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試題匯編(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漏選均不給分)(嘉興)1.右圖是《時代》周刊1972年2月6日的封面。作為史料,它直接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乒乓外交 B.中國重返聯合國 C.尼克松訪華 D.中美正式建交(嘉興)2.嘉興有一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它是江浙滬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通車后,平均每天通過車輛約3萬輛。從解決資源問題的角度看,這座橋( )①使運輸距離縮短而節約了資源 ②為治理錢塘江水污染提供機遇 ③加強了江浙滬地區的資源調配 ④擴展了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嘉興)3.2012年3月,嘉興市政府決定執行環保部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將PM2.5濃度納入檢測范圍,對城市空氣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說明( )①政府重視大氣環境的保護 ②嘉興致力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國家注重資源的開發利用 ④嘉興市政府立法解決環境問題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湖州)4.20世紀70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后與外國建交的又一高峰期,發生在該時期的外交事件有( )①中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②APEC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行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麗水)5.一部iPhone手機,美國公司提供創意,德日韓企業提供核心零件,中國富士康把它組裝起來。這說明經濟全球化( )A.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 B.能調控資金在全社會的配置C.能降低世界各地進口關稅水平 D.能根本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麗水)6.由于無序開采,我國稀土曾長期廉價供應全球市場,金子賣出了“白菜價”。為此,我們要( )①珍惜資源,避免掠奪性開采 ②尋找新資源,擴展資源的開發范圍③規范出口,保護優先的資源 ④跨區域調配,解決資源分布不均狀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溫州)7.1958年,為了完成不斷上升的生產指標(見圖5),全國各地出現了用各種土辦法大煉鋼鐵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了( )①國民經濟損失慘重②自然環境遭到破壞③高指標、浮夸風盛行④群眾武斗規模擴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溫州)8.如圖6所示,中國企業為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捍衛正當權益,應訴求于( )A.上海合作組織 B.聯合國 C.世界貿易組織 D.歐洲聯盟(寧波)9.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決定任命梁振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國務院任命,體現了( )A.香港行政事務由國務院決定 B.香港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C.中國政府擁有最高決定權 D.中國政府對香港行使主權(寧波)10.“公交車幾時到,手機一查就知道”。寧波“無線公交”最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項科學技術( )A.新材料技術 B.現代制造業技術 C.生物工程技術 D.計算機信息技術(紹興)11.2011年是周恩來總理逝世35周年。某校學生要編寫一期以“周恩來外交成就”為主題的黑板報,以下關于周恩來的活動與評價中,最適合這一主題的是( )A.深明大義——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B.顧全大局——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爭取和平——奔赴重慶參加國共談判D.高瞻遠矚——推動中美關系堅冰消融(紹興)12.1979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的“分地”與建國初期土地改革時的“分地”相比,兩者共同之處在于( ) ①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②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③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④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稀土素有“工業黃金”的美譽。作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的中國,長期被迫以低廉的價格賣出稀土,再以高價向發達國家購買開發稀土的專利和生產線。近年來.稀土開采中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促使中國加強了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的管理。為繼續享用中國廉價的稀土資源,2012年,美國、歐盟、日本以中國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為由向wT0提起貿易訴訟。據此回答第13—15題。(紹興)13. WT0的基本職能是( ) A.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B.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C.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實現世界貿易一體化 D.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推動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紹興)14.材料中中國的遭遇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 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 ②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沒有改變 ③國家間的資源爭奪必然會使國際和平蒙受陰影 ④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常使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紹興)15.中國要改變稀土生產受制于人的局面,從稀土生產大國轉變成強國,關鍵在于( ) A.堅持對外開放,引進先進技術 B.加強南南合作,擴大國際貿易 C.實行依法治國,規范市場秩序 D.實施科教興國,加強自主創新二、非選擇題:(嘉興)1.(11分)嘉興市某中學九年級(1)班學生開展了一次專題探究活動,收集到三則材料。材料一 1950年與1953年我國耕地分配圖材料二 “包字萬歲!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能富”,這是80年代初嘉興農村的宣傳標語。材料三 表2:新世紀、新成就(單位:億美元)年份項目2001年2010年注:2011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更大程度地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并憑借自己強大進口能力帶動貿易伙伴的經濟增長。出口貿易266115777.5進口貿易2435.513962.4外商對華直接投資468.81147.3我國對外直接投資70.92678(1)結合材料一,分析與其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的意義。材料二的標語是在中國共產黨哪次重要會議后提出的?(5分)(2)材料三中“新成就”的取得與我國加入哪個國際組織有關?加入該國際組織對中國經濟有什么積極影響?(4分)(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給本次探究活動取一個合適的標題。(2分)參考答案:(11分)(1)徹底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實現耕著有其田);農民分得了大量的土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臺。