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第一課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過關測試一、選擇題1.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締造者是A.馬克思B.恩格斯C.列寧D.斯大林【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締造者是列寧,因此D項正確,ABC項排除。故選D。2.下列關于列寧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領導了著名的十月革命B.實施新經濟政策C.倡導成立了蘇聯D.實行五年計劃【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年計劃是在斯大林執政時期推行的,因此D項錯誤,符合題意;十月革命、推行新經濟政策及成立蘇聯均是列寧的成就,A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3.在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以后,蘇俄進入了和平建設的時期,此時的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A.建立社會主義制度B.頒布新憲法C.恢復經濟D.開展外交工作【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經濟受到極大的打擊,給本來脆弱的俄國經濟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再經過三年的艱苦的國內戰爭,俄國經濟面臨巨大的考驗,所以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維埃政權面對的首要任務是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因此C項正確,ABD項排除。故選C。4.蘇維埃國家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時間是A.十月革命勝利后的1918年B.內戰結束后的1921年C.蘇聯成立時的1922年D.列寧逝世后的1924年【答案】B【解析】在蘇俄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進入到和平建設時期,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B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項。故選B。5.下列關于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逐步戰勝資本主義國家B.有利于鞏固工農聯盟C.是蘇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長期方針D.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經濟政策在斯大林執政后就被取代了,因此C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新經濟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有利于鞏固工農聯盟,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逐步戰勝資本主義國家,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ABD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6.蘇聯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的時間是A.1928年B.1933年C.1937年D.1945年【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要,自30年代初起,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到1937年,蘇聯全國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因此C項正確,ABD項排除。故選C。7.1928年后,蘇聯為實現工業化重點發展的是A.農業B.重工業C.輕工業D.商業【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努力奮斗,1928年—1933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因此B項正確,ACD項排除。故選B。8.標志著世界現代史開端的歷史事件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俄國十月革命C.工業革命D.俄國二月革命【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B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A項排除;工業革命及二月革命與題干無關,CD項排除。故選B。9.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托洛茨基旨在說明十月革命A.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B.促使俄國由專制走向民主C.為社會進步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D.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得俄國建立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紀元,故排除A,C符合題意;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十月革命打擊帝國主義統治的信息,排除D。故選C。10.對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的某種政治經濟模式,有學者認為:從富國強兵的角度來說,成績是輝煌的,但從社會的全面發展來說,是不成功的。該模式是指()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羅斯福新政【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的某種政治經濟模式”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的領導人是斯大林,他在經濟上實行兩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政治上頒布了1936年新憲法,建立了斯大林模式,這一模式在剛建立初期取得了驚人的效果,使蘇聯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但后來這一模式僵化,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符合題干的“從富國強兵的角度來說,成績是輝煌的,但從社會的全面發展來說,是不成功的”的內容,C符合題意;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1921年之前實行,A排除;新經濟政策與“但從社會的全面發展來說,是不成功的”不符,B排除;羅斯福新政是在美國實行,D排除。故選擇C。11.蘇聯由原來的逐步實現農業集體化,轉變為“農業全盤集體化”,這一變化造成了()A.城市人口的增長B.糧食產量迅猛增加C.輕工業的緩慢發展D.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蘇聯為適應工業化的需要,推行農業全盤集體化,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選D;農業全盤集體化與城市人口增長無關,故排除A;農業全盤集體化之后,蘇聯糧食產量并未迅猛增加,故排除B;輕工業的緩慢發展,與題干無關,故排除C。12.蘇俄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向與布爾什維克為敵的美國資本家福特在蘇俄建成了汽車制造廠,并成為他最滿意的生意。當時蘇俄的最高領導人應是()A.馬克思B.恩格斯C.列寧D.斯大林【答案】C【解析】依據美國資本家福特在蘇俄建成了汽車制造廠可知蘇俄允許外資企業在蘇發展。結合課本所學,1921年,蘇俄在列寧的領導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利用外國資本發展蘇俄經濟,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條件。C正確;馬克思、恩格斯都是無產階級思想家,不是蘇俄領導人。AB錯誤;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場經濟,D錯誤。綜上故選C。13.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這表明斯大林模式()A.實行指導性的計劃管理B.完全排斥市場調節C.優先發展重工業D.導致生活物資短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和理解。根據所學知識,斯大林模式一般指蘇聯模式。蘇聯模式是蘇維埃時期蘇聯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種組織體系和思想體系。這一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蘇聯領導集團在對該模式進行改革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偏差,這最終導致了蘇聯社會制度的轉軌。這一模式完全排斥市場調節,B說法正確;ACD與現實情況不符,說法錯誤;故選B。14.1953年2月14日,我國曾發行了標題為《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的郵票,但很快就被緊急收回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十月革命后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B.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C.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D.十月革命時蘇聯還沒有成立【答案】D【解析】1917年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當時正式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D項十月革命時蘇聯還沒有成立可能是郵票被緊急收回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ABC三項都不是郵票被緊急收回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如下題表是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一組數據。由此可見()A.實際完成數額與預期相差甚遠B.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失調C.工業產品質量好、種類多D.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答案】A【解析】跟據題干圖表信息可知,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實際完成數額與預期相差甚遠,農業產值下降,生鐵產量沒有完成預定數額。A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失;工業產品質量好、種類多;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故排除BCD項。故選A。二、非選擇題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土地私有權永遠廢除:一切土地,不論是國家的,地主的或農民的,一律無償的取消其原主的所有權,成為全民財產并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材料二蘇維埃和工農政府向一切交戰國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議,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約進行談判,立即實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別國領土,不強迫合并別的民族),不賠款的和平。