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一、選擇題下圖是一張秦嶺航拍圖,云海茫茫的景觀是秦嶺阻擋北上暖濕氣流形成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秦嶺大致經過()A.1月平均0℃等溫線B.400mm年等降水量線C.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D.干旱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2.云海茫茫一側位于我國的()A.南方地區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3.下列山脈中與秦嶺走向一致的是()A.大興安嶺B.昆侖山C.祁連山D.太行山【答案】1.A2.A3.B【解析】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是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A項正確,B、C、D項錯誤。故選A。2.讀題干信息可知,“云海茫茫的景觀是秦嶺阻擋北上暖濕氣流形成的”,北上暖濕氣流是從南向北行進的,因此云海茫茫的一側為秦嶺以南,位于我國的南方地區,A項正確。故選A。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是東西走向的山脈。選項中,大興安嶺、太行山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昆侖山是東西走向的山脈,祁連山是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因此昆侖山脈與秦嶺走向一致,B項正確。故選B。【點睛】大興安嶺西側是內蒙古高原,東側是東北平原;太行山西側是黃土高原,東側是華北平原;昆侖山北側是塔里木盆地,南側是青藏高原;祁連山北側是內蒙古高原,南側是柴達木盆地。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回答下列小題。4.“蘋果紅,玉米黃,旱地麥浪大豆香”,這種農業生產景觀出現的地理區域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關于四大地理區域的描述,錯誤的是()A.甲區域有“黑土地”“紅土地”B.乙區域山清水秀,河湖密布C.丙區域河流很少,且多為內流河D.丁區域種植業多分布在河谷地區6.圖中a地形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游客到此可以欣賞到()A.漫山遍野的茶園B.“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C.冬暖夏涼的窯洞D.草原上蒙古族的賽馬、摔跤【答案】4.A5.A6.C【解析】4.黃土高原盛產蘋果,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是玉米、小麥和大豆主產區,該農業景觀出現在北方地區,A正確。乙為南方地區,丙為西北地區,丁為青藏地區。BCD錯誤。故選A。5.甲為北方地區,東北平原區域有“黑土地”,但紅土地位于南方地區,A錯誤,符合題意。乙區域為南方地區,山清水秀,河湖密布,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丙區域為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河流很少,且多為內流河,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丁區域為青藏地區,海拔高,熱量不足,種植業多分布在河谷地區,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6.圖中a地形區為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當地傳統民居為窯洞,游客到此可以欣賞到冬暖夏涼的窯洞,C正確。漫山遍野的茶園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分布于南方地區,AB錯誤。草原上蒙古族的賽馬、摔跤為內蒙古高原地區的景象,D錯誤。故選C。【點睛】紅土地主要指南方的紅壤。讀“我國陜西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該省省會城市所處的地形為()A.丘陵B.平原C.山地D.盆地8.圖中秦嶺山脈的地理意義正確的是()A.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B.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C.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線D.農耕區和游牧區的分界線9.圖中的黃河干流河段()A.屬于黃河上游B.是河北與陜西的分界線C.以雨水補給為主D.處在中國第一級階梯上【答案】7.B8.B9.C【解析】7.陜西省的省會是西安,讀圖可知,西安位于渭河下游的渭河平原,由渭河沖積形成的平原上,地勢低平。所以選B。8.秦嶺和淮河構成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我國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1月份0°C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9.讀圖可知,圖中黃河河段從內蒙古的河口開始,主要流經山西和陜西省,是黃河的中游河段,故A錯誤;該河段是山西和陜西的分界線,故B錯誤;該地區位于季風區,河水的主要補給形式是降水,故C正確。該地區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上,故D錯誤。故答案選擇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圖,首先要根據省區識別出該地區為陜西省境內,通過河口推斷該地區位于河流中游。然后再根據基礎知識分析即可。某中學研學旅行時對黃土高原進行了實地考察。結合“黃土高原位置圖”,完成下面小題。10.黃土高原全部位于()A.黃河下游地區B.陜西省和山西省C.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D.渤海灣沿岸11.黃河在③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A.凌汛B.水流緩慢C.含沙量大D.形成“地上河”12.造成“世界屋脊”和“魚米之鄉”農業生產差異的根本原因是()A.緯度位置B.地形地勢C.風俗習慣D.地理位置【答案】10.C11.C12.B【解析】10.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線是河口和桃花峪,黃土高原全部于黃河中上游地區,A錯誤;黃土高原包括陜西省、山西省、寧夏省、內蒙古甘肅省的一部分,B錯誤;黃土高原全部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C正確;黃土高原不臨海,D錯誤。故選C。11.圖中③河段位于黃河中游,自北向南流,不會有凌汛,A錯誤;穿越黃土高原,地勢落差大,水流急,含沙量,B錯誤,C正確;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D錯誤。