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以任務單形式驅動深度學習——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教學整體設計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度學習”的新課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深度學習強調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性和遷移性;同時能極大突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本節課以任務單形式,讓學生帶著任務閱讀課本,進行實驗,解決知識盲區,以達到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教學內容分析1.本節課對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形態特征進行介紹,通過圖片加深對兩類動物的結構的學習,對蚯蚓的學習則是通過實驗引導,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蚯蚓,了解蚯蚓適于其生活環境的結構特點,初步確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2.創造性教材處理:(1)以任務單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的學習,通過任務的闖關解答最終突破教學重難點,掌握相關知識,收獲相關技能。(2)運用小組合作,實驗探究,進行深度探究;3.教學亮點:(1)任務單形式的學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將知識灌輸轉化為自主探究,促進深度學習。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蛔蟲適于寄生生活的結構和生理特點;了解蛔蟲感染人體的途徑、對人體的危害以及預防蛔蟲感染的方法;掌握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聯系與構建)2.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適于穴居生活的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在了解其他環節動物的基礎上,理解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批判與質疑)3.初步確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關注動物的生活環境。(遷移與應用)過程與方法1.以蛔蟲的生活為主線,讓學生通過對蛔蟲的觀察,了解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通過對如何預防蛔蟲病的討論,滲透本課的德育目標,讓學生樹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思想。2.通過觀察蚯蚓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對觀察到的現象的分析與討論、對環節動物特征的概括,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介紹蛔蟲的生活史和蛔蟲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使學生理解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2.通過介紹蚯蚓適于穴居生活的特點,使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環節動物與其他動物的比較,進行生物進化觀點的教育。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蛔蟲適于寄生生活的結構和生理特點;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2.蚯蚓的形態、結構、生理特點以及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形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制作課件。2.準備活蚯蚓、糙紙、玻璃板、棉球等實驗材料和器材。學生準備查找資料,了解蛔蟲、蚯蚓的生活習性。教學流程教學過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導入一、線形動物二、環節動物課堂探究【導入】課件展示蛔蟲病圖片,并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蛔蟲病嗎?蛔蟲寄生在人體的哪一種器官?為什么兒童容易得蛔蟲???【質疑】蛔蟲的外部形態有什么特點?【再次質疑】蛔蟲營寄生生活,它有哪些內部結構與其生活方式相適應?【觀看并思考】觀看圖片,思考問題閱讀課本及圖片,梳理蛔蟲的外部形態特征【組內討論】對照課本,小組討論找到答案創設生動情境,設置巧妙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啟動學生思考(聯系與構建)【梳理小結】歸納總結蛔蟲營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結構特點:【追問】小組分享線形動物的結構特征【組織引導】【設疑】蚯蚓的生活環境如何?它又有哪些與之相適應的結構呢?【進行實驗驗證】各小組領取所需實驗器材,分組進行實驗驗證。【巡、看、記、導】【繼續組織觀察】組織小組進行蚯蚓的觸摸觀察,以及將蚯蚓置于糙紙板上運動進行觀察記錄。【組織評價】針對小組實驗,進行討論,分析蚯蚓適于土壤穴居生活的外部特點。【過渡】通過實驗觀察后,我們還發現蚯蚓的體表有粘液,粘液的作用又是什么?【歸納小結】總結蚯蚓適于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梳理小結】總結思考,完成學案梳理【小組分享、評價】各個小組代表分享總結線形動物的結構特征。【討論思考】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進行實驗驗證】進行實驗,完成任務一(觀察記錄蚯蚓的外部形態)【活動記錄單】每位同學通過學案記錄單,還原整個探究過程,并將相關現象規范作答,并得出實驗結論。【思考討論】分節讓運動更加靈活、敏捷。粘液在蚯蚓呼吸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歸納總結】1.以“拼圖”形式設計實驗,不僅有利于思維具體化,而且有利于解決課堂內難以提供過多儀器的困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批判與質疑)2.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科思維。(批判與質疑)3.將理論運用于實際,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提高解決化學知識的能力4.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記錄,給每位同學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批判與質疑)小結與遷移【遷移應用】學會遷移應用,由環節動物圖片歸納環節動物的典型特征,并從課本及與生活中的聯系,找出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獨立思考】學會總結環節動物的特征學會歸納總結,遷移應用的能力。(遷移與應用)課堂檢測限時訓練核對答案互評互講利用相關題型訓練讓學生感受中考氛圍。并對本節課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作業必做:訓練P3-4選做: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其他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特點,并調查其與人類的關系,撰寫500字小論文課后思考并獨立完成強化基礎鞏固應用能力提升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這節課的主要亮點有:1.以任務單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任務指引,有目的的完成任務,進而掌握知識。2.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及時巡視,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通過提示性問題進行引導自行糾錯。教師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讓學生始終保持深度的思考中。3.教學中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在趣味中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符合深度學習的機制:主動“探索”“發現”“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