糖物質(3)圖中a、b兩種激素在血糖平衡調節中具有_____作用,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同時血糖調節過程中,b激素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影響b激素的分泌,a激素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影響a激素的分泌,這種調節方式叫作____調節,這種調節方式對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拮抗反饋18.圖甲和圖乙是與血糖有關的兩種調節過程示意圖;圖乙中GIP可作用于胰島細胞和脂肪細胞,①~④代表細胞質膜上的結構。請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圖甲中,影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神經遞質胰高血糖素解析 圖甲中,作用于胰島B細胞并影響其分泌活動的物質有葡萄糖、神經遞質、胰高血糖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圖乙中結構①~④的化學本質都是________。進食后,GIP和胰島素通過結構①②作用于脂肪細胞,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降低血糖水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蛋白質葡萄糖進入細胞并轉化為脂肪解析 圖乙中,結構①~④是細胞質膜上和信息分子結合的受體,其化學本質為蛋白質;進食后,GIP與胰島細胞和脂肪細胞上的受體結合進而激活細胞內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GIP和胰島素通過作用于脂肪細胞上的受體,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并轉化為脂肪,從而降低血糖濃度。(3)給大鼠口服或靜脈注射適量葡萄糖,讓二者血糖濃度變化相當。與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漿胰島素水平更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高葡萄糖刺激小腸K細胞分泌的GIP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解析 由圖可知,血糖濃度升高和GIP均能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給大鼠口服或靜脈注射適量葡萄糖,讓二者血糖濃度變化相當,與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漿胰島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腸K細胞分泌的GIP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4)現有A、B兩個糖尿病患者,A體內檢測出能作用于結構②的抗體(此抗體還可作用于肝細胞和肌細胞),B體內檢測出能作用于結構③的抗體。兩個患者中,通過注射胰島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濃度的是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B解析 兩個患者中,B體內有作用于結構③的抗體,胰島素分泌不足;B體內無作用于結構②的抗體,注射胰島素能與受體結合,有效降低血糖濃度,通過注射胰島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濃度;A體內有作用于結構②的抗體,注射胰島素不能與受體結合,不能降低血糖濃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本課結束第二節 血糖平衡的調節[學習目標] 以人體血糖平衡的調節為例,說明激素反饋調節維持機體穩態的機制。[素養要求] 1.科學思維:構建血糖平衡調節模型。2.社會責任:關注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強化健康生活意識。一、血糖調節過程1.血糖的來源和去路2.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主要激素3.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1)血糖平衡的激素調節示意圖(2)血糖平衡的神經調節過程①當血糖濃度升高時,相關的副交感神經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從而降低血糖濃度。②當血糖濃度降低時,相關的交感神經能促進胰高血糖素分泌,從而升高血糖濃度。③當血糖濃度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產生饑餓感,主動進食,使血糖升高;當血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人會產生飽腹感,食欲減退。判斷正誤(1)胰島素通過促進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來源來調節血糖的平衡( )(2)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從而使血糖的濃度升高( )(4)血糖濃度降低時,下丘腦的某個區域興奮,通過交感神經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 (1)√ (2)√ (3)× (4)√特別提醒 肝糖原可以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肌糖原不可以。1.根據血糖平衡調節模型,回答下列問題:注:“+”表示促進,“-”表示抑制。(1)血糖平衡的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其中以體液調節為主。(2)圖示中過程①和②代表反饋調節過程。(3)由模型可以看出,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之間是什么關系?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之間是什么關系?提示 拮抗關系;協同關系。2.結合下圖分析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號分子有哪些?提示 影響胰島素分泌的信號分子有血糖、神經遞質和胰高血糖素;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號分子有血糖、神經遞質和胰島素。核心歸納1.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而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等多種激素。2.血糖平衡調節是一種反饋調節。3.血糖平衡調節的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以體液調節為主,調節中樞是下丘腦。4.影響胰島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濃度——高濃度。(2)神經調節——下丘腦某區域通過副交感神經控制。(3)胰高血糖素的促進作用。5.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濃度——低濃度。(2)神經調節——下丘腦另一區域通過交感神經控制。(3)胰島素的抑制作用。1.正常情況下,不屬于人體血糖來源的是( )A.肌糖原分解B.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C.肝糖原分解D.