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械效率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3.通過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重點:1.理解機械效率;2.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難點:理解機械效率。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復習導入:通過一動滑輪用60N的拉力提起重為100N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m。(1)拉力做多少功?(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多少?解:拉力F通過的距離為S=W機=W手=新授:(一)有用功和無用功1、你會選哪種方法呢?:1圖、對沙子做功W沙=2圖、對沙子做功W沙=3圖、對沙子做功W沙=對桶做功W桶=對桶做功W桶=對口袋做功W桶=克服重力做功W重=對滑輪做功W輪=對桶做功W輪=總用功W總=總用功W總=總用功W總=2、演示: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分別用彈簧測力計將鉤碼緩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3、定義:(1)有用功(W有):為了達到工作目的,__________做的功。(2)額外功(W額):為了達到工作目的,并非我們所需要但又_________________的功。(3)總功(W總):動力所做的所有功,即有用功與額外功的__________。關系式:W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機械效率1、定義:有用功和總功的____________叫做機械效率。η=注意:機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數表示,沒有單位。由于W有﹤W總,故___________小于1。練習:、用一動滑輪將貨物400N的貨物勻速提到高2m,所用拉力是250N,求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各是多少?解:有用功W有=總功W總=額外功W額=機械效率η=、用一動滑輪將重2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腳手架上,所用力是120N,求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各是多少?(3)、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物體。已知物重G=240N,手的拉力F=100N,手上升距離為30cm,則有用功為多少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3、一些機械的機械效率:起重機:40%-50%抽水機:60%-80%柴油機:28%-40%滑輪組:50%-70%(三)、實驗: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實驗原理:機械效率η=所測物理量: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離h、_____________S實驗器材:刻度尺、鉤碼、_____________、滑輪組兩個、鐵架臺、長約2m的細繩。2、實驗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2)、按上圖組裝滑輪組,分別記下鉤碼和繩端的位置。(3)、勻速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G升高,讀出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鉤碼上升的距離h和繩端移動的距離s,將這三個量填入表格。(4)、算出有用功W有、總功W總、機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3、填表:次數鉤碼所受的重G/N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繩端移動的距離s/m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注意事項:1、使用彈簧測力要調零;2、勻速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3、不能在靜止時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在勻速拉動過程中讀數。4、實驗結論:在使用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過程中,哪些因素會產生額外功(1)、動滑輪的重力(2)、滑輪組與繩子之間的摩擦力5、請你判斷:下面說法中是否正確?(1).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2).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3).物體做功越慢,機械效率越低()(4).做總功越多,機械效率越低()(5).做相同的有用功,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6).做相同的總功時,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7).機械效率越高,越省力()四、課堂小結:教你解題五、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