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八單元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第二課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過關測試一、選擇題1.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的發展理念是①綠色發展②經濟發展③開放發展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下列行為我們倡導的是A.大量使用農藥化肥B.向河道中排放大量工業污水C.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滌劑D.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日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調水順利結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8座大中城市,4000多萬居民喝上了長江水。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題。3.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反映出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A.地區分布不均衡B.季節分布不均衡C.年際變化大D.總量大,人均少4.下列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說法錯誤的是()A.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經過的地形區主要是華北平原B.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方案的調水起點是丹江口水庫C.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的主要優勢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狀況5.關于我國土地資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土地資源類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B.難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備土地資源不足C.耕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比重大D.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后備土地資源充足利比亞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但是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蘊含著豐富的地下水。讀利比亞地圖,完成下面小題。6.以下關于利比亞的描述正確的是A.國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B.全境均為熱帶沙漠氣候C.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D.利比亞的西部地區石油資源豐富7.對利比亞調水工程的解讀,正確的是A.調水方向應該由北向南B.調水水源為淡化的海水C.調水量最大的季節是在冬季D.調水方式應以地下暗渠為主8.如下圖所示信息能體現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之一的是()A.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B.我國水資源年際變化大C.我國水資源季節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D.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較低某林場原來靠大量砍伐樹木賺錢,每年的經濟效益很低,后來林場領導改變思路,通過開發生態旅游項目來尋求發展。兩年下來,一棵樹沒砍,卻實現綜合經濟效益近千萬元。據此回答下面小題。9.該林場的舉措體現了()A.可持續發展戰略B.法律意識增強C.資源人均意識增強D.科教興國戰略10.該林場沒有砍樹,綜合效益反而更高。這說明()A.經濟發展無須開發利用資源B.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將更加促進經濟發展C.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棵樹也不能砍D.其他林場都應全部模仿這個林場的做法11.導致我國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的原因有()①自然資源種類少,數量有限②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長③許多資源利用、管理不當,破壞、浪費現象嚴重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壞、浪費嚴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以消失3億畝耕地為代價,我國占世界耕地面積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區土壤已經被汞、鉛、砷等重金屬所污染。從材料中獲取的正確信息有()①我國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繁多②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少③我國水土流失現象嚴重④我國資源利用不合理加劇資源短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④13.近幾年中國先后出臺了60余部生態環保法律法規,堅決向污染宣戰。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具備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這一系列做法體現了()①我國把環保工作放在經濟發展首位②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峻③我國加大了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④對環境的保護要納入法制的軌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中國展現大國擔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此次氣候雄心峰會針對全球氣候問題力促各國節能減排,下列措施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A.出門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大量使用煤炭發電,提高經濟效益C.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力,完善產業結構D.提倡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15.習近平在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大力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下列既屬于可再生資源又是清潔能源的是()A.石油B.太陽能C.天然氣D.煤炭二、非選擇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該工程緩解了京津冀豫的生產生活用水短缺現象,讓沿線約6000萬人喝上了水質優良的漢江水,近1億人間接受益。材料二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正式實施。各地按照新環保法處罰違法企業,如寧波查處某偷排污水企業,該企業主被行政拘留;北京豐臺區環保局針對一食品企業水污染物超標排放,開出了北京市有史以來單筆最大罰單,罰款額達390萬元。(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存在哪些水資源問題?(2)南水北調工程屬于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哪一項措施?分析該工程能夠建成的原因(3)材料二體現了我國正在實施什么治國方略?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同學通過網上學習繪制的思維導圖材料二:材料三:“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環境署主導的全球活動,每年6月5日舉行。今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應對空氣污染,主場活動將在浙江杭州舉行。(相關鏈接)治水城鎮截污納管全覆蓋,全面消除污水直排現象;治氣PM2.5濃度年均值低于35ug/m3;灰霾天氣出現頻率下降60%左右。垃圾處置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1)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中A、B、C、D、E、F對應的內容。(2)材料二反映了人類面臨哪一環境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有一個家園,無論是在環境問題、還是在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獨自應對。啟迪國際社會應如何正確應對?(3)結合相關鏈接,說說政府和市民該以怎樣的行動來助力世界環境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八單元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第二課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過關測試一、選擇題1.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的發展理念是①綠色發展②經濟發展③開放發展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發展理念。