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答案 A解析 人體血糖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其中主要來源是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肌糖原不能分解為葡萄糖升高血糖。2.下圖為某健康人的血糖變化情況,此人在13時前僅進食了早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點時,體內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b點時,體內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C.c點時,血糖濃度接近基礎血糖水平,沒有相關激素調節D.c點時,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補充血糖答案 B解析 由題圖可知,a點時,早餐過后不久,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增加,而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b點時,血糖濃度降低,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高血糖,調節血糖平衡;c點時,在神經、體液的共同調節下,體內的肝糖原水解補充血糖。二、血糖代謝失調1.糖尿病(1)概念:如果血糖濃度過高,葡萄糖也有可能從尿中排出;人們就是因為發現一些人尿液中含糖,而將這種疾病稱為糖尿病。(2)危害:會導致各種組織、器官(如眼、腎、神經)產生慢性損傷和功能障礙,甚至產生多種后果嚴重的并發癥(如失明)。(3)主要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4)癥狀: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癥狀,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5)治療方法:可以采用飲食調理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來控制病情。2.低血糖(1)血糖是腦能量的主要來源,低血糖會影響腦的正常功能。(2)導致低血糖休克的因素:進食不足等因素。(3)預防措施:青少年要均衡營養,避免出現低血糖。判斷正誤(1)尿液中含糖就一定是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但是組織細胞利用血糖的能力降低( )(3)糖尿病都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答案 (1)× (2)√ (3)×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相關問題。資料1 尿糖試紙的制備原理: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下生成的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下會生成水和氧原子。氧原子能將顯示劑氧化成有色物質。將這兩種酶和顯示劑固定在紙條上,可制成尿糖試紙。資料2 Ⅰ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異常的自身免疫抗體破壞胰島B細胞,使胰島素合成和分泌功能受損甚至完全喪失。患者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所以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資料3 Ⅱ型糖尿病又稱成人發病型糖尿病,胰島素受體基因缺陷是一部分Ⅱ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這類患者組織細胞的細胞質膜上胰島素受體缺陷,使得相當一部分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而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并不低,甚至還會過高。Ⅱ型糖尿病的另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現為胰島素分泌缺陷,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引發這類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有肥胖、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高血壓、年齡增長、血脂異常和應激等因素。1.從某人尿液中檢測出葡萄糖,就表示他一定患糖尿病嗎?提示 出現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如一次性吃糖過多,或腎小管病變也會形成糖尿,但不是糖尿病。2.用尿糖試紙測試尿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與試紙顏色變化有什么關系?提示 尿液中葡萄糖濃度越高,試紙顏色變得越深。3.糖尿病患者均可采用注射胰島素制劑的方法進行治療嗎?提示 不都可以。如胰島素的靶細胞表面缺乏受體而發生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島素制劑的方法進行治療。4.Ⅱ型糖尿病有向發病率高、發病年齡降低的趨勢發展,請結合資料分析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來避免糖尿病的發生?提示 注意控制飲食、均衡營養,多運動。核心歸納1.糖尿病的病因類型病因Ⅰ型糖尿病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胰島素受體基因缺陷或胰島素分泌缺陷2.糖尿病的癥狀——“三多一少”3.(2021·啟東中學模擬)下列與糖尿病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糖尿病患者逐漸消瘦,是因為其體內糖的代謝異常,導致非糖物質分解加強B.尿液中偶爾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持續含有較多糖的人則一定是糖尿病患者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為其體內的糖被大量排出體外,導致血糖含量過低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為其代謝旺盛,產生的水比一般人多答案 A4.研究發現,胰島素必須與細胞質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才能調節血糖平衡。如果人體組織細胞質膜缺乏該受體,則可能導致( )A.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高B.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低C.細胞加速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高D.細胞加速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低答案 A解析 血糖平衡調節中,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其生理作用為調節糖類代謝,降低血糖濃度,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原,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如果人體組織細胞質膜缺乏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就不能發揮作用。