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械效率第一課時【要點1】再探動滑輪〖猜想〗在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過程中,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摩擦,人對繩子做的功(等于/大于/小于)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設想一下:如果動滑輪很重,繩與滑輪間的摩擦較大,則動力對繩子做的功應(等于/大于/小于)動滑輪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活動〗再探動滑輪實驗次數物重G/N拉力F/N物體上升的高度h/m手移動的距離s/m手拉繩做的功Fs/J動滑輪拉物體做的功Gh/J123〖討論〗(1)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拉物體做的功相等嗎?哪一個做的功多一些?(2)你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總結〗〖辨析〗(1)用水桶從井中提水時,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額外功?(2)桶掉到井里,撈桶時桶里帶了些水,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額外功?【要點2】什么是機械效率〖總結〗〖應用〗計算用圖示三種方法將砂子運上三樓時所做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和機械效率。〖例1〗下列有關機械效率的概念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做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越高B.做功快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C.省力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D.機械效率越大,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越大〖例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效率高的機械,功率一定大B.做功時間長的機械,功率一定大C.所有機械的機械效率都小于lD.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多〖例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機械效率越高,做的有用功越多 B.機械效率越低,做的額外功越多C.機械效率越高,做的總功越少 D.機械效率越低,額外功占的比例越大〖例4〗值日時,小明將一桶水從一樓提到二樓。此過程中,關于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A.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B.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總功〖例5〗如圖是某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工人用360N拉力將重為600N的重物勻速提升10m,需要時間50s。求:(1)有用功;(2)總功;(3)額外功;(4)機械效率;(5)工人做功的功率。〖例6〗某工人用動滑輪在20s內將3000N的物體勻速提高4m,已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80%。求:(1)該工人所做的總功是多少?(2)他所用拉力是多少?(3)他所用動滑輪重力是多少?(4)他做功的功率是多少瓦?第二課時【復習與思考】如圖,動滑輪重20N,物體重80N,不計繩重和摩擦:(1)請你在圖中畫出一種繞繩方法。(2)根據你的繞繩方法,用滑輪組將物體勻速提升1m時,求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有用功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要點3】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原理〗〖方案〗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器材〗鐵架臺、滑輪組、鉤碼、、。〖注意〗實驗時應、拉動彈簧測力計。〖討論〗測量時,若突然用力拉動,則測得的機械效率將;若在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則測得的機械效率將;若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上拉,則測得的機械效率將。〖分析〗(1)同一動滑輪,提升重物至同樣高度,物重增加,做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2)提升同一重物至同樣高度,動滑輪越重,或使用的動滑輪越多,做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總結〗〖質疑〗如果沒有刻度尺,如何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例1〗如圖所示,某同學用重為10N的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為50N的物體。不計摩擦,則該同學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B.25NC.30ND.35N〖例2〗在不計摩擦和繩子質量的情況下,分別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勻速提升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處,其機械效率分別為η定、η動、η組,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η組<η動<η定B.η定<η動<η組C.η動<η定<η組D.η定<η組<η動〖例3〗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把重150N的物體勻速提升1m,不計摩擦和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則下列選項錯誤的是()A.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B.有用功一定是150JC.總功一定是250JD.動滑輪重一定是100N〖例4〗用相同的滑輪和繩子分別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把相同的重物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繩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B.繩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C.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拉力對滑輪組所做的功相等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拉力對滑輪組所做的功不相等〖例5〗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重為100N的物體,已知滑輪重20N、繩重和摩擦力不計。則()A.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C.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D.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例6〗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甲、乙、丙所示。(1)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可得結論:使用同樣的滑輪組,提起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2)第3次實驗中所做的有用功是J,機械效率是________。(3)第3次實驗中動滑輪個數比第2次實驗多,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因而,由第2、3次實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自重大小。(4)綜合上述結論,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有有用功,額外功。〖例7〗某同學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勻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實驗記錄: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測力計拉力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20.10.40.3(1)對該同學實驗記錄進行有關分析后發現他的實驗結果違背物理規律,其表現在于:。(2)圖乙是測力計的放大圖。結合圖甲你會發現導致實驗結果違背物理規律的原因是。(3)糾正錯誤后,可計算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第三課時【復習與思考】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物重G/N物體上升的高度h/cm測力計的示數F/N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1632.592652.5173682.524(1)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以下問題:①表中有一個數據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據是;②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無關。(2)小紅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乙所示。