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械效率學案學習目標:1、進一步熟悉功、功率、機械效率公式;2、會靈活運用相關公式解決簡單的滑輪組機械效率問題。復習回顧:1、豎直:F(頭)=________________變形式:S(頭)=_________V(頭)=_________2、復習功的公式:W=_______=_______3、復習功率的公式:P=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課復習:4、機械效率定義式:有用功是指:;總功是指:。一、滑輪組豎直向上提升空氣中物體公式推導:η=_______=_______=_______η=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機械效率大小與和有關)提高機械效率的措施:。頭腦風暴:如何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測定某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如圖1所示:(1)實驗器材有鉤碼、鐵架臺、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細繩,還有測量工具和。(2)實驗原理:。(3)若將重2N的鉤碼勻速提升10c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鉤碼重G/N彈簧測力計示數F/N鉤碼上升高度h/m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為0.6N,將實驗數據表格:(4)若將三個鉤碼減少到兩個,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二、滑輪組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公式推導:(1)η=_______=_______=_______(2)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三、滑輪組豎直向上提升液體中物體公式推導:η=_______=_______=_______η=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師傅用圖18所示的滑輪組提升建筑材料。不計繩重和摩擦。⑴用200N的拉力勻速提升600N的物體。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⑵用此滑輪組在4s內將1200N的物體勻速提升2m。求:工人師傅做的功、功率和機械效率。2、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10s內將重物提升了10m,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為20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摩擦,求:(1)拉力的功率;(2)物體的重力;(3)動滑輪的重.(4)若用此滑輪組提升重880N的物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3.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序號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cm測力計示數F/N繩端移動距離S/cm1250.6252481.1(第7題圖)(1)在表格的空格處,填上合適的數據;(2)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細繩組裝滑輪組;(3)第1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__;(4)比較兩次實驗可知:當不變時,越大,機械效率。(圖18F)4、用如圖18所示的滑輪組拉著重50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120N,繩子末端的水平拉力為50N;求:(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若物體運動的速度為0.2m/s,則10s內拉力做的功是多少?(第5題圖FOAO)5、如圖所示,物體A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勻速直線運動,拉力為100N,10s內物體向左移動了2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求:(1)拉力F的功率?(2)物體所受的摩擦力是多大?6、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繩重及摩擦不計)將重79N的鐵塊勻速提升2m,拉力F做功200J,求:(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若將鐵塊浸沒水中,仍用該滑輪組將其在水中勻速提升2m(不計水的阻力),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P鐵=7.9×103kg/m3,g=10N/kg)7.如圖19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50%,當重為G的物體沒有放入水中時(如圖甲),在繩端用60N的力F1可使物體勻速上升;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如圖乙),在繩端用50N的力F2可使物體勻速上升。(g取10N/kg,忽略繩重和摩擦)求:(1)在圖乙所示時,物體受到的浮力。(2)物體的密度。8、下圖所示下小型牽引車通過滑輪組勻速打撈起深井中的物體,已知物體重1.2×103N,密度為1.6×103kg/m3。測得物體在出水前、后牽引車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之比為1:2。若不計摩擦、繩重及水的阻力,求:(g=10N/kg)(1)物體出水前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之比是多少?(2)物體出水后上升的速度是1m/s,牽引車的功率是多大?9、如圖10所示,小民利用滑輪組先后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物體A和物體B。當提升物體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小民對地面的壓力為F1;當提升物體B時,小民對地面的壓力為F2。已知小民的質量為65kg,物體A的質量為90kg,物體B的質量為50kg。假設在拉繩子的過程中,小民對繩子的拉力與對地面的壓力始終豎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線上,不計繩重和摩擦。則F2:F1=。10、如圖19所示,質量為7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帶有貨箱的滑輪組把貨物運到高處。第一次運送貨物時,放入貨箱的貨物質量為160kg,工人用力F1勻速拉繩的功率為P1,貨箱以0.1rn/s的速度勻速上升,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1。第二次運送貨物時,放入貨箱的貨物質量為120kg,工人用力F2勻速拉繩,貨箱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2,滑輪組機械效率為η2。N1與N2之比為15:19。(不計繩重及滑輪摩擦,g取l0N/kg)求:(1)貨箱和動滑輪的總質量m;(2)功率P1;(3)機械效率η2。11、如圖是一個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圖。配重A受到的重力為1200N,其底面積為5×10-2m2.B、C都是定滑輪,D是動滑輪;杠桿EH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OE:0H=2:5。小成受到的重力為600N,他通過細繩在H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T1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對地面的壓力為F1,配重A受到的拉力為FA1,配重A對地面的P1為6×103pa。小成在H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T2時,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對地面的壓力為F2,配重A受到的拉力為FA2,配重A對地面的壓強P2為4×103pa。已知F1:F2=20:19,杠桿EH和細繩的質量均忽略不計。求(1)拉力FA2;(2)拉力T2;(3)動滑輪D受到的重力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