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2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過關測試(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2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過關測試(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過關測試
一、選擇題
1.20世紀80年代,走出國門的中國人發現,泰國至少領先中國30年;30年后,中國人再次發現,泰國已至少落后中國上海20年.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中、泰兩國社會制度不同
B.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C.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D.科技革命的推動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20世紀80年代”、“30年后”,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80年代起由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經過30年大發展,我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B項正確;社會制度不能成為變化的原因,30年前后兩國的社會制度一直都沒變,排除A項;科教興國戰略不能成為主要原因,因為各國都在努力發展科技教育。排除C項;科技的革命的推動不是導致材料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泰國也在享受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項。故選B項。
2.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指導思想,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這次大會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面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和所學知識可知,這里評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我國的改革開放從此拉開序幕,D項正確;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與“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不符,排除B項;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我國的主要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這個轉變始于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
C.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答案】D
【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D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A項;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BC項。故選D項。
4.如下圖,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的這篇文章直接針對的是(

A.人民公社化運動???
B.“二月逆流”??
C.“反擊右傾翻案風”
D.“兩個凡是”的方針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1978年5月,針對文化大革命后的“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思想界展開了關于真理的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推動了思想解放,選項D符合題意;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出現的嚴重失誤,排除A;“二月逆流”和“反擊右傾翻案風”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事件,排除BC。故選D。
5.“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
A.實現共同富裕
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C.基本實現現代化
D.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我國發展目標的認識。ABCD:依據教材知識,我國到2050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故ABC不符合題意;D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
6.重大歷史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事件上與影響的搭配,正確的有
①提出“兩個凡是”方針——揭開了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序幕
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③中國重返聯合國——我國在此后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鄧小平南方談話——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擴大了農民生產自主權,促進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②正確;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對中國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④正確。C正確;提出“兩個凡是”方針是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原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揭開了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序幕。①錯誤;1949年新中國成立就提出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重返聯合國是在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③錯誤。因此ABD錯誤。綜上故選C。
7.2020年10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40年來她書寫了精彩的“深圳故事",創造了發展的“深圳奇跡”,塑造了嶄新的“深圳形象”。這揭示的道理是
①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②改革開放是推動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
③改革開放是民族進步之魂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改革開放。①④: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書寫了精彩的“深圳故事",創造了發展的“深圳奇跡”,這說明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①④正確;②③: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
的靈魂,是推動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③錯誤;故本題選D。
8.下圖為1978至1986年中國外貿増長情況圖,出現圖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實行對外開放
B.推廣包干到戶
C.實施科教興國
D.加入世貿組織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A正確;B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有關,排除;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C排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D排除。故選A。
9.1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30年改革進程標志性的分水嶺。“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B.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C.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
D.形成了全面立體的開放格局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到新的階段,故C項正確;A項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排除;B項是2001年,排除;此時還沒有形成全面立體的開放格局,排除D。故選擇C。
10.下圖中屬于我國開放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我國開放了十四個沿海城市。它們是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①④是指福州和北海。因此C正確;②③是指廈門和深圳,它們是經濟特區,因此ABD錯誤。綜上故選C。
11.1980年10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轉福建省政府《關于廈門經濟特區選址的報告》,同意在廈門島西北部的湖里地區劃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置廈門經濟特區。1984年,全國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公司成立。同年,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錄像帶生產企業——廈門磁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這則材料說明經濟特區在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處于
A.龍頭地位
B.主體地位
C.中心地位
D.領導地位
【答案】A
【解析】概括材料“設置廈門經濟特區……廈門磁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可知,建立廈門經濟特區之后我國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和首家中外合資企業都在廈門建立。由此可知,經濟特區是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匯總處于龍頭地位。A正確;主體地位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即所占比重較大或重要程度較高。到1984年我國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卻建立了十四個沿海城市。因此經濟特區不是主體。B錯誤;材料沒有對比經濟特區與其他對外開放組成,因此不能說明其中心地位和領導地位。CD錯誤。綜上故選A。
12.春聯是我國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貼春聯是我國民間過春節的一項重要內容,常用以抒發人們對生活的贊美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這樣一副對聯:“借新賬還舊賬賬賬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夠。”橫批:“已經過去”。這副對聯說明了
A.對過去豐衣足食生活的懷念
B.舊中國農民悲慘的生活已成過去
C.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后的喜悅心情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得人心
【答案】D
【解析】概括材料可知,1979年之前人民“借新賬還舊賬賬賬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夠。”生活困難。橫坡“已經過去”說明1979年之后人民經濟生活得到重要改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9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D正確;上下聯說明過去經濟困難而不是豐衣足食。A錯誤;1979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不屬于舊中國時期。B錯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將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民使用。農民沒有土地所有權。C錯誤。綜上故選D。
13.“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擴大市場的作用,也要看到市場的弱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這是中共哪個會議的什么決策?(

A.中共八大:制定第二個五年計劃
B.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
C.中共十三大:確立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D.中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
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擴大市場的作用,也要看到市場的弱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中共十四大做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選項D符合題意;ABC項與材料反映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無關,排除。故選擇D。
14.如下圖是某同學搜集的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口號或標語,根據所學A處的內容應該(

A.走合作化道路
B.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中A處所對應的時間1978年,以及之后發生的事件“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可知該口號或標語提出于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故C符合題意;“走合作化道路”應該是在三大改造時期,即1953年到1956年期間提出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應是文革時期的口號,1966——1976年之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
1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被確定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進一步推進中國式體制改革實踐,即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由此可見,“中國式體制”指的是(

