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庵東實驗學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庵東實驗學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庵東實驗學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蕭山月考)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
C.沒有推翻封建君主專制 D.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
2.(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黑龍江設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工作站,計劃未來3年在東北推廣1500萬畝海水稻。閱讀該條新聞后,網友紛紛留言。其中不正確的是(  )
A.農業創新使我們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
B.海水稻的種植能有效利用當地生態資源
C.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同步富裕
D.海水稻為世界糧食危機提供了解決方案
3.下面的一組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4.(2020九上·柯橋月考)電視連續劇《潛伏》中主人公余則成有一句臺詞“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下列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這句臺詞的是(  )
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
5.(2019九上·慈溪期中)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請你幫他們審閱,看看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
D.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
6.(2019九上·慈溪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平津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 ④兩次鴉片戰爭——戊戌變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19九上·慈溪期中)83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事情的是(  )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 ②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面對絕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下列歷史事件有利于人類共同維護家園的是(  )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諾曼底登陸 ④慕尼黑會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9.(2019九上·慈溪期中)【回顧歷史往事,做善思公民】夜再黑,終會有曙光,路再長,終會有盡頭,20世紀初,中國革命終于看到了希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
材料二:南湖的這艘游船(如圖)并不紅,卻誕生了繼往開來的“紅船精神”;也不大,卻承載千均,它承載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希望,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開啟了跨世紀航程。
(1)材料一的這段話最能反映這場運動怎樣的性質?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兩個事件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10.(2019九上·慈溪期中)【了解歷史苦難,做奮進公民】
材料一:“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
——1942年4月28日,羅斯福發表“爐邊談話”
材料二:“我們各國不同的理想可以匯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團結一致地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
——羅斯福總統在二戰中的一次演講
材料三:“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維護和平與繁榮的適當作用。”
——1942年羅斯福時美國民眾的廣播演說
(1)你是如何理解“中國人民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
(2)列舉在二戰中“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的歷史事件兩例。
(3)請用雅爾塔會議上的相關內容來說明材料三中羅斯福總統的觀點。
(4)上述材料給我們有何啟示?
11.(2019九上·慈溪期中)【跟隨家鄉名人,做求知公民】家鄉慈溪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薈萃。中國第一位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1895-1931)就出生于慈溪一個成衣匠家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出生在19世紀末的楊賢江,自幼貧困,飽受屈辱,從小因為見解言論獨道被當地衙門地主欺壓。他特別景仰那些抗擊侵略、反對專制、爭取民族獨立、伸張人民權利的仁人志士,立志向他們學習。
材料二:1917年畢業后的楊賢江應聘到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大學前身)任職,工作之余,他開始了解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思想。1919年楊賢江參加五四運動,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他人生的重大轉折。
材料三: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悍然發動反革命政變,許多革命志士慘遭殺害。楊賢江名列蔣介石發布的通緝令中。他憤怒地揭發了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并預言這種反動力量是暫時的。
(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促使楊賢江先生立志向仁人志士學習的社會背景。
(2)根據材料二,楊賢江先生分別了解了哪些思想?你覺得哪種思想對他影響最大?請說出理由。
(3)請用史實證明楊賢江先生的預言,并說說其對當時和今天分別帶來什么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據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故A符合題意。這兩項不是題干的主旨,故排除B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故排除C。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影響的理解。
2.【答案】C
【知識點】雜交水稻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充分說明海水稻的種植能有效利用當地生態資源;農業創新使我們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海水稻為世界糧食危機提供了解決方案。
ABC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同步富裕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袁隆平“海水稻”的認識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進行分析,第一幅圖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等人指揮發動的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第二幅圖是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正式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三幅圖遵義會議的會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會議,實際上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一組圖片反映的事件都是發生在1927-1935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的相關知識。
4.【答案】A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突然襲擊。大敵當前,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北的重點進攻。所以說“有一種退卻叫勝利”。
A項轉戰陜北最能反映題干臺詞,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臺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5.【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ABC三項都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識記長征的相關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來到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①正確;平津戰役解放的是華北地區,解放東北全境的是遼沈戰役,②錯誤;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中國五四運動,③正確;兩次鴉片戰爭后,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走上向西方學習的道路,開始了洋務運動,④錯誤。
A項①③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7.【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長征勝利結束,保存了紅軍的主力,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最終得到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這兩件事都是發生在中國大西北的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①④與這兩件事件有關,②反映的是戊戌變法,③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渡江戰役。