故選C。12.世界屋脊指的是青藏高原,魚米之鄉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兩地都位于北緯30度附近,緯度位置差別小,A錯誤;兩地因地形地勢差異造成了農業生產的差異,B正確;風俗習慣和地理位置對農業差異影響較小,CD錯誤。故選B。【點睛】凌汛出現的條件有三個:河流有一定的結冰期;河流的流向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發生的時間是結冰和融冰期。大河辯東西,秦嶺識南北。秦嶺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阻擋了南方暖濕氣流的北上,也阻擋了北方干冷氣流的南下,使山脈兩側氣候有很大不同。古人贊秦嶺:“唯此有馬頭觀桃花,馬尾掃風雪之景致。”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河北省唐山市深南縣在我國的四大區域中屬于()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東北地區D.西北地區14.對于“唯此有馬頭觀桃花,馬尾掃風雪之景致”說法正確的是()A.“馬頭”指秦嶺以北,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B.“馬尾”指秦嶺以南,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C.“馬頭”指秦嶺以南,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D.“馬尾“指秦嶺以北,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15.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之一。下列四條界線中,沒有穿過秦嶺——淮河線的是()A.1月份0℃等溫線B.我國400mm等降水量線C.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D.我國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答案】13.A14.D15.B【解析】13.由圖可知,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河北省唐山市深南縣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屬于北方地區。A正確,故選A。14.“馬頭觀桃花”,說明馬頭位于秦嶺以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適合桃樹生長,秦嶺以南能見到桃花。“馬尾掃風雪”說明馬尾位于秦嶺以北,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因此能見到風雪的景觀。D符合題意,故選D。15.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1月份0℃等溫線經過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也是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B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1月份0℃等溫線經過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也是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二、非選擇題16.旅游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北京的小童同學利用寒假和暑假時間外出旅游,體驗“美麗中國之旅”。(1)甲地區是__________,乙地區是__________,其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線。(2)寒假期間小童到哈爾濱可以看到的可能是()A.晶瑩剔透的冰雕世界B.一派春耕大忙場景C.彝族舉辦火把節D.成群的三河馬在草原上吃草(3)到達廣州后,發現當地繁花似錦,春意盎然,說明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4)暑假期間小童從哈爾濱到烏魯木齊一路走來,看到不一樣的景觀,可以依次看到的景觀是森林——________________——荒漠草原——荒漠,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5)到達拉薩后,小童拍攝了下列景觀照片,屬于拉薩的是(填字母)A.B.C.D.【答案】(1)南方地區北方地區秦嶺淮河(2)A(3)南北溫差大,越往北氣溫越低(4)草原降水(5)A【解析】本大題以我國分區圖為材料,涉及我國南北分界線、氣溫、降水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素養。(1)我國南北分界線是秦嶺和淮河,圖中甲位于秦嶺淮河以南,是我國的南方地區;乙位于秦嶺淮河以北,是我國北方地區。(2)寒假期間為冬季,哈爾濱冬季寒冷,寒假期間小童到哈爾濱,可以看到晶瑩剔透的冰雕世界,A正確;冬季不可能看到春耕大忙場景,B錯誤;哈爾濱不是彝族聚集地,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C錯誤;三河馬不分布在哈爾濱,分布在內蒙古,D錯誤。故選A。(3)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南北氣溫差別大,越向北氣溫越低,越向南氣溫越高。(4)從哈爾濱到烏魯木齊是從東到西,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由森林過度為草原,再過度為荒漠草原和荒漠,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5)圖中A是拉薩的布達拉宮,B是蒙古包、C是沙漠駝隊、D是天壇祈年殿,A正確,BCD錯。故選A。17.讀中國地形圖,填空(1)圖中地形代號A是____盆地,B是____盆地,兩者之間的山脈是____山(2)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圖中代號____;(3)E山為中國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其走向大致為____走向。【答案】(1)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2)C(3)東西【解析】本大題以中國地形圖為材料,涉及我國的山脈及地形區的分布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1)我國的四大盆地分別是: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于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讀圖,根據位置可知,圖中地形代號A是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盆地,B是準噶爾盆地,兩者之間的山脈是天山。