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實踐: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教材實驗的課標切入點1.通過學生的親身觀察,體會細胞質的流動這種生命現象。2.在觀察中,深層思考,提出問題。獲得直觀現象后,嘗試從結構及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葉綠體的形態、結構、分布與功能的適應。細胞器對細胞整體起的作用及受到的影響。實驗教學目標確立依據——課標:核心素養為宗旨、教學過程重實踐,內容:可操作性強、現象明顯。學情:關注生活、探索欲較強。確立教學目標:學生在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觀察細胞質的流動的實驗中,熟練掌握高倍鏡的使用方法、理解細胞質的流動時一種生命現象,利用實驗結果、深層思考,形成現象-問題-實驗-現象-分析-歸納-結論的科學思維。觀察實驗不流于獲得現象表面的熱鬧,在已有結果的基礎上,利用生命觀念進一步思考,做有思維深度的實驗課堂。實驗內容設計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不同植物葉片的葉綠體。(二)圍繞“觀察葉綠體的形態”、“觀察葉綠體的運動”、“觀察整體細胞”三個主題,提出問題,利用現象分析原因。教學過程設計課前準備:實驗材料:黑藻、蘆薈、綠籮、水藻球等葉片、洋蔥鱗片葉。利用臺燈光照,利用恒溫水浴鍋控制溫度。學生復習并熟練高倍鏡的使用。課堂實驗1.觀察葉綠體的形態。觀察不同細胞的葉綠體形態。利用歸納法得出結論: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或球形。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觀察葉片柵欄組織(接近上表皮)比海綿組織(接近下表皮)的細胞葉綠體多,海藻球根、莖、葉葉綠體含量不同,蘆薈下表皮葉綠體主要集中在包圍細胞,綜合上述實驗2,這種分布有什么好處?——與葉綠體的功能有關,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根部不進行,葉綠體在上表皮分布多,使得葉片能夠接受更充分地獲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2.觀察葉綠體的運動。觀察葉綠體的運動方向。影響葉綠體運動的因素A哪些因素可能影響葉綠體的運動速度?怎樣影響的?(光照?溫度?)強光下,葉綠體避光貼壁分布(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弱光下,充滿細胞(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原因?——以獲得更多的光。B這些因素除了能夠影響運動速度還能影響什么?(分布)這說明了什么?C有資料顯示:一般來說,上午10時到下午4時胞質環流速度較快,是觀察到最佳時間。猜測原因?3.觀察細胞整體葉綠體的運動速度可以作為衡量什么的指標?(細胞活性)你如何驗證你的猜想?(2)細胞失水前后觀察葉綠體的運動與分布——為質壁分離的學習做鋪墊。(3)細胞活性降低,葉綠體的形態、分布、功能都受到影響,這說明什么?——細胞器像一個獨立的小區室,其獨立有相對性,與其它細胞器共同組成的整體細胞生命起作用,也受到細胞整體完整性、活性的影響。(4)除了葉綠體,你還能看到細胞的什么結構?——液泡、細胞核等。——其它細胞結構的學習獲得直觀認知。反思與評價本實驗引導學生在簡單的實驗操作中,不停留在獲得觀察結果的表面,利用生命觀念深度思考,生成思維性強的實驗課。具體如下:觀察項目觀察方法學科素養葉綠體的形態材料的多樣利用不完全歸納法,體會葉綠體的形態大致相同。葉綠體的分布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分布不同的原因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分布多結構與功能觀。葉綠體的運動光照(臺燈控制)、溫度(恒溫水浴鍋控制)都可影響運動速度運動速度指標:很快、較快、較慢、很慢等,依據觀察估計。生物實驗變量的初步認知。整體細胞結構上:除了葉綠體還能觀察到的功能上:細胞(整體)活性(如細胞失水)與葉綠體(局部)的關系整體與局部關系的直觀認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