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一、選擇題1.“蓋國民黨現正從事于反抗帝國主義與軍閥,反抗不利于農夫、工人之特殊階段,以謀農夫、工人之解放”。實踐孫中山這一主張的歷史事件是()A.成立興中會B.創立同盟會C.武昌起義D.北伐戰爭2.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有()①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極大地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②“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當時人民的普遍愿望③“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④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聯合新的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民國十五年,有一支軍隊勢如破竹,席卷湖南,進入湖北,占領武漢,又沿長江東下,攻占江西首府。”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北伐戰爭B.井岡山會師C.紅軍長征D.南昌起義4.1927年1月,國民革命軍開入湖北漢口英租界,收回英租界。可見,北伐戰爭()A.實現了國共第一次合作B.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C.沉重打擊了列強勢力D.實現了統一全國的目標5.毛澤東著名的詩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抒發了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這首《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的陜北。毛澤東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國工農紅軍( )A.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B.粉碎了國民黨的五次“圍剿”C.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D.開赴抗日戰爭前線6.1927年,中國面臨的是最復雜的一個分岔路口,中國當時的選擇,決定了中國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中國。這主要是因為,這一年()A.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B.革命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C.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D.不得不戰略轉移,開始長征7.毛澤東曾說,由于他們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這表明中國共產黨人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戰爭的勝利B.十月革命的影響C.秋收起義的失敗D.國民黨右派的背叛8.朱德曾稱贊某段歷史“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與此詩相符合的史實是()A.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D.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9.給如圖所示內容歸納單元主題,最適合的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B近代化探索C.侵略與反抗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0.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生在武漢的史實有()①辛亥革命首義地②曾是國民政府所在地③八七會議召開地④人民軍隊誕生地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一位同學在查閱史料時發現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颶風”、“歡呼三賊罷官”、“打倒列強除軍閥”、“國旗為五色、民眾笑開顏”。以下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抗日戰爭B.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國共對峙、國共合作C.戊戌變法、五四運動、國共合作、中共誕生D.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辛亥革命1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構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條艱辛之路,這四條探索的道路雖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下面哪個選項是他們的相同點()A.都向西方學習???????B.都努力創辦軍事工業????????C.都在尋求變法維新?D.都接受“三民主義”二、非選擇題13.正確的理論指導是實踐得以成功的前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民報》發刊詞材料二:“故民族解放之斗爭,對于多數之民眾(?http:?/??/?www.?/?s?q=%E6%B0%91%E4%BC%9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運用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孫中山民族思想的內涵。(2)結合材料二,以史實說明孫中山的民族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了怎樣的發展。材料三:“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中共十七大報告(3)結合史實說明在20世紀20年代,初生的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取得了哪些成果?14、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的華誕。某校九年級同學結合已學的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出了一期主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的黑板報。現將部分板報內容摘錄如下:[應運而生]當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碎了“天朝之夢”時,無數仁人志士屢敗屢起,不懈探索奮斗,相繼走過了自救、維新、共和之路,但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期待著新的力量以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1)依據材料,結合相關歷史事件,概括在黨誕生之前中華民族已先后做了哪些道路的探索?這些探索的共同目標是什么?并用一句話概括材料的核心觀點。[人數變化]1927-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人數變化表(2)依據上圖,任選A-B、B-C、C-D三個時間段中的兩段,分析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的主要原因?(4分)[誕生成長]中共一大、漢口會議、遵義會議……(2)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綜合上述信息,探究中國共產黨戰勝困難,取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參考答案》1、選擇題:1-5:DBACC6-10:CDCAB11-12:DA2、非選擇題:13.(1)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壓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只給一分,要答內涵)(2)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大會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3)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在根據地創辦過程中,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14.(1)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器物以維護封建制度;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制度走資本主義道路;探索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2)A-B,人數減少的原因: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員;B-C人數增長的原因: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也可)C—D人數減少的原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從國情出發,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新道路,即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共產黨能直面錯誤,敢于糾錯五四運動和中共的誕生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