C項①④暗含題干描述的兩件事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和西安事變的時間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
8.【答案】B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諾曼底登陸體現了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有利于人類共同維護家園,②③正確;薩拉熱窩事件是恐怖主義行為,導致一戰的爆發;慕尼黑會議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①④不符合共同維護家園的要求,錯誤。
B項②③有利于人類共同維護家園,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諾曼底登陸 ,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9.【答案】(1)性質: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2)中共一大的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3)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一些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共誕生的干部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知識點】五四運動;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既有反帝內容也有反封建內容,體現了五四運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
(2)根據材料二中的“南湖的這艘游船(如圖)并不紅,卻誕生了繼往開來的‘紅船精神’......”聯系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轉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畫舫上;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根據所學可知,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一些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共誕生的干部基礎;五四運動促進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共誕生準備了思想基礎。
故答案為:(1)性質: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2)中共一大的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3)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一些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共誕生的干部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共誕生準備了思想基礎。掌握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過程和意義。
10.【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①1942年,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開羅會議召開,美英中三國討論配合作戰等問題;③雅爾塔會議召開,蘇美英決定三國將共同擊敗德國;④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等。
(3)1945年,中國參與聯合國創建,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4)①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②以史為鑒;③積極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為了戰勝共同的敵人可以聯合起來等。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中國人民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強調的是中國抗戰開始的時間,以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意義。聯系所學,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
(2)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指的是二戰中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法抗法西斯侵略的史實,故聯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及其成立之后的相關史實作答,任舉一例即可。
(3)本題考查中國國際地位和外交,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三羅斯福的觀點是強調中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聯系所學,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中國參與了聯合國創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4)本題考查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要求具備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歸納,主要圍繞和平、 以史為鑒維護世界和平等得出相關認識,言之有理亦可。
故答案為:(1)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①1942年,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開羅會議召開,美英中三國討論配合作戰等問題;③雅爾塔會議召開,蘇美英決定三國將共同擊敗德國;④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等。
(3)1945年,中國參與聯合國創建,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4)①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②以史為鑒;③積極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為了戰勝共同的敵人可以聯合起來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的抗日戰爭、世界人民的聯合、二戰的性質、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以及準確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的抗日戰爭、世界人民的聯合、二戰的性質、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對戰爭的認識和世界人民的聯合的相關史實。
11.【答案】(1)內:清政府腐朽無能;外: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影響最大(1),理由: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而楊賢江先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當時的影響: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今天的影響:形成了現在的臺灣問題。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楊賢江出生在19世紀末,聯系所學,19世紀末清政府腐朽無能,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2)根據材料二中的“開始了解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思想“,聯系所學,楊賢江先生分別了解了民主共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根據材料二中的” 于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聯系所學,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影響最大,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3)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渡江戰役后,國民黨殘余軍隊敗退臺灣,兩岸形成了分離的局面,形成了現在的臺灣問題。
故答案為:(1)內:清政府腐朽無能;外: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影響最大(1),理由: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而楊賢江先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當時的影響: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今天的影響:形成了現在的臺灣問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慈溪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的經歷為切入點,綜合考查19世紀末的中國局勢,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 / 1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庵東實驗學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蕭山月考)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
C.沒有推翻封建君主專制 D.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據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故A符合題意。這兩項不是題干的主旨,故排除B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故排除C。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影響的理解。
2.(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黑龍江設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工作站,計劃未來3年在東北推廣1500萬畝海水稻。閱讀該條新聞后,網友紛紛留言。其中不正確的是(  )
