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知識梳理聲音可以用高低(例如音符1聲音低5聲音高)、強、弱、刺耳、悅耳來描述。2.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住返運動,叫振動。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發出聲音,只有讓它振動才會產生聲音,如果停止振動聲音就會馬上停止。4.我們身上能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器官是聲帶。5.敲擊鼓面可以看到碎泡沫球在鼓面上跳動,說明鼓面是在振動。音叉被敲擊后接觸水面,水面產生波紋,濺起水花,說明音叉在振動。6.聲音可以向四面八方傳播。7.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這些介質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月球上沒有空氣,兩個人要交流必須使用無線電設備。8.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9.聲音在物質中的傳播效果:固體>液體>氣體10.在觀察比較“鼓膜”振動的實驗中:物體聲音能夠引起橡皮膜振動,距離越近振動越明顯,聲音越強振動越明顯。11.人的耳由外耳、中耳、內耳組成,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聽小骨,內耳包括耳蝸和聽覺神經。12.耳朵各個結構的作用:耳郭-----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遞聲波到中耳,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到內耳,耳蝸-----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聽覺神經------將聽覺信號傳遞到大腦。13.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與物體的振動幅度有關。物體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可用分貝儀測量,單位是分貝。14.用不同的力敲擊同一支音叉,重敲時發出的聲音強,輕敲時發出的聲音弱。15.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與物體的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聲音就越低。16.玻璃杯放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木棒敲擊,水放的越多,聲音越低;水放的越少,聲音越高。17.吹裝有水的瓶口時,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瓶中的水越多,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瓶中的水越少,空氣柱越長,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18.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等樂器是靠弦的振動來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19.相同材質的物體,越短、越細、越緊,彈撥或敲擊時,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越長、越粗、越松,彈撥或敲擊時,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20.制作小樂器時,應先畫出設計示意團,然后進行制作。自己制作的小樂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進一步做出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