題組一 血糖調節過程1.如圖為人體內血糖調節的模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激素甲由胰島A細胞分泌B.激素乙由胰島B細胞分泌C.激素乙分泌不足可能患糖尿病D.激素甲和激素乙之間相互影響答案 D解析 題圖中激素甲是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分泌,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島A細胞分泌,故A、B錯誤;激素甲(胰島素)分泌不足可能患糖尿病,故C錯誤;胰島素的分泌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二者之間相互影響,故D正確。2.健康人在饑餓情況下( )A.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B.胰島素分泌量相應增加C.血糖分解加速D.肝糖原分解加速答案 D解析 饑餓時,血糖來源減少,血糖濃度會低于正常水平,此時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增加血糖來源,維持血糖平衡,因此血糖含量不會大幅度下降。3.(2021·宿州高二檢測)研究發現,機體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激素來調節血糖的代謝速率的,胰島素在血糖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胰島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B.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D.胰島素能促進血糖合成糖原答案 A解析 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其可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及轉化為非糖物質,降低血糖濃度。4.下列有關血糖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低血糖時應及時注射生理鹽水以維持血糖穩定B.胰島素通過促進肝糖原的分解而降低血糖含量C.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濃度的調節和神經調節D.人體細胞質膜上若缺乏胰島素受體,可能導致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濃度過低答案 C解析 生理鹽水就是0.9%的氯化鈉水溶液,不含葡萄糖,A項錯誤;胰島素主要通過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儲存而降低血糖,B項錯誤;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濃度的調節,也受神經調節,C項正確;人體細胞質膜上若缺乏胰島素受體,可能導致細胞減緩攝取血糖,使血糖濃度升高,D項錯誤。5.下列有關人體血液中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濃度變化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當小腸大量吸收葡萄糖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B.若數小時未進食,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會增加C.胰高血糖素會刺激肌肉細胞從血漿中吸收葡萄糖D.高濃度的胰島素會刺激肝臟分解糖原答案 A解析 當小腸大量吸收葡萄糖時,血糖濃度升高,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A項正確;若數小時未進食,血糖濃度降低,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會減少,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會增加,B項錯誤;胰島素會刺激肌肉細胞從血漿中吸收葡萄糖,C項錯誤;高濃度的胰島素會刺激肝臟合成糖原,D項錯誤。6.如圖表示午餐以后人體血液中血糖和兩種激素濃度的變化,圖中曲線a、b、c分別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島素、血糖B.胰島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島素答案 C解析 午餐后,人體中的血糖含量上升,為a曲線,然后胰島素含量上升,為b曲線,而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為c曲線。7.糖類是我們每天攝入量最多的有機物,下列有關糖代謝及其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胰島素促進④⑤⑥⑦等過程B.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①③過程C.胰島A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④過程D.②過程和⑥過程只發生在肝臟細胞中答案 A解析 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而有利于葡萄糖在體內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轉變成非糖物質;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對①過程無影響,對③過程起抑制作用;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對④過程無促進作用;⑥過程在肝臟、肌肉細胞中均可發生。題組二 血糖代謝失調8.糖尿病人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僅僅是甜味食品,而且米飯和饅頭等主食都必須定量攝取,原因是( )A.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不好B.糖尿病人的吸收功能不好C.米飯和饅頭中含有大量葡萄糖D.米飯、饅頭中的淀粉等經消化也能分解轉化為葡萄糖答案 D解析 米飯和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經淀粉酶催化可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會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米飯和饅頭等主食也必須定量攝取,故D項正確。9.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濃度比正常人高,但攝入糖后,體內血糖濃度很難降至正常水平,導致患者尿中出現葡萄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患者難以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使血糖恢復正常值B.患者細胞質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可能受損而導致胰島素含量升高C.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新吸收會導致尿量增加D.