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滑輪一、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能區分定滑輪與動滑輪2.能說出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作用3.會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與動滑輪特點4.會分析動滑輪及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并能進行有關計算二、學習準備1、杠桿的平衡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杠桿分為哪幾類?各類杠桿的特點是什么?三、自主學習:思考:什么是定滑輪和動滑輪?。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滑輪?你知道它們起到什么作用嗎?3、實驗探究:如下圖所示利用滑輪提升重物。觀察比較:將實驗數據及現象填在下表中表一表二對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果分析:表一中:滑輪_____動,不能______,但可以改變力的________,所以該滑輪是滑輪。表二中滑輪_____動,省力______,不能改變力的________,所以該滑輪是滑輪4、使用滑輪的理論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輪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會出現不同的作用呢?我們可以利用杠桿平衡原理來進一步論證。(1)定滑輪可以看出是一種變形的杠桿,由圖3可知,定滑輪在使用時,相當于一個?????杠桿,因此拉力和重力的關系是:???????????????,即:使用定滑輪不省力。(2)動滑輪在使用時,同樣可以當成杠桿。圖4中杠桿的支點在哪里?,由圖可知,動滑輪在使用時,相當于一個??????????杠桿,因此拉力和重力的關系是:???????????????。即:使用動滑輪省。5、滑輪組:特點:四、課堂小結:1、使用定滑輪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2、使用動滑輪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3、定滑輪的實質是________,動滑輪的實質是________4、使用滑輪組既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五、課堂練習1.如圖所示,小森用同樣的力把甲、乙兩物體勻速提升,如不計摩檫和滑輪重,則重力G甲____G乙(“<”、“=”、“>”=)。2.如圖6所示,物體A和B所受重力都為120牛,滑輪重力不計。當分別用力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FA為牛,FB為牛。若物體提高的高度都為1m,則FA提高的高度為,FB提高的高度為。3.右圖是滑輪的兩種用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是動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B.乙是動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4.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中,按如圖7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裝滑輪,均可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車的重力為10000N,汽車所受阻力為800N,則甲圖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 ,乙圖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 ,其中比較省力的是 圖。(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5、如圖8所示的是用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的三種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別以F1、F2、F3表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r/>A.拉力F1最小B.拉力F2最小C.拉力F3最小D.三種拉法所用拉力一樣大6、甲圖F=1/4G7、乙圖F=1/5G達標檢測8、如圖,利用定滑輪、動滑輪勻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物體重都是60N,則:(1)不計動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的摩擦,拉力F甲、F乙分別是多少?(2)如果物體被提升了2m,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甲、S乙分別是多少?9、如圖4所示,在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為0.2m/s,不計滑輪重、繩重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則物體的重力大小和滑輪上升的速、度分別為【】A.20N?0.4m/s?B.20N?0.1m/s?C.5N?0.4m/s?D.5N?0.1m/s10、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車間,某工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11、如圖3是胖子和瘦子兩人用滑輪組鍛煉身體的簡易裝置(不考慮輪重和摩擦)。使用時:(1)瘦子固定不動,胖子用力拉繩使勻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動,瘦子用力拉繩使勻速上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B.>C.=2D.以上說法都不對收獲與反思圖1圖21、鉤碼G=1N2、提升重物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______N,與鉤碼重力(G)進行比較,FG(>、<、=)3、拉力的方向與鉤碼的運動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為參照的圖1中的滑輪________運動。(填“是”或“否”)1、鉤碼G=1N2、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______與鉤碼重力(G)進行比較,FG(>、<、=)3、拉力的方向與鉤碼的運動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為參照的圖1中的滑輪________運動。(填“是”或“否”)圖3圖4圖5甲乙圖8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