①④:題文中強調的的生態文明建設,所以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故①④觀點正確,符合題意;②: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但沒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故②觀點不合題意;③: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但沒有體現生態環境的內容,故③觀點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2.下列行為我們倡導的是A.大量使用農藥化肥B.向河道中排放大量工業污水C.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滌劑D.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答案】D【解析】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是保護水資源的做法,D項正確;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向河道中大量排放工業污水、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滌劑會污染水資源,不是保護水資源的做法,排除ABC項。故選D項。日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調水順利結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8座大中城市,4000多萬居民喝上了長江水。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題。3.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反映出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A.地區分布不均衡B.季節分布不均衡C.年際變化大D.總量大,人均少4.下列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說法錯誤的是()A.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經過的地形區主要是華北平原B.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方案的調水起點是丹江口水庫C.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的主要優勢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狀況【答案】3.A4.C【解析】3.為了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地區分布)不均勻,正在修建的跨世紀工程是南水北調,該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A項正確;BCD項在南水北調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A。4.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與中線方案相比,東線方案的主要優勢是這里可以利用已有的河道及天然湖泊,節省了大量的工程量,輸水路線并不短,沿線人口多,地勢是南低北高,需要消耗較多的能源,C項符合題意,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是從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庫取水,經河南省、河北省最后到達北京、天津,溝通了長江流域和京津唐地區,可以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狀況,排除ABD項。故選C。5.關于我國土地資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土地資源類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B.難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備土地資源不足C.耕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比重大D.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后備土地資源充足【答案】C【解析】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各類土地資源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C項正確;土地資源類型多,排除A項;難利用土地比重大,排除B項;后備土地資源不足,排除D項。故選C。利比亞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但是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蘊含著豐富的地下水。讀利比亞地圖,完成下面小題。6.以下關于利比亞的描述正確的是A.國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B.全境均為熱帶沙漠氣候C.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D.利比亞的西部地區石油資源豐富7.對利比亞調水工程的解讀,正確的是A.調水方向應該由北向南B.調水水源為淡化的海水C.調水量最大的季節是在冬季D.調水方式應以地下暗渠為主【答案】6.C7.C【解析】6.根據題干圖片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利比亞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所以C符合題意;利比亞大部分位于低緯度地區,圖示范圍主要位于30°N以南地區,所以A不符合題意;利比亞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氣候,北部沿海有小面積的地中海氣候,所以B不符合題意;利比亞的東部地區的石油資源豐富,所以D不符合題意。7.根據題干圖片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利比亞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有著豐富的地下水,調水量最大的季節是冬季,所以C符合題意;利比亞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有著豐富的地下水,所以調水方向應當是從南向北,所以A不符合題意;利比亞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有著豐富的地下水,水源為地下水,所以B不符合題意;利比亞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有著豐富的地下水,調水最大的季節是冬季,因為蒸發量小,調水方式是通過管道進行輸送而不是地下暗渠,所以D不符合題意。8.如下圖所示信息能體現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之一的是()A.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B.我國水資源年際變化大C.我國水資源季節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D.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較低【答案】C【解析】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據長江和黃河的徑流量的逐月變化圖可得: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C符合題意;ABD在圖中信息不能體現,排除。故選C。某林場原來靠大量砍伐樹木賺錢,每年的經濟效益很低,后來林場領導改變思路,通過開發生態旅游項目來尋求發展。兩年下來,一棵樹沒砍,卻實現綜合經濟效益近千萬元。據此回答下面小題。9.該林場的舉措體現了()A.可持續發展戰略B.法律意識增強C.資源人均意識增強D.科教興國戰略10.該林場沒有砍樹,綜合效益反而更高。這說明()A.經濟發展無須開發利用資源B.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將更加促進經濟發展C.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棵樹也不能砍D.其他林場都應全部模仿這個林場的做法【答案】9.A10.B【解析】9.本題考查可持續發展戰略。ABCD:通過開發生態旅游項目來尋求發展,有助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體現出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A說法都正確;BCD與題干無關,應排除;故本題選A。10.本題考查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關系。B:該林場沒有砍樹,綜合效益反而更高,表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將更加促進經濟發展,B說法正確;AC:說法不符合實際,應排除;D:全部模仿的說法太絕對,應排除;故本題選B。11.導致我國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的原因有()①自然資源種類少,數量有限②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長③許多資源利用、管理不當,破壞、浪費現象嚴重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壞、浪費嚴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總量大、配套程度較高的資源大國之一,但由于人口眾多且不斷增長,人均占有量很少,從這方面看,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同時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生產中存在管理不當,破壞、浪費現象,所以②③正確,故選B;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少,人均占有量多,說法錯誤,所以①④符合題意,故排除ACD。12.