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講 核酸、糖類和脂質[考綱明細] 1.核酸的結構和功能(Ⅱ) 2.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Ⅱ) 3.實驗: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www.21-cn-jy.com考點1 核酸的組成、結構和功能1.核酸的結構層次2.核酸的功能與分布3.核酸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1)多樣性:構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雖然只有4種,但成千上萬個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是極其多樣的,所以DNA分子具有多樣性。(2)特異性:每個DNA分子的4種脫氧核苷酸的比例和排列順序是特定的,其特定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代表了特定的遺傳信息。21cnjycom4.DNA和RNA的比較分類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組成單位成分堿基共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特有T(胸腺嘧啶)U(尿嘧啶)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磷酸磷酸結構一般呈規(guī)則雙螺旋結構常呈單鏈結構功能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攜帶和復制遺傳信息,并決定蛋白質的生物合成(1)針對RNA病毒:RNA是RNA病毒的遺傳物質(2)mRNA:傳遞遺傳信息(3)tRNA:運輸氨基酸(4)rRNA:組成核糖體(5)極少數RNA可作為酶,具有催化功能存在(1)真核生物:細胞核(主要)、線粒體、葉綠體(2)原核生物:擬核、質粒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5.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堿基的情況病毒細胞生物1.(必修1P26問題探討)①DNA的中文全名是脫氧核糖核酸,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原因是DNA是人的遺傳物質,而每個人的遺傳信息都有所區(qū)別。21cnjycom②DNA鑒定技術還可以應用在親子鑒定,研究人類起源、不同類群生物的親緣關系等方面。2.(教材必修1P28圖2-9改編)如圖為某同學制作的含有兩個堿基對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團)模式圖,此圖有幾處錯誤,請具體指出。圖中有三處錯誤:一處核糖應改為脫氧核糖,一處U應改為T,一處磷酸應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1.DNA、RNA和蛋白質三者之間的關系2.DNA多樣性、蛋白質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關系3.核DNA、mRNA、蛋白質的“相同”與“不完全相同”題組一 核酸的組成、結構和功能1.如圖甲所示物質b是組成乙或丙的基本單位(單體)。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如果圖甲中的a是核糖,則b是丙的基本單位B.如果m是胸腺嘧啶(T),則b是乙的基本單位C.在多個b聚合成乙或丙的過程中,都要產生水D.乙或丙徹底水解的產物是甲答案 D解析 由題圖可知,乙為DNA,丙為轉運RNA。圖甲中a是五碳糖,如果a是核糖,則b是核糖核苷酸,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A正確;T是DNA特有的堿基,所以如果m為T,則b為乙的基本單位,B正確;b聚合成乙或丙的過程中,有磷酸二酯鍵形成,因此產生水,C正確;核酸初步水解的產物是核苷酸,徹底水解的產物是組成核苷酸的三種化合物:五碳糖、堿基和磷酸,D錯誤。2.經過對某生物體內的核酸成分的化學分析得知,該生物體內的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斷( )A.此生物體內的核酸一定是DNAB.該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只含RNAC.若此生物只含DNA,則一定是單鏈的D.若此生物含DNA,則一定是雙鏈的答案 C解析 因該生物體內核酸中嘌呤數和嘧啶數不等,不可能只含有雙鏈DNA,故可能是只含有RNA,或同時含有DNA和RNA,或只含單鏈的DNA。1.“三看法”判斷DNA和RNA2.DNA和RNA合成的判斷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T或U可判斷合成的是DNA還是RNA。若大量消耗T,可推斷正在發(fā)生DNA的合成;若大量利用U,可推斷正在進行RNA的合成。題組二 核酸與生物種類的關系3.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一種RNA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那么在人類患者、鼠類、漢坦病毒這幾種生物體內,堿基種類數及組成遺傳物質的核苷酸種類數依次是( )A.8、5、4和8、8、4B.5、5、4和8、8、4C.5、5、4和4、4、4D.5、4、4和8、4、8答案 C解析 人類患者和鼠類均為真核生物,其堿基種類有5種,即A、T、G、C、U,其遺傳物質都是DNA,所以構成遺傳物質的核苷酸種類只有4種;漢坦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在它體內只有一種核酸也就是它的遺傳物質是RNA,其堿基種類和組成遺傳物質的核苷酸種類都是4種。4.如圖是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生物中都有5種堿基和8種核苷酸B.硝化細菌的遺傳物質由5種堿基構成C.某種病毒中也有上述兩種核苷酸D.DNA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中有脫氧核糖,而沒有核糖答案 D解析 細胞生物中通常有5種堿基和8種核苷酸,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中的一種,只含4種堿基,4種核苷酸,A、C錯誤;硝化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含有4種堿基,B錯誤;脫氧核糖是組成DNA的成分,核糖是組成RNA的成分,D正確。