患者攝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答案 D解析 患者是因為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血糖含量升高,所以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難以使血糖恢復正常值,A正確;患者細胞質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可能受損,胰島素不能與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從而導致胰島素含量升高,B正確;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新吸收,從而導致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增加,原尿中的滲透壓增大,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新吸收能力降低,從而會導致尿量增加,C正確;患者攝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不能發揮作用降血糖,D錯誤。10.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腎臟發生病變,導致產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滲透壓,從而使腎小管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減少,導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濃度高,導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發生病變,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能促進腎臟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減少尿量答案 B解析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部分糖隨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滲透壓,因此導致腎小管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減少,進而導致尿量增多。選擇題11~12題為單選題,13~16題為多選題。11.加拿大諾貝爾獎獲得者班廷在發現胰島素初期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狗分成兩組,甲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組先結扎胰管,待傷口恢復,胰腺腺泡萎縮后,取狗的胰腺,從中制備提取液。隨后,將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體內,結果降低了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胰島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B.胰島素是由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C.乙組待胰腺腺泡萎縮后取狗的胰腺,是因為胰腺腺泡細胞可以產生消化酶水解胰島素D.可以給糖尿病狗飼喂乙組的粗提液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答案 C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A錯誤;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產生的,B錯誤;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消化酶中包含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胰島素水解,C正確;乙組的提取液中含有的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胰島素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若飼喂,則會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降低血糖的作用,故飼喂達不到降血糖的目的,D錯誤。12.如圖是血糖調節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低血糖狀態時,通過①→②→③使血糖恢復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高血糖狀態時,胰島A細胞產生的胰島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合成糖原和轉化為脂肪等C.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共同參與血糖調節,二者的作用相同D.人體血糖調節方式只有體液調節答案 A解析 低血糖狀態時,通過①過程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通過②過程作用于肝臟,使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從而使血糖濃度升高,A正確;高血糖狀態時,胰島B細胞產生的胰島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合成糖原和轉化為脂肪等,B錯誤;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共同參與血糖調節,兩者作用相反,C錯誤;人體血糖調節以體液調節為主,同時神經系統也參與血糖平衡調節,D錯誤。13.糖尿病患者常通過使用胰島素等降糖藥來控制血糖水平。在睡前使用胰島素后,有些患者會出現夜晚無低血糖發生,清晨空腹血糖高的“黎明現象”;有些患者會出現夜晚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顯升高的“蘇木吉現象”,這與胰島素的使用量有關。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正常人血糖含量維持平衡的過程中既存在神經調節也存在體液調節B.出現“蘇木吉現象”的患者要考慮增加胰島素等降糖藥的使用量C.出現“黎明現象”可能與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關D.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胰島素時應該考慮使用量的問題答案 AC解析 下丘腦是血糖調節的中樞,正常人血糖調節的過程中,既存在神經調節,也存在體液調節,A正確;分析可知,睡前使用胰島素等降糖藥的量過多,會在夜晚出現低血糖,血糖濃度較低時會促進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分泌,使血糖濃度升高,致使清晨空腹血糖明顯升高,故出現“蘇木吉現象”的患者要考慮減少胰島素等降糖藥的使用量,B錯誤;出現“黎明現象”的患者清晨空腹血糖高可能與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作用有關,C正確;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不能口服,D錯誤。14.(2021·江蘇揚州市高二期末)下圖表示胰島B細胞分泌激素及其發揮血糖調節作用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②是下丘腦的血糖調節中樞B.刺激X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是血糖含量升高C.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可促進肌肉細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D.