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新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學生活動手冊參考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新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學生活動手冊參考答案

資源簡介

2021新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學生活動手冊
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

1.1.有關光的思考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假設你的桌前放著一個紅蘋果,你的朋友把門關上,并把所有的燈都關閉,房間里完全黑暗了。房間沒有窗,門也沒有縫隙,沒有光能進入這個房間。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這個紅蘋果嗎?下面有三個選項供你參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選項。
A.我不能看到這個紅蘋果、無論我在這個房間待了多長時間。
B.當我在這個房間待了一段時間,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這個紅蘋果。
C.當我在這個房間待了一段時間,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這個紅蘋果的影子。
選出你認為最準確的一項,并說明理由。
黑暗中的紅蘋果
日期
我認為最準確的一項是:
A.我不能看到這個紅蘋果、無論我在這個房間待了多長時間。
我的理由是:
人的眼睛是通過接收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來判斷物體的。而在紅蘋果實驗中,房間是完全黑暗的,沒有任何光線進入房間,因此我們不能在這個房間里看到紅蘋果。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的活動記錄需要在課堂上完成。推測能否看見黑暗中的紅蘋果,做出選擇并進行解釋,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做實地觀察、體驗、描述、記錄。
1.2.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在光通過小孔的實驗中,我發現:
1.光直接穿過小孔時,在紙屏上:A.能夠看到光斑B.不能看到光斑
2.移動中間的一張卡紙,在紙屏上:A.能夠看到光斑B.不能看到光斑
光的傳播
實驗方法
光行進的路線
光直接穿過小孔
移動一張卡紙
你認為光是怎進行傳播的
光在空氣中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的活動記錄是對觀察實驗的解釋。教師需指導學生在實驗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真實完整地記錄實驗結果。記錄表需要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實驗和記錄,這是培養學生記錄習慣和記錄能力的重要手段。
1.4.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嗎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觀察光傳播過程中遇到透明物體或半透明物體時,傳播路線會發生什么變化。
觀察內容
我看到的現象
我的解釋
激光筆射出的光線透過空氣進入水中
斜射入水中的光會在水面發生折射現象,看上去像在水面處折斷一樣。
由于光的折射原理,光從空氣進入水中,光的傳播路線會發生變化。
鉛筆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鉛筆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在水面處看上去鉛筆像折斷一樣。
由于光的折射原理,光從空氣進入水中就是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它的傳播路線會發生改變。
調整觀察角度,使魚缸里的一條魚看上去是兩條
從方形魚缸的棱角處觀察魚缸里的魚,能夠使一條魚看上去變成兩條魚。
這是因為光的折射原理。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通過觀察,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手冊中。除了需要填寫觀察到的現象以外,還要畫出光行進的變化圖,這部分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與示范,指導學生如何畫出光折射的線路圖。
1.6.光的反射現象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1.觀察下面三幅圖,畫一畫光在鏡面上的反射路線。
●用一面小鏡子把陽光或手電筒發出的光反射到黑板上
●醫生戴著額鏡為病人做檢查
●汽車的后視鏡可以讓駕駛員看清車后面的情況
2.用手電筒發出的光照亮陰影里的玩具。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活動手冊的第一項內容是探索活動2的記錄以及相似情景的拓展,第二項內容是本課所學科學概念的挑戰活動。兩項內容都應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從課堂對光源的光線反射現象的觀察,到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再到照亮小球的挑戰活動,都緊緊圍繞一個目的,即幫助學生理解光的反射規律。建議教師帶領學生逐一進行分析,條件允許下可以實際操作后再進行填寫。
1.7.制作一個潛望鏡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用箭頭標出光的傳播路線,并解釋潛望鏡是怎樣工作的。
我的解釋:
