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文化與社會》復習學案一、文化的內涵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指點迷津】1.“文化”一詞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多義性。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與“文明”的含義相近。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受教育的程度, 如“學文化”、“文化課”等。文化生活中講的“文化”既不同于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2.文化生活中講的文化是指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但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我們正是從這些“物質活動”和“物質載體”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歷史上的和現實中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應用指導】1.用來區分社會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現象,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2.用于指導人們的文化生活,從而為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指導。3.用文化內涵的知識分析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和必要性。4.文化生活中涉及道德的內容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養。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1.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2.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深入理解】1.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思想文化上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要改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地位,不但要改變其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性質,而且要防止其思想文化成為他國和他民族的附庸。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當今時代,思想文化作為國家、民族獨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為明顯和突出。2.文化是軟國力,但其作用并不“軟”。一定的文化,對于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維持,對于一個國家的精神狀態和凝聚力,對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及其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現在人們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強調文化也是一種力量。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應用指導】1.比較中國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在文化方面的差距,正確認識我國當前文化發展的現狀。2.觀察書籍、報紙、電影電視中中西文化的差別,體會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3.結合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科技的發展和航天精神的發揚,說明文化的作用。【知識測評】A組一、最佳選擇題:1.下列活動屬于文化現象的有①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②參加學校運動會 ③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④購買蔬菜水果 ⑤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 ⑥合唱團、舞蹈隊、裝表演隊 ⑦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 ⑧某國議員競選(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2.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①西雙版納的植物王國 ②張家寨、九寨溝的自然風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 ④大汶口文化遺址 ⑤宗教活動、宗教教義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術 ⑦倫理道德觀念 ⑧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鄉鎮企業 ⑩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國家統治機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3.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大力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黨和國家之所以如此重視思想道德文化建設.這是因為①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影響②文化對社會發展及個人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③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④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15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B.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C.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產生影響D.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5.《人民日報》載文強調:“要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A.文化是一種社會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B.文化促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C.文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D.文化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6.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 舞動的北京)“直接明確地傳達著在中國人民和文化中世代傳承的無與倫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這啟示我們:①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文化的力量 ②必須認真繼承和大力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③精神力量比物質因素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今天都應得到弘揚和發展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二、綜合探究7.人們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天生的嗎 如何培養文化素養 答案1、C 2、C 3、C 4、B 5、D 6、B7、(1)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2)文化素養的培養,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培養公民的文化素養,國家要大力發展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為個人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作為公民個人,要努力學習,積極實踐,汲取文化營養以發展自己。B組1.思想文化同政治、經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雖然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所制約,但又對政治、經濟起反作用。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思想文化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這主要說明( )A.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C.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 D.一定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的影響2.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是因為( )A.思想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夠決定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C.只有先進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錯誤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經濟、政治為基礎3.以共建“信用長三角”為主題的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論壇”于200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會議發布了被稱為中國第一份區域性政府間“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長三角宣言》。長三角16個城市市政府之所以要聯合建設“信用長三角”,是因為①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能夠保證經濟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 ②國家要積極發展教育、技、文化事業 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④國家需要對國民經濟進行濟調節、市場監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說: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不僅需要用經濟的復興來建設物質文明,用政治的進步來建設政治文明,同時也需要用文化的發展來建設精神文明。因為,經濟和社會的復興需要文化的復興作為支持、動力和保證,如果沒有文化的復興,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據此回答4~5題。4.上述論斷集中闡述了( )A.經濟復興是民族復興的基礎 B.政治文明是民族復興的保證C.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靈魂 D.民族復興是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體,不可偏廢5.“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主要強調了( )A.經濟復興是民族復興的基礎 B.政治文明是民族復興的保證C.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靈魂 D.民族復興是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體二、綜合探究6.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據此,有人認為,經濟上去了,社會文化就發展,社會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請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