A.國有企業改革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經濟特區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即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可知“中國式體制”指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選項B符合題意;1985年,我國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圍繞所有制結構、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進行改革,A排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C排除;建立經濟特區,目的是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D排除。故選B。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79年,鄧小平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
材料二: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1)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2)你認為材料二中鄧小平倡導的“深圳精神”的實質是什么?
【答案】(1)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2)敢闖敢干、勇于探索。
【解析】(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1980年,我國正式確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共設置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被稱為對外開放的窗口,采取多種形式,吸收外資,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擴大對外貿易。
(2)依據材料二“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可見鄧小平倡導的深圳精神的實質是開拓創新、敢闖敢干、勇于進取。
17.學黨史,悟智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更好地學習黨的光輝歷程,某同學以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繪制了年代尺。
(1)請將年代尺中①②處信息填寫完整,并指出兩者有何共同章義
材料二
(2)指出從圖一到圖三,黨的不同政策使農村在土地所有權或經營權上發生的變化。試分析發生變化的客觀原因。
(3)通過上述黨史知識的學習:你認為黨能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措施源于怎樣的歷史智慧?
【答案】(1)遵義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共同意義:從實際出發,糾正了“左傾”錯誤;偉大轉折,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走上正確道路;產生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核心。
(2)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土地所有權由農民個體私有到農民集體公有。原因:農民個體經濟分落后,很難發展大生產,農產品無法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實行農業合作化運動;圖二三的變化:土地使用權發生變化。原因: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實行家庭聯包責任制。
(3)善于學習,立足國情;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解析】(1)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兩者的共同意義,可以從糾正錯誤、偉大轉折和領導集體核心等角度作答。
(2)圖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圖二反映的是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圖三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圖一到圖二的變化體現在土地所有權,原因要結合小農經濟的弊端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需要。圖一到圖二的變化體現在土地使用權,原因要結合人民公社化的弊端。
(3)本題設問開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從立足國情、人民利益和民族復興等角度歸納。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過關測試
一、選擇題
1.20世紀80年代,走出國門的中國人發現,泰國至少領先中國30年;30年后,中國人再次發現,泰國已至少落后中國上海20年.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中、泰兩國社會制度不同
B.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C.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D.科技革命的推動
2.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指導思想,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這次大會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這個轉變始于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
C.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4.如下圖,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的這篇文章直接針對的是(

A.人民公社化運動???
B.“二月逆流”??
C.“反擊右傾翻案風”
D.“兩個凡是”的方針
5.“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
A.實現共同富裕
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C.基本實現現代化
D.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6.重大歷史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事件上與影響的搭配,正確的有
①提出“兩個凡是”方針——揭開了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序幕
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③中國重返聯合國——我國在此后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鄧小平南方談話——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0年10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40年來她書寫了精彩的“深圳故事",創造了發展的“深圳奇跡”,塑造了嶄新的“深圳形象”。這揭示的道理是
①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②改革開放是推動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
③改革開放是民族進步之魂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圖為1978至1986年中國外貿増長情況圖,出現圖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實行對外開放
B.推廣包干到戶
C.實施科教興國
D.加入世貿組織
9.1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30年改革進程標志性的分水嶺。“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B.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C.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
D.形成了全面立體的開放格局
10.下圖中屬于我國開放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1.1980年10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轉福建省政府《關于廈門經濟特區選址的報告》,同意在廈門島西北部的湖里地區劃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置廈門經濟特區。1984年,全國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公司成立。同年,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錄像帶生產企業——廈門磁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這則材料說明經濟特區在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處于
A.龍頭地位
B.主體地位
C.中心地位
D.領導地位
12.春聯是我國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貼春聯是我國民間過春節的一項重要內容,常用以抒發人們對生活的贊美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這樣一副對聯:“借新賬還舊賬賬賬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夠。”橫批:“已經過去”。這副對聯說明了
A.對過去豐衣足食生活的懷念
B.舊中國農民悲慘的生活已成過去
C.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后的喜悅心情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得人心
13.“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擴大市場的作用,也要看到市場的弱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這是中共哪個會議的什么決策?(

A.中共八大:制定第二個五年計劃
B.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
C.中共十三大:確立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D.中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4.如下圖是某同學搜集的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口號或標語,根據所學A處的內容應該(

A.走合作化道路
B.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被確定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進一步推進中國式體制改革實踐,即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由此可見,“中國式體制”指的是(

A.國有企業改革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經濟特區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79年,鄧小平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
材料二: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1)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2)你認為材料二中鄧小平倡導的“深圳精神”的實質是什么?
17.學黨史,悟智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更好地學習黨的光輝歷程,某同學以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繪制了年代尺。
(1)請將年代尺中①②處信息填寫完整,并指出兩者有何共同章義
材料二
(2)指出從圖一到圖三,黨的不同政策使農村在土地所有權或經營權上發生的變化。試分析發生變化的客觀原因。
(3)通過上述黨史知識的學習:你認為黨能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措施源于怎樣的歷史智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浏阳市| 长子县| 洛宁县| 丰原市| 乐清市| 肇州县| 霍林郭勒市| 和田市| 日土县| 海阳市| 车险| 黄陵县| 新巴尔虎左旗| 唐山市| 扶风县| 井冈山市| 綦江县| 禄劝| 皮山县| 托里县| 容城县| 元氏县| 瑞丽市| 乌拉特后旗| 襄城县| 宜都市| 义乌市| 七台河市| 苗栗市| 义马市| 黄浦区| 叶城县| 鄢陵县| 扎赉特旗| 筠连县| 贵德县| 明水县| 长泰县| 徐州市|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