DNA、RNA、蛋白質的水解產物和氧化分解產物的比較比較項目DNARNA蛋白質淀粉脂肪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初步水解產物4種脫氧核苷酸4種核糖核苷酸多肽麥芽糖甘油和脂肪酸徹底水解產物脫氧核糖、含氮堿基和磷酸核糖、含氮堿基和磷酸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氧化分解CO2、H2O、尿素和磷酸鹽CO2、H2O和尿素CO2和水CO2和水題組三 核酸與蛋白質的關系5.(2019·遼寧沈陽重點高中聯(lián)合體期中)蛋白質和核酸是細胞重要的大分子物質,下列關于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和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二者主要在細胞核內合成,都能通過核孔出入細胞核B.二者都是線粒體、內質網和染色體重要的組成成分C.合成蛋白質需要核酸參與,合成核酸不需要蛋白質參與D.蛋白質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鍵中,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堿基中答案 D解析 蛋白質主要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合成,核酸主要在細胞核內合成,有些蛋白質能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mRNA等能通過核孔離開細胞核,但細胞核中的DNA不能通過核孔離開細胞核,A錯誤;二者都是線粒體和染色體重要的組成成分,但內質網的成分中不含核酸,B錯誤;合成蛋白質需要核酸參與,合成核酸需要蛋白質類的酶參與,C錯誤。21cnjy.com6.生物體內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如圖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代表生物大分子,①②③代表過程。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A.人體中單體b的種類有4種B.導致地球上生物多種多樣的根本原因是C的結構具有多樣性C.人類的白化病基因產生于圖中的①過程D.圖中A和C是組成染色體的主要成分答案 B解析 根據圖示可判斷,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質,①代表DNA復制,②代表轉錄,③代表翻譯,單體a代表脫氧核苷酸,單體b代表核糖核苷酸,單體c代表氨基酸。人體中單體b的種類有4種,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和鳥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確;導致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A(DNA)的結構具有多樣性,導致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C(蛋白質)的結構具有多樣性,B錯誤;人類的白化病基因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基因突變主要發(fā)生在DNA復制過程中,即圖中的①過程,C正確;組成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A(DNA)和C(蛋白質),D正確。分析此類問題要借助基因表達中遺傳信息的流動,明確DNA、RNA和蛋白質的關系:考點2 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1.細胞中的糖類(1)糖類的基本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質;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2)糖類的元素組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構成的。因為多數糖類分子中氫氧原子比例為2∶1,類似水分子,所以糖類又稱為碳水化合物。(3)糖類的種類和功能種類結構主要分布主要功能單糖五碳糖核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RNA的組成成分之一脫氧核糖DNA的組成成分之一六碳糖葡萄糖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植物細胞提供能量半乳糖動物細胞二糖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脫水縮合而成甘蔗、甜菜,大多數蔬菜、水果中能水解成單糖而供能麥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發(fā)芽的小麥等谷粒中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脫水縮合而成人和動物的乳汁中多糖淀粉由多個葡萄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玉米、小麥、水稻等的種子中,馬鈴薯、紅薯中等植物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纖維素植物細胞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糖原人和動物肝臟和肌肉中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4)還原糖:常見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合理即可)。蔗糖不屬于還原糖,蔗糖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試劑鑒定。[特別提醒] (1)單糖、二糖、多糖的劃分依據是能否水解及水解后產生單糖的多少。(2)單糖可不經消化直接被吸收,但二糖、多糖必須經消化后才能被吸收。(3)糖類并非都能提供能量。纖維素是組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核糖和脫氧核糖是組成核酸的成分,它們都不能提供能量。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4)不是所有糖都是甜的,如纖維素、淀粉不甜(淀粉水解成麥芽糖才會有甜味)。(5)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細胞的細胞壁不含纖維素,是由肽聚糖構成的。因此細胞壁能否被纖維素酶分解是區(qū)分植物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依據之一。【來源:21·世紀·教育·網】2.細胞中的脂質(1)特點①相對于糖類,脂質分子氧含量低,氫的含量高。