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生物與非生物【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與討論,能說出蝸牛的形態結構。2.知道蝸牛具有視覺、嗅覺、觸覺,沒有聽覺。3.明白蝸牛對一定的刺激做出反應,知道蝸牛依靠感覺和足四處覓食等生活習性。4.說出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5.說出動物與植物的區別。【學習重點】培養觀察技能,并能對蝸牛的各個方面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且能選擇適合的問題進行探究;設計探究方案【學習難點】對簡單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導學】茫茫宇宙,人們至今知道只有我們的地球是生機勃勃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地球有這樣的生機呢【課前自學、課堂交流】1、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觀察與實驗。觀察與實驗更多的時候需要借助各種儀器和工具,本節課我們就要用到放大鏡,你會使用放大鏡嗎?請簡單的介紹下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課堂練習』練習使用放大鏡。2、放大鏡的作用是,用放大鏡觀察屬于觀察(填“直接”或“間接”)。3、猜一猜:請同學們來猜個謎語: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打一動物。小知識:蝸牛的生活習性: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溫暖、安靜的環境內,如果空氣濕度合適,除產卵時期以外,它都在空氣充足的地方休息和活動。如果空氣濕度過小,體內大量失水時,它便棲息于泥土中,蝸牛怕強光刺激,有明顯的趨暗習性,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里,屬于晝伏夜出的動物。它所能吃的東西特別多,如植物類、動物尸體、土壤中的殘枝敗葉等,甚至連土壤沙粒也能吃。蝸牛有特別的忍耐性,對冷、熱、饑、旱,都有較強的忍耐性。當在休眠狀態時,一般可達6個月之久的時間不吃不喝,有的甚至長達4年之久;蝸牛喜歡群居,特別是遇到不適環境的時候,它們會集成團生活在一起,相互保護。思考:我們要如何才能更快的找到蝸牛這種小動物呢?4、『課堂活動』觀察蝸牛借助放大鏡觀察蝸牛的結構,并指出眼、口、足、殼、觸角等部位。思考:蝸牛為什么要四處爬行呢?③小結:蝸牛有、、、等感覺,沒有覺。5、目前人類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沒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區別呢?請同學通過閱讀并給合生活體驗盡可能的多寫出幾點。6、列舉你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填在下表中。(越多越好,比一比)生物非生物7、『課堂討論』請同學們結合前面的學習,討論一下生物和非生物有主要有哪些區別,并填入下表中。生物非生物有嚴整的結構(由細胞組成)沒有嚴整的結構能進行新陳代謝(需要營養)不需要營養有應激性沒有應激性思考:那為什么生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呢,有什么目的嗎?8、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各種各樣的生物。請列舉幾種生物,并將它們分成植物和動物,填寫在下表中。植物動物你區分植物和動物的理由是什么?請將你的理由填入下表中。區分的理由植物動物是否需要吃東西能否自由快速運動植物與動物的最根本區別是【課堂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的收獲是:【當堂練習】1、下列屬于生物的是()A.恐龍化石B.珊瑚C.珊瑚蟲D鐘乳石2、植物的莖能向光生長,這說明植物具有()A.生長現象B.應激性C.繁殖功能D.呼吸功能3、不能區分動物和植物的是()A、能不能快速自由移動B、能否吃東西C、有無生命D、能否進行光合作用4、豬籠草:一種常綠半灌木,長有奇特的捕蟲葉能捕食小蟲,把其作為植物的主要依據是()A、動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不能B.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動物不能C.動物會動,植物不會動D.植物都是綠色的,動物不是綠色的5、法國某公司最近展出了他們的最新產品機器人Spyke。Spyke可以通過無線網絡由電腦進行控制,也可以遠程通過互聯網進行控制。它不僅會說話(通過內置的VoIP電話),而且可以四處觀察(通過內置的攝像頭),最重要的是,它還會自動補充能量(自動充電)。下列關于機器人的說法正確的是()A、機器人會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B、機器人不是生物C、機器人能進行新陳代謝D、構成機器人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課后反饋】通過本課的學習,我有什么收獲或困惑?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