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6.5“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過關測試一、選擇題1.下圖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這個年代尺體現了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B.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C.“臺獨”基礎被鏟除D.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答案】B【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從1987年“打破堅冰”到1992年的“九二共識”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再到汪辜會談,體現了海峽兩岸由對峙到交往的過程,故B項正確;“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但絕不承諾放棄武力統一臺灣,故排除A項;結合臺灣現實社會可知,“臺獨”勢力基礎依然堅固,排除C項;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排除D項。故選B項。2.“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C.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D.“一國兩制”的提出【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一國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根本保證還是在綜合國力強大,這決定國家的國際地位,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澳門回歸,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這兩者屬于澳門回歸的原因,但不屬于根本保證,排除AB項;“一國兩制”的提出是針對臺灣問題,故排除D項。故選C項。3.今年是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的第二十年頭,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立下的豐功偉績是值得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緬懷。下列屬于他的豐功佳績的是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②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的進攻序幕③他實行改革開放戰略,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④實現香港、澳門回歸,洗刷百年國恥⑤指揮百團大戰,取得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答案】B【解析】②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劉伯承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的進攻序幕,符合題意;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③符合題意;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政策,實現香港、澳門回歸,洗刷百年國恥,④符合題意;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的是周恩來等領導的,排除;⑤指揮百團大戰,取得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的是彭德懷,排除;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4.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如期回歸。這說明①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完成②“一國兩制”思想的正確性③中國綜合國力日漸強大④中華民族的凝聚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如期回歸,表明中國綜合國力日漸強大,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②③④符合題意;臺灣還沒有回歸,①排除。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5.下圖是一份慶典海報,它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反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命力B.首創了特別行政區的地方行政制度C.為解決香港問題提供了的成功范例D.有利于澳門地區繁榮、民主和穩定【答案】D【解析】根據“澳”“1999”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澳門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有利于澳門地區繁榮、民主和穩定,D項正確;圖片沒有涉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香港回歸首創了特別行政區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項;香港是在澳門回歸之前回歸,排除C項。故選D項。6.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下列屬于鄧小平理論創新內容的是①“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④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鄧小平理論。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之路進行過的探索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并成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共十三大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等。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創立初期的政治制度,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是發生在建國初期,所以②④不屬于鄧小平理論的創新。故選組合,排除ABD,C項符合題意。故選C項。7.李克強總理在有關對臺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在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我們愿意和臺灣各政黨、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對話協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九二共識”是指A.國共兩黨實現再次合作B.增進經濟文化密切交流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政治互信,經濟互通【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岸兩岸關系協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C項正確;九二共識是民間達成的共識,與國共兩黨無關,排除A項;九二共識有利于增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排除B項;D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8.鳳凰網北京消息:國臺辦主任張志軍5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強調只有回到“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兩岸關系才能撥云見日。“九二共識”指的是A.加強兩岸合作交流B.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C.和平統一方針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D項正確;加強兩岸合作交流、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和平統一方針與題干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9.2017年5月20日,吳敦義當選新一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記者會上,他表示,應尊重“九二共識”。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堅持()A.一國兩制B.兩岸三通C.和平統一方針D.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兩岸關系。ABCD:依據題文描述,材料中“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ABC不符合題意;D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10.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淡。雙方都認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堅持()A.和平統一方針B.通郵、通航,通商C.互補互利原則D.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是一個中國原則,這也是實現兩岸交流、兩岸統一必須堅持的原則,故D符合題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大陸提出的,臺灣當局還沒有明確接受,故A不符合題意;通郵、通航、通商政策以及互補互利原則是目前兩岸在經濟文化交流方面達成的共識,不屬于政治基礎,故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1.今日澳門,發展活力為世界矚目。從回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回歸后的連年跨越式增長。如今,澳門人均GDP位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這充分說明()A.“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性B.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D.