②脂質分子結構差異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機溶劑。(2)種類和作用3.糖類與脂質的共性和特性以及二者的轉化(3)合成部位①②脂質:主要是內質網。(4)糖類與脂質的轉化:過量的糖類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4.能源物質的歸納1.(必修1P31問題思考)糖尿病人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僅僅是甜味食品,米飯和饅頭等主食都需定量攝取的原因是米飯、饅頭等主食中富含淀粉,淀粉經消化分解后生成葡萄糖,進而使血糖升高。www-2-1-cnjy-com2.(必修1P32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導致肥胖的原因是人過多地攝入脂肪類食物又缺少運動。過多的脂肪攝入除造成肥胖外,還會增加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臟的負擔。因此,脂肪類食物的攝入應適度。2-1-c-n-j-y3.(必修1P33與生活的聯(lián)系)①膽固醇在許多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②攝入過多的膽固醇,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積,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膽固醇類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的過量攝入。4.(必修1P33拓展題T1改編)等量的脂肪比糖類含能量多,卻不是生物體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質的原因是在生物細胞內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類的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氧氣,而糖類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條件下也可以在無氧條件下進行。5.(必修1P33拓展題T2改編)葡萄糖可以通過靜脈注射進入人體細胞,而蔗糖不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的原因是葡萄糖屬于單糖,可以直接進入細胞,因此可以口服也可以靜脈注射;蔗糖是二糖,必須經過消化作用分解成兩分子單糖后才能進入細胞,因此不能直接靜脈注射。21教育名師原創(chuàng)作品題組一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組成和功能1.(2018·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單糖可以被進一步水解為更簡單的化合物B.構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單體均為果糖C.細胞識別與糖蛋白中蛋白質有關,與糖鏈無關D.糖類是大多數植物體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答案 D解析 單糖是最簡單的糖類,不能水解為更簡單的化合物,A錯誤;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屬于多糖,它們的單體都是葡萄糖,B錯誤;細胞識別與細胞膜外側的糖蛋白有關,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質和多糖組成的,C錯誤;植物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通過葉綠體合成糖類等有機物,即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是糖類,且細胞壁的結構成分也是糖類,因此大多數植物體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類,D正確。2.(2018·江蘇高考)脂質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布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具有緩沖作用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紅細胞膜蛋白而導致溶血C.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D.膽固醇既是細胞膜的重要組分,又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答案 B解析 蛇毒中的磷脂酶具有專一性,只能催化磷脂分子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質水解,B錯誤。題組二 種子萌發(fā)與成熟過程相關物質及生理過程分析3.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果實中的貯藏物不斷代謝轉化,香蕉逐漸變甜。下圖表示香蕉采摘后的自然成熟過程中,兩種糖類的含量變化。相關分析不合理的是( )A.5~10天,淀粉的水解產物幾乎都被代謝消耗掉B.10~15天,淀粉水解產生的葡萄糖多于葡萄糖消耗C.20~25天,成熟的香蕉中含有的單糖只有葡萄糖D.乙烯在香蕉成熟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答案 C解析 據圖分析,在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5~10天,淀粉不斷轉變成葡萄糖,而葡萄糖的含量幾乎沒有變化,說明淀粉水解產生的葡萄糖幾乎都被代謝消耗了,A正確;10~15天,葡萄糖含量不斷上升,說明淀粉水解產生的葡萄糖多于葡萄糖消耗,B正確;20~25天,成熟的香蕉中含有的單糖有葡萄糖,但是不能說明只有葡萄糖,C錯誤;乙烯的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D正確。實驗3 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1.實驗原理(1)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2)鹽酸2.實驗步驟3.實驗材料的選擇(1)不能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做觀察DNA與RNA的分布的實驗,原因是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21·cn·jy·com(2)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作實驗材料的原因是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接近無色,而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含色素,會干擾實驗結果的觀察。