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以消失3億畝耕地為代價,我國占世界耕地面積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區土壤已經被汞、鉛、砷等重金屬所污染。從材料中獲取的正確信息有()①我國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繁多②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少③我國水土流失現象嚴重④我國資源利用不合理加劇資源短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表明我國人口基數大,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受破壞現象嚴重,加劇資源短缺,②④符合題意;①③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資源總量大,及水土流失現象,所以排除。所以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點睛】本題考查對我國資源現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找到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可以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13.近幾年中國先后出臺了60余部生態環保法律法規,堅決向污染宣戰。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具備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這一系列做法體現了()①我國把環保工作放在經濟發展首位②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峻③我國加大了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④對環境的保護要納入法制的軌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④:根據材料給出中國先后制定了60余部法律法規,說明我國對環境的保護納入法制的軌道,中國堅決向污染宣戰,說明我國加大了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說明我國把環保工作放在經濟發展首位,①③④說法正確;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峻,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中國展現大國擔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此次氣候雄心峰會針對全球氣候問題力促各國節能減排,下列措施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A.出門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大量使用煤炭發電,提高經濟效益C.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力,完善產業結構D.提倡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15.習近平在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大力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下列既屬于可再生資源又是清潔能源的是()A.石油B.太陽能C.天然氣D.煤炭【答案】14.B15.B【解析】14、本題考查對節能環保的認識和理解。B:我國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故B說法錯誤;ACD:這都是我國節能環保的具體體現,故ACD說法正確;本題逆向選擇,故本題選B。15、本題考查對能源的認識和理解。B:太陽能既屬于可再生能源又屬于清潔能源,故B說法正確;ACD:清潔能源指的是氫能源、液化石油氣,以及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ACD不屬于可才生能源,故AC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二、非選擇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該工程緩解了京津冀豫的生產生活用水短缺現象,讓沿線約6000萬人喝上了水質優良的漢江水,近1億人間接受益。材料二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正式實施。各地按照新環保法處罰違法企業,如寧波查處某偷排污水企業,該企業主被行政拘留;北京豐臺區環保局針對一食品企業水污染物超標排放,開出了北京市有史以來單筆最大罰單,罰款額達390萬元。(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存在哪些水資源問題?(2)南水北調工程屬于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哪一項措施?分析該工程能夠建成的原因(3)材料二體現了我國正在實施什么治國方略?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答案】(1)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水污染;水資源局部短缺。(2)跨區域調配。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執政為民,解決民生問題;經濟實力增強;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沿線人民的支持;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等。(3)依法治國。環保法的修訂和實施,體現了有法可依的要求;寧波、北京環保部門依據相關法律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體現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要求;兩家違法企業都受到處罰體現了違法必究的要求【解析】本題涉及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依法治國等多個知識點。第(1)問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反映了水資源短缺、分布不平衡的問題。材料二新《環保法》實施反映了水污染的問題。第(2)問前半題很簡單,是跨區域調配措施,后半題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建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比如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的支持,科技的進步等等。第(3)問前半題是問治國方略,那么就只有依法治國。后半題要注意概括材料,并與依法治國的要求一一對應分析,比如環保法的修訂和實施,體現了有法可依的要求等。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同學通過網上學習繪制的思維導圖材料二:材料三:“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環境署主導的全球活動,每年6月5日舉行。今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應對空氣污染,主場活動將在浙江杭州舉行。(相關鏈接)治水城鎮截污納管全覆蓋,全面消除污水直排現象;治氣PM2.5濃度年均值低于35ug/m3;灰霾天氣出現頻率下降60%左右。垃圾處置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1)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中A、B、C、D、E、F對應的內容。(2)材料二反映了人類面臨哪一環境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有一個家園,無論是在環境問題、還是在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獨自應對。啟迪國際社會應如何正確應對?(3)結合相關鏈接,說說政府和市民該以怎樣的行動來助力世界環境日。【答案】(1)A兩極格局;B一超獨霸;C世界多極化;D經濟全球化;E發展;F和平。(2)生態環境問題;以負責任的精神同舟共濟,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或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3)政府:加大監督力度,嚴格執法市民:積極宣傳,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二戰結束后,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門,標志著美蘇兩國戰時同盟關系破裂、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為了加強對西方國家的控制,在美國的操縱下,軍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采取了爭鋒相對的措施,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極格局由此形成。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美國一超獨霸,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2)材料二反映了生態環境問題。當前,面對眾多的全球挑戰性問題,各國應同心維護世界和平,著力推進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政府應該加大監督力度,嚴格執法。作為市民應該去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為“保護環境”做宣傳,植樹造林,不亂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2 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 過關測試(原卷版).doc 8.2 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 過關測試(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