(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圖中代號C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3)讀圖可知,E山為中國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其走向大致為東西走向。它和淮河構成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1月份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點睛】我國幅員遼闊,地形類型多樣。有縱橫交錯的山脈,氣勢磅礴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群山環抱的盆地,還有起伏綿延的丘陵。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一、選擇題下圖是一張秦嶺航拍圖,云海茫茫的景觀是秦嶺阻擋北上暖濕氣流形成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秦嶺大致經過()A.1月平均0℃等溫線B.400mm年等降水量線C.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D.干旱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2.云海茫茫一側位于我國的()A.南方地區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3.下列山脈中與秦嶺走向一致的是()A.大興安嶺B.昆侖山C.祁連山D.太行山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回答下列小題。4.“蘋果紅,玉米黃,旱地麥浪大豆香”,這種農業生產景觀出現的地理區域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關于四大地理區域的描述,錯誤的是()A.甲區域有“黑土地”“紅土地”B.乙區域山清水秀,河湖密布C.丙區域河流很少,且多為內流河D.丁區域種植業多分布在河谷地區6.圖中a地形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游客到此可以欣賞到()A.漫山遍野的茶園B.“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C.冬暖夏涼的窯洞D.草原上蒙古族的賽馬、摔跤讀“我國陜西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該省省會城市所處的地形為()A.丘陵B.平原C.山地D.盆地8.圖中秦嶺山脈的地理意義正確的是()A.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B.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C.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線D.農耕區和游牧區的分界線9.圖中的黃河干流河段()A.屬于黃河上游B.是河北與陜西的分界線C.以雨水補給為主D.處在中國第一級階梯上某中學研學旅行時對黃土高原進行了實地考察。結合“黃土高原位置圖”,完成下面小題。10.黃土高原全部位于()A.黃河下游地區B.陜西省和山西省C.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D.渤海灣沿岸11.黃河在③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A.凌汛B.水流緩慢C.含沙量大D.形成“地上河”12.造成“世界屋脊”和“魚米之鄉”農業生產差異的根本原因是()A.緯度位置B.地形地勢C.風俗習慣D.地理位置大河辯東西,秦嶺識南北。秦嶺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阻擋了南方暖濕氣流的北上,也阻擋了北方干冷氣流的南下,使山脈兩側氣候有很大不同。古人贊秦嶺:“唯此有馬頭觀桃花,馬尾掃風雪之景致。”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河北省唐山市深南縣在我國的四大區域中屬于()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東北地區D.西北地區14.對于“唯此有馬頭觀桃花,馬尾掃風雪之景致”說法正確的是()A.“馬頭”指秦嶺以北,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B.“馬尾”指秦嶺以南,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C.“馬頭”指秦嶺以南,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D.“馬尾“指秦嶺以北,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15.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之一。下列四條界線中,沒有穿過秦嶺——淮河線的是()A.1月份0℃等溫線B.我國400mm等降水量線C.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D.我國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二、非選擇題16.旅游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北京的小童同學利用寒假和暑假時間外出旅游,體驗“美麗中國之旅”。(1)甲地區是__________,乙地區是__________,其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線。(2)寒假期間小童到哈爾濱可以看到的可能是()A.晶瑩剔透的冰雕世界B.一派春耕大忙場景C.彝族舉辦火把節D.成群的三河馬在草原上吃草(3)到達廣州后,發現當地繁花似錦,春意盎然,說明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4)暑假期間小童從哈爾濱到烏魯木齊一路走來,看到不一樣的景觀,可以依次看到的景觀是森林——________________——荒漠草原——荒漠,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5)到達拉薩后,小童拍攝了下列景觀照片,屬于拉薩的是(填字母)A.B.C.D.17.讀中國地形圖,填空(1)圖中地形代號A是____盆地,B是____盆地,兩者之間的山脈是____山(2)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圖中代號____;(3)E山為中國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其走向大致為____走向。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3 地域差異顯著 同步訓練(人文地理下冊)(學生版).doc 4.3 地域差異顯著 同步訓練(人文地理下冊)(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