1.(2019·河南許昌高三月考)堿性染料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且能把核仁染成紫紅色。通過染色實驗,可對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下列對于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基綠吡羅紅的作用有選擇性,只能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B.甲基綠吡羅紅的作用有選擇性,只能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紅色C.核仁能被甲基綠吡羅紅染成紫紅色,說明核仁中含有RNAD.代謝越旺盛的細胞中,核仁染色越淺答案 C解析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能使DNA呈現(xiàn)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xiàn)紅色,A、B錯誤;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的混合染液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核仁能被甲基綠吡羅紅染成紫紅色,說明核仁含有RNA,C正確;代謝越旺盛的細胞中核仁越大,染色越深,D錯誤。2.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染色時先用甲基綠染液,再用吡羅紅染液B.用8%的鹽酸目的之一是使DNA與蛋白質分離,使DNA水解C.酒精燈烘干載玻片,可迅速殺死細胞,防止細胞死亡時溶酶體對核酸的破壞D.用高倍顯微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呈綠色的染色體和呈紅色的RNA分子答案 C解析 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染色時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A錯誤;用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目的之一是使DNA與蛋白質分離,但不能使DNA水解,B錯誤;用高倍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呈綠色的細胞核和呈紅色的細胞質,D錯誤。(1)DNA和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強調“主要”而不能說“只”存在于細胞核或細胞質中。(2)緩水流沖洗目的:防止載玻片上的細胞被沖走。(3)幾種試劑在實驗中的作用①0.9%的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細胞正常形態(tài)。②蒸餾水:a.配制染色劑;b.沖洗載玻片。③甲基綠和吡羅紅染液:混合使用且現(xiàn)用現(xiàn)配。高考熱點突破1.(2019·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核酸和蛋白質的組成元素相同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應蛋白質的參與C.蛋白質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參與D.高溫會破壞蛋白質和核酸分子中的肽鍵答案 B解析 蛋白質除含有C、H、O、N外,大多數蛋白質還含有S,核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A錯誤;核酸的合成需要多種酶的參與,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B正確;蛋白質的分解通常需要蛋白酶的直接參與,蛋白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參與,C錯誤;肽鍵存在于蛋白質中的相鄰氨基酸之間,不存在于核酸分子中,D錯誤。2.(2019·海南高考)下列關于淀粉和纖維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淀粉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B.淀粉與纖維素中所含的元素不同C.分解淀粉與纖維素所需的酶不同D.纖維素是由果糖聚合而成的多糖答案 C解析 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A錯誤;淀粉和纖維素都由C、H、O組成,B錯誤;纖維素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D錯誤。3.(2017·海南高考)關于哺乳動物體內脂質與糖類的敘述,錯誤的是( )A.固醇在動物體內可轉化成性激素B.C、H、O、P是構成脂質和糖原的元素C.脂肪與糖原都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D.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分,也參與血脂運輸答案 B解析 糖原屬于糖類,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B錯誤;膽固醇是高等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分,也參與血脂運輸,D正確。4.(2017·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糖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還原糖,但元素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纖維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麥芽糖、乳糖都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產物之一,麥芽糖是纖維素的水解產物之一答案 B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屬于還原糖,元素組成相同,A錯誤;蔗糖屬于非還原糖,不能與斐林試劑反應,C錯誤;淀粉的初步水解產物是麥芽糖,徹底水解產物是葡萄糖,纖維素的初步水解產物是纖維二糖,徹底水解產物是葡萄糖,D錯誤。