①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②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要點4】機械效率的綜合計算〖類型一〗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機械效率的計算1.提升重物的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則W有用=G物h人的拉力為動力,則W總=Fs2.相關知識點鏈接:(1)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時:F=(G物+G動)/nW額外=W總-W有用=G動h(2)不計滑輪重、繩重和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時:F=G物/nW額外=W總-W有用(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的高度h的關系:s=nh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與物體移動的速度v物的關系:v=nv物〖例題〗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勻速提起一個重為400N的物體,物體在5s內豎直上升了2m,人拉繩的力為250N,(不汁繩重及摩擦)(1)對重物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人拉繩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如果用此滑輪組勻速提升一個重為300N的物體,則拉力是多少?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類型二〗斜面問題機械效率的計算不計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時:FL=G物h考慮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時:W額外=W總-W有用=fL〖例題〗現有一重為3000N的包裝箱,工人師傅想把它搬到1.2m高的車廂上,他們用木板在車廂與地面之間搭成一個長度約為4m的簡易斜面,如圖所示,工人師傅站在地上用1200N的推力沿斜面把包裝箱勻速推上車。求:(1)該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2)包裝箱在斜面上運動時所受摩擦力多大?〖類型三〗杠桿問題機械效率的計算1.不考慮杠桿本身的重力時:FL1=FL2考慮杠桿本身的重力時:W額外=W總-W有用2.動力下降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的高度h的關系:s=nh動力下降的速度v與物體上升的速度v物的關系:v=nv物其中:n=L1/L2(L1為動力臂,L2為阻力臂)〖例題〗用一個杠桿來提升重物,已知動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重為600牛,手向下壓杠桿的動力是210牛,物體被提升了20cm,求:(1)手壓杠桿下降的高度;(2)杠桿的機械效率;(3)人做了多少額外功?〖類型四〗機器問題機械效率的計算應用機器將物體提高的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則W有用=G物h項目數值整機質量(kg)5000標準斗容(m3)0.5A最大挖掘深度(m)3B最大卸料高度(m)5電動機的動力,則W總=Pt電動機所做的額外功為W額外=W總-W有用〖例題〗某型號挖掘機的實物圖和作業范圍圖以及部分相關數據表,如圖所示。挖掘機在4s內將裝滿鏟斗的密度為1.6×l03kg/m3的泥土,從最大挖掘深度處送到位于最大卸料高度的裝載車上。取g=10N/kg,求:(1)鏟斗內泥土的質量。(2)移送泥土的過程中,挖掘機對泥土所做的功。(3)移送泥土的過程中,發動機的總功率是40kW,此過程挖掘機的機械效率。第四課時〖例1〗用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分別來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計摩擦和繩的重力,則三種情況下的機械效率()A.定滑輪最高B.動滑輪最高C.滑輪組最高D.三者一樣〖例2〗一個滑輪組經改進后提高了機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改進后與改進前比較()A.做得有用功減少了B.總功不變,有用功增加了C.總功不變,額外功減少了D.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少了〖例3〗某建筑工地要將同一個箱子從地面搬上二樓,如果分別采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搬運,F1和F2做功的情況,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兩種方式機械效率一定相等B.兩種方式功率一定相等C.兩種方式所做的總功一定相等D.兩種方式所做的有用功一定相等〖例4〗甲升降機比乙升降機的機械效率高,它們分別把質量相同的物體勻速升高相同的高度,兩者相比,甲升降機()A.做的總功較少B.做的總功較多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較少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較多〖例5〗如圖所示,拉力F=80N,物體重力G=120N,不計摩擦和繩重。若將物體勻速提高1m,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A.拉力做的有用功為80JB.動滑輪的重力為40NC.拉力做的總功為160J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例6〗用四個相同的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繩子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用它們提起相同的貨物,不計繩子與滑輪的摩擦,則()A.甲滑輪組較省力 B.乙滑輪組較省力C.甲滑輪組機械效率較高 D.乙滑輪組機械效率較高〖例7〗為了粉刷教室,需要將涂料運到五樓。工人師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用人直接搬運上去;②用定滑輪提上去;③用動滑輪提上去。在這幾種方法中()A.最省力的是②B.最省力的是③C.做有用功最多的是①D.機械效率最高的是③〖例8〗如圖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為220N的泥桶,動滑輪重為20N,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若工人在5s內將繩子勻速向上拉6m,則泥桶上升_____m,手拉繩子的力為______N,拉力的功率為______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例9〗如圖所示,用豎直向上的力勻速拉動較長的杠桿,使重為18N的物體緩慢升高0.1m,拉力大小F=8N,拉力移動的距離為0.25m.拉力所做的功為J,有用功為J,杠桿的機械效率為%。〖例10〗如圖所示,是一種小型千斤頂的示意圖,當手往下壓動搖臂時,能把重物抬高一段較小的距離。工人在2s時間里,用100N的力,豎直向下壓動搖臂50cm,把重1000N的重物勻速抬高4cm,則重物上升的速度是m/s,所做的有用功是J,千斤頂的機械效率是。〖例11〗一物體質量為18kg,其所受重力為N。如圖所示,小明用定滑輪將該重180N的物體在4s內勻速提高2m.所用拉力為200N.此過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J,定滑輪的機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W。(取g=10N/kg)〖例1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1)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F為N,鉤碼總重G為1.0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原因:。(2)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一位同學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據:次數鉤碼懸掛點鉤碼總重G/N鉤碼移動距離h/m拉力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1A點1.50.100.70.3071.42B點2.00.151.20.3083.3根據表中數據,能否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鉤碼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結論?答:;請簡要說明兩條理由:①;②。〖例13〗江南科技館有一種神奇的裝置,如圖所示,借助該裝置,小明僅用150N的拉力就提起了重量為600N的摩托車。問:此過程中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多少?〖例14〗如圖所示,工人師傅用一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滑輪組,把重為500N的箱子勻速提升5m,動滑輪的質量為8kg,不計繩重和摩擦,取g=10N/kg。(1)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細繩組裝滑輪組。(2)在向上提升箱子的過程中,人對繩子的拉力為多大?(3)在向上提升箱子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1.有用功W有用: 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W有用=2.額外功W額外: 3.總功W總: 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W總=4.總功、有用功、額外功之間的關系:1.叫做機械效率。2.公式:3.因為W有用W總,所以?14.某機械的機械效率為60%,表示(1).人直接提著砂桶上樓,需要做的有用功是J,額外功是J,總功是J機械效率是。(2).用動滑輪把砂桶提上樓,需要做的有用功是J,額外功是J,總功是J,機械效率是。(3).若將砂桶改用口袋,需要做的有用功是J,額外功是J,總功是J,機械效率是。1.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1)提升物體的重力;(2)動滑輪自身的重力;(3)繩重及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提升的速度,與提升的高度,與滑輪組繞繩方式。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