潛望鏡中有同一方向放置的兩個平面鏡,代表光照射下的物體經過兩次反射后進入人的視野。潛望鏡主就是利用兩個反射鏡使物體的光線經兩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活動手冊要求畫出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并進行文字解釋。這個記錄貫穿在整個制作活動中。建議教師在制作潛望鏡前后,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光傳播路線的箭頭,制作前記錄的是學生的假設,制作后記錄的是真實的結果。在兩次記錄的對比下,填寫文字解釋,形成一次反思的過程。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1.地球的表面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寫出下面地形地貌的特點,并猜測主要形成原因。
地形地貌
觀察到的地形特點
猜測主要形成原因
彎曲的巖層
巖層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波狀彎曲。
地震,巖層受到擠壓
長白山天池
是一座休眠火山口,經過漫長年代積水成湖。
火山噴發形成
敦煌的雅丹地貌
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
風的作用
黃土高原上的溝壑
是一種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
水(降雨)的作用
黃河入海口的沙洲
是水流、波浪堆積作用形成的堆積地貌。
水的作用
河水流動速度減慢,泥沙沉積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活動手冊的內容是讓學生將觀察到的5種地形特點和形成原因的猜測記錄在表格中。可以用簡單的詞語進行記錄,表達清楚即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個表格制成班級記錄表的形式,在交流討論時將學生的觀點記錄、匯總,為后續的學習提供線索。后續的學習內容會對本課形成的猜測一一給予回答,意在引導學生逐漸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與認知。
2.2.地球的結構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1.寫出地球的內部結構名稱。
地球從地表到中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2.請將形成地殼的巖石種類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種類
典型巖石
巖漿巖
玄武巖、浮石、花崗巖
沉積巖
礫巖、砂巖、頁巖
變質巖
大理巖、板巖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活動手冊的兩項內容可以由教師提供相關資料,學生閱讀資料后完成。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制作一張抗震防災手抄報。
抗震防災小常識:
地震來臨如何避震:
1.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要在教師指揮下抱頭、閉眼,盡量蜷曲身體,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2.在行駛的電車內避震,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3.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4.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避震,應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隨身攜帶的物品擋在頭上。
強震過后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后,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墻,聽聽是否有幸存者聲音。
2.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并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4.地震是一瞬間發生的,任何人應先保存自己,再展開救助。先救易,后救難;先救近,后救遠。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相關知識,完成“抗震防災小常識”的宣傳海報,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互相補充、完善。
2.4.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1.在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中,每一種材料代表的是什么?
番茄醬模擬巖漿。
土豆泥模擬火山。
酒精燈模擬地球內部巨大能量。
2.寫出火山噴發的原因。
火山噴發的成因是由于地殼的不停運動。地球內部充滿熾熱的巖漿,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巖漿便會從薄弱的地方沖破地殼,噴涌而出,從而造成火山噴發。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活動手冊中,第一題要求學生將“火山噴發”實驗中的每一個材料代表什么標出來,幫助學生將模擬實驗與自然現象一一對應,使他們明確模擬實驗中每一步、每一個現象的意義,從而建構對火山噴發成因的理解。第二題,要求寫出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課學習的內容,檢驗自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2.5.風的作用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將你的認識填寫在下面的表格內。
對地表的改變
改變特點的比較

