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械效率第1課時 機械效率及其計算一、學習目標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知道任何機械效率總小于1,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認識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增強節能意識,提高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會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歸納規律。二、學習重點和難點重點:會求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率難點;提高機械率的方法 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自主預習:完成下列填空:說出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總功(W總):額外功(W額):有用功(W有):1.實驗探究:使用機械省功嗎?實驗: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將物體A提升0.2m;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并借助一只動滑輪將同樣物體A提升0.2m。將實驗數據填入實驗表格。裝置物體A重G/N物體升高的高度h/m對鉤碼做的功Gh/J拉力F/N拉力通過的距離s/m拉力做的功FS/J甲乙比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討論:有沒有一種簡單機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額外功?使用不同的簡單機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時,所做的總功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額外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④一定的總功中,額外功少意味著什么?練習1:當你用水桶從井中把水打上來,對做的功是有用功,對做的功是額外功;如果桶掉進井里,從井里撈桶的時候,撈上的桶里帶一些水,則這時候你對做的功是有用功,對做的功是額外功練習2:某同學在用自己組裝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的過程中,對做的功是有用功,是額外功,對做的功是總功.3.如圖所示,工人利用滑輪組將沙子從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樓,沙子的質量為50kg,裝沙子的桶的質量8kg,動滑輪的質量為2kg,工人勻速拉繩子的力為300N(忽略摩擦和繩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總功;(2)工人做的額外功。●教師點撥:在使用機械時,我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盡量少些,這樣可以讓機械處于一個高效率的狀態,以盡可能少的消耗,取得盡可能多的效益。 機械效率●自主預習:1.在使用機械時我們最關心的是所做的這些總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為此我們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做,它表示的是與比值。用符號表示,讀作)。2.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小組討論:1.用一動滑輪把重40N的物體勻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則拉力的作用點移動的距離是多少?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2.結合上題計算結果和課本86面:起重機、抽水機的大致機械效率范圍。思考:為什么機械效率總小于1?利用滑輪組做功時,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使有用功總比總功小,而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總功,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總小于1。●教師點撥:1.機械效率η是個百分數,一定小于100%,沒有單位。2.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性能優劣的物理量,機械效率高的機械性能優良。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所使用的機械工作時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無關;與機械工作時的快慢程度無關;與機械工作時所完成的功的數量多少也無關.●跟蹤練習:1.關于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C.效率高的機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快的機械,功率一定大2.用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將重400N的貨物抬高20cm,手向下壓杠桿的力是24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這個杠桿的機械效率是多少?3.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為230N的建材從地面勻速送到6m高處,所用拉力為125N。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工人做的總功;(3)此過程中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某同學做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時:(1)所用的器材除鉤碼、鐵架臺、滑輪組、細繩外,還需要和(2)實驗原理是(3向上拉彈簧測力計時,應使鉤碼做運動.(4)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并真寫完整實驗序號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彈簧測力計示數F/N繩端移動的距離s/m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12(5)機械效率總是一定的嗎?(6)實驗中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請你就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