(進一步提高了對外開放的水平)(3)改革和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等(標題中須包含改革、開放兩個方面)(麗水)2.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小明為此進行了一次專題探究。(10分)第一站:走訪張大爺。張大爺回憶了上世紀50年代的經歷,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時,他歷經了從個體單干到合作生產,再到脫離實際的浮夸的歲月,對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不已。第二站:參觀成就展。小明發現1978年到1990年之間我國糧食總產量從30477萬噸增加到44624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從83.4元提高到686.3元,變化巨大;還了解到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發布了九個“一號文件”,糧食產量持續增長,農民生活越來越好。(1)第一站“合作生產”與“脫離實際的浮夸”各指當時我國農村發生了什么事件?(2分)(2)第二站數據變化表明農民生活實現了怎樣的歷史性跨越?這源于哪一體制的實行?(4分)(3)探究結束,請結合“兩站”見聞,幫助小明提兩條有利于我國農村發展的合理化建議。(4分)參考答案:(10分)(1)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大躍進運動。(2)從貧困到溫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必須立足基本國情,依靠政策扶持,深化農村改革等。(衢州)3.(8分)看圖表,回答問題。(1)圖中反映了什么問題?(2分)(2)結合材料,說說“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PM2.5的制造者”的理由。(2分)(3)利用圖表信息,完成表格:(4分)生活情景你的建議(觀點)你的理由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私家車①汽車尾氣是環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森林公園PM2.5均值低于鬧市區多植樹造林②我的體會:③參考答案:(8分)環境問題(或環境污染或大氣污染)。(2分)圖中得出: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因為灰霾天氣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從表中數據分析得出:人人是PM2.5的制造者。因為灰霾天氣的天數與汽車擁有量、原煤、汽油、柴油消耗量基本成正比。汽車排放的尾氣和原煤、汽油、柴油所燃燒產生的廢氣是形成灰霾天氣的罪魁禍首。(2分)①少開私家車,提倡低碳出行。(1分) ②森林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1分) ③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等。(2分)(答出兩點即給滿分)(溫州)4.(9分) 小蔡的家鄉有一座S水庫,是500萬溫州人的飲用水源地,被稱為“大水缸”。不 久前S水庫出現水質嚴重惡化的現象。為此,小蔡開展了以“大水缸的治理和保護”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 【查資料,找原因】位于水庫上游的H鎮,常住居民14000多人,鎮上沒有污水處理中心;生豬養殖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1700余家養殖戶大多沒有購置豬糞尿處理設備,其中有150家養殖場還位于臨近水源的禁養區。(1)造成“大水缸”水質嚴重惡化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3分) 【做調查,尋對策】當地政府要求150家位于禁養區的養殖戶于2012年6月底全部關停搬遷。為了解整治情況,小蔡進行了實地采訪; (2)依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具體分析上述做法的合理性。(6分)(提示:請寫出三點)參考答案:(9分)居民的生活污水、養殖場排放的污染物。依據材料,從保護環境、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共同富裕、可持續發展、政府工作宗旨等角度回答均可。如:政府啟動興建污水處理廠、農民購置污水處理設備的做法,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環境;農民生產有機肥、利用閑置山林發展生態農業等做法,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原則,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農民承接來料加工業務,有利于增加收入,實現共同富裕。(寧波)5.(8分)閱讀以下圖表,回答問題。(1)根據圖表一,說明我國大氣環境狀況及其變化特點。(2分)(2)從圖表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2分)(3)試分析說明圖表一與圖表二之間的聯系,并提出兩條改善大氣環境的建議。(4分)參考答案:(8分)(1)大氣(或廢氣)污染嚴重;污染程度正在逐步降低。(2分)(2)環保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環保資金占GDP比重不斷增加。(2分。如寫出“國家逐漸重視環境保護”等給1分。)(3)國家環境保護的投入較少,環境污染嚴重;隨著國家環保投資的增加,大氣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環境逐漸改善)。(2分)例如:加強空氣質量的監測;依靠科技開發清潔能源;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生產;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等。(2分。建議可行即可)(紹興)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繼采取嚴格的限電、限煤、限污染物排放和劃定18億畝耕地紅線這些調控措施后,2012年我國又出臺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了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用水效率、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的三條紅線。 (1)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政府近年來密集制定這些調控政策的必要性。(8分) 為響應國家號召。鼓勵居民節約用電,2012年5月浙江省召開了完善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政策的透明聽證會。由于會前已向社會公開了參會代表的聯系電話、精確到分的兩種電價調整方案,方便了人們了解電價構成、反映利益訴求。許多公眾紛紛參與,他們的要求、建議和代表提交的調查資料成為完善階梯電價政策的重要參考。 (2)請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透明聽證會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何重要意義。(4分)參考答案:(12分)(1)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這已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制定這 些調控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2)公眾、代表的要求和建議成為完善電價政策的參考,說明透明聽證會有利于推進政府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公開相關信息方便并吸引了公眾的參與.說明透明聽證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提高人們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臺州)7.(8分)九年級某班正在進行關于“人口?人手?”的辯論賽!請你一起參與。 (1)正反雙方共同認識到人口問題會影響哪些問題?(2分)(2)你支持哪一方觀點?并舉一實例加以說明。(2分)(3)請你談談教育對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重要作用。(4分)參考答案:(1)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發展問題。(答出兩個給2分)(2)支持正方觀點,例如:人口多了,對汽車的需求大,汽車產業飛速發展。 支持反方觀點,例如:人口多了,汽車也多,造成交通擁堵,尾氣污染環境。(所舉例子與觀點相一致均可給2分)(3)教育是培養的社會活動,能提高人口素質;②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