某種抗體與圖中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可能導致糖尿病答案 ACD解析 據圖分析可知,刺激X通過神經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故②為下丘腦的血糖調節中樞,A正確;刺激X為血糖含量升高,刺激Y是血糖含量降低,B錯誤;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作用是促進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C正確;某種抗體與圖中靶細胞質膜上的受體結合,會使胰島素無法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可能導致糖尿病,D正確。15.(2020·鄭州高二檢測)根據圖中人體器官模型,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如果器官為肝臟,則飯后血糖濃度A處高于B處B.如果器官為肝臟,則饑餓時血糖濃度A處低于B處C.如果器官為腎臟,則尿素的濃度A處高于B處D.如果器官為胰臟,則飯后胰島素濃度A處高于B處答案 ABC解析 飯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合成糖原或轉化為非糖物質,故血糖濃度會降低,A項正確;饑餓時肝臟中的肝糖原分解加強,使血糖升高,B項正確;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尿素隨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減少,C項正確;飯后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增多,故A處胰島素含量應低于B處,D項錯誤。16.(2020·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高二月考)下列有關血糖平衡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饑餓條件下肝糖原和肌糖原會分解產生葡萄糖B.當血糖濃度降低,葡萄糖作為信號分子作用于胰島和腎上腺促使細胞分泌相應激素C.胰島素分泌增加可能會增加細胞質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會降低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的速率答案 ABD解析 肝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A錯誤;血糖濃度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島分泌相應激素,但不能直接刺激腎上腺分泌相應激素,必須通過下丘腦來調節,B錯誤;胰島素分泌增加可能會增加細胞質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進而降低血糖,C正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會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D錯誤。17.如圖為人體內血糖的調節示意圖,①~⑨表示生理過程,a、b表示兩種與血糖調節有關的激素。請據圖回答問題:(1)當人體內環境血糖濃度降低時,胰島________細胞合成分泌的____________會增加,進而促進圖中________(填標號)等生理過程。(2)如果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可能的原因是胰島________細胞受損,導致體內__________分泌減少,使血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阻。(3)圖中a、b兩種激素在血糖平衡調節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同時血糖調節過程中,b激素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影響b激素的分泌,a激素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影響a激素的分泌,這種調節方式叫作________調節,這種調節方式對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答案 (1)A 胰高血糖素(或a激素) ①③ (2)B 胰島素 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 轉化為非糖物質 (3)拮抗 反饋18.圖甲和圖乙是與血糖有關的兩種調節過程示意圖;圖乙中GIP可作用于胰島細胞和脂肪細胞,①~④代表細胞質膜上的結構。請分析回答:(1)圖甲中,影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乙中結構①~④的化學本質都是______________。進食后,GIP和胰島素通過結構①②作用于脂肪細胞,促進________________,從而降低血糖水平。(3)給大鼠口服或靜脈注射適量葡萄糖,讓二者血糖濃度變化相當。與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漿胰島素水平更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現有A、B兩個糖尿病患者,A體內檢測出能作用于結構②的抗體(此抗體還可作用于肝細胞和肌細胞),B體內檢測出能作用于結構③的抗體。兩個患者中,通過注射胰島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濃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葡萄糖 神經遞質 胰高血糖素 (2)蛋白質葡萄糖進入細胞并轉化為脂肪 (3)高 葡萄糖刺激小腸K細胞分泌的GIP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 (4)B解析 (1)圖甲中,作用于胰島B細胞并影響其分泌活動的物質有葡萄糖、神經遞質、胰高血糖素。(2)圖乙中,結構①~④是細胞質膜上和信息分子結合的受體,其化學本質為蛋白質;進食后,GIP與胰島細胞和脂肪細胞上的受體結合進而激活細胞內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GIP和胰島素通過作用于脂肪細胞上的受體,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并轉化為脂肪,從而降低血糖濃度。(3)由圖可知,血糖濃度升高和GIP均能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給大鼠口服或靜脈注射適量葡萄糖,讓二者血糖濃度變化相當,與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漿胰島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腸K細胞分泌的GIP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4)兩個患者中,B體內有作用于結構③的抗體,胰島素分泌不足;B體內無作用于結構②的抗體,注射胰島素能與受體結合,有效降低血糖濃度,通過注射胰島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濃度;A體內有作用于結構②的抗體,注射胰島素不能與受體結合,不能降低血糖濃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二節 血糖平衡的調節.docx 第二章 第二節 血糖平衡的調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