風蝕作用
地震
火山噴發

搬運作用
堆積作用
劇烈、迅速、巨大的,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對地球的表面產生巨大的影響。
劇烈、迅速、巨大的,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對地球的表面產生巨大的影響。
緩慢的,細小的,過程很漫長,但時間長了也會對地球表面產生很大的影響。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活動記錄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風對地表有哪些改變;另一方面是通過比較,找到地震、火山噴發與風力作用的不同特點。第一個內容的記錄可以在進行探索活動“了解更多風對地球表面的影響”時進行填寫。第二個內容是將外力作用與內力作用進行比較,對改變地球表面形態的兩種力量形成整體認識。
2.6.水的作用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將你的認識填寫在下面的表格內。
對地表的改變
改變特點的比較


侵蝕作用
地震和火山噴發


河流
侵蝕作用
沉積作用
劇烈的
迅速的
巨大的
緩慢的
細小的
漫長的
緩慢的
細小的
漫長的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活動手冊中,學生要將降雨、河流對地表的改變記錄在表格中。降雨對地表的改變要將模擬實驗中的相關現象記錄下來,而河流對地表的改變則需要根據圖片及文字資料的分析來記錄。除此之外,還要將“地震和火山噴發”“風”“水”三種因素對地表“改變特點的比較”記錄在表格中。這一項的填寫要在師生討論后,學生對各因素改變特點有了整體認知后再進行填寫。
2.7.總結我們的認識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地球表面及其變化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記錄在下面的框內。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知道影響地表變化的因素主要有4個,分別是地震、火山噴發、風、水的作用。
通過本次模擬實驗,我們可以發現植物對侵蝕是有影響的。沒有植被覆蓋的裸露的山地容易發生水土流失,使土地沙漠化。而有植被的土地被雨水侵蝕的影響較小。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象叫做侵蝕。
植物可以減輕侵蝕作用的危害,因此我們可以進行植樹造林活動,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活動手冊要求學生將他們對地形表面及其變化的新認識記錄下來,旨在引導學生自行梳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并且與原有知識結構進行融合和更新,形成關于地球表面及其變化新的認知結構。
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
3.1.時間在流逝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燃香時間記錄表
燃香的長度
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一整支
測量的時問
7分鐘
15分鐘
22分鐘
30分鐘
我的發現
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燒所花的時間基本相同。這說明在通常情況下,一炷香燃燒的時間都是均勻的。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活動手冊提供了研究燃香長度變化是否勻速的“燃香時間記錄表”這份記錄表與教科書提供的記錄表一樣。如果時間條件允許,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份記錄表。有些學生設計的記錄表可能會更好,比如每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等段燃香所需的時間可以設計成兩欄或三欄,以強調重復實驗的重要性。記錄表中時間的單位一般是秒。記錄表中“我的發現”一欄建議結合研討環節進行交流研討,并讓學生根據研討結果進行修正。
3.2.用水計量時間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水流速度記錄表
水流量
所需時間(秒)
推測時間(秒)
實際時間(秒)
50毫升
300
330
100毫開
600
620
150毫開
900
890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學生活動手冊提供的是“水流速度記錄表”,即本課最核心的探索活動“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時間是否一致”的記錄表。學生在填寫本記錄表時,應先進行預測并填寫預測值。學生一般會有兩種預測:一種認為水流量成倍增加,所需時間也是成倍增加;另一種認為水流量成倍增加,所需時間并不成倍增加。課堂內如果引發了兩派意見的爭論,則更有利于后面的實驗開展。表格中的“實際時間”限于篇幅只有一列,建議多增加兩列,以引導學生進行重復實驗。最后實驗數據記錄完成了,可以讓學生整理下實驗發現(這一欄也可以添加在記錄表中)。
3.3.我們的水鐘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自制水鐘的活動記錄表
設計方案
測試結果
改進方案
水流不均勻,有時快,有時慢。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活動手冊提供自制水鐘活動記錄表,分“設計方案”“測試結果”“改進方案”三部分。“設計方案”一欄,建議學生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填寫。水鐘的設計方案,首先是水鐘構造的示意圖(包括制作步驟),再輔以一定的文字說明。“測試結果”可以分幾欄,如自制水鐘測得的1分鐘的實際時間是鐘表的多少秒,自制水鐘測得的2分鐘的實際時間是鐘表的多少秒等。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計算自己的水鐘的誤差率,對自己的水鐘計時準確性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交流測試結果之后,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水鐘進行改進,并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在“改進方案”一欄。這一步也視課堂時間而定,盡量在課堂內完成,如果來不及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完成。
3.4.機械擺鐘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鐘擺和自制擺1分鐘擺動次數的記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鐘擺擺動次數
60次
60次
60次
自制擺擺動次數
52次
51次
54次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活動手冊提供了記錄表來記錄鐘擺和自制擺1分鐘擺動次數。該表可以分兩次記錄:第一次,在重復觀測鐘擺1分鐘擺動次數時記錄;第二次,在重復觀測自制擺1分鐘擺動次數時記錄。兩次觀測記錄之后,該表沒有要求學生填寫活動發現,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寫寫活動發現,但均需在根據觀測數據進行相應的交流研討后進行。
3.5.擺的快慢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1.不同質量的擺錘30秒擺動次數的記錄。
原來質量
兩倍質量
三倍質量
第一次
32次
31次
30次
第二次
31次
30次
31次
第三次
30次
32次
31次
我的發現
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質量沒有關系。
2.不同繩長的擺30秒擺動次數的記錄。