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2019·安徽滁州中學高三月考)核苷酸可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聚核苷酸鏈,與多肽一樣,脫水后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與下一個單體的糖相連。結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個重復出現(xiàn)的糖—磷酸主鏈(如圖),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所示化合物的組成元素只有C、H、O、NB.在合成該圖所示化合物時,需脫去5分子水,相對分子質量減少90C.在該圖所示化合物分子中,一個磷酸基團大多和兩個五碳糖相連D.圖中連接磷酸基團與五碳糖的化學鍵是磷酸二酯鍵,即DNA解旋酶作用的位點答案 C解析 核苷酸鏈的組成元素為C、H、O、N、P,合成該圖所示化合物需脫去4分子水,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4×18=72;DNA解旋酶作用于堿基對間的氫鍵,而不是磷酸二酯鍵。2.(2019·四川雙流中學高三月考)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核酸分子多樣性取決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數量和排列順序B.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核苷酸,沒有DNA的生物一定沒有細胞結構C.病毒與原核細胞一樣只含有一種核酸D.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都含有DNA答案 C解析 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核苷酸,沒有DNA的生物是RNA病毒,病毒無細胞結構,B正確;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原核細胞既有DNA又有RNA,C錯誤。3.以下關于核酸的敘述中,錯誤的有( )①甲流病毒由于無細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內核酸、核苷酸、堿基的種類分別為2、8、5 ③核酸徹底水解的產物有核苷酸、含氮堿基、五碳糖、磷酸 ④核酸有遺傳、變異、催化、調節(jié)、供能等作用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 甲流病毒無細胞結構,但含有核酸,①錯誤;乳酸菌內的核酸有DNA和RNA,則核苷酸有8種,堿基有5種,②正確;核酸徹底水解的產物有五碳糖、堿基和磷酸,③錯誤;核酸有遺傳、變異的功能,極少數RNA有催化作用,但無調節(jié)、供能作用,④錯誤,故選C。4.(2019·江西名校學術聯(lián)考一檢)蛋白質和核酸是細胞中的重要大分子物質,下列關于這兩種大分子物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A.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核酸的主要合成場所是細胞核B.核酸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的多樣性C.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既有蛋白質也有核酸D.蛋白質中的化學鍵只有肽鍵,核酸中只存在磷酸二酯鍵答案 D解析 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核酸主要在細胞核中合成,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核酸合成,A正確;蛋白質是基因表達的結果,其多樣性取決于核酸的多樣性,B正確;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含有蛋白質、DNA和RNA,C正確;蛋白質中除了肽鍵外,還可能有二硫鍵等,DNA中也不只有磷酸二酯鍵,D錯誤。2·1·c·n·j·y5.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操作順序以及將口腔上皮細胞放入8%的鹽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出處:21教育名師】①染色 ②水解 ③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細胞 ⑤觀察A.④①②③⑤;使細胞中的DNA水解成脫氧核苷酸B.④②①③⑤;使細胞中的物質全部水解C.④⑤①③②;利用鹽酸改變細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D.④③②①⑤;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答案 D解析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操作順序:④取口腔上皮細胞→③制作裝片→②用鹽酸水解→沖洗裝片→①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進行染色→⑤觀察;放入8%的鹽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6.關于糖分解代謝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經水解可產生葡萄糖和果糖B.乳汁中的乳糖經水解可產生葡萄糖和半乳糖C.發(fā)芽小麥種子中的麥芽糖經水解可產生果糖D.枯枝落葉中的纖維素經微生物分解可產生葡萄糖答案 C解析 一分子麥芽糖水解的產物是兩分子葡萄糖,C錯誤。7.關于脂質與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構成脂質和糖原的元素基本相同B.脂肪比相同質量的多糖徹底氧化產能多C.脂質與糖原都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D.脂質在核糖體、內質網及高爾基體上合成答案 B解析 脂質中磷脂的組成元素是C、H、O、N、P,而構成糖原的元素只有C、H、O3種元素,A錯誤;相同質量的脂肪中因含有較大比例的H,故徹底氧化后比糖類產能多,B正確;糖原是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但脂質的種類較多,功能也各不相同,例如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錯誤;脂質在內質網上合成,D錯誤。【來源:21cnjy.com】8.