請回答:(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你判斷的根據是什么?材料一的內容說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當時蘇維埃政府對戰爭采取了什么態度?這什么采取這種態度?【答案】(1)《土地法令》;廢除土地私有,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說明了蘇維埃政權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代表工人士兵等無產階級的利益。(2)蘇維埃政府反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給參戰各國及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蘇維埃政權維護俄國工人士兵等無產階級的利益,因此決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1)《土地法令》是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府關于土地問題的第一個立法文件。土地法令宣布廢除土地私有制,確定土地、礦藏、森林、水流等為國家所有,沒收地主、皇室、寺院、教堂的土地,連同一切附屬物,一律交給鄉土地委員會和縣農民代表蘇維埃支配。它的頒行,使剛成立的蘇維埃國家奠定了土地國有化的基礎。由材料“土地私有權永遠廢除:一切土地,不論是國家的,地主的或農民的,一律無償的取消其原主的所有權,成為全民財產并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可知指《土地法令》。從所有制而言,《土地法令》廢除土地私有,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說明了蘇維埃政權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2)由材料“立即實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別國領土,不強迫合并別的民族),不賠款的和平”,說明當時蘇維埃政府反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蘇維埃政權維護俄國工人士兵等無產階級的利益,因此決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的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為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毛澤東《論十大關系》請回答:(1)根據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說的是蘇聯什么事情?(2)毛澤東評價“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的依據是什么?(3)中國也曾出現過“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的事件,它是什么?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的?【答案】(1)農業集體化。(2)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一些地方甚至把農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歸公有,富農階級成了集體化過程中的打擊和消滅對象。(3)“大躍進”運動。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農業生產有所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進傾向。【解析】(1)由材料“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的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集合所學,斯大林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的要求,實行農業集體化,將個體小農私有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大集體經濟。蘇聯農業集體化消滅了富農階級,為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現的強迫命令現象,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和后果。(2)結合所學,在蘇聯農業集體化過程中,出現的強迫命令現象,違背了農民的意愿;采用一刀切的形式,甚至把農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歸公有;采用階級斗爭的形式,工作過粗,富農階級成了集體化過程中的打擊和消滅對象。(3)結合所學,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規模。當時,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完成,農業生產有所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經濟形勢的好轉沖昏了頭腦。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第一課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過關測試一、選擇題1.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締造者是A.馬克思B.恩格斯C.列寧D.斯大林2.下列關于列寧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領導了著名的十月革命B.實施新經濟政策C.倡導成立了蘇聯D.實行五年計劃3.在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以后,蘇俄進入了和平建設的時期,此時的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A.建立社會主義制度B.頒布新憲法C.恢復經濟D.開展外交工作4.蘇維埃國家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時間是A.十月革命勝利后的1918年B.內戰結束后的1921年C.蘇聯成立時的1922年D.列寧逝世后的1924年5.下列關于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逐步戰勝資本主義國家B.有利于鞏固工農聯盟C.是蘇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長期方針D.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6.蘇聯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的時間是A.1928年B.1933年C.1937年D.1945年7.1928年后,蘇聯為實現工業化重點發展的是A.農業B.重工業C.輕工業D.商業8.標志著世界現代史開端的歷史事件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俄國十月革命C.工業革命D.俄國二月革命9.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托洛茨基旨在說明十月革命A.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B.促使俄國由專制走向民主C.為社會進步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D.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10.對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的某種政治經濟模式,有學者認為:從富國強兵的角度來說,成績是輝煌的,但從社會的全面發展來說,是不成功的。該模式是指()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羅斯福新政11.蘇聯由原來的逐步實現農業集體化,轉變為“農業全盤集體化”,這一變化造成了()A.城市人口的增長B.糧食產量迅猛增加C.輕工業的緩慢發展D.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12.蘇俄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向與布爾什維克為敵的美國資本家福特在蘇俄建成了汽車制造廠,并成為他最滿意的生意。當時蘇俄的最高領導人應是()A.馬克思B.恩格斯C.列寧D.斯大林13.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工廠”,而企業只是這座“大工廠”中的一個“生產車間”……甚至“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這表明斯大林模式()A.實行指導性的計劃管理B.完全排斥市場調節C.優先發展重工業D.導致生活物資短缺14.1953年2月14日,我國曾發行了標題為《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的郵票,但很快就被緊急收回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十月革命后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B.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C.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D.十月革命時蘇聯還沒有成立15.如下題表是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一組數據。由此可見()A.實際完成數額與預期相差甚遠B.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失調C.工業產品質量好、種類多D.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二、非選擇題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土地私有權永遠廢除:一切土地,不論是國家的,地主的或農民的,一律無償的取消其原主的所有權,成為全民財產并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材料二蘇維埃和工農政府向一切交戰國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議,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約進行談判,立即實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別國領土,不強迫合并別的民族),不賠款的和平。請回答:(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你判斷的根據是什么?材料一的內容說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當時蘇維埃政府對戰爭采取了什么態度?這什么采取這種態度?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的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為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毛澤東《論十大關系》請回答:(1)根據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說的是蘇聯什么事情?(2)毛澤東評價“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的依據是什么?(3)中國也曾出現過“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的事件,它是什么?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 過關測試(原卷版).doc 2.1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 過關測試(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