第一次
18
24
32次
第二次
19
22
31次
第三次
17
23
30次
我的發現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系。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學生活動手冊提供了兩份活動記錄分別是“不同質量的擺錘30秒擺動次數的記錄”和“不同繩長的擺30秒擺動次數的記錄”,分別研究“擺錘質量”“擺繩長度”對擺的快慢影響的記錄。其中一份記錄完成后,要組織學生對“我的發現”進行交流研討,及時梳理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認識。
3.6.制作鐘擺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1分鐘擺動次數記錄表
擺繩長度
擺動次數
第一次
5厘米
60次
第二次
10厘米
41次
第三次
15厘米
20次
我的發現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系。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學生活動手冊提供了“1分鐘擺動次數記錄表”,分別記錄擺繩長度和相應的擺動次數,記錄學生在調試自己的擺逼近鐘擺(1分鐘擺動60次)的試驗過程中的數據。記錄表只提供了三次調試的數據記錄空格,意味著學生盡量要在三次之內成功調試好自制的擺,使之1分鐘擺動次數接近60次。所以學生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更快地、更有效地調試出“鐘擺”,而不是一點點地加長(或縮短)擺繩長度。當然,如果學生理解了擺的等時性并能加以應用,他就會想到1分鐘擺動60次,就是10秒鐘擺動10次,那么在粗略實驗時,可以不計時1分鐘而只需計時10秒鐘即可。待正式測試時,再計時1分鐘,以使測量誤差更小。
3.7.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計時工具的比較記錄表
日昝
水鐘
擺鐘
手表
使用材料
石頭