漢堡包是現(xiàn)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經成為暢銷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制作的原料有雞胸肉、面包、雞蛋、生菜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為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B.生菜中含有的纖維素能夠被人體吸收利用C.雞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D.雞蛋中含有的蛋白質可直接承擔人體的生命活動答案 C解析 淀粉是植物細胞中的多糖,是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A錯誤;纖維素屬于多糖,人體內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則一般不能為人所利用,B錯誤;糖原是動物細胞的多糖,是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C正確;雞蛋中的蛋白質被人體攝入后會通過消化作用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而并非原來的蛋白質,D錯誤。9.下列關于脂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及大豆種子中含量豐富B.脂肪組成元素只有C、H、O,且與糖類物質相比,C、H比例低,O比例較高C.膽固醇也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能夠有效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磷的吸收D.性激素可由性腺產生并分泌,可以促進生殖器官的發(fā)育,也是重要的儲能物質答案 A解析 細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質組成,磷脂在腦、卵細胞、肝臟和大豆種子中含量豐富,A正確;脂肪的C、H含量高,O比例低,B錯誤;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維生素D能有效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磷的吸收,C錯誤;性激素不能儲存能量,D錯誤。10.(2019·山西晉中平遙質檢)如圖是油菜種子在發(fā)育和萌發(fā)過程中,糖類和脂肪的變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版權所有:21教育】A.種子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轉變?yōu)橹荆N子需要的N增加B.種子萌發(fā)時,分解脂肪的脂肪酶活性較低C.質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儲存的能量多于糖儲存的能量D.種子萌發(fā)時脂肪轉變?yōu)榭扇苄蕴牵f明可溶性糖是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答案 C解析 由題圖可知,種子在發(fā)育過程中,可溶性糖轉變?yōu)橹荆镜慕M成元素是C、H、O,沒有N,所以種子需要的N不會增加,A錯誤;種子萌發(fā)時脂肪含量降低,說明脂肪酶活性較高,B錯誤;由于脂肪中的碳、氫比例高,所以質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儲存的能量多于糖,C正確;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不是可溶性糖,可溶性糖中的能量必須通過呼吸作用轉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D錯誤。11.下圖為糖類概念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某種單糖A為果糖,則物質①是蔗糖B.若③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則③是糖原C.若構成物質②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某種單糖A為核糖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則它可作為ATP的組成部分答案 C解析 若A為果糖,果糖+葡萄糖―→蔗糖,A正確;由單糖縮合而成的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是糖原,B正確;胸腺嘧啶只存在于DNA中,不存在于RNA中,構成DNA的五碳糖A為脫氧核糖,不是核糖,C錯誤;ATP脫去2個磷酸基團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正確。12.(2019·湖南永州市第一次模擬)下列關于生物體中化合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脂肪具有緩沖和減壓的作用,但過多的脂肪會增加內臟器官的負擔B.構成蛋白質、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單體在排列順序上都具有多樣性C.真核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都是線粒體和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D.蔗糖、乳糖和麥芽糖水解產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質中的性激素具有調節(jié)功能答案 B解析 構成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單體(基本單位)在排列順序上都具有多樣性,構成淀粉的單體為葡萄糖,在排列順序上不具有多樣性,B錯誤。二、非選擇題13.下圖表示與核酸有關的物質或結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寫對應的字母):(1)絕大多數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另一類核酸相比,在組成上的區(qū)別是后者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2)d含有氮元素,則在HIV內d共有________種,e共有________種。(3)f被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元素a有________。(4)用圖表示e的結構式________。