A.農業創新使我們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
B.海水稻的種植能有效利用當地生態資源
C.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同步富裕
D.海水稻為世界糧食危機提供了解決方案
【答案】C
【知識點】雜交水稻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充分說明海水稻的種植能有效利用當地生態資源;農業創新使我們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海水稻為世界糧食危機提供了解決方案。
ABC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同步富裕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袁隆平“海水稻”的認識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下面的一組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進行分析,第一幅圖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等人指揮發動的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第二幅圖是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正式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三幅圖遵義會議的會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會議,實際上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一組圖片反映的事件都是發生在1927-1935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的相關知識。
4.(2020九上·柯橋月考)電視連續劇《潛伏》中主人公余則成有一句臺詞“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下列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這句臺詞的是(  )
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A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突然襲擊。大敵當前,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北的重點進攻。所以說“有一種退卻叫勝利”。
A項轉戰陜北最能反映題干臺詞,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臺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5.(2019九上·慈溪期中)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請你幫他們審閱,看看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
D.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ABC三項都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識記長征的相關史實。
6.(2019九上·慈溪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平津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 ④兩次鴉片戰爭——戊戌變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來到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①正確;平津戰役解放的是華北地區,解放東北全境的是遼沈戰役,②錯誤;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中國五四運動,③正確;兩次鴉片戰爭后,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走上向西方學習的道路,開始了洋務運動,④錯誤。
A項①③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7.(2019九上·慈溪期中)83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事情的是(  )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 ②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長征勝利結束,保存了紅軍的主力,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最終得到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這兩件事都是發生在中國大西北的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①④與這兩件事件有關,②反映的是戊戌變法,③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渡江戰役。
C項①④暗含題干描述的兩件事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和西安事變的時間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
8.(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面對絕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下列歷史事件有利于人類共同維護家園的是(  )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諾曼底登陸 ④慕尼黑會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諾曼底登陸體現了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有利于人類共同維護家園,②③正確;薩拉熱窩事件是恐怖主義行為,導致一戰的爆發;慕尼黑會議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①④不符合共同維護家園的要求,錯誤。
B項②③有利于人類共同維護家園,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諾曼底登陸 ,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二、非選擇題
9.(2019九上·慈溪期中)【回顧歷史往事,做善思公民】夜再黑,終會有曙光,路再長,終會有盡頭,20世紀初,中國革命終于看到了希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
材料二:南湖的這艘游船(如圖)并不紅,卻誕生了繼往開來的“紅船精神”;也不大,卻承載千均,它承載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希望,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開啟了跨世紀航程。
(1)材料一的這段話最能反映這場運動怎樣的性質?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兩個事件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答案】(1)性質: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2)中共一大的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3)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一些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共誕生的干部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知識點】五四運動;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既有反帝內容也有反封建內容,體現了五四運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
(2)根據材料二中的“南湖的這艘游船(如圖)并不紅,卻誕生了繼往開來的‘紅船精神’......”聯系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轉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畫舫上;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根據所學可知,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一些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共誕生的干部基礎;五四運動促進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共誕生準備了思想基礎。
故答案為:(1)性質: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2)中共一大的召開或中共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3)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一些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共誕生的干部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共誕生準備了思想基礎。掌握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過程和意義。
10.(2019九上·慈溪期中)【了解歷史苦難,做奮進公民】
材料一:“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
——1942年4月28日,羅斯福發表“爐邊談話”
材料二:“我們各國不同的理想可以匯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團結一致地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
——羅斯福總統在二戰中的一次演講
材料三:“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維護和平與繁榮的適當作用。”
——1942年羅斯福時美國民眾的廣播演說
(1)你是如何理解“中國人民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
(2)列舉在二戰中“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的歷史事件兩例。
(3)請用雅爾塔會議上的相關內容來說明材料三中羅斯福總統的觀點。
(4)上述材料給我們有何啟示?