金屬
石英
準確性
不準確
不太準確
比較準確
準確
計時原理
太陽下物體影子
變化的規律
水滴的
等時性原理
擺的
等時性原理
機械原理
方便程度
不方便
不太方便
比較方便
很方便
缺點
不太準確
比較笨重
晚上不好用
不太準確
要有人看守
要加水
比較笨重
攜帶不方便
造價昂貴
技術要求高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學生活動手冊提供了“計時工具的比較記錄表”,從“使用材料”“準確性”“計時原理”“方便程度”“缺陷”等方面來對比學生接觸或探究過的日晷、水鐘、擺鐘、手表等四種計時工具。該表格需在探索活動時讓學生填寫,并進行交流研討。對四種計時工具進行比較整理,可以讓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人類計時工具演變的大致過程,感受現實需求促使技術改進,技術改進又提高生活水平的技術與社會發展脈絡。交流四種計時工具的“計時原理”之后,要注意對它們計時原理的共性進行研討,這也是對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的什么規律?”這一問題的回答。
第四單元
健康生活
4.1.我們的身體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記錄你現在的體質信息。查看最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五年級學生的體質標準,看看自己是否達到了標準。
體質記錄表
五年級的你
體重指數(BM1)(千克/m?)
20.5
視力
左:4.7;右:4.8。
肺活量(毫升)
2280
50米跑(秒)
8.8
一分鐘跳繩(個)
123
一分鐘仰臥起坐(個)
41
討論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在記錄表中填寫討論結果。
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1.遺傳。
2.飲食習慣。
3.運動。
4.睡眠。
5.心理情緒和精神狀態。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體重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一個指標,通過身高和體重來反映。體重指數等于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身高與體重數據的收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計算自己的體重指數,評估自己身體形態的健康狀況。其他指標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也可以和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師聯合,組織學生進行體質檢測,收集相關信息。課堂上學生將收集的個人體質信息記錄到活動手冊中,并根據《國家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對自己的體質狀況進行判斷。之后,通過小組交流及班級交流,匯總小組內及全班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活動手冊列出了體質檢測表中的六項指標,學生可以在下面的空格處補充其他指標。
教師可以在班級匯總的基礎上,從學生存在的較普遍的健康問題(比如肥胖問題)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他們展開集體論證,分析引發健康問題的原因。之后,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相關內容的資料卡,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及小組討論,了解更多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因素。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網絡收集資料、提取信息,通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討論結果及時記錄在活動手冊中。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因素一般包括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睡眠時間、體育鍛煉、生存環境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記錄。
4.4.身體的“總指揮”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我們的腦都能做什么?把你知道的填人下面的記錄表中。
腦能做什么
1
大腦能夠幫我們學習、看書、記憶。
2
大腦能夠指揮我們怎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
大腦能夠指揮我們怎樣與別人交流。
4
大腦能夠指揮我們進行踢足球、打籃球、跳繩、跑步等各項體育運動。
5
大腦具有非常強大的記憶功能。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關于腦的功能,重點認識大腦、小腦和腦干的功能。教師最好能收集一些腦損傷的典型病例,引導學生理解腦的不同區域功能不同,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認知和生活體驗用具體事例說明。教學可以以小組討論和集體論證的組織方式進行。希望學生能形成以下認知:大腦控制著人體的大部分生命活動現象,如運動、語言、視覺、記憶、思維、情緒等;小腦具有協調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腦干負責人體許多基本生命活動,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環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記錄在活動手冊上。活動手冊限于篇幅只列出了5點,教師要指導學生記錄時不必拘泥于這幾點。
4.5.身體的“聯絡員”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神經系統?請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入記錄表中。
保護神經系統的方法
1
保持正確的坐姿,保護脊髓。
2
乘車時系好安全帶。
3
科學作息,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4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5
調整心理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活動手冊上要求記錄的內容是保護神經系統的方法。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后要求學生填寫。討論要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最好通過身邊的具體案例,提出保護神經系統的方法。腦和脊髓是中樞神經,腦在顱腔內、脊髓在脊椎的椎管中,保護腦和脊髓首先要保護顱骨和脊椎不受損害。小學生正處于骨骼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保持正確的坐姿,有利于脊椎的健康發育;坐汽車等要系好安全帶,防止發生意外時脊髓、大腦受損;做游戲時,要采用正確的姿勢、做好必要的防護;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此外眼、耳、鼻、舌等都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其中分布著大量的神經保護好這些感覺器官,就是保護我們的神經,使得人體能有效接受刺激,做出反應。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記錄活動手冊中給出了兩個樣例,列出了兩個空白,學生可自行添加,教師要啟發學生寫出更多的方法。最后,組織學生交流,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4.6.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當你感到壓力時,會怎么處理?把你的方法填入記錄表中。
管理壓力的方法
1
體育鍛煉。
2
找人傾訴。
3
科學作息,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4
聽音樂。
5
寫日記。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學生進行記錄之前,首先要引導學生梳理自己曾經有過和現在正在承受的壓力,描述面對壓力時的心理感受和身體反應,與同學分享壓力對自己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影響。通過交流研討,學生意識到長期處于壓力下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還會損害身體,充分認識到及時緩解壓力的重要性。
活動手冊中記錄的內容,可以是學生綜合大家的觀點抽象概括出的一些具體方法,比如鍛煉身體、聽音樂、深呼吸、傾訴、調整目標等,也可以是一篇學生對自己目前面臨的主要壓力以及實施的解決方法的生活日記。
4.7.制訂健康生活計劃
我的課堂活動記錄
日期
.
為自己設定一個健康目標,將你的計劃填入下表中。
健康行為計劃
健康目標
改掉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對健康的影響
使自己不再成為“小胖墩”,各項體育檢測項目都能達標。
我的計劃
戒掉暴飲暴食的習慣,每天加強鍛煉,科學作息。
計劃的執行效果
讓爸爸媽媽監督我,每個星期進行一次自我檢測。
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活動手冊要求學生記錄自己的健康行為計劃。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健康行動計劃用簡練的語言記錄在活動手冊中。鑒于手冊中所留空間有限,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計劃內容的特點,書寫在自己提前準備的紙張或卡片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創造性地設計符合實際、具有操作性的計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平度市| 阳城县| 全州县| 西吉县| 建瓯市| 平安县| 屏东县| 乐亭县| 巨鹿县| 凤冈县| 新津县| 平遥县| 定结县| 桦甸市| 香格里拉县| 抚远县| 兰坪| 余姚市| 巴楚县| 博野县| 昭通市| 阿勒泰市| 夹江县| 高清| 厦门市| 姜堰市| 莱阳市| 舞钢市| 罗山县| 宾阳县| 潮州市| 和顺县| 大理市| 潜江市| 南宫市| 松溪县| 韶山市| 工布江达县| 凌海市|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