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此內容說明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表明“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符合澳門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故A符合題意;材料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無關,B不合題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實行的制度,C不合題意;澳門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點睛】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一國兩制的準確把握,題干說明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表明“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符合澳門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2.下面對兩幅圖片表述正確的是()A.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B.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C.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D.中國己經完成了統一大業【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這一構想的指導下,中國1997年收回了香港,1990年收回了澳門,圖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建立,正是反映了中國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史實。所以圖片反映的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C符合題意;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A排除;新中國成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B排除;中國至今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D排除。故選擇C。13.20世紀80年代初,大陸的統一觀已經有了創新性的發展……首創了一個國家中允許存在不同社會制度的理論。該理論指的是()A.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政治協商制度C.“一國兩制”的構想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一國兩制”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C正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國外交政策,與題不符。A錯誤;政治協商制度與“一個國家中允許存在不同社會制度”無關。B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仍然是社會主義制度。D錯誤。綜上故選C。14.據統計,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從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即是說當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當中陸續回港。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A.經濟全球化的深入B.“一國兩制”的保障C.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D.投資環境的優化【答案】B【解析】ABCD:依據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1997年香港回歸,許多香港人對香港未來有擔心,于是他們移民海外,但是到2007年,他們有陸續回歸,這說明香港回歸之后,并沒有受影響,這是在香港實行的一國兩制的結果,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點睛】解答此題,注意抓住題干中變化思考。解答時,可以抓住題干中的變化依據所學知識思考,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同樣簡單有效。15.2020年7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掛牌成立,作為中央政府派出機構,駐港國安公署擔負著監督、指導、協調、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等重要職責。該機構的設立()①表明我國對香港正式恢復行使主權②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保駕護航③保障“一國兩制”實踐正軌運行④保證駐港國安公署行使高度自治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的設置,對于維護香港穩定及保障一國兩制具有重大意義,②③符合題意,C正確;我國對香港正式恢復行使主權是在1997年,①錯誤,AB排除;④與材料無關,D排除。故選C。二、非選擇題16.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閱讀下列主題展覽的內容,回答問題。展板一清朝立國后,多次采取行動,致力于恢復和捍衛疆土的安全,如平定了噶爾丹叛亂,與內外蒙古上從長期聯姻,積極傳播佛教,促進了內外蒙古與內地的相互了解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劉汝明、趙文龍、何成剛《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展板二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的方式,所以我們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實與地方的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來獨立,后患無窮。——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自灣和平統一的設想》(1)請概括展板一中清朝恢復和捍衛疆土安全的行動。(2)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展板二中“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的方式”指的是什么方式?并出實現統的政治基礎。(3)請你為該展覽提煉個主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1)平定噶爾丹叛亂;與內外蒙古聯姻;傳播佛教增進了解。(2)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政治基礎;國家主權獨立。(3)主題:統一是從古至今的大勢所趨。論證:自秦統一六國后,歷史上中國分分合合,分久必合,統一可以說是歷朝人民的心之所愿。如清朝立國后采取多種行動維護統一,新中國致力于大陸和臺灣的和平統一。總之,中國自古就是個統一的國家,統一是維護國家主權必要,更是廣大國民心之所愿。【解析】(1)根據材料“平定準葛爾叛亂,與內外蒙古聯姻,積極宣傳佛教”可得出答案。(2)根據所學知識,我國為了兩岸和平統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關于“政治基礎”,材料中“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反映獨立處理內政即國家主權獨立。(3)主題可根據題目“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大勢”提取總結,結合中國歷史上的統一進行論述。如:自秦統一六國后,統一是歷朝人民的心之所愿,而歷朝統治者多采取了維護統一的措施。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4年兩岸貿易額為1983.1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462.8億美元,自臺進口1520.3億美元。兩岸人員往來總量941.1萬人次,其中,臺灣居民來大陸536.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404.6萬人次。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直接會面。材料三: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發表“就職演說”,在兩岸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態度模糊,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其政策論述的實質是降低兩岸的連結與依存度,保持所謂的臺灣“主體性”,兩岸關系的未來依舊無法撥云見日。可以看出,她的兩岸政策……不是讓兩岸愈走愈近,而是讓兩岸愈走愈遠。——新華社評論(1)材料一,二反映了臺灣與大陸哪些領域的交往?(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九二共識”的主要內容。根據材料三,指出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當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答案】(1)經濟、人員、政治。(2)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降低兩岸的連結與依存度,讓兩岸越走越遠。(3)有利:中華民族同根同祖,發展兩岸關系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臺灣與大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一國兩制方針在港澳地區的成功實踐等;不利:臺獨勢力;外國反華勢力;兩岸意識形態差異等。【解析】(1)本題考查兩岸關系。依據題文描述,兩岸貿易總額體現了經濟交往;人員往來體現了人員交往;兩岸領導人會面體現了政治交往。(2)本題考查兩岸政策。依據題文描述和所學知識,“九二共識”的主要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兩岸的連結與依存度,讓兩岸越走越遠。(3)本題考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包括中華民族同根同祖,發展兩岸關系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臺灣與大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一國兩制方針在港澳地區的成功實踐等;不利包括臺獨勢力;外國反華勢力;兩岸意識形態差異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6.5“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過關測試一、選擇題1.