答案 (1)f 脫氧核糖核酸(DNA) 尿嘧啶 核糖(2)4 4 (3)b、c、d C、H、O、N、P(4)解析 絕大多數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f]DNA;與RNA相比,在組成上的區(qū)別是RNA含有尿嘧啶和核糖。21·世紀教育網(2)d是含氮堿基,則在HIV(RNA病毒)內d共有4種,e(核糖核苷酸)共有4種。(3)f被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是b、c、d(磷酸、五碳糖、含氮堿基),而核酸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14.(2019·廣西柳州名校高三月考)如圖所示的圖解表示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a、b、d、e、f代表小分子,A、B、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原核細胞中共有________種。(2)若E是動物細胞中特有的儲能物質,則E是________,其在人體中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3)物質d是________,物質f是________,其在動植物細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體積小,被生物作為長期儲備能源的物質。(4)物質b的名稱是________,圖中的“?”是指________元素。若某種B分子由n個b(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m)形成的兩條鏈組成,則該B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大約為________。(5)如圖是兩個b組成的某物質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請補充完整:答案 (1)核苷酸 8 (2)糖原 肝臟細胞和肌肉 (3)雌性激素 脂肪 (4)氨基酸 N mn-18(n-2)(5)—CO—NH—解析 (1)物質a由C、H、O、N、P組成并且A是病毒的主要組成成分,所以a是核苷酸,原核細胞中有8種,組成RNA的4種和組成DNA的4種。(2)E是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若E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儲能物質,則E是肝糖原和肌糖原,主要儲存在肝臟細胞和肌肉細胞中。(3)物質d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發(fā)育,激發(fā)并維持雌性動物的第二性征,說明是雌性激素;因為物質f“在動植物細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體積小,被生物體作為長期儲備能源的物質”,所以是脂肪。(4)物質b是構成B的單體,而物質B和核糖都是病毒的主要組成成分,所以B是蛋白質,所以b是氨基酸,“?”指的是N元素。B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是mn-18(n-2)。(5)圖中缺少的是肽鍵,為—CO—NH—。15.紅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紅薯吃起來比土豆甜。為探究其原因,某興趣小組在溫度不同、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處于休眠期的紅薯塊根與土豆塊莖處理30min后測定還原糖的含量。結果如圖:(1)由圖中曲線可知,60℃時紅薯還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與紅薯相比,土豆不含還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確定土豆中不含還原糖的原因,請完成以下實驗;實驗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為還原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備選材料與用具:去掉淀粉與還原糖的紅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雙縮脲試劑A液,雙縮脲試劑B液,斐林試劑A液,斐林試制B液,蘇丹紅染液,質量分數為3%的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等。21教育網實驗步驟:第一步:取A、B兩支試管,在A試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mL,B試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還原糖的紅薯提取液2mL,________水浴保溫5min。第二步:向A、B兩支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溫至60℃的________________溶液,水浴保溫5min。第三步: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向A、B試管內各加入2mL。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能的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食用土豆時,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幾乎被小腸上皮細胞全部吸收,該吸收過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還原糖是酶促反應的產物,60℃是相關酶的最適溫度條件(2)土豆不含淀粉酶(3)②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第一步:60℃ 第二步:質量分數為3%的淀粉第三步:等量的斐林試劑A液和斐林試劑B液注入C試管混合均勻 把A、B試管放入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2min A試管內液體為藍色,B試管內液體為磚紅色(4)載體蛋白和能量(ATP)解析 (1)還原糖是酶促反應的產物,而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由圖中曲線可知,60℃時紅薯還原糖含量最高,故60℃是相關酶的最適溫度。(2)土豆中含有淀粉,卻不含還原糖,說明土豆不含能催化淀粉轉化為還原糖的淀粉酶。(3)由還原糖的鑒定實驗步驟舉一反三,可以得出相應的實驗步驟。(4)小腸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和能量的供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