【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①1942年,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開羅會議召開,美英中三國討論配合作戰等問題;③雅爾塔會議召開,蘇美英決定三國將共同擊敗德國;④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等。
(3)1945年,中國參與聯合國創建,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4)①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②以史為鑒;③積極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為了戰勝共同的敵人可以聯合起來等。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中國人民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強調的是中國抗戰開始的時間,以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意義。聯系所學,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
(2)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指的是二戰中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法抗法西斯侵略的史實,故聯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及其成立之后的相關史實作答,任舉一例即可。
(3)本題考查中國國際地位和外交,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三羅斯福的觀點是強調中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聯系所學,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中國參與了聯合國創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4)本題考查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要求具備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歸納,主要圍繞和平、 以史為鑒維護世界和平等得出相關認識,言之有理亦可。
故答案為:(1)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①1942年,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開羅會議召開,美英中三國討論配合作戰等問題;③雅爾塔會議召開,蘇美英決定三國將共同擊敗德國;④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等。
(3)1945年,中國參與聯合國創建,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4)①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②以史為鑒;③積極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為了戰勝共同的敵人可以聯合起來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的抗日戰爭、世界人民的聯合、二戰的性質、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以及準確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的抗日戰爭、世界人民的聯合、二戰的性質、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對戰爭的認識和世界人民的聯合的相關史實。
11.(2019九上·慈溪期中)【跟隨家鄉名人,做求知公民】家鄉慈溪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薈萃。中國第一位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1895-1931)就出生于慈溪一個成衣匠家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出生在19世紀末的楊賢江,自幼貧困,飽受屈辱,從小因為見解言論獨道被當地衙門地主欺壓。他特別景仰那些抗擊侵略、反對專制、爭取民族獨立、伸張人民權利的仁人志士,立志向他們學習。
材料二:1917年畢業后的楊賢江應聘到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大學前身)任職,工作之余,他開始了解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思想。1919年楊賢江參加五四運動,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他人生的重大轉折。
材料三: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悍然發動反革命政變,許多革命志士慘遭殺害。楊賢江名列蔣介石發布的通緝令中。他憤怒地揭發了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并預言這種反動力量是暫時的。
(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促使楊賢江先生立志向仁人志士學習的社會背景。
(2)根據材料二,楊賢江先生分別了解了哪些思想?你覺得哪種思想對他影響最大?請說出理由。
(3)請用史實證明楊賢江先生的預言,并說說其對當時和今天分別帶來什么影響。
【答案】(1)內:清政府腐朽無能;外: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影響最大(1),理由: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而楊賢江先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當時的影響: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今天的影響:形成了現在的臺灣問題。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楊賢江出生在19世紀末,聯系所學,19世紀末清政府腐朽無能,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2)根據材料二中的“開始了解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思想“,聯系所學,楊賢江先生分別了解了民主共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根據材料二中的” 于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聯系所學,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影響最大,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3)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渡江戰役后,國民黨殘余軍隊敗退臺灣,兩岸形成了分離的局面,形成了現在的臺灣問題。
故答案為:(1)內:清政府腐朽無能;外: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影響最大(1),理由: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而楊賢江先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當時的影響: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今天的影響:形成了現在的臺灣問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慈溪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的經歷為切入點,綜合考查19世紀末的中國局勢,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富裕县| 绥滨县| 平江县| 永善县| 石狮市| 全州县| 保康县| 三江| 桃源县| 临漳县| 西吉县| 吉隆县| 弥勒县| 广元市| 方城县| 青海省| 定襄县| 蓬莱市| 白玉县| 正镶白旗| 呼图壁县| 东宁县| 临安市| 梁平县| 米泉市| 临汾市| 收藏| 绥中县| 长宁区| 祁门县| 留坝县| 那曲县| 麻栗坡县| 长丰县| 来凤县| 陆丰市| 石林| 东至县| 额济纳旗|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