下圖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這個年代尺體現了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B.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C.“臺獨”基礎被鏟除D.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2.“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C.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D.“一國兩制”的提出3.今年是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的第二十年頭,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立下的豐功偉績是值得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緬懷。下列屬于他的豐功佳績的是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②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的進攻序幕③他實行改革開放戰略,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④實現香港、澳門回歸,洗刷百年國恥⑤指揮百團大戰,取得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4.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如期回歸。這說明①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完成②“一國兩制”思想的正確性③中國綜合國力日漸強大④中華民族的凝聚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圖是一份慶典海報,它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反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命力B.首創了特別行政區的地方行政制度C.為解決香港問題提供了的成功范例D.有利于澳門地區繁榮、民主和穩定6.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下列屬于鄧小平理論創新內容的是①“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④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李克強總理在有關對臺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在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我們愿意和臺灣各政黨、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對話協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九二共識”是指A.國共兩黨實現再次合作B.增進經濟文化密切交流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政治互信,經濟互通8.鳳凰網北京消息:國臺辦主任張志軍5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強調只有回到“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兩岸關系才能撥云見日。“九二共識”指的是A.加強兩岸合作交流B.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C.和平統一方針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9.2017年5月20日,吳敦義當選新一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記者會上,他表示,應尊重“九二共識”。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堅持()A.一國兩制B.兩岸三通C.和平統一方針D.一個中國原則10.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淡。雙方都認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堅持()A.和平統一方針B.通郵、通航,通商C.互補互利原則D.一個中國原則11.今日澳門,發展活力為世界矚目。從回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回歸后的連年跨越式增長。如今,澳門人均GDP位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這充分說明()A.“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性B.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D.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12.下面對兩幅圖片表述正確的是()A.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B.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C.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D.中國己經完成了統一大業13.20世紀80年代初,大陸的統一觀已經有了創新性的發展……首創了一個國家中允許存在不同社會制度的理論。該理論指的是()A.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政治協商制度C.“一國兩制”的構想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4.據統計,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從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即是說當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當中陸續回港。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A.經濟全球化的深入B.“一國兩制”的保障C.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D.投資環境的優化15.2020年7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掛牌成立,作為中央政府派出機構,駐港國安公署擔負著監督、指導、協調、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等重要職責。該機構的設立()①表明我國對香港正式恢復行使主權②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保駕護航③保障“一國兩制”實踐正軌運行④保證駐港國安公署行使高度自治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選擇題16.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閱讀下列主題展覽的內容,回答問題。展板一清朝立國后,多次采取行動,致力于恢復和捍衛疆土的安全,如平定了噶爾丹叛亂,與內外蒙古上從長期聯姻,積極傳播佛教,促進了內外蒙古與內地的相互了解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劉汝明、趙文龍、何成剛《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展板二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的方式,所以我們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實與地方的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來獨立,后患無窮。——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自灣和平統一的設想》(1)請概括展板一中清朝恢復和捍衛疆土安全的行動。(2)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展板二中“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的方式”指的是什么方式?并出實現統的政治基礎。(3)請你為該展覽提煉個主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4年兩岸貿易額為1983.1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462.8億美元,自臺進口1520.3億美元。兩岸人員往來總量941.1萬人次,其中,臺灣居民來大陸536.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404.6萬人次。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直接會面。材料三: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發表“就職演說”,在兩岸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態度模糊,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其政策論述的實質是降低兩岸的連結與依存度,保持所謂的臺灣“主體性”,兩岸關系的未來依舊無法撥云見日。可以看出,她的兩岸政策……不是讓兩岸愈走愈近,而是讓兩岸愈走愈遠。——新華社評論(1)材料一,二反映了臺灣與大陸哪些領域的交往?(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九二共識”的主要內容。根據材料三,指出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當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5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過關測試(原卷版).doc 6.5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過關測試(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